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般歷史書記錄的都是過去的回憶。但是,我相信,人們更想親自回到古代,看看古人的真實生活、歷史的真實面貌。
如果回到過去,你會發現,那時雖然沒有電視,沒有網絡,但也有數不完、道不盡的新聞。那時的人和現在的我們一樣,也要學習、工作和娛樂,也會七嘴八舌的討論當時最流行的話題,瘋狂的崇拜明星。
為了報導第一手的現場實況,我們派人穿越到過去,將你想知道的事情一一記錄下來,刊登在《穿越時報》上。
我們的記者隊伍非常龐大,他們分布在各地,將自己身邊發生的新鮮事兒記錄下來,寄回編輯部。在這些記者中,有人喜歡記錄重大事件,我們將這些稿件放在《天下風雲》專欄;有人喜歡搜集趣聞八卦,我們將這些稿件放在《八卦驛站》專欄。
《穿越時報》有一批非常勤奮的通訊員,每天穿梭在各大茶館。不過,他們可不是去喝茶的哦,而是為了搜集百姓的心聲,刊登在《百姓茶館》專欄中。
我們還有一位大嘴記者,專門負責採訪當時最傑出或最有爭議的人物。他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傢伙,就算是皇帝,他也要刁難一下,大人物對他的採訪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此外,編輯們還將部分讀者來信和廣告刊登在報紙上。
希望大家在讀完這份報紙後,能更真切的了解歷史,並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教訓,讓我們的穿越功夫沒有白費。
第 1 期
宋太祖開國
(西元960〜976年)
穿越必讀
西元九六○年,趙匡胤(ㄧㄣˋ)發動陳橋兵變,奪取了後周的天下,建立宋朝,史稱北宋。當時與北宋並存的,還有北漢、後蜀、南唐、吳越、南漢等割據政權。於是,趙匡胤發動了一系列戰爭,統一了中國大部分地區。
【烽火快報】
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
──來自東京的加密快報
西元九六○年正月,陳橋驛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後周的禁軍統領趙匡胤率領軍隊,前往邊界抵禦入侵的遼國(即契丹)與北漢的聯軍,走到陳橋驛時,手下忽然發動了一場兵變。士兵們不惜用武力「脅迫」,紛紛要求趙匡胤當皇帝。
正月初四,趙匡胤率領大軍,掉轉馬頭,浩浩蕩蕩的回到了京城,逼迫周恭帝退位,輕而易舉的奪取了皇位,並改國號為「宋」(即北宋),定都開封。
柴宗訓(即周恭帝)則被他封為鄭王,不久遷往房州(今湖北房縣),後在那裡去世,死因不明,年僅十九歲。
宋太祖趙匡胤表示,現在的中國依舊四分五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將用自己的餘生,為統一天下做出貢獻。
【絕密檔案】
陳橋兵變的背後
陳橋兵變後,很多人感到此事很可疑,甚至認為這是趙匡胤自導自演的一場戲。那麼,兵變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下面讓我們回顧一下兵變經過。
西元九五九年,周世宗病死,太子柴宗訓繼位,年僅七歲。皇帝年幼,後周政局不穩,人心浮動,沒多久,京城裡流傳出趙匡胤要做皇帝的消息。
西元九六○年正月初一,全國喜氣洋洋,大家正忙著歡度新春佳節,忽然有人報告說遼國和北漢聯合起來,侵略後周邊境(有人說這是趙匡胤集團故意散播的謠言)。
年幼的恭帝驚慌失措,趕緊派禁軍統領趙匡胤前去迎戰。
誰知趙匡胤以自己兵馬太少為藉口,拒絕出戰。恭帝無可奈何,只好把軍權全部交給了他。趙匡胤這才欣然率兵前往邊界,幾天後走到陳橋,大軍暫時駐紮下來。
士兵們議論紛紛:「我們為了保衛國家,出生入死,可是皇帝年幼不懂事,即使我們打了勝仗,他知道怎麼獎賞我們嗎?」
「說的沒錯!」有人應和說,「我們大將軍知人善任,獎罰分明,如果讓他做我們的皇帝,那該多好呀!」
