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翻閱童年
每個人腦海都有一本書,留在記憶的窗口。用思想去翻閱。用心靈去咀嚼。
翻開那本書,流逝的過往,童年最是令人動容。透過無聲的歲月,回首,盡是一幅幅線條突顯的風景圖。叫人懷念,也叫人憧憬。
日子,像從高空崩瀉的瀑布,轉眼即從眸中消失。就稍稍地一揮手,我竟翻閱了六十八個春秋寒暑。
由於出生不同,環境迥異,書裡呈現的記憶也各成風景。有人居城,有人近鄉,從窗口望出去,自成畫面。
我的風景,出自村野,卻是一片綠色旅程。
半生農耕,膠林、可可、棕櫚,那一種不是高舉綠旗、搖曳生姿、千媚百態,使人見之而怦然心動!
如有可能,走入時光隧道,我想回望童年;不只回望,而是真誠地走進出生的那片荒涼,回到童年裡的天真,品嘗純樸的意境同樂趣。
著名詩人/兒童文學家林煥彰先生有一首童詩〈我的童年在長大〉,他寫道:「回去看我的童年/我把我的童年留在故鄉。」林煥彰先生把童年留在故鄉礁溪。移居台北幾十年了,仍念念不忘宜蘭縣礁溪,他的童年出生地。因為那些鄉野情趣永遠掛在他童年的記憶窗口。
走進時光隧道,不過是科學家追求的一個夢想。時光不會倒流,失落的歲月也不會回轉。我們僅可從時間的河流掬起一鱗半爪,化為憑據,告訴後人我們已往的經歷。
揭開蒙麈的過往,每一個畫面都明朗如月,也朦朧如月;卻都是堪足回味的,值得我再三思索,然後尋找適當的語言去復制、去陳敘、去描繪,讓除了我自己,別人也能或多或少體悟那個時代的歷史變遷,和鄉野村民的求生掙扎景觀。
因為貧困,沒有寸土歸屬自己,雙親不得不順應環境而被迫經常遷徙。同屬橡林,際遇變化迥異,生存條件有別,接觸層面廣泛,豐富了我早年的童年場景。
因為貧困,還未入學即已咀嚼人生的坎坷,挑燈割膠成為每天必修的正課,此外是鋸樹、劈柴、挑水、除草……,使我有機緣提早磨練毅力、提升意志。許多大人負責的操作,就是我童年記憶的架構,成為今天溫馨的回憶,和不斷思索的書寫主題。
不錯,無論如何竭力呼喚,童年都隨時光流逝了,不再回來。你只能從記憶的碎片裡去挖掘、或從歲月的皺紋中去梳理,尋找那遠去的一點一滴,叫做童年。
早年的悲涼,是每個人心坎的版圖。但都值得珍惜同回味。就沏一壺龍井吧,在清香甘飴中緩緩品嘗……。
每當打開這些檔案,我心裡就充滿喜悅。企望大家也以喜悅去感受我的童年那份真切。
2010年10月22日庚寅年中秋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