這是一個談出來的國家
116天的會議,569次的表決,
在權力與權利的拔河賽中,美利堅合眾國誕生了……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我們可以脫離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
──湯瑪斯.潘恩 (Thomas Paine)
美國從英國殖民地,到稱霸世界的超級大國,
這一路走來,在這神奇的舞台上發生了哪些重大演變?
長期研究美國歷史的中國資深學者透過美國十講,
剝去華衣盔甲、榮辱褒貶,退回鎂光燈的後面,
帶我們從歷史的源頭,重新認識美國。
【內容簡介】
相對於舊世界動輒上千年的文明,這個相對年輕的活蹦亂跳的國家,卻從第一次大戰後搶佔了世界的舞台。美國,這個二十世紀全世界政經、軍事統攬大權的超級大國,勢必在二十一世紀仍舊獨領風騷。她究竟憑什麼從一個英國的海外藩屬地,一路走來成為壓倒好幾個強權的新興國家?
「我有一個夢」,為什麼會發生在美國?
美國建國二百多年,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卻也是一個動見觀瞻的國家,只要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影響全世界。今天很多人認識的美國,幾乎都是報章雜誌培植出來的美國,既是一個人道主義盛行的國家,也是一個強橫霸道的國家,坐擁風情萬種的影視產業,也是個槍彈滿街跑的犯罪天堂。令人訝異的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卻是以一群清教徒起家,還是一個不靠武力、談出來的國家。
很多人誤以為美國的富強之路,只有物質文明,沒有精神文明。但只要想一想,擲地有聲的大作「獨立宣言」、令人熱血澎湃的小品「我有一個夢」,還有憲法明文確立的基本人權,就不難了解硬漢形象裡的人道基因有多強,精神理念有多先進。
從自由到法治,從人權到平等,這個全世界民主做得最成功的國家,憲法強調的一切就像刻印在基因裡代代相傳,公平、平等、自由等特質被奉行得一絲不茍,所以他們寫出了「我有一個夢」能得到迴響,反壟斷的「托拉斯法」有人響應,還有2000年高爾承認敗選的優雅身段,都見證了這個國家精神資源的可貴。
從幾個大時期解讀美國的立國精神
我們認識的美國,就像實驗室裡的切片,切的是國防面,你見到的會是船堅砲利;切的是經濟面,你見到的是華爾街的遍地金銀;切的是政治面,你見的是令人稱羨的民主自由……多種面相的美國,其實有一個更單純的身分,這是一個強權大國,也是一個思想大國。
本書為作者多年觀察和研究美國的心得,盡量用簡明通俗的語言,使專家以外的讀者都能看懂。從美國建國開始到21世紀,其本身歷經各種社會矛盾和改革,包括進步主義、羅斯福新政、發達的公益事業、60年代群眾運動等等,找到變與不變的規律;對外關係從孤立主義到國際主義,到稱霸世界的超級大國,從「冷戰」到「後冷戰」,還有二百年來與中國的關係。作者分階段、有重點地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解讀,從一種獨特的視角帶我們了解美國的過去和現在、它在世界的角色,還有它特有的精神資源。
作者簡介:
資中筠
資深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及美國研究所前所長。
1930年生於上海,清學大學外文系畢,精通英、法語,參與創辦《美國研究》雜誌、中華美國學會及中美關係史研究會,曾任《美國研究》主編、中美關係史研究會第一、二屆會長。1996年退休後,繼續從事學術活動及寫作,是備受仰重的國際政治及美國研究專家、隨筆及散文作家。
主要著作有《追根溯源:戰後美國對華政策的緣起和發展:1945~1950》、《美國戰後外交史:從杜魯門到里根》、《二十世紀的美國》、《財富的歸宿──美國現代公益基金會述評》、《讀書人的出世與入世》、《斗室中的天下》、《資中筠自選集》(五卷)等著作。譯作有巴爾札克的《公務員》、《浪蕩王孫》、《農民》;英美作品《廊橋遺夢》、《啊,拓荒者》、《哲學的慰藉》等。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美利堅合眾國之由來
中國人對美國興趣很大,好多情況也不陌生。美國獨立戰爭、獨立宣言、華盛頓事蹟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這裡我想就某些不太準確的流傳的看法,談一點我的了解,從歷史的源頭看看美國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國家。