「對,我們支持大將軍做皇帝!」
「支持大將軍!」
一會兒,這個消息就傳遍了整個軍營,士兵和將領紛紛聚集到趙匡胤的營帳前。
這時,天色微亮,趙匡胤被外面的喧嘩聲吵醒。他剛走出營帳,還沒來得及開口說話,士兵們就紛紛跪下來,齊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更有人趁機把一件早已準備好的黃色龍袍披在他身上。
趙匡胤面色一變,正要推辭,一旁的謀士趙普趕緊勸他說:「如果您不答應他們,那麼他們將會被處以謀反的罪名,死無葬身之地。將軍向來愛護士兵,不如就答應了他們吧!」
全體將士們齊呼:「請將軍答應我們吧!」
到了這種地步,趙匡胤只好答應做這個皇帝。這就是「陳橋兵變」背後的故事。
有專家分析說,趙匡胤把兵帶出去,目的是為了製造一場不流血的政變。如果不帶出去,在京城直接動手,必然會導致兵戎相見,會死很多人。而把兵帶出去,趙匡胤掌控了兵權,京城空虛,想篡位就容易多了。而陳橋離京城不遠, 自然就成了「演戲」的最佳地點了。
【天下風雲】
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當上皇帝後,那些擁立有功的將軍們全都獲得獎賞,手中的權力一個個都大得不得了。沒多久,就相繼有兩個大將軍起兵叛亂,趙匡胤費了好大的勁兒才平定了叛亂。
趙匡胤對這事耿耿於懷,於是就問謀士趙普:「自從唐朝滅亡以後,天下大亂,接連改朝換代,導致民不聊生。你說這是怎麼一回事呀?」
趙普說:「國家之所以不停的打仗,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大將們的權力太大了。如果把兵權都集中在朝廷裡,自然就不會有那麼多戰亂了。」
太祖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
這時,趙普又趁機提議,解除禁軍大將石守信、高懷德等人的兵權。
太祖笑著說:「沒關係,他們對我一片忠心!」
趙普說:「將軍們確實一片忠心,但我仔細觀察發現,他們並不擅長駕馭士兵。如果他們手下的將領貪圖富貴,要擁戴他們做皇帝,到時候,他們就身不由己了!」
聽了這話,太祖想起當年的陳橋兵變,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
沒過幾天,太祖在宮廷裡宴請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大將。喝著喝著,太祖忽然深深的歎了口氣。
石守信問道:「陛下為什麼悶悶不樂呀?」
太祖憂愁的說:「你們不知道,皇帝不好當呀!現在每天晚上,我都睡不著覺!」
幾個將軍連忙問為什麼。太祖苦笑著說:「敢問這個世界上,誰不想當皇帝呢?」
將軍們聽出話中有話,忙表白說:「現在天下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啊?」
太祖說:「我知道你們個個忠心耿耿,但是如果哪一天,你們的部下要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即使不想做皇帝,恐怕也不行吧?」
幾個大將一聽,嚇得面如土色,趕緊跪在地上,連聲說:「我們實在是太愚蠢了,一直沒想到這個問題。懇請陛下開恩,給我們指一條明路吧!」
太祖這才微微一笑,說:「一個人的壽命是有限的,人生在世,不過是為了榮華富貴,安安樂樂罷了。這樣吧,你們不如交出兵權,到地方上當個官,買幾百畝良田,建幾座豪宅,這樣不僅能給子孫們留點兒家業,自己也快快活活的過個晚年,你們看怎麼樣?」
大將們都明白了太祖的意思,連連磕頭說:「陛下英明,替我們想得太周到了!」
第二天,手握重權的大將們便以自己年老多病為由,紛紛上書,請求告老還鄉。而太祖也都笑眯眯的同意了,並賜給他們一大筆錢,派他們到地方上擔任官員去了。
【讀者投書】
先打南邊,還是先打北邊
編輯你們好:
你們辛苦了!
