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易》學同好說「三才之道鮮少人言,其變規律尚無從得知」。此話不假,但這位同好有所不知,「三才之道」的變化規律,愚已經研究出來並做成完整文案,即命名為「周易三才學」。《周易三才學》付梓目的就是要重建「三才六爻」推演《周易》應有的重要性。
愚致力於重新發掘「三才六爻」的研究過程中,同時發現治《易》家普遍應用的「遠應」觀念,大多不適用解析「爻辭」,尤其難為吉凶判斷依據。「遠應」的觀念來自於《周易》的「彖傳」,是「彖傳」特有的解卦方式。「三才之道」才是「爻辭」的解卦方式,不過早已示微,世人徒知其名,不知如何應用,於是後世治《易》學家便用解「彖傳」的「遠應」方式來解析「爻辭」,錯解《周易》相承千年,可謂遺害深矣!
重新建立起「三才六爻」的演卦方式之後,有了驚人的發現,就是「三才六爻」是把多種複雜的元素整合成為一套完整的模組系統。透過這套模組系統,藉由大自然的道理,客觀解析人類社會彼我的對待關係,充分展現了聖人設卦觀象的苦心智慧,足以證實了「三才六爻」的演卦方式不只是巫術占卜,也是研究《周易》必備的觀念。不懂「三才六爻」演卦方式,如何看懂《周易》。
《易》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透過「三才六爻」演卦方式所得到的結果,因不同的情況,不同的程度可以「從事投資事業或根本上改變現況等風險高的事情」有七十六爻;以「維持目前的情況」為原則的三百零八爻。由以上的統計可知「變」佔不到總數的五分之一,主因是變動所帶來難以預料的風險。這是發人深省的統計。人類文明的演進,向來都是以正向思考為主,負面思考為輔。然而實際在變化演進的過程中,失敗的次數遠遠超過成功,這就是求新求變必須承擔的風險。我們在媒體節目看見成功人士侃侃而談成功的經驗,展現的是求新求變亮麗的成績,但在媒體之外更多的是求新求變黯然跌落人生舞台。媒體是人的視野,而神的視野自然要來得客觀,更契合人類所處的環境。《易》不就是這麼產生的嗎?變動有風險,因此要「慎動」,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人們憑著已知的「現在」去推論未知的「將來」,如果評估失之主觀片面容易造成誤判,招來的依舊是失利的結果。《易》卜就在將為未為、將行未行之際,「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以超越人的思維層次來回應我們將來可能會有的情況。當我們瞭解《易》卜的重要性,想要倚重《易》卜時,明確又精準的解讀《易》的內容也就變得格外重要,這也是愚畢生致力《易》學研究的目標。
相傳《易》卜為周文王所創,周文王在情感上何嘗不想滅殷商取而代之;研《易》有成的孔子何嘗不想在世之時展現政治抱負,然而在面臨挫折之後,是什麼力量幫助他們不再執意原來的堅持?幫了周文王瞭解自己的天命不在滅商,而在於厚植實力,讓後繼者有本錢去實現他的政治理想;幫了孔子瞭解自己的天命不是成就一世的政治抱負,轉而貢獻心力在世世傳承的教育工作。這種「功成不必在我」的作為立下後人學習的典範。愚以為聖人與凡人之間的差異,就在於聖人做的不是一人一世的功成名就,而是傳承下來的不世之功,影響後代生生世世。周文王如是,孔子亦如是。愚深信這股力量都來自於《易》卜的啟發。
《易》卜,聖人則之。在透過「觀象玩辭,觀變玩占」的過程中,聖人能夠透過神的視野觀察人類所處的環境,他明白了成就偉大的事功,不是一己之力可成,必須集合眾人之力,該跟隨的跟隨,該領導的領導,每個人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得天之時,得人之助,得地之宜。他們也明白了人多敗於順境的盲從躁動,失之謹慎。他們也明白了處困境的心情何等煎熬,時時自我警惕勸勉,生聚教訓。說《易》是天書絕非虛言,若非神啟,何《易》之有?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尚辭、尚變、尚象、尚占。愚不才無德,不能達到孔子所定的標準。愚所做的只是重新發掘聖人創《易》時的「三才六爻」演卦方式,在消失千年之後再次和普羅大眾見面,讓世人更瞭解《易》且實受其益。一來「三才」不再徒留其名,不知其用;再則讓吾輩見識到聖人設卦演卦的高超智慧,而不是虛無飄渺的神話傳說而已。
本書延續《周易形勢學》的理路,更加精確剖析「三才六爻」的演卦方式,直指聖人創《易》初心。看聖人設卦觀象,如何巧妙結合「三才六爻」的卜筮術法,知「現況」、斷「將來」。本書完整揭露《周易》千古難解之謎,世所未見。為了弘揚《易》學,為了不讓吾輩《易》學愛好者失之交臂,愚不揣自短,亦不藏私,願意公開出來,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演《易》思維,也回應了「日久彌新」這句名言。
至於如何取卦爻的「裝卦」方式,愚在《易經占卜,大師教你自己看演卦¬-初級篇》的撲克牌取卦爻已有說明;另外,對於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三才六爻」的演卦圖示,以及《易》學的基本觀念,愚所著的《周易形勢學》、《我學易經的第一步》皆有說明,為了節省篇幅,本書不再贅述。《易》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就讓大家透過本書一起來體驗吧!
朱恩仁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