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眼神、一個笑容,都在向他人傳遞著一些微妙的訊息,這些訊息正好顯示著我們當時的真實心情,以及真正的性格特徵。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真正地去了解一個人,了解對方心中的真實想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是出於防衛,或是出於欺騙,人們通常都會將自己隱藏在一張無形的面具後面,不讓他人輕易知道自己的真實狀態和想法。與此相同,我們自己也會有這種心理和行為,不想讓自己某時某刻的心理活動被他人看透,不想對方輕易地就掌握我們的性格特點。因此,我們也會給自己戴上一張「面具」
然而,沒有人能完完全全地將自己掩藏在面具後面,你的眼神、你的表情、你的舉手投足,甚至你說話的聲音,都會曝露出一定的心理和性格。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讓一些人透過做出一些表情將內心感受表達給對方看,結果發現,在人們所做的不同表情之間,或是某個表情和動作裡,都會「洩漏」出其他的資訊。這種表情籠統地稱為「微表情」,它的最短出現時間可以達到1/25秒。雖然我們一個下意識的表情可能只持續一瞬間,但這卻是一種很令人煩惱的特性,因為它很輕易地就曝露出了我們的情緒。比如,當我們在做某個表情或動作時,這些出現時間極短的表情或動作會突然一閃而過,而且有時恰恰是表達出與真實狀況相反的情緒。如果對方是個深諳「微表情」的人,就會透過我們那一閃而過的表情或動作,洞悉到我們真正的心理活動。
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我們可能在學生時代都有過的這種經歷:上課時,老師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講課,而我們卻在座位上心不在焉,心思早已不在老師講述的內容了。這時,老師突然叫我們的名字,並讓我們複述一下剛才他所講的內容。結果怎樣?我們肯定是面紅耳赤,啞口無言,而心中卻是暗暗納悶:我明明裝作很認真聽講的樣子,老師怎麼會知道我是心不在焉呢?
很簡單,老師已經透過你的表情—空洞的眼神以及一些微妙的動作判斷出,你根本就沒有聽課。
由此可見,對於細心的人來說,要識別他人心中真正的想法,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現在,世界各地的許多政治家都在進行「微表情」方面的研究,並將其運用到現實之中。比如,人們會借助於自己的一些肢體語言向大眾傳遞出一些虛假的資訊,假裝相信一些他們並不相信的事情;或是給大眾或媒體一些錯誤的暗示,從而掩蓋自己的真實心理和想法。不只是政治家,其他領域的從業者對此也甚感興趣,比如,銷售人員會根據客戶的面部表情或隻言片語來確定客戶的購買或拒絕心理。如果你是一位客戶,那麼你在不經意間做出的「微表情」,就可能成為銷售人員決定繼續向你推銷,或是放棄對你進行推銷的重要依據。
透過上面的描述,我們知道了「微表情」會透露出我們很多的真實情感。也許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微表情」就已經將我們的內心出賣,使別人獲悉了我們試圖掩蓋的情緒。尤其是在商務活動中,一旦被對手看透內心,我們就可能被對方控制,難以爭取應得的權益。
怎麼辦呢?
這本書是站在保護自己和完善自己的角度,意在幫助讀者弄清楚在社交活動中究竟哪些表情和動作會「出賣」我們的內心想法,並提醒讀者注意,在今後的社交中如何不做或盡量少做出類似的表情與動作,從而不讓這些「微表情」將我們的內心活動透露給對方。同時,本書也告訴讀者如何根據自己對這些表情和動作的了解,學著去洞悉對方的心理活動,從而讓自己擁有一雙慧眼,掌握更多的社交主動權。如此做到知己知彼,一定能百戰百勝!