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的是槍桿子裡出政權,所以覺得美國獨立戰爭就是槍桿子裡出政權。美國的確是打了一仗,也是用武力爭取脫離英國而獨立,但事實上,這不等於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誕生。一開始,各種各樣的人,主要是歐洲人,來到這塊大陸上求生存。一部分人是為了爭取宗教自由,最重要的是清教徒,因為受天主教的迫害,大概在十六、十七世紀往美洲跑,例如英國這部分人就到了北美洲。爭取宗教自由的人,一般文化水準比較高,有一部分精英。另外一部分人就是勞動人民,他們完全是去開荒,闖一闖,提高自己的生活。舊大陸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生存空間有限,或者是遇到災荒,許多人漂洋過海去,有能力有冒險精神的人就覺得這是一片新的天地。這當然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有關係。到了那裡之後,沒有任何政府,可以任意圈地開荒,能生存下來就生存下來,基本上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可以作為一個代表性事件的,是一六二○年的「五月花事件」。「五月花號」是一條船的名字,有一批英國人乘這條船到了普茨茅斯(Portsmouth〉,就在後來稱為「新英格蘭」東北角的大西洋邊上了岸。在他們下船之前,大家說怎麼辦呢,上去之後怎麼樣互相幫助生活下去呢?於是經過討論通過了一項公約,就是《五月花號公約》,它是一個民主集體的雛形。先沒有政府,大家共同服從某些條例、某些規則,然後選出一個人來管事。這樣就開始了在這塊大陸上的生存和開發。所以到北美的移民,開頭的時候是沒有政府的。
那麼,為什麼後來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呢?因為到北美洲的移民多數是從英國去的,於是英國國王順水推舟派了個總督去,北美洲就算是英國的殖民地了。英國其他的殖民地大都是派了軍隊去征服當地的人再進行統治,而對北美這塊地方卻沒有征服就把它說成是英國的領土,一個海外的領地就這麼稀里糊塗地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那些當地人,本來自己就是從英國去的,覺得也未嘗不可,總要有一個類似政府的行政管理機構,也就服從了。然後英國就開始向那個地方徵稅。這些在美洲的人要生存下去,就要和歐洲人做生意。一部分南方的人和法國做生意,另一部分和英國做生意,這種來回的貿易慢慢就發展起來了。美國最開始的管理觀念,都是源自英國。他們按照這種模式慢慢組織起來做一些事情。可是發展到一定的程度,英國還要提高徵稅,其中主要一項是對茶葉交易徵稅,在美洲的那些人覺得不合理,就要反抗,所以美國獨立實際上是從抗稅開始的。有所謂「茶黨」(Tea Party,其實更確切應該譯成「茶會」,還不是一個政黨〉,Tea 一語雙關,既指茶葉稅,又是「tax enough already」的縮寫,就是「稅已經夠多了」,不能夠再增加稅了。他們提出的口號是「沒有代表就不納稅」。這句口號意思是說:在英國議會裡沒有我們的代表,又要我們交稅,我們也沒有參與討論稅率應該多少,也沒有參與討論這些錢多少是用在我們身上的,所以我們必須要選出代表參加英國的議會,或者自己成立議會,決定納多少稅。但是英國不允許。他們就開始鬧,拒絕交稅,英國於是派人鎮壓,這樣就開始有了武裝衝突,打起來了。他們最開始是抗稅,爭取與英國本土的英國人有同樣的權利,並不是要獨立。
在同英國打的過程中還分兩派:一派要求和英國談判,只要英國答應條件,就還留在大英帝國內;另一派主張必須和英國一刀兩斷,建立一個新世界。建立新世界這個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很有名的湯瑪斯.潘恩(Thomas Paine, 1737-1809〉,他寫的那個小冊子,我們譯為《常識》(Common Sense〉,等於是最早的獨立宣言。該書批評英國的制度已經是一個陳腐的制度,提出要建立一個嶄新的世界,脫離母體。其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話:「現在是從諾亞方舟以來(也就是開天闢地以來〉,千載難逢的一個機會,我們可以脫離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了解這句話之後,就會理解,美國一天到晚認為它自己的制度是天下最好的、最優越的、最先進的,要把它的制度推廣到全世界,其根源就在潘恩的那本小冊子裡。當美國自己連國家都還沒有時,就已經想要把整個世界都改造過來。它當時心目中的舊世界就是歐洲。那時亞洲、非洲還都是殖民地,不在它的視野之內。當時最新的一派人就是有這樣的一種思想,而這些人都是從英國去的,原來也是英國人。當時的英國態度又非常強硬,拒絕他們的要求,並派兵鎮壓。於是要求獨立的思想逐漸占上風,他們最後在華盛頓的領導下,打敗了英國。他們就真的獨立了,脫離了英國。