雖然我已經當上了大宋的皇帝,但還是一天到晚睡不著覺,因為大宋的領土就只有黃河、淮河流域這一帶,北邊有北漢,西邊有後蜀,南邊有南唐、吳越等,可以說我臥榻以外全都是人家的地方,每一個都對我大宋構成威脅。我想統一天下,可是先打南邊還是先打北邊,我有點兒拿不定主意。
前天晚上下了大雪,我實在睡不著,就冒雪去找宰相趙普,試探著問他,先收拾北漢怎麼樣。趙普不同意,說如果先打北漢,就會受到遼國的威脅,所以先收拾南方比較好。他還說,北漢只是個小國家,晚點兒收拾它也跑不掉。
我決定了,現在就準備起兵,去攻打南方的那些國家,你們認為呢?
趙匡胤
皇上您好!
很榮幸收到您的來信,我們也很贊同宰相的策略。目前遼國的實力非常強大,確實不好對付。如果把北漢留著,就可以作為阻擋遼國的屏障。這個「先南後北」的方針,我們舉雙手贊成。我們相信,您和宰相「雪夜定策」的事蹟一定會流傳千古,成為一段佳話。
最後,祝您早日統一天下!
《穿越時報》編輯部
【天下風雲】
找個藉口好出兵
北宋剛剛建立時,南唐國主李煜(ㄩˋ)就主動上書,向北宋俯首稱臣。儘管宋太祖表面接受了李煜的請求,但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他仍然沒有改變滅亡南唐的決心。
宋太祖想出了一個「引君入甕」的計策。他下了一道詔書,讓李煜進京,準備趁機將他俘虜。
李煜當然也不是個笨蛋,他知道自己去了京城,絕對是羊入虎口──有去無回。於是,他給皇帝回話說,最近身體不好,不能遠行,拒絕了皇帝的要求。
太祖皇帝接到回信,既生氣,又不甘心,於是語氣一變,誠懇的邀請李煜上京做客。
李煜仍然以身體不好為藉口,婉轉的拒絕了皇帝的「好意」。
太祖兩次被拒絕,一怒之下,也執拗(ㄠˋ)起來:「你不想來,我還偏偏要你來!」於是,繼續派遣使者傳信。李煜索性來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找各種藉口推辭。
就這樣,兩人之間你來我往,展開了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當然,這場「無煙戰爭」也不能一直持續下去。終於有一天,太祖的耐心用完了,決定武力征討南唐,
為了出師有名,他便開始找李煜的把柄。
這次,太祖派遣梁迥出使南唐,內容還是和往常一樣,讓李煜北上京城,不過,不再是「請」,而是直接命令李煜來朝。
李煜也被逼急了,委屈的說:「我一直恭敬的侍奉天朝(指北宋),只是想保存祖宗的一點兒基業而已,為什麼您要苦苦相逼呢!如果您是要我死,那我就死在您面前!」說完就往牆上撞,幸好被大臣們攔住了。
梁迥見來意已經敗露,也不再遮遮掩掩,索性毫不客氣的說:「去還是不去,由你自己決定。不過你要知道,憑你們南唐這點兒兵力,給我們塞牙縫都不夠!」
李煜是個詞人皇帝,有股文人的酸脾氣。他還不知道事情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刻,脖子一梗,擺出一副「我就不去,看你能把我怎麼樣」的態度。
梁迥見南唐皇帝不開竅,只好鬱悶的回去,把這件事稟告了太祖。
太祖一聽,惱羞成怒:「既然李煜這麼不識時務,三番五次違抗我的命令,那我只好出兵了!」
太祖抓住了李煜的小辮子, 第二天就命令大軍南下,全面進攻南唐,不久就如願以償的把南唐滅了。
【百姓茶館】
酒商王寶寶
前一段時間皇宮流傳出消息,說皇上打算遷都,要把都城從開封遷到洛陽去。這是真的嗎?皇上怎麼突然想到要遷都呢?
