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不只是古代的字體設計,也是漢字DNA的解密之鑰,
不只是書法家個性的展現,更是各個時代的美學風尚。
想要練一手好字,
想要學會欣賞中文字型之美,
想要靈活設計個性獨特的中文字體,
你都需要多懂一點書法~
張輝誠(中山女高老師) 專文推薦
(依姓名筆畫排序)
宋怡慧(翻轉教育創意教師)、汪栢年(蘭陽女中歷史老師) 、周家嵐(大安高工國文老師)、陳世憲(意象書法家)、陳惠玲(靜修女中老師)、謝文靜(花蓮女中老師)、謝玉娟(北港高中國文科兼圖書館主任)一致推薦
你可能聽過新篆體、隸書體、行楷體、魏碑體,但你知道這些電腦裡的字體都是從古代書法字來的嗎?
篆、隸、草、行、楷各有其基本個性與基本長相,歷代書法家不同的書寫風格,又賦予字體獨特的形象氣韻,讓中國書法字有了豐富多樣的面貌。所謂「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每個時代的審美觀都可以在書法中體現。
識演變,讀趣事,賞美學:書法,原來這麼有趣!
多懂一點書法字的身世:
漢代隸書有哪八大名碑、哪八種風格?
為何楷書的發展到了唐代才達鼎盛?篆、隸為何到清代才又流行?
北宋書法名家輩出,徽宗甚至自創瘦金體,為何到了南宋卻無大家?
多懂一點書法家的趣事:
三國鐘繇為收藏蔡邕寫的《筆法》竟掘人墳墓?
唐太宗酷愛王羲之書法,甚至要臣子去騙來〈蘭亭序〉殉葬!
草書大家張旭酒酣耳熱後,曾脫帽以頭髮入墨揮灑成書……
多懂一點內行的書法之美:
甲骨文瘦硬奇崛的古樸之味,金文莊重威嚴的雄渾之氣,是先秦巫覡文化、尚武精神和哲理思維的產物,而小篆的整飭對稱,一絲不苟,則是秦王朝大一統精神的表現。
隸書的橫畫,蠶頭燕尾,使字體向左右擴展,增加了飛動之勢,書家們從此可以在書法中張揚自己的個性。
王羲之的行書,透出的是一種氣韻生動、溫文爾雅的名士風度。〈蘭亭序〉用筆已達爐火純青,中鋒行筆,含而不露、綿裡裹針、柔中有剛、線條輕盈靈動。
作者簡介:
黎孟德
1946年3月生,現為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四川省高校書法研究會專家組成員、四川省教育廳書法考級評審組專家。從事文學及藝術研究、教學和創作多年,是國內知名國學專家、文學藝術史專家、著名學者、書法家。
黎孟德先生精研國學多年,成績斐然,著有《論語感悟》、《孟子感悟》、《中國藝術史》、《唐宋音樂文學史》、《中國音樂簡史》、《讀懂書法》、《書法教師指南》、《中國藝術名作快讀》、《外國藝術名作快讀》、《唐詩小百科》、《宋詞小百科》、《中國十大古典悲喜劇》等專著三十餘部。
在詩詞歌賦及劇本創作和科研之外,黎孟德先生十分重視青少年的素質教育,長期擔任中國文學史、古代文學、美學、藝術理論及藝術史等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學工作,尤其在傳統文化的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章節試閱
壹、商周書藝 範金刻石
1.小屯村的驚人發現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北京有一個叫做王懿榮的人生了病,派人去藥店抓回幾付中藥,他在查看藥材的時候,發現了幾塊顯然是時代久遠的骨頭碎片。對照藥方,他知道這味中藥名叫龍骨。他在觀看這些骨頭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上面有一些好像很有規律的鍥刻痕跡,如果是別人,看看也就算了,但王懿榮是一位文字學家,這些刻痕引起了他高度的注意,他找藥材商詢問龍骨的來歷,但他們都不願透露,王懿榮只好去各大藥店收購,得到幾百片龜甲獸骨,他經過精心研究,確認這是一種尚不為人知的古老文字。
