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中國建築藝術~
收錄120座橋、牌坊,近250幀精緻插畫,
集中國千年建築文化之大成!
【本系列特色】
◎從「建築」到「藝術」:
王其鈞、徐建融、張維明、萬幼楠、葛振綱,中國一時之選跨界合作、協力編著,精選代表案例,擘畫中國建築藝術成就完整地圖。
◎從「概論」到「單論」:
250幅精緻插圖,工藝細節、形制象徵、營造法式、色彩組合考據詳實,同時呈現建築類型沿革軌跡,與單一建築獨到特色。
◎從「物境」到「意境」:
17年學術研究心血集結,跨越朝代、地域、天候維度,展現建築、宗教、歷史考證、維修成果。
中國古典建築形式豐富多采,千姿百態,
它充滿了情感和美感,凝結著營造者的智慧,
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藝術。
《中國古典建築》集中國千年來古建築文化大成,全系列共有:
【塔、寺廟】、【民居、城鎮】、【橋、牌坊】、【園林、府邸】、【宮殿、陵墓】五冊,
由王其鈞、徐建融、張維明、萬幼楠、葛振綱,中國各領域傑出人才跨界合作、協力編著,
精選代表案例,擘畫中國建築藝術成就完整地圖。
《中國古典建築4:橋、牌坊》以橋和牌坊為專題,
首章介紹協助先民跨水行空的道路——橋樑,
中國山川眾多,江河縱橫,無論橋樑的數量與技術,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隨著地域素材的轉化、時代和技術的演進,
出現木橋、石橋、竹橋、梁橋、浮橋、索橋,以及飽含生命力的拱橋,
本章搜集【靈江浮橋】、【盧溝橋】、【十七孔橋】、【景德橋】等50個經典案例,
透過本章,讀者能欣賞豐富多樣,超然不俗的中國橋墩樣貌。
而牌坊是中國人熟識,具有紀念性、標誌性的建築,
無論在寺觀神廟、宮殿陵墓中都廣為使用,
具有標榜功德、頌揚節烈、表彰忠勇、褒獎孝義等社會意義,
本書舉【功名牌坊】、【道德牌坊】、【標誌牌坊】、【門式牌坊】、【陵墓牌坊】
5大類型,65座知名牌坊為例,
列舉其藝術、考古,以及對社會文化的價值。
全書脈絡清晰、圖文並茂,既有學術性,又兼具通俗易懂的大眾性,
為學習研究中國建築藝術和建築繪畫者提供豐富的參考資料。
藝術類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可作為中國建築歷史教學參考書,
也適合國內外建築師、建築業界學者和研究人員,
以及對於中國建築、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士閱讀欣賞。
圖文並茂的排版形式,也讓讀者在享受建築歷史的淵源流變之際,
看見中國古典建築藝術之美。
作者簡介:
萬幼楠
1959年生,江西南昌人,江西師大歷史系大專畢業。現為江西省贛州市文物局(博物館)書記、研究員、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民居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省文化廳古建築專家組組長、省考古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理工大學城規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學術專著有:《中國古代建築基礎知識》、《牌坊》、《贛南圍屋研究》等,合作專著有:片山和俊主編的《客家民居的世界》、陸元鼎主編的《中國民居建築‧贛南客家民居》、李國強主編的《贛文化通志‧贛南客家文化》等。論文代表作有:《贛南「贛巨人」與「木客」稽考》、《贛南古塔研究》、《贛南圍屋及其成因》、《贛南客家民居素描》、《關於客家與客家圍樓民居研究的思考》、《弱勢族群與客家意識》、《贛南風水塔與風水信仰》、《客家形成晚清說》等50餘篇。獨立承擔和參與設計並完成了的文物建築和保護規劃、仿古建築工程數十項。內容涉及到橋、塔、城牆、宗祠、寺廟、民居、古墓葬、牌坊、歷史文化保護街區等各種古建築類型和各級文物保護單位。
作者序
中國古典建築是中華文化的精彩部分,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中國傳統藝術的營造和工藝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這是因為中國古典建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這種語言形式成熟、語彙完整,在歷史上曾經譜寫過無數瑰麗璀璨的建築樂章。人們現在已經不喜歡「歌功頌德」似的華美文辭,認為這種激揚情調是「誇大其辭」。但是我一個年近六旬的人現在再重新來寫這套「總序」的時候,反而比17年前要更加激動,因為我要直言告訴讀者的是:中國古典建築美術實在太精彩了!
