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在《客家基本法》問世沒多久,王保鍵博士和邱榮舉教授出版《臺灣客家運動:客家基本法》,當時我有幸受邀為書寫序,記得是以「體制化或進階客家社會運動」來討論,當時思考的是許多源於社會運動的機構,如客家學院、客家委員會、客家電視台或客家廣播和客家運動的初衷。時間又過了六年,正值臺灣客家運動三十年,保鍵博士再次深入《客家發展之基本法制建構》的議題,初衷與制度的關心還在,只是更進一步、更具前瞻性。
本書處理當前臺灣客家族群所面臨的最重要問題,就是「制度化客家的建構」。客家運動三十年,客家族群從社會運動型的抗議到得到制度的保障之過程,本書都有處理。整體來看,兼顧了早期客家運動的分析,以客家運動為基礎,進一步討論客家行政機關的設置以及政府捐助財團法人之構想,再而分析兩次《客家基本法》之制定精神,根據客家人口調查之結果,指定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所遇到的進階或實務的細節,王博士皆有處理。相關整理與資料鋪陳,很周全,思路仔細,本書有助於了解臺灣客家族群三十年來的努力及其所帶來公部門的改變。這個部分有助於說明臺灣多元族群權益「制度化」發展的軌跡。
本文後半部分有幾點比較有想像力的見解,雖然已經有一些人討論或提出相關的想法,不過做為系統的學術論述,本書可算是比較深入。這幾項包括客家行政法人之想像、客家身分別之登記,和客家自治之芻議。特別是在客家文化重點區的部分;本書也討論了客家和原住民的複合行政區,這是原住民族和客家基本法,所共同面臨的問題。
整體來說,本書對認識臺灣客家族群公民權的發展有相當的貢獻,在客家政策從理念到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具有參考價值。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教授
張維安
序二
當保鍵老師告訴我,希望能為他於中大出版中心出版大作《客家發展之基本法制建構》寫推薦序時,不但欣然答應更為他感到高興。
知道保鍵老師,是因為拜讀他的《立委單一選區對客家族群政治參與之影響》博士論文;認識保鍵老師,是在客家學術研究研討會的場合,當時他擔任國立臺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特約助理研究員。他到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任教前是任公職,曾經擔任過中央選舉委員會科長、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科長,也兼任助理教授,那時他就已經出版不少系列專書:如《圖解客家政治與經濟》、《圖解政治學》、《圖解行政法》……等,顯見他的教學與研究之潛力。一年半前他到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專任後,承襲他在客家專責機關任職的實務經驗,積極投入客家政策、客家行政與法制的研究,是位不可多得且兼具理論與實務的客家研究青年人才。
1988年12月28日的「還我母語」客家運動促成客家議題公共化,並開始進入政策議程(policy agenda)討論;2001年客家委員會的成立,客家事務納入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運作;2003年客家電視台的開台,提供客家專屬發聲管道;2003年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的設立,建構客家學術研究發展機制;2010年《客家基本法》的公布施行,確立了客家發展綱領法制化(legalization),2018年新修定《客家基本法》的施行,明定客語為國家語言之一,客語的復振與使用受到基本的平權保障。這一連串的制度安排與政策作為,建置了臺灣客家發展的基本法制架構,正是本書的論述脈絡和立論基礎。
臺灣客家研究中關於客家政治與政策的研究,開端於「還我母語」運動後,成長於客家委員會成立後。保鍵老師一直以來都專注這個領域的研究,且成果相當豐碩。本書也可說是保鍵老師《臺灣客家運動—客家基本法》著作的2.0版,不但深化與精進客家行政與法制面向的討論,且對於中央與地方客家專責機關的演變,以及《客家基本法》的制定與修正,做了詳實且嚴謹的分析。本書有系統地闡述當代推動客家事務的制度性機制,不但可做為客家事務專責機關制定客家政策的參考,也是有興趣投入客家法制研究不可或缺的核心專著。最後,謹以此序向保鍵老師表達衷心敬佩與祝賀之忱。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
周錦宏 謹識
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