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的多彩人生
一五一九年五月的一天,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最後看一眼那位慈祥的老人。當他的靈柩在墓地落下,人們紛紛含著淚水聽牧師讀著長長的悼文:「……仁慈的主啊,請你收下他的靈魂,他是那麼的純潔,高尚;仁慈的主啊,請你收下你的孩子──達文西。」
在世界繪畫史上,曾經湧現出無數的繪畫大師,他們的作品是人類藝術寶庫中閃閃奪目的明珠。達文西就是其中最出色的大師之一。
一四五二年四月十五日,在義大利的一個小城鎮裡,達文西出生了。達文西的母親是一個只有十七歲的農家姑娘,由於涉世不深被人誘騙,結果生下了達文西。貧寒的家境和私生子的名聲,使得達文西在很小的時候就嘗到了人間的辛酸。達文西五歲的時候,他的母親終於把他丟下,自己和一個外鄉人遠走高飛了。失去了母親的達文西被一個名叫李奧納多的人收養。在新的家庭裡,養母很疼愛他,教他識字,給他講些道理。小小的達文西並不滿足養母告訴他的事情,常常獨自一人在田野上,在山洞中仔細的觀察自然景象。花草樹木的形狀以及小動物們不同的習性,都深深印在他的腦海中,他還認真的把它們描繪下來。
有一次,達文西在一塊盾牌上畫小動物,被養父看見了。達文西畫的小動物,形象逼真,生動活潑。養父被他的畫打動了,決定讓他去拜師學藝。
達文西十四歲那年,來到了佛羅倫斯,在畫家維洛克丘的畫室裡學藝。維洛克丘是一位有個性的藝術家。開始的時候維洛克丘只讓達文西做一件事情,就是畫雞蛋。達文西並不理解畫雞蛋的意義。維洛克丘告訴他:「畫雞蛋是基本功,為的是讓手和筆能熟練的聽大腦的指揮。」維洛克丘的話打動了達文西,使他認識到畫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師的嚴格要求和達文西的勤奮用功,使他的畫技進步很快。透過對達文西的觀察,維洛克丘覺得他是一位真正的奇才。
維洛克丘的感覺很快就得到了驗證。一天,維洛克丘在畫市政廳委託的〈基督受洗圖〉,正在對一個天使的造型猶豫不決。達文西走了上來,要求試一下,結果他畫的天使出色極了。作品展出的時候,人們紛紛認為這是維洛克丘畫過的最好的人物造型,這讓維洛克丘很慚愧。據說,從此維洛克丘只搞雕塑了。
達文西終於出師了。出於強烈的求知欲,他對幾何、物理、化學、天文學產生了興趣,晚上埋頭讀書學習,白天在野外觀察描繪。一次,達文西為了瞭解人體,特意買下一些斷肢和一具完整的屍體。在地下室微弱的燈光下,他一邊解剖,一邊做筆記。一四七七年,達文西的兩幅畫在佛羅倫斯展出,受到人們的交口稱讚。達文西的名字也不脛而走,廣為人知。
一四八二年,達文西應米蘭市政廳的邀請前往米蘭。米蘭人熱情的歡迎,使達文西很高興,他決定長期在此定居,一天,達文西在室外散步,突然腦海中出現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在一處長滿鮮花的地方,有一個光線幽暗的山洞,山洞裡住著聖母瑪利亞一家。他把這幅畫面記在了腦海中。恰巧,一座小教堂請達文西畫聖壇畫,他決定把這幅畫面畫出來。經過三個星期的工作,〈岩窟聖母〉這幅名畫完成了。教徒們紛紛讚嘆達文西出色的畫作。他們請達文西給他們講話,沒想到達文西口才出眾,一會兒朗誦自己的詩作,一會兒又編出一些引人入勝的寓言,他還即興作曲。大家對達文西非常尊敬。達文西也更加喜愛這座城市了。
一四九三年,達文西花了十年時間為米蘭公爵斯福查的父親所作的塑像終於完工了。塑像高約六公尺,氣勢不凡,被人們稱為「世界第八奇」。這期間達文西還在繪畫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創作,〈香塔聖母〉、〈最後的晚餐〉是其中最有名的作品。達文西不僅畫畫,還給病人看病,繪製解剖圖。他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全面系統的描述人體骨骼和摹畫人體肌肉與器官的人。
