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能從記憶的碎片裡去挖掘、或從歲月的皺紋中去梳理,尋找那遠去的一點一滴,叫做童年。
冰谷的散文書寫,並非以充沛的想像力及「精煉峻拔」的文字取勝,而是寄托以寫人、寫景、傳記、敘事、抒情、說理等形式,明晰並深刻地表達自身的關照思索與勞動智慧取勝,堪為「文章性散文」類型的書寫範例。
冰谷的童年記憶中飽含著一份超越物質的幸福。在這麼多年後驀然回首,以細膩、輕快的筆觸去書寫孩童歲月,那遠去的苦難已轉化成珍貴的生命內容。此刻下筆成文,雖有八分艱苦,仍帶兩分甘甜。
──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大為
作者簡介:
冰谷
原名林成興,祖籍廣西容縣,1940年杪出生於大馬霹靂州江沙,曾任橡膠、可可、油棕園經理,為大馬、亞華、世華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詩集、散文集十餘部,作品收入國內外文選、大系20餘種。寫作散文、新詩、兒童文學,題材以自然風物為主,多篇散文選為中學教材。作者被陳大為、鍾怡雯選入大馬獨立後50年30位散文作者之一。由秀威資訊出版的著作有《南太平洋的明珠》、《走進風下之鄉》、《橡葉飄落的季節》與《水蓊樹上的蝴蝶》。
章節試閱
城鄉紀事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我的大半生,都是在漫長的綠色旅程中兜轉;遠離城鎮,投入無邊蒼茫又深邃的橡膠、可可、棕櫚樹林裡,經營人生。直到退役職場,我才走出叢林,有機緣落足城市。
我的出生地瓜拉江沙(Kuala Kangsar),是座小城。霹靂河與江沙河在此交匯,把水流的氣勢壯大,經直落英丹融入大海。
所以,在我奔波顛沛的歲月裡,江沙永遠在記憶裡佔有一片天地。
小城不僅是我的誕生地,同時也是我成長和受教育的故鄉。
這個坐落於霹靂州中部的江城,是荒古江河沖積形成的三角洲盆地,土壤肥沃,世代子民沿岸結廬、蟄居耕耘。
這樣的沖積層盆地,是祖先最理想的聚落。隨同歲月成長,昔日江水泱泱的聚落,發展為今天商業兼農耕的城鄉。而更歷史性的,小城不僅為霹靂蘇丹殿下的福地,王宮巍巍然座落於高崗上,下臨不舍晝夜奔流的江水;小城更是我國橡膠樹發祥地,枝葉茂盛的母樹繁殖出子孫千千萬萬,讓國家長期享有橡膠王國的美譽。
可是,這樣肥沃的三角洲盆地,當季節性的風雨來襲就會造成嚴重災難,上流匯集的洪水像巨浪翻騰、崩流直瀉,形成驚濤拍岸之勢,驟然間江沙全城變成咆哮水鄉。開埠以來,河邊街一帶似乎每年遭受水劫,而舖天蓋地席卷全城的泛濫,也留在市民沈痛的記憶深處。
所以,回顧小城的過往,總難免勾起一幕又一幕的歷史滄桑。父母親見證了三十年代那場驚心動魄的浩劫,狂濤淹上市中心的地標―大鐘樓的時針,整個市鎮變為水底城。
那時候你還沒有出世,母親說。
想把所有的災難埋葬,風乾,然後遺忘。
但是,似乎不可能。當浩劫過後,我走過污濁泥濘的大街衢巷,目睹面容倦悃的市民埋頭洗涮的慘況,一股惻隱之心油然而生。眼看洪水一寸寸升高,我把布匹移到二樓駐守,三更三夜在黑暗裡靠乾糧渡過,一個店主向我訴說苦難。
一九六七年那場大水,我已經離鄉五年,深入異域濃密的橡林腹地體驗人生風景。當我獲得批準回鄉採訪災情,只見四處盡是洪水描繪的斑斑爪痕。離城臨遠,居高盤嶺,雙親有幸避過洪流,但滿城淒風苦雨,也有悲涼,也有憤慨!