後來,金石學家羅振玉通過各種途徑,終於打聽到這些龍骨大多出在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於是他親自到小屯村發掘收購,使這些珍貴的甲骨被大量發現,而且得到很好的保護。經過此後的多次發掘,現在已經發現有十五萬片之多。小屯村原本是河南安陽洹河旁的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落,甲骨文的發現讓它一夜成名。經過專家的研究,這裡竟然是商代都城之一的所在地,這些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商人求神問卜的占卜文字,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商代歷史記錄,有非常高的史學價值。
不僅如此,這些文字雖然是用刀刻在堅硬的龜甲獸骨上,但卻是非常精美的書法作品。它不像後代用紙筆書寫的作品那樣整飭規範,但是,它的字型結構於平正中又錯落有致,對稱中不乏穿插避讓,章法上大小交互,行款參差不齊,具備了書法的一些基本要素,為後世書家所推重。
2.青銅器上的絕藝
在鐵器出現之前,人們廣泛使用的是青銅,這是一種銅與錫等的合金。鐵出現以後,在沒有煉成鋼之前,其使用價值也遠不如青銅。當時的人把青銅稱為美金,用來鑄造兵器;把鐵稱為惡金,用來鑄造農具。所以人們常常把商周時期稱為青銅時代。
青銅除了用來製造兵器以外,還廣泛地用在宗廟祭祀及日常生活中,大到重達數噸的鼎,小到食具、酒具等等,很多都是青銅製造的。這些鐘鼎彝器上,往往有非常精美的圖畫和文字。這種範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被稱為「金文」、「籀文」、「鐘鼎文」,區別於秦統一文字以後的小篆,又被稱為「大篆」。
金文雖然也不是用筆書寫的,但是,它是在軟坯上刻劃,然後再製成模具範鑄,比起用刀直接在堅硬的甲骨上刻劃要容易得多,無論是字型結構還是章法,都可以精心安排。它的筆劃比甲骨文粗壯,而且圓潤渾厚,轉折處不再是方折交叉,而變成圓轉的曲線。它的章法,也突破了甲骨狹小不平的限制,而從容大度,變化多端。可以說,它幾乎已經具備了後代書法的一切特點。比如著名的「毛公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等,文字都極為精美。鄧以蟄在《書法之欣賞》中說:「鐘鼎彝器之款識銘詞,其書法之圓轉委婉,結體行次之疏密,雖有優劣,其優者使人如仰觀滿天星斗,精神四射。」這個評價十分精彩。
3.石鼓的遭遇
商周時期已經有石刻出現,比如傳為周穆王所書的〈檀山刻石〉,而成就最高的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刻在十個鼓形石上的文字,這些文字,是記述秦君遊獵之事的四言詩。
這十個鼓形石,被康有為稱為「中國第一古物」,而〈石鼓文〉則被他稱為「書家第一法則」。但如此神物,卻是命運多舛的。從先秦時被刻制好後,就在荒郊野嶺一睡千年,飽受風雨浸蝕之苦。唐初被發現後,雖然受到文人書家的歡呼,卻沒有改變它的命運,後來總算被遷到鳳翔的夫子廟。五代戰亂,石鼓又散失了。直到宋代司馬池到鳳翔做官,才又在民間把它們找回來,可惜其中一個已經被無知的鄉民削去上截,做了舂米的石臼。後來總算被向傳師把散失的一個也找到了,並把它們運到開封。南宋時,被金人劫到燕京(今北京)。元代被移到太學。抗日戰爭時,石鼓也隨大批文物南遷,現在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石鼓破壞嚴重,北宋歐陽修所錄已僅存四六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閣」藏宋拓本僅四六二字,今尚存兩百多字,其中一鼓已一字無存。
〈石鼓文〉集大篆之大成,開小篆之先河,在書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從書法的角度看,〈石鼓文〉遒美異常,它兩端皆不出鋒,不像一些鐘鼎彝器銘文兩頭尖細,中腹較粗。字體已趨於方扁,於規整中得天真之趣。詩聖杜甫在詩中提到過它,韋應物、韓愈、蘇軾等大詩人都寫過〈石鼓歌〉來歌頌它。對〈石鼓文〉,似乎無論怎樣的讚美,無論怎樣的歎賞,都不過分。〈石鼓文〉對書壇的影響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書家楊沂孫、吳昌碩,就是主要得力於〈石鼓文〉而形成自己風格的。