構成中國古典建築美術的元素包括城市、宮殿、壇廟、陵寢、寺塔、衙署、園林、民間建築等,每一個元素又都形式豐富、千姿百態。這些元素又被不同朝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揉入了不同的內涵,因此,中國建築美術完全稱得上是博大精深。
空間與造型的豐富變化是中國古典建築美術的特點之一。在結構、功能、造型、組合、色彩等許多方面,中國古典建築都力求有新意,甚至連在作坊、店鋪、賓舍、工廠等舊時等級很低的建築營造中,工匠也會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使之力避單調。正因為如此,中國古典建築美術才在功能、形式等各個方面達到完美的境界。
在美術的範疇中,建築是一種實體藝術。中國人對於建築藝術的理解是很深的,也正因為如此,中國古典的建築美術體現出了鮮明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通過建築的語言,將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關係恰到好處地予以了體現。在中國傳統的建築美術中,物質與精神、精神與物質得到相互轉化,在視覺形象中,能看到兩者在觀念中的相互影響。國人的辯證思維,在建築手法的虛與實、寓意與功能、內容與構成、結構與裝飾、華麗與造價等對立的要素的處理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這是古人聰明才智的生動體現。
世界上曾經有過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兩河流域文化、馬雅文化等古文化,並都產生過其建築藝術。但是這些古代建築文化,要麼歷史中斷、要麼早已滅絕。世界上僅有從古希臘、古羅馬發展出來的西方建築文化、伊斯蘭建築文化和中國建築文化被保存下來並一直以活的文化形式在發展。中國傳統建築之所以能被保留下來有兩個原因:一是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一直延續至今;二是中國古典建築的實用性仍然適用於今天人們的生活。譬如中國古典園林就是一種在占地不大的情況下,將室外空間最大化的藝術利用,創造出怡人的仿自然環境的美術形式。至今仍然被廣泛使用。
中國傳統建築美術之所以能受到今天人們尊重的原因還在於其自身的獨特性。古羅馬建築藝術的材料形式是石頭和混凝土,而中國古典建築的主要材料形式是土和木。因此在歷史上,人們將營造工程稱為「土木之功」;在現代的大學中將建築工程系稱為「土木系」,就是這個原因。儘管現在的建築材料多數是使用鋼和玻璃,但是「土木」已經成為中國古典建築的代用名詞。而且土木建築舒適、耐久性強,使用幾百年的建築是處處可見的,而磚混結構的建築能使用幾十年就不錯了。這也是中國人將土木作為正宗的、喜好的建築材料的原因之一。
從建築美術的角度上來說,中國人早就懂得了視覺美與結構穩固的辯證關係。宋代建築中所使用的「側腳」、「升起」、「舉折」等設計語言,即便今天運用到電腦軟件的程序中來設計,都顯得不是那麼容易。原因在於,這是一種藝術語言,就像是設計師用雕塑泥來塑造一個汽車模型時所傾注的激情一樣,這中間帶入了營造者的情感和智慧。「側腳」、「升起」、「舉折」看似工程詞彙,實則將感性的視覺傳達與理性的數字原理融於一體。古希臘的帕德嫩神廟(Parthenon Temple)將簷口、臺基座的直線處理成微微上凸的弧線,將柱子按照人們會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圖地反轉的視錯覺,處理成粗細不一的形式。因而人們看上去,直線更飽滿,柱子的大小都一致。而中國唐宋時期的建築造型,給人傳達出優美的藝術情思,是建築美術的經典形式。在人類的建築藝術長河中,必將會越發突顯出其耀眼的光輝。