一四九九年,法國入侵米蘭,斯福查公爵抵抗失敗逃走,達文西也離開米蘭。一五○三年,他回到佛羅倫斯。參議會委託他繪製〈安加利之戰〉,紀念佛羅倫斯大敗米蘭的戰功。達文西深知戰爭的殘酷,他只想通過繪畫來表現戰爭的可怕。經過反復思考和精心繪製,〈安加利之戰〉完成了,畫面上人和戰馬因狂怒而變形,人們不分敵友廝殺在一起,戰爭的恐怖躍然紙上。在佛羅倫斯,達文西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創作高峰。一五○三年至一五○六年,達文西創作了著名的〈蒙娜麗莎〉。這幅傳世力作,是西歐藝術史上第一幅心理肖像畫。畫面上蒙娜麗莎的表情,似笑非笑,意蘊豐富。達文西也非常鍾愛這幅畫,一直把它帶在身旁。
在佛羅倫斯期間,達文西還提出了挖掘運河的設計。他還製作飛機,並親自實驗,雖然實驗失敗了,但他製作的模型為以後的飛機上天,提供了借鑑。
一五○六年,達文西應邀擔任米蘭宮廷畫家和技師,從事繪畫、水利工程設計和解剖學的研究工作。在這段時間裡,他寫出了《論繪畫》一書。一五一五年,因政局不定,達文西來到法國,受到法王的隆重歡迎。法王經常去看望達文西,和他談得很投機。在法國,達文西設計的工程和建築受到人們的好評,人們給了他很高的榮譽,這使年邁的達文西一顆四處流浪的心,感到一絲安慰。他整理了自己一生在科學和繪畫上的經驗,寫了洋洋五千多頁的手稿,涉及各個學科,像一座巨大的迷宮。
一五一八年,達文西的左手癱瘓了。由於長期的勞累,身體愈來愈虛弱了,晚年的達文西躺在床上,只有他的名畫〈蒙娜麗莎〉陪伴在他左右。一五一九年五月二日,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時,達文西閉上了眼睛,結束了他豐富多彩的一生。而他的名字和他的寶貴財富永世流傳。
米開朗基羅英才卓犖
一五○三年,佛羅倫斯一個很有錢的公爵想請人畫一幅油畫,這幅畫要表現出古代佛羅倫斯人反抗巴比倫侵略的情景。到底請誰來畫才好呢?有人向他推薦達文西,有人向他舉薦米開朗基羅。
公爵思慮再三,決定讓他兩人各畫一幅,再看個究竟。
米開朗基羅接受了邀請,心裡忐忑不安。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心如潮水一樣翻騰。他想,達文西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畫家,〈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名作馳名歐洲,請他用油畫表現古代戰爭的場面不成問題。而自己才二十八歲,雖然在藝術界小有名氣,也創作出了像〈大衛〉那樣的知名雕刻作品,但畢竟不如達文西功底深厚。怎樣做才能使作品超過他呢?
後來,他終於打定了主意。心想:畫不好也沒什麼關係,只當是一次向名家學習的機會。把作品比不上人家的原因找出來,不也是一種收穫嗎?
他振作起精神,開始整幅油畫的構思。可是,一開頭他就遇到一個難題:古代佛羅倫斯人該是什麼樣的精神面貌?他們身著什麼樣的服飾,衣服大多是哪種色彩?應該借用什麼特定的環境來塑造人物呢?
他心事重重的走進圖書館,尋找那個時代留下的有限的史料,熟悉那個時代佛羅倫斯人的生活。他邊讀邊記,儼如一個考古學家。為了尋找創作靈感,他打起背包,走遍了當年的古戰場。手撫著斷壁殘垣深深的思索,耳邊彷彿聽到古戰場慘烈的廝殺聲。他對古戰場的地形進行速寫,每走一個地方,就畫上厚厚的一摞。回家路上,他的腦海裡已浮現出氣勢恢宏的戰場畫卷。
在畫室中,他平息一下起伏的心潮,仔細構思,熔煉意境。一幅反映古代佛羅倫斯人反抗侵略的油畫很快就完成了。
達文西這時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剩下的,就等著人們來評判了。公爵收到這兩幅油畫非常高興。宅邸之中擠滿了前來觀賞的賓客。不少畫家也聞訊趕來。儘管還沒展開畫,他們大都肯定的認為,還是達文西畫得好。
兩幅油畫同時抬出來了。