4.小篆極則秦刻石
在新建的咸陽到山東六國的寬闊的驛道上,一隊旌旗蔽空、甲胄鮮明的隊伍從咸陽出發,在新建的驛道上浩浩蕩蕩地向東行進,這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東巡山東六國舊地的鑾駕。這樣的東巡他一共搞了六次。當他站在泰山之顛,俯視茫茫中原大地,或是東臨碣石,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海,不禁胸膽開張,豪氣干雲,他要記下巍巍帝國的豐功偉績,要抒發胸中的豪強之氣,於是讓文人撰寫了歌頌大秦功德的詩文,命令他的丞相、大書法家李斯,用統一天下文字的標準書體小篆書寫,刻成巨大的石碑。他六次東巡,這樣的石碑他一共刻了七塊,分別立在泰山、碣石、之罘、會稽、嶧山、琅琊等處(有一些碑是秦二世的時候才刻成立上的)。這些石碑,內容都是歌功頌德的文字,不足為訓,但是,其書法之精美卻是光耀千古、後世無及的。
春秋戰國時期,七國文字不同。秦統一中國以後,廢除六國文字,統一於標準的小篆,並讓李斯等人書寫範本,頒行天下。
李斯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十分光彩的人物,他陷害了自己的師兄韓非子,又與趙高一起協助二世從哥哥扶蘇手中奪取了皇位,但最後又受趙高讒害,被腰斬於咸陽東市,但是,他卻是歷史上第一位有真實的書跡留傳下來的書法大家。
這六處刻石的命運和石鼓差不多,比如著名的〈嶧山刻石〉。南北朝時期,後魏太武帝登嶧山,看到嶧山碑後,大不以為然,就命人將它推倒。但是,因為此碑的名氣太大,碑雖倒,前來椎拓的人仍然絡繹不絕,當地的鄉民不堪其擾,竟然架起野火,把碑焚毀了!幸好還有完整的拓本。唐人有木刻本傳世,但已經失去了原作的精神,這就是大詩人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所說的「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五代時期,徐鉉才據傳刻本重新刻石。
〈泰山刻石〉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據清道光八年(1828)〈泰安縣誌〉載,宋政和四年(1114)刻石在泰山頂玉女池上,可認讀的有一四六字,漫滅剝蝕了七十六字。明嘉靖年間,北京許某將此石移置碧霞元君宮東廡,當時僅存二世詔書四行共二十九字,清乾隆五年(1740),祠遇火災,刻石就不見了。直到嘉慶二十年(1815),蔣因培才從池中搜得,已斷為二,僅存十字。宣統時修了亭子保護它,已經僅存九個字了。現在,立於山東泰安岱廟。
〈泰山刻石〉等是用標準的小篆書寫的。小篆的結構是高度對稱均衡的,字型略為修長。它沒有了大篆那種剛猛的武士氣慨、隨意的自由精神,而是內斂的、含蓄的,是一種帶有陰柔之氣的美,因此,它也很容易板滯。但是,〈泰山刻石〉等秦刻石卻絕無這些毛病。它在整飭中顯示出靈動,在對稱中蘊含著飄逸。如仙子臨風,儀態萬方;如名士風流,倜儻瀟灑。李斯小篆的這種整飭的秀美,後世書家幾乎難以企及。
應該說,在我國書法史上,小篆是第一個成熟的書體,李斯是第一位成熟的書法家,而以〈泰山刻石〉為代表的秦刻石群,則是第一個最成熟的書法作品。
甲骨文瘦硬奇崛的古樸之味,金文莊重威嚴的雄渾之氣,是先秦巫覡文化、尚武精神和哲理思維的產物,而小篆的整飭對稱,一絲不苟,則是秦王朝大一統精神的表現。
壹、商周書藝 範金刻石
1.小屯村的驚人發現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北京有一個叫做王懿榮的人生了病,派人去藥店抓回幾付中藥,他在查看藥材的時候,發現了幾塊顯然是時代久遠的骨頭碎片。對照藥方,他知道這味中藥名叫龍骨。他在觀看這些骨頭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上面有一些好像很有規律的鍥刻痕跡,如果是別人,看看也就算了,但王懿榮是一位文字學家,這些刻痕引起了他高度的注意,他找藥材商詢問龍骨的來歷,但他們都不願透露,王懿榮只好去各大藥店收購,得到幾百片龜甲獸骨,他經過精心研究,確認這是一種尚不為人知的古老文字。...
