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說話要注意必要的尺度
說話要有尺度,尺度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話,也會平添幾許分量,話少又精到,給人感覺深思熟慮。總而言之,要言之有度。
說話要真實負責
西方人有句格言,「誠實是最好的策略」(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誠實常常比欺騙能給一個人帶來更大的好處,尤其從長遠和總體利益來看是這樣。只有平時說話辦事誠實,絕不扯謊騙人,這個人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在社會中獲得立足之地。
儒家聖人孔子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人們總容易犯這樣的毛病,按照中國人的俗語說就是,嘴巴裡面跑火車。說出話來讓你分不清楚真假,雲山霧罩的。時間長了人們就開始討厭這樣的人,把他的話也一概當成假話了。如果是這樣就真的寸步難行了。特別是在商業社會,一個人的信譽就意味著一切,沒有良好的信譽是很難取得成果的。
我們小時候都聽過「狼來了」的故事,這個故事的教育意義不言自明。這個故事的結尾讓人不寒而慄,試想如果這個放牛童懂得「說話要誠實」的道理,就不會最後害了自己的性命。
說話誠實不僅僅是說講話的內容要真實,要不撒謊騙人,而且語氣也要誠懇,才能夠打動別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所謂「以誠動人」。
總之,雖然「道德」說起來是一個讓人難於親近的概念,僵硬而刻板,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不可避免地和道德發生著各式各樣的關係。工作要講職業道德,公共場合要講公共道德,商業生活有商業道德。總之,各式各樣的道德規範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人與人的語言交流||說話也有自己的道德原則。
首先,與人交談要誠懇信實不虛美。唐代的古文運動,主張要根除前朝文風中的浮華矯飾,提倡作文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實感。這雖然是千年以前的老夫子講怎麼寫作,但作為對於講話的要求仍是適合的。其次,與人交談要記得言多必失,應當審慎。有個笑話就能說明這個道理。員警在一條新開闢的隧道裡迎來了第一千輛通過的汽車,代表市政當局贈送給駕駛人一千元的幸運獎金和一枚紀念章,順便問道:「你拿了錢打算怎麼使用?」「首先,我要領取一份駕駛執照。」駕車人回答。他太太忙解釋說:「警官,我丈夫喝了酒,總是胡言亂語。」他那耳聾的媽媽補充說:「你看,我早知道,你偷了汽車,逃不了多遠的!」故事雖然極端了些,道理卻是顛撲不破的。其三,要言行合一重承諾。這是我們國家的優良傳統,只有言行合一才會取得別人的信任。最後,合情入理能服人。講話注重邏輯,不搞偏門,才能獲得別人的理解。
說話要禮貌周到
我們生活的國家是著名的禮儀之邦,講究禮數向來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傳統美德。而這種對禮儀的崇尚在與人談話中也有體現。
參加別人談話要先打招呼,別人在個別談話時,不要湊前旁聽;有事需與某人談話,可待別人談完;有人主動與自己說話,應樂於交談;發現有人欲與自己談話,可主動詢問;第三者參與談話,應以握手、點頭或微笑表示歡迎;若談話中有急事需離開,應向對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談話時若超過三人,應不時與在場所有人攀談幾句,不要與個別人只談雙方知道的事情,而冷落其他人。如果所談的問題不便讓其他人知道,可另約時間。
在交際場合,要給別人發表意見的機會,另一方面在別人講話時,也應適時發表個人的看法。對於對方談到的不便談論的問題,不應輕易表態,可轉移話題。要善於聆聽對方的講話,不要輕易打斷,不提與談話內容無關的問題。在相互交談時,應目光注視對方,以示專心。別人講話不要左顧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視別處、老看手錶等做出不耐煩的樣子,或做伸懶腰、玩手機等漫不經心的動作。
談話中要使用禮貌語言,如「你好」、「請」、「對不起」、「打擾了」、「再見」等。見面一般先問好,如「身體好嗎?」「最近如何?」「一切順利嗎?」分別時講「很高興與你結識,希望今後再見面」,「晚安,請代向朋友致意」,「請代問全家好」等。
說話要言之有物
《周易•家人》有警示後來人說:「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管是聽別人做講座,主管做報告,還是和周圍的人聊天,都會碰到言之無物、空洞乏味的時候,上面講得很熱鬧,下面聽眾卻覺得困頓乏味,嫌內容空泛,虛無縹緲,不知所云。聽眾最怕聽到的演講就是言之無物,抓不到重點的。