第一章 微表情中隱含著我們的祕密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覺:即使彼此互不言語,但人的心理變化也會流露在表情上。心情愉快時,面部肌肉自然就會放鬆;心存悲哀時,自然會傷心落淚。可以說,表情通常要比言語更能明顯地表達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然而,想藉由他人的表情來判斷他人的心情看似簡單,事實上並不盡然。
就拿我們自己來說,有時我們的表情、動作、言語也可能會刻意掩飾當時的真實心境,不想讓對方識破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時,你明顯展現出來的表情,也許並不是你心中真正所想的。
這種情況很常見,因為在社會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戴著一張面具,心理學稱之為「人格面具」。也就是說,在社會中,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肯定不全是自發的自己,而有一部分是順應別人的期望、社會的看法等。而且,這種「人格面具」對人順利地適應社會也是必須的。
首先,現代社會文明禮儀需要有一張「面具」。今天,表情不再只是一個內心符號,其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談判或洽談生意中,我們可能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方始終面露笑容,給人的感覺好像是極為滿意的回應,本以為成交是毫無問題的,結果對方卻以各種理由加以拒絕。由此可見,當時對方表露出來的笑容就是一種偽裝,讓人看不清他的「真實面目」。
其次,我們的本能也需要有一張「面具」。出於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沒有人願意把自己內心的活動完全曝露給別人,每個人或多或少地都需要擁有自己的「隱私」。在某些場合,我們甚至會很擔心自己的心理狀態被別人察覺,於是就會極力掩飾內心活動,表情也會與內心形成鮮明的對比,別人可能無法從我們的表情中看透我們的真實感情,或者我們的表情根本就是偽裝的。
雖然我們極力戴上「面具」來掩飾自己的內心,但是面部的細微表情還是會出賣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微笑、一句話,不知不覺中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可能成為別人洞悉我們內心的工具。所以,要想讓自己的內心世界真正「保密」起來,不讓自己被表情出賣,我們還真需要多下點工夫。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評價:「這個人很精神。」這裡所說的「精神」,指的就是一個人的表情。人的表情是由人的面部器官、肌肉組織的各自表現而形成的組合效果,因此表情也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外在反映。
一個人的情緒、心態、自信度和注意力……等等,都會無時無刻透過表情讓他人感覺到和了解到。比如,由於我們對「甜」和「苦」不同的生理反應,就形成了「愉快」和「不愉快」兩類不同的基礎表情。當我們感到愉快、喜歡、幸福、快樂時,我們的面部肌肉就會橫向拉開,面頰提高,額眉部放鬆,眼睛瞇小,瞳孔放大,嘴角後收上翹;當我們感到不愉快、憤怒、恐懼、痛苦、厭惡時,面部肌肉就會縱伸,面頰下降,面孔拉長。當然,也許在出現以上這些情緒時,我們不能看到自己的面部表情,但你完全可以藉由鏡子來看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在面部的真實反映。
表情也是一個人心理狀態的外在表現。無論在什麼場合,我們都應該表現得自然、從容,該嚴肅時嚴肅,該活潑時活潑,該沉默時沉默,該微笑時微笑。這樣,才能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
古人說:「情,動之於眾,形之於外,傳之於聲。」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還要善於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神態,使之適合交際的需要。神態的錯位或失常,都會令自己的表情、神情與交際環境相矛盾,容易引起別人的誤解甚至反感。
雖然表情的動作基礎是遺傳於我們的祖先,但也需要後天學習,比如新生兒就能模仿父母的動作、表情等。因此,雖然表情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外在反映,卻也可以人為地加以控制,既可以誇張也可以抑制,還可以掩蓋和偽裝。演員就是透過想像和模仿,真實地體驗所扮演的角色的內心情感。
這就是說,當我們在受到社會環境的局限和影響時,也需要學會透過對表情的控制來掩飾我們真實的內心世界。比如,當我們不高興的時候,仍可以裝出高興的樣子;內心很悲傷,臉上仍然可以很好地控制表情,甚至做出相反的表情。雖然這會給人一種假象,甚至是欺騙,卻是一種謀生的技巧和能力,令我們在社交過程中能夠處變不驚,處之泰然。
由於每個人的天賦不盡相同,這種透過控制表情來掩飾內心真實想法的技巧,是可以藉後天環境的磨練來精進的。間諜和情報人員可能是這方面的佼佼者。但是,除了這些「專業」的人士,通常我們的偽裝還是會露出一些蛛絲馬跡的。有時遇到對表情觀察能力較高的人,這些「蛛絲馬跡」就很可能會「出賣」你,使你的內心被對方看透。也就是說,有些人能夠很敏銳地洞察到對方的表情是否自然、是否有所偽裝,洞悉對方內心的微小變化。那麼,面對這樣的「高手」,你該如何應對呢?這時就需要注意我們不經意間表露出來的「微表情」。