獵人老季
是真的,皇上說,雖然在開封住得挺舒服,但這裡地勢不怎麼好,容易四面受敵。一旦敵人進攻,不容易防守。不過,大臣們都不同意遷都。再後來就不知道怎麼樣了。
書生李奇
再後來呀,晉王趙光義勸他說,要使國家長治久安,靠的是德行,而不是地勢的險峻。太祖一聽,就打消遷都的念頭啦。
某綢緞商
哈哈,那我就放心啦,作為一個開封人,尤其是開封商人,我是萬分的想把皇上留在開封。這樣,我們這裡的經濟才會發展得更快,我們賺的錢才會更多。
【天下風雲】
燭影斧聲,太祖神祕死亡
西元九七六年十一月十四日,開封傳來消息,宋太祖趙匡胤已於昨晚駕崩。不少人覺得莫名其妙,因為太祖才五十歲,身體健康,雖然前幾天生了病,但也不是什麼重病,怎麼突然就死了呢?看來,其中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隱祕。
據說,太祖駕崩的前一晚,天氣非常寒冷,太祖和弟弟趙匡義(又名趙光義)在內廷喝酒。但當天晚上,有人看到,在昏暗的燭光下,趙光義突然離席,邊搖手邊後退,似乎在躲避和謝絕什麼;而太祖則手持玉斧戳地,發出清晰的「嚓嚓」聲。
還有人聽到太祖激動的喊道:「好好去做,好好去做!」
直到夜深時分,趙光義才告辭出來。第二天一早,就傳出太祖駕崩,趙光義(即宋太宗)繼位的消息。
太祖死得不明不白,對此,有人說是太祖被鬼纏身,趙光義為他舞斧驅鬼;有人說是趙光義犯了錯,太祖大怒,甩出斧子想懲罰他;也有人認為太祖是被人害死的,凶手就是趙光義。
不過,這只是民間的傳說,並沒有確切的證據。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誰也不知道。
【八卦驛站】
被皇帝打掉了牙齒
太祖每天要處理那麼多國家大事,確實也挺辛苦的。這天,他好不容易閒下來了,卻發現有點無聊,於是拿了支彈弓,跑到花園裡去射鳥雀。
這時,一個大臣聲稱有重大事情求見。太祖二話不說,立刻丟下彈弓去接見他,誰知那個大臣上奏的只是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
太祖覺得自己受了欺騙,非常生氣,就責問大臣為什麼要撒謊。誰知那個大臣一點兒也不膽怯,理直氣壯的說:「臣以為再小的事情,也比射鳥雀重要!」
太祖勃然大怒,一氣之下抓起一把斧頭,用斧柄朝大臣打去。只聽「砰」一聲,大臣的兩顆牙齒就被打掉了。不過,那個大臣是個硬漢,他一聲不吭的把牙齒撿起來,擦了擦上面的血跡,小心翼翼的放進懷裡。
太祖氣不過,問:「你把牙齒撿起來,是想去告我嗎?」
大臣說:「做臣子的哪有權利告皇上?不過,史官會把今天發生的事情,如實記載下來的!」
太祖一聽,知道他是一個忠臣,立刻消了氣,不僅沒怪他,反而大大獎賞了他。
【名人有約】
大嘴記者
特約嘉賓:趙普
身分:前任宰相
大嘴記者:宰相大人,歡迎蒞臨《名人有約》!
趙普:客氣客氣。
大嘴記者:您可是太祖的大功臣啊!看起來您的腦袋跟我一般大,怎麼能想出那麼多點子啊?我數數啊(開始掰手指頭)──「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雪夜定策」……不敢想像,太祖要是沒了您,該如何是好呢?