但是脫離了英國之後並不等於有了一個國家,他們並不是自己先有一個國家然後獨立的。他們原來有十三個州(States,更精確應譯為「邦」,它不等於我們的省,而是獨立或半獨立的邦〉,就是「新英格蘭」六個邦加上東海岸另外七個邦。在和英國打的時候,十三個邦聯合起來;等到把英國打敗後,各自還是分散治理。每一個邦在此之前,都有自己的議會和議事規則,基本上各自為政。一七七七年召開「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通過了《邦聯條款》,宣布結成「永久性的同盟」(confederacy〉,名稱叫「美利堅聯邦」(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那時還不是一個國家,在憲法生效以後才成為國家,後來中文就譯為「美利堅合眾國」〉。各邦仍保有自己的獨立自主權,有自己的議會和法律,只是派代表組成「聯邦議會」,統一外交和國防(各邦自己不能擁有正規軍〉,並協調各邦之間的事務和糾紛。這實際上是一個鬆散的聯盟,還不能算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隨著時間推移,問題越來越複雜,有各邦之間的矛盾,也有和歐洲國家貿易、交往的問題,甚至有的邦之間還有邊界問題, 在各邦衝突嚴重時還有打內戰的危險。如何維護這片大陸的共同利益,避免衝突、內戰,還有假如英國再打過來怎麼辦等等,都是他們面臨的迫切問題。有些人就主張應該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管理這個聯邦。這是一個大問題,大家意見不一致。於是,在當時歷史最悠久、人口最多、土地面積最大的維吉尼亞邦(華盛頓、傑佛遜、麥迪遜等人都屬於這個邦〉發起之下,於一七八七年各邦代表舉行了一次有名的會議,史稱「聯邦制憲會議」。從一七七六年開始獨立戰爭,一七八二年與英國簽約承認十三幫脫離英國獨立,到一七八七年,才決定討論要不要一個統一的國家以及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政府,說明獨立戰爭並不等於建國。所以我才說美國這個國家本身是談出來的,不是打出來的。打,只是把英國打跑,不承認它的總督,不給英國納稅。收稅是一個國家一個政府治權最重要的標誌;而納稅,是公民和政府之間最重要的紐帶。不納稅,脫離英國,只是第一步,而制憲會議決定的是,在這塊北美大陸上將存在十幾個國家,還是一個統一的聯邦共和國的問題。
所以美國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不是像秦始皇那樣用武力滅六國,然後統一中國。不是這樣的。這十三個邦不是誰把誰打敗了,從根本上講,他們的觀念和立國之本就是和我們不一樣的。
那麼,要怎麼個談法呢?就是每個邦的議會推選出代表,到賓夕法尼亞的費城開會,會議地點是當時的邦議會廳,現在稱為「獨立大廳」。由於羅德島抵制這次會議,只有十二個邦的代表參加。每個邦出席的人數不等,不過在投票時每邦只有一票,以本邦多數代表的意見為準。前後實際出席過的人數共五十五名,投票選舉華盛頓為主席。會議一共開了一百一十六天,也就是將近四個月。但並不是五十五名代表自始至終都參加的,有遲到的,有早退的,也有中間請假的,或中途退席一去不復返的。按議事規則的規定,最低必須有七個邦的代表出席,投票才有效。
不足,實際結果則是完全重新制定了一部憲法。有幾個邦的代表提出了自己起草的方案,由於維吉尼亞是發起邦,開始就以它的方案為依據,一條一條討論。與會者都是平等的,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每一條款都經過投票通過,而且不止一次。根據開始制定的議事規則,已經多數通過的條款,如果有人提出質疑,還可以重新討論。整個文本經過五百六十九次表決才最後通過,大概也是空前絕後了。
第一章 美利堅合眾國之由來
中國人對美國興趣很大,好多情況也不陌生。美國獨立戰爭、獨立宣言、華盛頓事蹟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這裡我想就某些不太準確的流傳的看法,談一點我的了解,從歷史的源頭看看美國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國家。
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的是槍桿子裡出政權,所以覺得美國獨立戰爭就是槍桿子裡出政權。美國的確是打了一仗,也是用武力爭取脫離英國而獨立,但事實上,這不等於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誕生。一開始,各種各樣的人,主要是歐洲人,來到這塊大陸上求生存。一部分人是為了爭取宗教自由,最重要的是清教徒...