色彩在建築美術中是很難使用的語彙,弄得不好就會俗不可耐,因此歐洲古典建築師都迴避使用色彩。但是中國的古代建築,色彩華美豔麗、效果典雅高貴。就拿明清的北京故宮來舉例,紅牆金瓦和藍天白雲的配搭是那樣的富麗輝煌,是人類所能使用的色彩語言的極致效果。中國的古代工匠將建築帶入了一種純藝術的境地。這是一種超自然的美術,是一種多層次、多維度、跨時度的美術。中國古代建築錯落有致的空間結構、綿延醇厚的時間序列,使之耐觀看、可品味。中國古代匠人將建築美術發揮得神韻天成、氣勢磅礡,使建築中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始終不停息地散發著熠熠光芒。
之所以中國的古典建築美術能有著這麼巨大的成就,是與中華文化內涵的博大精深分不開的。中國建築美術得益於中國傳統的音樂、繪畫、文學、詩詞等成就。譬如中國園林藝術就突顯出中國傳統音樂的流動旋律,或委婉低迴,或高亢激昂,或淡泊傲視,或情調急促。中國古典園林又像繪畫一樣躍然紙上,讓人探尋不止、聯想深遠、餘味無窮、坐可觀景。無數的古代文人雅士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用豐富的語彙,勾勒出超然不凡的建築形象。這中間有實景的描寫,也有虛景的想像。人們在閱讀這些文學作品時,既能在腦海中形成雋永高遠的瓊樓玉宇,也能讓工匠營造出這種雕梁畫棟、簷牙高啄的實體建築。建築形式的鬼斧神工離不開文人騷客的奇想妙思。
「意境」是英語中沒有的一個單詞,而「意境」是我們中國人追求的一種境界。在中國古典建築美術中,意境是其核心元素。王昌齡認為有三境之說,即客觀的「物境」進入主觀的「情境」,再引發出抽象的「意境」。王昌齡認為意境之創造必須以藝術靈感的產生為基礎。因而,意境創造應當如是運行,或者轉變思維角度,或者借鑑前人著作,或者從客觀物象與世界中搜求,以便得到創造意境之藝術靈感,然後,意境之創造才有可能。這種複雜的中國哲理是西方人無法理解的,而這種文化上的差異正是中國古典建築美術能夠自立於世界建築文化之林的最基礎的原因吧!
王其鈞
2012年2月6日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中國古典建築是中華文化的精彩部分,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中國傳統藝術的營造和工藝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這是因為中國古典建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這種語言形式成熟、語彙完整,在歷史上曾經譜寫過無數瑰麗璀璨的建築樂章。人們現在已經不喜歡「歌功頌德」似的華美文辭,認為這種激揚情調是「誇大其辭」。但是我一個年近六旬的人現在再重新來寫這套「總序」的時候,反而比17年前要更加激動,因為我要直言告訴讀者的是:中國古典建築美術實在太精彩了!
構成中國古典建築美術的元素包括城市、宮殿、壇廟、陵寢、寺塔、衙署、園林...
