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怨無悔的執著
十三年前我與文字學結下不解之緣,三年前完成《從文字探索上古時期兩性間及蛇鳥圖騰間之糾葛》一書,之後我沒有停筆,並且發現了中國文字學另一片天空,很少人從事此方面之研究,而且都誤入歧途, 英語與漢語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些音與義甚至字形的連結是我在研究古文字學的時候發現的,沒有預設立場,單純的實事求是,百分百的原創。
觸發我以臺語及國語研究中英語文關聯的動機, 是「它」字與「也」字, 此二字之本義都是蛇之象形字,它是蛇形,作為漢語的非人第三人稱,卻與英語非人第三人稱音義均近;「也」字的研究讓我將國語及臺語搭配串連出更緊密的中英文關聯,也讓我再加入日耳曼語系的語音作為更深入、穩固的佐證。
《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是文字學的權威,卻需要大幅的修正 。所以,只要提到《說文》不正確的解字時,我都會嚴正的指出其錯誤,尤其是許慎最常見的「泛形聲」觀點,中國字變成不倫不類的文字,沒有拼音字的便利,也失去了中國字的真正意思表示;即使這本與英文關聯研究的專書,我也要這麼做,責無旁貸。
中英文的關聯是事實,一定有其歷史緣由,這歷史關鍵被忽略了,時間在日耳曼民族的史前時期,來自中國西方邊陲的匈奴人曾在歐洲建立帝國,其最著名之帝王為阿提拉大帝(拉丁語:Attila,406年9月2日-453年4月30日), 很顯然,盎格魯撒克遜族在遷徙不列顛之前曾受與華夏民族關係深厚的匈奴人統治,本書的主軸在文字學、語言學,史學上則可以作為歐洲匈人即東方匈奴之強力佐證,這段歐洲動盪不安的特殊歷史,其源頭可以獲得確認,那匈人與華夏文明關係深厚,就是長期生活中國西方邊陲並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匈奴。
圖騰的關聯是我投入此方面研究的最大誘因,讓我一頭栽下去,圖騰是民族的命脈,是最原始民族標誌,蛇與鳥曾是盎格魯撒克遜的民族圖騰,還是有跡可循,而且其源頭是中國文明的開端:夏、商二族,其圖騰分別是蛇與鳥。
雖然這是一本原創的學術專書,我不希望僅侷限研究人員閱讀、參考,我希望任何對甲骨文、金文、《說文解字》、文字學、古代經典、臺語、英語及中英語文關聯、歷史、文化有興趣的讀者,都可以研讀,讀者可以翻閱本書任何一篇短文,不必從頭到尾依序閱讀,因為每篇均獨立,非常詳細的目錄可以作為閱讀時之索引,當作廁所書籍也不錯,不要太拘謹,我的觀點都是有憑有據,絕非空穴來風。如果你略懂臺語,更適合研讀本書,對於我所作的語音關聯敘述,一定能有所領悟,而認同我的努力成果。
經過將近三年的奮鬥,現在我要出版這本生平第二本專書了。文字學就像我的生命,我日以繼夜的思索,就為了讓臺語的價值呈現,為了讓充滿意義的漢字一筆一畫能讓後人了解,並且告知世人華夏文明在歐洲的影響事實。
文字學是我終生興趣,甘苦自有,無怨無悔走這人生路,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請上facebook網站,搜尋「林浩德文字網」,本書內容之修正,均在此網頁公告,若有任何疑問、指教,可以利用網頁上聯絡管道與我聯繫。
林浩德2015/10/21於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