作者序
二○一二年,我應邀主持一個視頻講座,就美國問題錄製了系列講座,共九講。以那幾次講座的錄音稿為基礎,修改、加工、補充,擴展為十章後集結成書,以饗讀者。
視頻講座雖然每次都有一個中心,並有所準備,但只憑腹稿,完全沒有書面稿。錄成文字後,感到比較粗糙;不但有即席講話常有的語病和段落不順、重複、脫漏等弊病,而且或因臨時語病,或因記憶有誤,對個別史實與年代的敍述發生錯誤,感到十分遺憾。視頻不同於文字,事後修改在技術上比較複雜。除設法爭取改正彌補外,更感到有必要留一份比較完整的書面稿,以此為準。事實上,在整理過程中做了較多的補充,比原來的內容豐富了許多。
需要說明的是,這不是美國通史,也不是學術著作,是作者多年觀察美國的心得,盡量用淺顯的「大白話」講出來。作為通俗讀本,主要對象是國際研究專業以外對美國有一定興趣的人士,大、中學生均可作為課外閱讀材料。這些個人心得卻也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經過反覆思考、探索的結果。
美國雖然立國只有二百多年,但經歷十分豐富,在紛紜繁複的現象中找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洵非易事。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以及可以預見的將來,美國始終是國人關注的重點。隨著資訊的傳播,過去的專業知識,已成為眾所周知的常識。但是或者受片面宣傳的影響,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還是會有許多誤區。這十章對時間段和材料的取捨,只是本人的一孔之見、一得之愚,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史實方面也難以求全。一般說來,已經廣為人知的不再詳述,而有一些不大為人所注意且我認為很有意義的情節則特別列入。許多重點闡述的內容大都有針對性,是針對在國人中流行的成見,包括自己過去曾有過的一知半解的看法,同時也澄清一些以訛傳訛的事實。其中有些內容和觀點,我過去在不同場合和不同著述中曾反覆闡明,有些則近年來有所發展。
對這樣一個大國,見仁見智,不可能有統一的看法。作者主觀上希望在簡明扼要的敍述中,力求言之有據、深入淺出,避免淺嘗輒止、以偏概全、片面武斷。是否能夠做到,有待讀者明鑒。
作者識於二○一三年三月
二○一二年,我應邀主持一個視頻講座,就美國問題錄製了系列講座,共九講。以那幾次講座的錄音稿為基礎,修改、加工、補充,擴展為十章後集結成書,以饗讀者。
視頻講座雖然每次都有一個中心,並有所準備,但只憑腹稿,完全沒有書面稿。錄成文字後,感到比較粗糙;不但有即席講話常有的語病和段落不順、重複、脫漏等弊病,而且或因臨時語病,或因記憶有誤,對個別史實與年代的敍述發生錯誤,感到十分遺憾。視頻不同於文字,事後修改在技術上比較複雜。除設法爭取改正彌補外,更感到有必要留一份比較完整的書面稿,以此為準。事實上,在整理...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美利堅合眾國之由來
獨立戰爭讓美國脫離英國而獨立,但脫離英國之後並不等於有了一個國家,美國原來的十三個州還是分散治理、各自為政。直至一七八七年各州代表舉行了「聯邦制憲會議」催生憲法後,才有了一個凌駕於各州之上的國家。
第二章 精神資源
自由主義對美國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所謂「自由主義」,就是憲法用條文規範下來的幾個要素:根據天賦人權的原則確立的信仰、言論、出版、結社自由,這四大自由是最根本的自由;還有一個就是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第三章 進步主義改革
在全民推動下,二十世紀初美國社會出現了一些具體的改革措施,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改善勞動者生活和工作條件;二是反壟斷,拆散大的壟斷財團;三是保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及藥物安全;四是反腐敗和吏治改革。