「啊,這幅畫的構思太巧妙啦!」一位畫家在米開朗基羅的畫前不禁驚嘆的叫出聲來。
「好!構思精巧,意境高遠,場面烘托準確,主題深刻,真是想不到!」另一位畫家也讚嘆道。
米開朗基羅對這幅畫的構思的確出人意料,他並沒有描繪慘烈的戰爭場面,而是畫了一幅在自己國土上一條河裡洗澡的佛羅倫斯的一群士兵。畫面上表現了他們突然聽到軍號聲,知道巴比倫人來襲擊,馬上從河中一躍而起,迅速披上軍衣,拿起武器,準備迎戰來犯之敵。它巧妙的從一個側面,藝術的再現當年佛羅倫薩人挺身而出、保衛國土的英雄氣概。
畫家們又把目光集中在達文西的畫上。
「你們看,這幅畫在色彩運用方面真是爐火純青,只是……」一位畫家話說了半截,嚥了回去。
人們看見畫面上,戰鬥的場景非常壯觀,但那些將士好像發了狂,彷彿處在恐懼和絕望之中。顯然,這幅畫忽略了佛羅倫斯祖先們反抗外國侵略的精神氣質,而這一點,恰恰是這幅畫所應該表現的主題。
不少畫家和賓客,當即對達文西的這幅畫表示失望和不滿。有官員直言:這幅畫不是對當年光榮的佛羅倫斯戰士的謳歌,而是一種褻瀆。相比之下,他們對米開朗基羅的這幅畫倍加推崇。大家都深深的感到,即使像達文西這樣的大畫家,要是脫離生活的源泉,也難以創作出好作品,而且會因構思上的失誤留下缺憾。
人們開始關注這個年輕的米開朗基羅,關注著他的創作思想和人生軌跡。
其實,米開朗基羅十三歲就開始學畫,後來學會了雕刻,他的成功來自於自學。剛迷上畫畫時,他特別喜愛畫人像。當時,義大利出土了許多古希臘時的藝術雕刻人像,把人體的健美刻畫得非常形象,這給米開朗基羅很大的啟發。
《聖經》上大衛的故事吸引了米開朗基羅,他決定創作大衛的雕像。他一反宗教上的傳統,把大衛雕刻成一個全身肌肉健壯的青年,有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和克敵制勝的決心。
創作這座雕像,米開朗基羅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大衛〉雕像上完美的藝術表現力,使米開朗基羅獲得了極大榮譽。在作品完成的第二年春天,佛羅倫斯的大藝術家委員會決定把它豎立在一座宮殿的前面,做為保衛這座美麗城市的英雄象徵。
藝術上的成功,更加激發了米開朗基羅的創作熱情。接著,他以前所未有的毅力和氣魄,歷時四年,在羅馬西斯廷教堂高高的天花板上,獨立完成了巨幅穹頂畫〈創世紀〉。
一五一六年,他以滿腔的愛國熱情,創作出雕像〈摩西〉,藉以反抗西班牙軍隊對義大利的占領。幾年後,西班牙與羅馬教皇相勾結,向佛羅倫斯共和國發動了瘋狂的進攻。在保衛佛羅倫斯的戰役中,米開朗基羅負責城市的保衛工作,管理和加固城防工事。結果,佛羅倫斯戰敗,米開朗基羅受到種種屈辱,甚至被統治者派去雕刻墳墓。後來,他逃亡到國外。
待他回國時,羅馬教皇強迫他走進西斯廷教堂,要他就在穹頂畫〈創世紀〉下,再製作一幅大型壁畫。米開朗基羅被逼無奈,只好天天畫。整整畫了七年,畫出了一幅高十公尺,寬九公尺,有二百多個人物的氣勢雄渾的壁畫。這就是著名的〈最後的審判〉。
畫完成後,他揮手走出了教堂。教皇信步走到這幅巨畫面前一看,氣得勃然大怒,立刻派人把米開朗基羅抓了回來。
教皇對米開朗基羅說:「你現在就要將這幅畫給我全部塗掉。」
「不行!」米開朗基羅不予理睬。
「要不,你對這幅做重大的修改。」
「這是為什麼?」
「因為你褻瀆了神明!」
教皇為什麼發火呢?因為米開朗基羅故意在畫中將耶穌表現得非常狂暴,他的母親瑪利亞神情麻木,似乎鐵石心腸。畫中的所有人物都是全身裸露,一絲不掛。很明顯,米開朗基羅將教會奉若神明的耶穌和聖母化作全身一絲不掛的凶神惡煞,意在影射教皇和他那幫為非作歹的教士。他創作這幅畫之前,已有心理準備:可能坐牢或者被驅逐出境。
教皇見米開朗基羅骨頭太硬,只好硬著頭皮另找一個畫家來改畫。那位畫家花了近一年時間,才給眾神「穿」上遮羞布。
硬漢米開朗基羅活到了八十九歲。這位傑出的藝術大師生前參與設計的聖彼得大教堂和加必多利廣場的建築群,在他逝世後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