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金融基礎篇
第01章 金融市場導論
1.1 金融體系的功能
1.2 金融市場的架構與交易方式
1.3 金融市場的參與者
1.4 本書架構
金融視窗:似是而非的金融觀念
金融焦點: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的消長
金融辭典:肥咖法案
第02章 利率與利率的決定
2.1 利率的基本概念
2.2 債權工具的利率
2.3 名目利率與實質利率
2.4 利率的決定
金融辭典:聯邦資金與聯邦資金利率
金融視窗:LIBOR
金融焦點:LIBOR 醜聞及其影響
附錄1:以等比級數改寫到期收益率公式
附錄2:費雪方程式的推導
第03章 利率的結構與資訊內涵
3.1 利率的風險結構
3.2 利率的期限結構與期限結構理論
3.3 利率結構的資訊內涵
金融焦點:國家信用評等
金融辭典:養券交易
金融視窗:臺灣的利率結構
第04章 金融資產選擇理論
4.1 影響金融資產需求的因素
4.2 投資人對風險的態度
4.3 白吃的午餐:分散投資
金融辭典:杜賓稅
金融視窗:72 法則與70 法則
金融焦點:主權基金
附錄:分散投資降低投資風險之證明
第05章 金融市場與資訊不對稱
5.1 金融市場的特殊現象
5.2 資訊不對稱: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
5.3 逆向選擇的影響與對策
5.4 道德風險的影響與對策
金融焦點:獨立董事
金融視窗:信用評等
金融辭典:代理成本與代理問題
第二篇 傳統金融市場篇
第06章股票市場
6.1 股票市場的金融工具
6.2 股票市場的組織
6.3 股價指數的意義與編製
6.4 股票的評價
6.5 股票的發行與交易實務
金融辭典:除息行情
金融視窗:報酬指數
金融焦點:公司為什麼要減資?
金融焦點:兩稅合一與投資人行為
附錄1:股利超級成長模式
附錄2:臺灣股票市場發展概況
第07章 債券市場
7.1 債券市場的金融工具
7.2 資產證券化商品
7.3 債券的評價
7.4 債券的利率風險
7.5 債券發行實務
7.6 債券交易實務
金融辭典:分割債券
金融焦點:巨災債券
金融視窗:荷蘭標與英國標
附錄1:以等比級數改寫債券評價公式
附錄2:如何衡量債券的利率風險?
第08章 貨幣市場
8.1 貨幣市場的意義與組織
8.2 貨幣市場工具
8.3 票券發行實務
8.4 票券交易實務
8.5 拆款市場
金融辭典:分離課稅
金融焦點:資產基礎商業本票
金融視窗:如何看懂票券市場利率?
附錄:臺灣貨幣市場發展概況
第09章 共同基金
9.1 共同基金的意義與功能
9.2 共同基金的種類
9.3 交易所上市基金(ETF)
9.4 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
9.5 共同基金的投資實務
金融辭典:私募基金
金融焦點:ETF 風靡全球股市
金融焦點:基金績效的均數回歸現象
金融視窗:境外基金總代理制
附錄:共同基金的績效評估
第三篇 國際金融市場篇
第10章 外匯市場
10.1 外匯
10.2 匯率
10.3 貨幣的升值與貶值
10.4 外匯市場
10.5 即期匯率的決定
金融視窗:人民幣國際化
金融焦點:大麥克指數與幣值高低估
金融辭典:利差交易
第11章 國際貨幣市場
11.1 國際貨幣市場簡介
11.2 境外金融中心
11.3 境外通貨的創造
11.4 境外貨幣市場業務
11.5 境外貨幣市場的利率結構與風險
金融辭典:最低稅負
金融視窗:為什麼稱為歐洲美元?
金融焦點:境外貨幣市場的影響
第12章 國際債券市場
12.1 國際債券市場的範疇
12.2 境外債券市場
12.3 臺灣的國際債券市場
12.4 主要國家的債券市場
12.5 國際債券的利率風險與報酬來源
12.6 國際債券市場交易慣例
金融辭典:點心債與寶島債
金融焦點:熊貓債券的誕生
金融視窗:境外人民幣市場的發展
第四篇 衍生性金融市場篇
第13章 期貨市場
13.1 期貨的意義與功能
13.2 期貨交易制度與專有名詞
13.3 期貨市場的組織
13.4 期貨的評價
13.5 期貨的交易策略
金融辭典:迷你指數期貨
金融焦點:國際商品價格飆漲的「中國因素」
金融視窗:世界最大的期貨醜聞:住友事件
第14章 選擇權市場
14.1 選擇權的意義與功能
14.2 選擇權的專有名詞
14.3 選擇權交易制度
14.4 選擇權與期貨的比較
14.5 選擇權的價值
14.6 選擇權的交易策略
金融辭典:世界貨幣選擇權
金融視窗:美國的股票選擇權醜聞
金融焦點:李森如何拖垮英國霸菱銀行?
第15章 金融交換
15.1 金融交換的意義
15.2 利率交換
15.3 貨幣交換
15.4 換匯換利
15.5 權益交換與商品交換
15.6 金融交換的風險
金融辭典:人民幣貨幣互換協定
金融視窗:世界第一宗貨幣交換
金融焦點:寶僑公司的金融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