為什麼會出現言之無物的情況呢?究其根本問題在於談話者、演講者沒有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演講內容。自己都不明白為什麼要說話,怎麼能期待給聽眾一個內容充實、言之有物的演講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困難,簡單地說就是要很充分地精心準備自己的演講內容,在演講、講話之前比較透徹地理解問題,才能在演講時做到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有一次,美國一個內閣成員對伍修羅•威爾遜總統簡短的演講表示讚賞,並問他需要花多長時間去準備。威爾遜告訴他說:「這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假如我講10分鐘的話,那麼我要準備一個星期。」
從這個實例上我們可以看到,重要場合說話前的事先準備是何等重要,要避免重要場合說話時出醜,就要事前充分準備。
說話要會用比喻
在說話的技巧中,比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手法。它可以使很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枯燥乏味的問題變得生動有趣。我們不妨認真讀讀下面這兩則故事,看看能夠品味出什麼妙處。
中國的法學家王寵惠在倫敦的時候,有一次參加外交界的宴會。席間有位英國貴婦人問王寵惠:「聽說貴國的男女都是憑媒妁之言,雙方沒經過戀愛就結成夫妻,那多不對勁啊!而我們,都是經過長期的戀愛,彼此有深刻的瞭解後才結婚,這樣多麼美滿!」
王寵惠笑著回答:「這好比兩壺水,我們的一壺是冷水,放在爐子上逐漸熱起來,到後來沸騰了,所以中國夫妻間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後來慢慢就好起來,因此很少有離婚事件。而你們就像一壺沸騰的水,結婚後就逐漸冷卻下來,聽說英國的離婚案件比較多,莫非就是這個原因嗎?」
還有一個故事是在紐約國際筆會第48屆年會上,有人問中國著名作家陸文夫對性文學是怎麼看的。
陸文夫不失幽默地答道:「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禮品時,往往當著別人的面就打開來看。而中國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離開以後才打開盒子。」與會者發出會心的笑聲,接著是雷鳴般的掌聲。
運用這種似乎與本體事物風馬牛不相及的類比物形成的奇妙比喻能使聽眾有新奇的感覺,也常常使我們的說話增色不少。
說話要善於抓住人心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年齡小的時候,總有父母、師長對我們的教導,長大一些又有朋友之間的交流,這都是談心。談心就是打開雙方的心房,通過良好的溝通促進彼此的理解,讓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談心呢?不見得。你也許可以高談闊論三兩個小時而面不改色,卻不一定會輕聲細語地談心,而這種方法有時候更適合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討論一些談心的原則。首先,融洽關係,製造談話的氣氛。製造一種和諧的氣氛,說句笑話,講點讓人高興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離,效果就會好得多,哪怕煽情些也無傷大雅。其次,要注意談話的態度,要親切自然,消除對方談話的戒心。如果對立情緒較大,可採取「冷處理」的方法,暫時延緩談話,或者「曲線交談」,從另外的事入手。在親切之餘,要注意誠懇。其三,談話要有的放矢,目標明確,不能讓對方感到無所適從。最後,要注意選擇方法,增強談話的效果。一位哲學家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根據談話對象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方法,可以直接奔向主題,也可以迂迴進行。
這些原則和方法的核心在於清楚地認識談話對象,從談話對象的角度去決定溝通的方式和內容,所謂「談心要抓心」。
此外,說話還要動聽入耳。因為,交流總是雙向的,不論是在公共場合發表演講,還是和別人隨意交談,除了說話的自己(說話人)以外,還有說話的對象(聽話人)。為此,說話人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而要看對象,從對象的不同特點出發,說不同的話,從而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氣氛,達到說話的目的。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他從前的一位苦朋友從鄉下趕來找他:「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廬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菜將軍。」朱元璋聽他說得好聽,心裡很高興。回想起來,也隱約記得他的話裡像是包含了一些從前的事情,所以,就立刻封他做了大官。這個消息讓另外一個苦朋友聽見了,就也去了。和朱元璋一見面,他就直通通地說:「我主萬歲!還記得嗎?從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們在蘆花蕩裡,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裡煮著。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 一地的豆子,湯都潑在泥地裡。你只顧從地下滿把地抓豆子吃,卻不小心連紅草葉子也送進嘴裡。葉子梗在喉嚨口,苦得你哭笑不得。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葉子放在嘴裡一口吞下去,才把紅草葉子帶下肚子裡去了……」朱元璋嫌他太不會顧全體面,等不得聽完就連聲大叫:「推出去斬了!推出去斬了!」
