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
【題解】
三家分晉是中國社會從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過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魏、趙、韓三家代表晉國新興的地主階級勢力,他們在同貴族鬥爭的過程中,爭取民眾,壯大自己,於西元前453年滅掉智氏,瓜分晉室。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封三家為諸侯,正式建立了三個封建國家。本文節選自《資治通鑒》卷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標題為編者所加。
【原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
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①。
臣光曰②: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③。
嗚呼!幽、厲失德,周道日衰,綱紀散壞,下陵上替,諸侯專征,大夫擅政,禮之大體什喪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猶綿綿相屬者④,蓋以周之子孫尚能守其名分故也。
今晉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晉國⑤,天子既不能討,又寵秩之,使列於諸侯,是區區之名分復不能守而並棄之也。先王之禮於斯盡矣!
【注釋】
①「初命」句:魏、趙、韓三家世為晉大夫。魏斯,畢萬的後代;趙籍,晉大夫趙衰的後代;韓虔,春秋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三人分別是戰國七雄魏、趙、韓國的開國君主。
②臣光曰:此三字以下是司馬光的議論。
③公、侯、卿、大夫:公、侯,為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二等。《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卿、大夫,西周、春秋時國王及諸侯所分封的臣屬。
④文、武:文,指周文王,商末周族的領袖。姬姓,名昌,商紂時為西伯,亦稱伯昌。他統治時,國勢強盛,曾建立豐邑(今陝西西安市西南灃水西岸),作為國都。武,指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發。繼承其父文王遺志,聯合庸、蜀、羌等方國部落攻滅商朝,建立西周王朝,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市西南灃水東岸)。
⑤「今晉大夫」句:指西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智氏,三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原文】
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後①,智果曰②:「不如宵也③。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長大則賢④,射御足力則賢⑤,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⑥,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弗聽。智果別族於太史⑦,為輔氏。
【注釋】
①智宣子:名申,晉國六卿之一。瑤:宣子之子智伯,諡號襄子。
②智果:智氏族中的人。
③宵:智宣子的庶子。
④則:猶「乃是」。
⑤射御:射,放箭。御,駕駛車馬。
⑥陵:通「凌」。侵犯,欺凌。
⑦別族:另立一族。太史:官名,西周、春秋時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為朝廷大臣。
【原文】
趙簡子之子①,長曰伯魯,幼曰無恤。將置後,不知所立,乃書訓誡之辭於二簡②,以授二子曰:「謹識之!」三年而問之,伯魯不能舉其辭;求其簡,已失之矣。問無恤,誦其辭甚習③;求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於是簡子以無恤為賢,立以為後。
簡子使尹鐸為晉陽④,請曰:「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障乎⑤?」簡子曰:「保障哉!」尹鐸損其戶數⑥。簡子謂無恤曰:「晉國有難,而無以尹鐸為少,無以晉陽為遠,必以為歸⑦。」
【注釋】
①趙簡子:即趙鞅,晉國六卿之一。
②簡:戰國至魏晉時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或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劄或牘,統稱為簡。
③習:熟悉。
④為:治。晉陽:古邑名。故址在今山西太原市南晉源區。
⑤「以為繭絲」兩句:繭絲,構成蠶繭的絲縷,比喻統治者向人民苛徵暴斂,有如剝繭抽絲。保障:保護,防衛。也指起保衛作用的事物。
⑥損其戶數:指少收稅於民。
⑦必以為歸:一定要以此作為安身之處。
【原文】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為政,與韓康子、魏桓子宴於藍臺①。智伯戲康子而侮段規②。智國聞之③,諫曰:「主不備難,難必至矣!」智伯曰:「難將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對曰:「不然。《夏書》有之:『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④。』夫君子能勤小物⑤,故無大患。今主一宴而恥人之君相,又弗備,曰『不敢興難』,無乃不可乎!蚋、蟻、蜂、蠆⑥,皆能害人,況君相乎!」弗聽。
【注釋】
①與韓康子、魏桓子宴於藍臺:韓康子、魏桓子同為晉國六卿之一。藍臺,地名。
②段規:韓康子之相。
③智國:智氏族人。
④「《夏書》」句:見《尚書‧五子之歌》,意指人常犯過失招來怨恨,並非都由於明顯的太大過錯,而往往是由小事引起的。因此應在細微難見的地方注意克服,不使小錯變成大錯,使人怨恨。
⑤勤:認真。小物:小事。
⑥蚋(ㄖㄨㄟˋ):昆蟲,吸食人類的血液。蠆(ㄔㄞˋ):蠍類毒蟲。
【原文】
智伯請地於韓康子,康子欲弗與。段規曰:「智伯好利而愎①,不與,將伐我;不如與之,彼狃於得地②,必請於他人;他人不與,必嚮之以兵③,然後我得免於患而待事之變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萬家之邑於智伯④。智伯悅。又求地於魏桓子,桓子欲弗與。任章曰⑤:「何故弗與?」桓子曰:「無故索地,故弗與。」任章曰:「無故索地,諸大夫必懼;吾與之地,智伯必驕。彼驕而輕敵,此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長矣。《周書》曰⑥:『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主不如與之,以驕智伯,然後可以擇交而圖智氏矣⑦,奈何獨以吾為智氏質乎⑧!」桓子曰:「善。」復與之萬家之邑一。
【注釋】
①愎(ㄅㄧˋ):執拗,倔強。
②狃:因襲,拘泥,習以為常。
③嚮:對。
④邑:相傳上古行政區劃名。夏制,五里為邑。周制,四井為邑。
⑤任章:魏桓子之相。
⑥《周書》:這裡指《逸周書》。
⑦擇交:選擇朋友。圖:謀取。
⑧質:箭靶。
【原文】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於趙襄子①,襄子弗與。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氏。襄子將出,曰:「吾何走乎?」從者曰:「長子近②,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罷力以完之,又斃死以守之③,其誰與我④!」從者曰:「邯鄲之倉庫實。」襄子曰:「浚民之膏澤以實之⑤,又因而殺之,其誰與我!其晉陽乎,先主之所屬也,尹鐸之所寬也,民必和矣。」乃走晉陽。
【注釋】
①趙襄子:名無恤,趙簡子之子。
②長子:邑名。在今山西省東南部。
③「民罷力」句:意為過去要民眾累死累活地把城築起來,現在又要他們付出生命去死守城池。罷,通「疲」。
④其誰與我:誰和我同力。
⑤浚:掘取,榨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