所謂微表情,通常是指臉部的一些瞬間表情。人們往往會透過一些表情將內心的感受表露出來,且在不同表情之間,或某個表情裡,還會「洩漏」出其他的訊息,這種訊息就是透過「微表情」洩漏出來的。
微表情最短持續時間為1/25秒,但這是一種令人煩惱的特性,因為它很容易曝露出我們的真實情緒,甚至是一些我們想要掩飾的情緒。當我們在做某個表情或動作時,這些持續時間極短的表情就會突然一閃而過,而且它常常要表達的都是相反的情緒。
在國際上,微表情的研究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早在1966年,美國有學者就已經注意到微表情這種心理現象。1969年,埃克曼正式提出了微表情的概念,並從此開始了系統性的研究。2000年,日本研究人員也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微表情研究論文。
在熱播的美劇《別對我撒謊》(Don't Lie to Me)中,主人翁卡爾往往用令人驚異的方法輕鬆破案:沒有逼供,沒有物證,只是和爆炸案嫌疑人聊聊天,捕捉到了對方聳肩、吸鼻子等幾個轉瞬即逝的表情、動作,便以此為線索找出了爆炸物的安置點,讓人驚歎不已。
其實,這就是微表情的作用。語言可以掩飾,表情可以偽裝,但本能表現出的微表情,卻是真實的。利用臉部細微的表情來分析被觀察者,就可以判斷出對方語言背後的真正涵義,從而推測出他是否在撒謊,最終分析出事情的真相。
比如,一個人後退一步,做了一個抱胸的姿勢,這表達的是肢體阻擋,因此也表明他在說謊。
我們可以用一個歷史事件作為範例。當年,尼克森總統在電視上為自己辯護,他言語鏗鏘地說:「我不是騙子,我的所得都是辛苦賺來的。」但是,尼克森的一個動作卻曝露了他的真實想法:他後退一步,做了一個抱胸姿勢。尼克森在說謊。
在政治界,通常一些參與選舉的政治人物都很老練,外人很難洞察到他們真實的心理想法。然而,如果學會解析微表情,就能透過捕捉他們的微表情而知悉他們真實的內心。因此,在選舉過程中,競選人常常會請專家對競爭對手進行專門的微表情研究與分析,這樣就可以發現對手的一些真實心理活動,從而幫助自己制訂新的應對措施。
在商務談判中也是一樣,我們都想準確地知道談判對手的一些真實想法;同樣地,對方也很想知道我們表情背後的真實內心。有時,即使我們竭力掩飾一些真實想法,在不自覺之間表現出來的微表情,卻可能使我們的真實想法曝露出來。如果對方是個微表情方面的專家,則我們極力想要掩飾的「真相」很可能根本逃不過對方的眼睛。如此一來,對方可能會很快地掌握主動權,讓你陷入被動的位置。談判結果可能很快地就見分曉了。
因此,要想讓自己不被表情所「出賣」,懂得一些微表情知識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我們不僅要學會透過微表情洞悉他人,更應該注意自己不經意間表現出來的動作和表情,別讓這些「小細節」洩漏了你最想隱藏的祕密。
面部是人的精神的展現,也是個性的象徵,它與軀體有著明顯的區別。面部能夠表現出柔情、膽怯、微笑、憎恨等多種感情,是「展露內心世界的幾何圖」。面部表情是我們最重要的身體語言,是寫在臉上的心情。
我們的面部可以表現出很多複雜又十分微妙的表情,且變化十分迅速、敏捷和細緻,可以真實、準確地反映出我們內心的情感。要引起他人的注意,我們完全可以透過面部表情的變化表達出來。因此,在我們尚未開口之前,對方就已從我們的面部表情得到了一定的訊息,對我們的氣質、情緒、性格、態度等有所了解。這也正應了「看人先看臉,見臉如見心」這句話。可以說,面部是一個人價值觀與性格的外在展現。因此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對方在看我們時,通常都是先看我們的臉。
據美國心理學家保爾‧埃克曼的研究,面部表情可分為最基本的六種:驚奇、高興、憤怒、悲傷、藐視、害怕。他發現,不論生活在哪裡的人,表達這最基本的六種感情的面部表情都是相同的。1966年,保爾埃克曼曾到新幾內亞一個仍處於石器時代的部落中,當地的島民與世隔絕,從未見過白人。保爾‧埃克曼將一些白人的照片給部落的居民看,他們卻能正確無誤地說出照片上白人的各種表情所表達的涵義。保爾‧埃克曼還發現,天生就雙目失明的人,雖然從未見過別人的面部表情,卻能以相同的面部表情來表達情感。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里特創立了原子論,被後人譽為唯物論的鼻祖。有一天,德謨克里特在街上遇見了一位熟識的小姐,他便與小姐打了一聲招呼:「小姐,你好!」
第二天,德謨克里特再一次碰到與昨天那位相同打扮的小姐時,卻這樣招呼道:「這……這……太太,您好!」一夜之間成為「太太」的小姐臉上馬上湧上了害羞的潮紅。
德謨克里特是如何知道那位小姐「一夜之間變成太太」的呢?就是他仔細觀察了那位小姐的臉色、眼睛的活動情況、面部表情等一系列行為舉止的結果。據說,德謨克里特有種強烈的探索欲望和觀察力,有時正吃著鮮美可口的瓜果,會突然從房間裡跑出來,到田地裡去弄清楚瓜果為什麼這麼好吃。
當然,現實中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德謨克里特那樣善於從臉部看人,這種能力是要透過努力學習和長期實踐才能得到的,它不是雕蟲小技,而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做人、看人的本領。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具有如此洞察力的人不夠多,就忽略自己面部表現出來的微表情,認為自己不會被看穿。有時,也許我們不自覺的一個小動作,就會被對方看透隱藏很久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