兩個人說的是同一件事,可是因為說話的方式不同,就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人們在社交生活的實踐中,道理也是相同的。如何取悅你的談話對象是很重要的原則,取悅你的談話對象並不意味著一味趨附對方,而只是希望能夠更好地達到交流的目的。
說話要恰到好處
中國是個講究中庸的國家,一切都力求做到恰到好處,過與不及都不值得提倡。現實生活中,與他人交往,恰到好處的原則也很重要,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來簡要談一下。
第一,對話是交際的基礎,有對話才有交流,有交流才能產生情感。一次成功的交談應像一場接力賽,每個人都是集體接力的一員,既要接好棒,也要交好棒,棒在自己手上時,要盡心盡力跑好,棒在他人手上時,不妨為之加油,為之喝彩。如果把交談變成一個人的獨白,儘管你講得眉飛色舞,口乾舌燥,也沒有人為你鼓掌喝彩,所以能說善侃者切忌扮演「一言堂主」的角色。
第二,交談中,由於各人的閱歷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不盡一致,觀點的分歧、碰撞、交鋒不可避免。這本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一聽到對方提出不同的意見,就急迫地插話或打斷他人的話,欲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這樣必然給人留下狹隘偏激的印象。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大度寬容,不要盲目排斥,人家觀點與你不一致,你可以說服或被說服,可以妥協,也可以求同存異。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才能使我們既長智慧,又得人心。
第三,在交談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表現慾,同時也有被發現、被承認、被讚賞的內在心理需求。如果只熱衷於表現自己,而輕視他人的表現,對自己的一切津津樂道,而對他人的一切不屑一顧,就勢必造成自吹自擂、自我陶醉的不良印象。
從以上三個方面的敍述,我們可以看到注意恰到好處對說話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是「一言堂」,就會被人稱為「話簍子」,甚至會妨礙與他人的繼續交往。
此外,古人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說話也是如此,話不在多,點到就行。在生活節奏緊張快速的現代社會中,沒有人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聽你的長篇大論。這就要求你在談話時要做到言簡意賅,一針見血。
喬治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大亨,資產逾10億美元。某年他與商業夥伴大衛從加州飛往中國某大城市,準備投資建廠,尋找合作夥伴。三天後,喬治坐到了談判桌前,談判對象是中國某一大型企業的主管。這位主管精明能幹,通曉市場行情,令喬治頗為欣賞。聽了這位主管對合資企業的宏偉設想後,喬治感到似乎已看到了合資企業的光輝前景。正準備簽約時,忽聽這位主管又頗為自豪地侃侃而談道:「我們企業擁有2000多名職工,去年共創利稅700多萬元,實力絕對雄厚……」
聽到這裡,喬治暗暗地掐指一算:700萬元人民幣折成美元是90餘萬,2000多人一年才賺這麼點兒錢?而且,這位主管居然還十分自豪和滿意。這令喬治非常失望,離自己預定的利潤目標差距太大了,如果讓這位主管經營的話,是很難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利益的,於是決定立即終止合作談判。
試想一下,假若那位主管不說最後那句沾沾自喜的話,談判也許會以另一種結局而告終。那位主管最後那些不著邊際更是畫蛇添足的話,不僅暴露出他自身弱點,而且令外商失去了合作的信心,最終撤回投資意向,的確是多餘之至,應該引以為戒。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的人習慣於喋喋不休、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而又詞不達意,語無倫次,讓人聽而生厭;還有的人喜歡誇大其詞,侃侃而談,說話不留餘地,沒有分寸。這樣都容易造成畫蛇添足的惡果。因此,我們「在開口之前,應先讓舌頭在嘴裡轉十個圈」。把多餘的廢話「轉掉」,準備一些簡單明瞭的話,一開口就往重點上說,千萬不要東拉西扯,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