趙普:過獎過獎。
大嘴記者:但是現在,您竟然被皇上貶官了,是不是因為您常常和皇上對著幹?
趙普:噓,別瞎說。(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四周)我哪敢和皇帝對著幹,只是堅持自己的原則罷了。
大嘴記者:哦,聽說您曾經向皇上推薦人才,但他不答應?
趙普:是呀,其實那人真是個難得的人才,可是太祖對他有偏見,堅決不接納他,還把我的奏摺給撕了。
大嘴記者:那您怎麼辦?就這麼放棄了?
趙普:嘿,怎麼可能?皇帝把摺子撕了,我就把摺子黏起來再上奏;皇上不見我,我就一直站在宮門外等他……後來,皇上拗不過我,只好接納了那個人!
大嘴記者(贊許的點點頭):嘖嘖,您可真是執著啊!
趙普:選拔人才是為了國家的建設,怎麼能憑皇帝一個人的喜好呢?我這麼做,也是為了國家好呀!
大嘴記者:既然您忠心為國,皇上為什麼還是撤了您的職?
趙普:唉,這事說來,我可真是冤枉啊!我做了宰相以後,處理的國家大事越來越多,權力也越來越大,於是一些人就來找我辦事。一天,吳越王派人給我送來了十罎子海產,他們剛把海產放在堂前,皇上就來了。
大嘴記者:來得可真巧呀!
趙普(狠狠瞪了記者一眼):皇上一來,就看到了那十個罎子,問那是什麼。我回答說,那是吳越王送來的海產。皇上說想看看海產,於是我就命人把罎子打開了,誰知這一打開就糟了!
大嘴記者(急忙):出什麼事了?
趙普(哭喪著臉,鬱悶極了):罎子裡裝的全是金子。
大嘴記者:哎呀,這不是收受賄賂嗎?
趙普:我哪知道罎子裡裝的是金子呀!哎,這吳越王真是害死我了!
大嘴記者:所以皇上就撤了您的職?
趙普:當然沒有立刻撤職。當時,皇上非常生氣的離開了。後來,皇上就不怎麼召見我了。再後來,皇上大概是覺得我的權力太大了吧,就把我貶到河陽做節度使去了。
大嘴記者:誰讓您功高震主呢!不過,我聽說您不怎麼讀書?
趙普:誰說我不讀書呀?我可是聽從了皇上的建議,每天下班回家就把門關好,在家認真讀書呢!
大嘴記者:但是,我聽人說,您的書櫃裡只有一部《論語》,而且還只看了一半?
趙普:半部《論語》……也能治天下嘛!
大嘴記者(驚訝的張大嘴):半部《論語》就能治天下?(擦擦汗)厲害,厲害!嗯,我們的採訪就到這裡,再次感謝您的蒞臨,再見。
【廣告鋪】
招賢納士
我大宋剛剛建國,百廢待興,為了建立一個國富民強、繁榮昌盛的國家,誠邀天下有志之士來我大宋效力。
這次招納賢士,不拘身分地位,無論是名人雅士,還是販夫走卒,只要您有真才實學,只要您能誠心誠意為我大宋的建設出力,我們一定真誠接納。歡迎各位有識之士前來!
大宋吏部
告刺客書
朕知道,想殺掉朕的人很多。剛才朕出宮經過大溪橋的時候,就有刺客一箭射中龍旗。但是,朕決定不跟這個刺客計較,禁衛軍都不許搜捕刺客。朕還要謝謝他教朕箭法。事情就到此為止了,希望刺客們都好自為之。
大宋皇帝趙匡胤
崇德書院招生
皇上(趙匡胤)重文輕武,尤其重視儒學,而且還增加了科舉錄取的名額。這對我們儒生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想做官的,想飛黃騰達的學子們,趕快來崇德書院報名吧!本書院的學生凡是順利畢業的,考上科舉一定不成問題!
崇德書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