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幾次在研習與語文競賽的場合裡,總會驚艷於一些年輕人說著輕快流利的客語,態度充分地展現出新一代客家族群的自信,幾經探問下才發現是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的學生朋友們,忍不住為這樣的培育成效雙手按讚,更深深的好奇「恁讚斗」的年輕朋友是如何學會客語的。直到看到這一本《來去學客話》,好像有點了解這個語言學習的小祕密囉!
這一本《來去學客話》不僅是一本語言教材,更是一扇通往客家生活的大門。書中不僅有豐富的語言學習內容,還有許多關於大學生日常的食、衣、住、行、育、樂介紹,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這個生動又充滿生命力的語言,同時也透過書中擬真情境的人物角色對話,使讀者能快速連結自身生活經驗,感受客語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也讓我們彷彿跟著書中人物重溫大學生涯,真的是非常奇妙的新體驗。
更令人感動的是,這也是一群年輕人融入自己學習客語的經驗與技巧,自發地編寫了實用又具文化價值的客語學習攻略,作者們用生動有趣的情境對話,讓我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客語。更充分感受編輯者對於客語學習滿滿的熱情,我相信透過書中的情境對話、實用句型和豐富的插圖,學習客語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一件事。
如果你想快速提升客語能力,又想深入了解客家文化,這本書絕對是你的最佳選擇!
范姜淑雲
新北市秀山國小退休教師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我老家是新竹縣竹東鎮,從小就講海陸的客家話,我一直很自豪自己是客家人也會講客家話。多年前我就通過客家語初級證照,今年我心血來潮,報名考客家語中高級認證,因此認識了這位優秀的客家同學邱祥祐,為了我的考試,他提供了不少資源給我,真是非常感謝他。因此當祥祐要找我寫推薦序時,我毫不遲疑地答應且非常樂意!因為本書是國立中央大學第一本由大學部同學編輯出版的書,而且是教科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賴維凱老師告訴我,這群「客青」是去年(2023年)9月28日,由祥祐召集10位大四到大一的同學,在沒有任何稿酬,只有一個信念的前提下正式編組成軍的,從10月到今年5月,每週二整個上午、週四整個晚上密集開會討論,才把20課的文本初稿完成,著實令人感動!
這期間他們還自己寫出版計畫向文化部申請「語言友善環境及創作應用與推廣補助」,獲得80萬元的出版獎助。據我所知,這是文化部有史以來以個人申請客語創作的最高金額,可見編輯團隊對整個出版過程的縝密規畫與用心籌備,面面俱到的構思,才能獲得審查委員的高度青睞。
當祥祐向我解說《來去學客話》的編排架構與內容特色時,我認為出版的可能性相當高,於是團隊從6月初申請出版,期間經過嚴格的校內審查、校外委員匿名審查,一直到8月底,收到四個腔調的委員審查意見,每位審查委員都看得非常仔細、非常認真,編輯團隊不敢輕忽根據審委的意見,集思廣益、仔細推敲、並快馬加鞭,每個腔都在一周內修改完畢,大告功成。
我之所以這麼詳細交代這群「客青」從無到有、從申請到通過,從編輯到出版,每一步都是得來不易,一步一腳印的過程,正如同他們書中的內容,鉅細靡遺的透過主題式的「大學生活」情境對話,溫暖的傳達客語能量、遞送客家文化給各位啊!
《來去學客話》一書四腔:四縣腔、南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有各自的特色,其中四縣腔和南四縣腔的聲調相同,語音、詞彙相近,但不全然一樣;海陸腔除了聲調與四縣腔幾乎相反,詞彙也有許多差異;大埔腔乍聽之下像四縣腔,但卻有和海陸腔一樣的舌葉音,不同的詞彙。各腔在語音呈現各自特色,如書中第34頁提到:「正來尞」(再見),四縣腔是「zang loiˇ liau」、海陸腔是「zhangˇ loi liau+」、大埔腔是「zhang+ loiˇ liauˋ」、南四縣腔則是「nang loiˇ liau」;在詞彙也展現多元價值,如:「謝謝」,四縣腔會說「恁仔細」、海陸腔會說「承蒙」、大埔腔會說「勞瀝」、南四縣腔則說「多謝」;在語法也不盡相同,如連接詞「和……、跟……」四縣腔可以用「同」,也可以用「摎」、海陸腔幾乎用「摎」、大埔腔和南四縣腔只能用「同」,客語各腔的多元風貌和多樣性,光是這些就可以分出彼此特殊之處。
書中主角「范」政安、「葉」文希是桃園客家的大姓,想必作者群別出心裁,他們和「若桐」、「宇泰」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像在看精彩的極短篇故事,總是能令人回憶起那段繽紛絢爛的大學生活。本書雖是教科書,但內容採取情境式對話,簡單易懂,讀起來沒有枯燥無趣的感覺。如:第四課使用社群軟體畫面進行「小組討論」的真實對話,道出壓力大時會想做其他事的趨避心態;第七課「來去看表演」與第十六課「來去看野球比賽」,幾乎是每位大學生的經歷,透過內容,不但可以一窺大學課後生活的精采,還可以學到交通與飲食的客語句型。
看完「來去客家小館」菜單,令人食指大動,裡頭幾乎是一般人常點的客家特色熱炒與美食;每一課的「諺客料理」更是別出心裁,如:「敢去就一擔樵,毋敢去就屋下愁」、「禾黃水落,飯熟火著」的都自然的鑲嵌在對話中而不失傳承的精神。
我身為客家人,閱讀這一本書才感知於客家語的淵博精深,不得不佩服這些「客青」們為傳承客家語的熱誠與努力。親愛的讀者們,就讓我們一起「來去」一窺此書究竟吧!
王文俊
國立中央大學教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