第四章 小羅斯福「新政」及群眾運動
此一時期,美國有了新的四大自由,除了原來的信仰自由和言論自由之外,再加上兩個新的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不能讓老百姓挨餓,同時也要讓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都不能受到侵害,這些都是政府的責任。
第五章 緩解社會矛盾的重要因素
美國有了歐洲的經驗教訓,沒等到社會矛盾爆發到一定程度,就開始了改良。它的改良是全社會上下共同推動的,不只是工人階級一種力量,也包括上層精英以及政府本身通過各種立法來保證勞工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主義思潮剛剛傳到美國,還沒有成大氣候,矛盾就開始緩解了。
第六章 私人基金會的理念與管理
經濟大步發展造就了不少暴發戶,美國早期的這些富商巨賈首先帶頭做的是捐贈,差不多同步發展起來的是公益基金會。公益基金會的效率比較高,不像政府財政花筆錢要討論半天,基金會自己決定錢花在哪個領域比較有成效,受惠者也比較直接。
第七章 外交思想與世界霸權的確立
美國是真正的「地大物博」,不需要占領別國領土,但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和所有國家一樣,也需要到海外找市場、原料,更重要的是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所以美國的擴張方式,是把大片地區變成自己的勢力範圍,其手段就比較多樣化。
第八章 冷戰與後冷戰時期
兩大超級大國的對峙,一方面是地緣政治,一方面是意識形態。根據共產主義的理念,美國、歐洲等國家的政權早晚要垮臺,資本主義必定要滅亡。而美國作為自由世界的領袖,覺得義不容辭要保衛自由世界,挺身反對共產主義擴張。
第九章 回顧與展望
不管美國未來會發生什麼經濟危機,國內再發生什麼困難,它的潛力還遠遠沒有釋放完,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國的綜合國力還會遙遙領先於其他任何國家。下一步的高科技創新,或者再有新產業興起,看起來還只能是在美國。
第十章 美國與中國
進入二十一世紀,出現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中國與美國之間有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關係:既相互防範,又相互依賴。美國擔心中國日益強大,加強對中國的防範,而許多中國人也自詡中國將要跟美國並駕齊驅,甚至取而代之成為超級大國。
【附錄】
1 美國媒體對中國的報導
2 就《財富的歸宿》答問
3 是個新事物,也不是太突然――談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
4 重新評價羅斯福的「新政」
5 中美關係並沒有大起伏
6 跨過新門檻――兼論中美關係前景
7 希望中國少講點「中國特色」,美國少講點「美國例外」
8 不同類型的國家與法治的關係
後記
自序
第一章 美利堅合眾國之由來
獨立戰爭讓美國脫離英國而獨立,但脫離英國之後並不等於有了一個國家,美國原來的十三個州還是分散治理、各自為政。直至一七八七年各州代表舉行了「聯邦制憲會議」催生憲法後,才有了一個凌駕於各州之上的國家。
第二章 精神資源
自由主義對美國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所謂「自由主義」,就是憲法用條文規範下來的幾個要素:根據天賦人權的原則確立的信仰、言論、出版、結社自由,這四大自由是最根本的自由;還有一個就是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第三章 進步主義改革
在全民推動下,二十世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