目錄
一、商周書藝 範金刻石
小屯村的驚人發現╱青銅器上的絕藝╱石鼓的遭遇╱小篆極則秦刻石
二、易圓為方 漢隸生輝
隸書真是程邈在獄中創造的嗎╱解放束縛的巨大成就╱無名書家的藝術才華╱楚漢浪漫精神影響下的漢簡書法╱隸書大家蔡邕╱石壁上的藝術╱匆匆不暇草書╱行書的誕生
三、魏晉風度 美不勝收
魏晉風度帶來的書法巨變╱一台二妙╱當之無愧的書聖╱蘭亭雅集╱小王變法╱強悍的北方書風╱龍門二十品╱北魏摩崖雙璧╱方圓結合的北魏碑刻╱毀譽參半的二爨╱由隸向楷的過渡
四、大唐風貌 法度森嚴
二王路線的延續╱歐、褚書法的繼承與變化╱堂堂正氣的顏書╱楷法的極則╱唐人的行書成就╱顛張醉素╱唐人篆隸
五、重意輕法 各呈風流
影響宋人書法的楊瘋子╱宋初書壇的困惑╱我書意造本無法╱內斂外揚的書風╱臣書刷字╱別具一格的瘦金書╱南宋何以無大家
六、帖學大盛 復歸平正
恢復晉唐書法的必由之路╱趙孟頫的巨大貢獻╱元代雙星╱台閣體書風的形成╱帖學影響下的明初書壇╱未臻極致的吳中三家╱字林之俠客徐青藤╱自謂逼古的董其昌╱明末書壇的革新之風
七、北碑南帖 相映生輝
南北爭輝的清代書壇╱趙、董書風籠罩下的清初書壇╱王鐸與傅山╱以怪奇書風與館閣體對抗的「揚州八怪」╱有我與無我之爭╱北碑南帖之爭對清代書法的巨大影響╱碑學興起與鄧石如╱殊途同歸的顏書大家錢灃與何紹基╱清代的篆書名家╱清代的隸書名家╱趙之謙與翁同龢╱康有為與吳昌碩
一、商周書藝 範金刻石
小屯村的驚人發現╱青銅器上的絕藝╱石鼓的遭遇╱小篆極則秦刻石
二、易圓為方 漢隸生輝
隸書真是程邈在獄中創造的嗎╱解放束縛的巨大成就╱無名書家的藝術才華╱楚漢浪漫精神影響下的漢簡書法╱隸書大家蔡邕╱石壁上的藝術╱匆匆不暇草書╱行書的誕生
三、魏晉風度 美不勝收
魏晉風度帶來的書法巨變╱一台二妙╱當之無愧的書聖╱蘭亭雅集╱小王變法╱強悍的北方書風╱龍門二十品╱北魏摩崖雙璧╱方圓結合的北魏碑刻╱毀譽參半的二爨╱由隸向楷的過渡
四、大唐風貌 法度森嚴
二王路線的延續╱歐、褚書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