目錄
橋
INTRODUCTION 引言
.一、橋的意義與特點
.二、橋的發生與發展
.三、橋的類型與形式
.四、橋的材料與構造
.五、橋的藝術與文學
CHAPTER─1 梁橋
.洛陽橋
.東關橋
.安平橋
.寧海橋
.虎渡橋
.灞橋
.集善橋
.永濟橋
.永鎮橋
.迴龍橋
.龍江橋
.湘子橋
.八字橋
.太平橋
.豫讓橋
.迎祥橋
CHAPTER─2 浮橋
.靈江浮橋
.贛州浮橋
.鎮遠橋
CHAPTER─3 索橋
.瀘定橋
.霽虹橋
.盤江鐵索橋
.安瀾橋
CHAPTER─4 拱橋
.安濟橋
.永通橋
.七橋甕橋
.五亭橋
.寶帶橋
.楓橋
.滅渡橋
.灞陵橋
.斷虹橋
.金鰲玉蝀橋
.盧溝橋
.十七孔橋
.伍仁橋
.星宿橋
.大渡河橋
.放生橋
.普濟橋
.太平橋
.萬年橋
.徽州太平橋
.觀音橋
.花橋
.通濟橋
.景德橋
.葛鏡橋
.雙龍橋
.橋樓殿
牌坊
INTRODUCTION 引言
.一、牌坊的意義
.二、牌坊的來由
.三、牌坊的構造
.四、牌坊的類型
.五、牌坊的工藝
CHAPTER─5 功名牌坊
.李成梁石牌坊
.祖氏石牌坊
.許國牌坊
.「戚繼光父子總督」牌坊
.「楚滇偉績」牌坊
.「三世中樞」牌坊
.趙氏牌坊
.「四世宮保」牌坊
.「荊藩首相」牌坊
.「元戎分理」牌坊
.「三元」牌坊
.恩榮牌坊
.「絲綸世美」牌坊
.步蟾牌坊
.「解元第」牌坊
CHAPTER─6 道德牌坊
.「百壽」牌坊
.「豸繡重光」牌坊
.「節動天褒」牌坊
.朱氏牌坊
.余家牌坊
.「樂善好施」牌坊
.高多牌坊
.「三世節孝」牌坊
.「貞白裡」牌坊
.棠樾牌坊群
.「龍興獨對」牌坊
CHAPTER─7 標誌牌坊
.「寰海尊親」牌坊
.北鎮廟牌坊
.龍泉寺牌坊
.岳飛廟牌坊
.吳橋牌坊
.古隆中牌坊
.宣化牌坊
.宏福寺山門牌坊
.太史公祠牌坊
.五泉山山門牌坊
.龍母祖廟牌坊
.保衛和平牌坊
.北海琉璃牌坊
.成賢街牌坊
.岱宗牌坊
.岱廟牌坊
.昇仙牌坊
.闕里牌坊
.曲阜孔廟櫺星門牌坊
CHAPTER─8 門式牌坊
.楊氏宗祠門牌坊
.「高陽里」牌坊
.屈子祠門牌坊
.亭式節孝牌坊
.「崇慶第」門牌坊
.胡氏宗祠門牌坊
.山陝會館牌坊式山門
.「德侔天地」牌坊
.「進士第」門牌坊
.「員公支祠」牌坊
.關帝廟東側牌坊
CHAPTER─9 陵墓牌坊
.明十三陵牌坊
.清惠陵牌坊
.清慕陵牌坊
.清崇陵牌坊
.明孝陵牌坊
.明潞簡王陵牌坊
.怡賢親王牌坊
.「萬古長春」牌坊
.敖家墓牌坊
橋
INTRODUCTION 引言
.一、橋的意義與特點
.二、橋的發生與發展
.三、橋的類型與形式
.四、橋的材料與構造
.五、橋的藝術與文學
CHAPTER─1 梁橋
.洛陽橋
.東關橋
.安平橋
.寧海橋
.虎渡橋
.灞橋
.集善橋
.永濟橋
.永鎮橋
.迴龍橋
.龍江橋
.湘子橋
.八字橋
.太平橋
.豫讓橋
.迎祥橋
CHAPTER─2 浮橋
.靈江浮橋
.贛州浮橋
.鎮遠橋
CHAPTER─3 索橋
.瀘定橋
.霽虹橋
.盤江鐵索橋
.安瀾橋
CHAPTER─4 拱橋
.安濟橋
.永通橋
.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