那是霹靂河最後一次怒吼。也是小城最後一場夢魘。自宜力(Grik)三座水壩工程完成後,小城全民從此告別憂患,浸水寫上了句號。小城更因此變為農商福地。
2008年4月10日南洋商報「商餘」副刊
城鄉紀事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我的大半生,都是在漫長的綠色旅程中兜轉;遠離城鎮,投入無邊蒼茫又深邃的橡膠、可可、棕櫚樹林裡,經營人生。直到退役職場,我才走出叢林,有機緣落足城市。
我的出生地瓜拉江沙(Kuala Kangsar),是座小城。霹靂河與江沙河在此交匯,把水流的氣勢壯大,經直落英丹融入大海。
所以,在我奔波顛沛的歲月裡,江沙永遠在記憶裡佔有一片天地。
小城不僅是我的誕生地,同時也是我成長和受教育的故鄉。
這個坐落於霹靂州中部的江城,是荒古江河沖積形成的三角洲盆地,土壤肥沃,世代子民沿岸結廬、蟄居耕耘。...
作者序
翻閱童年
每個人腦海都有一本書,留在記憶的窗口。用思想去翻閱。用心靈去咀嚼。
翻開那本書,流逝的過往,童年最是令人動容。透過無聲的歲月,回首,盡是一幅幅線條突顯的風景圖。叫人懷念,也叫人憧憬。
日子,像從高空崩瀉的瀑布,轉眼即從眸中消失。就稍稍地一揮手,我竟翻閱了六十八個春秋寒暑。
由於出生不同,環境迥異,書裡呈現的記憶也各成風景。有人居城,有人近鄉,從窗口望出去,自成畫面。
我的風景,出自村野,卻是一片綠色旅程。
半生農耕,膠林、可可、棕櫚,那一種不是高舉綠旗、搖曳生姿、千媚百態,使人見之而怦然心動!
如有可能,走入時光隧道,我想回望童年;不只回望,而是真誠地走進出生的那片荒涼,回到童年裡的天真,品嘗純樸的意境同樂趣。
著名詩人/兒童文學家林煥彰先生有一首童詩〈我的童年在長大〉,他寫道:「回去看我的童年/我把我的童年留在故鄉。」林煥彰先生把童年留在故鄉礁溪。移居台北幾十年了,仍念念不忘宜蘭縣礁溪,他的童年出生地。因為那些鄉野情趣永遠掛在他童年的記憶窗口。
走進時光隧道,不過是科學家追求的一個夢想。時光不會倒流,失落的歲月也不會回轉。我們僅可從時間的河流掬起一鱗半爪,化為憑據,告訴後人我們已往的經歷。
揭開蒙麈的過往,每一個畫面都明朗如月,也朦朧如月;卻都是堪足回味的,值得我再三思索,然後尋找適當的語言去復制、去陳敘、去描繪,讓除了我自己,別人也能或多或少體悟那個時代的歷史變遷,和鄉野村民的求生掙扎景觀。
因為貧困,沒有寸土歸屬自己,雙親不得不順應環境而被迫經常遷徙。同屬橡林,際遇變化迥異,生存條件有別,接觸層面廣泛,豐富了我早年的童年場景。
因為貧困,還未入學即已咀嚼人生的坎坷,挑燈割膠成為每天必修的正課,此外是鋸樹、劈柴、挑水、除草……,使我有機緣提早磨練毅力、提升意志。許多大人負責的操作,就是我童年記憶的架構,成為今天溫馨的回憶,和不斷思索的書寫主題。
不錯,無論如何竭力呼喚,童年都隨時光流逝了,不再回來。你只能從記憶的碎片裡去挖掘、或從歲月的皺紋中去梳理,尋找那遠去的一點一滴,叫做童年。
早年的悲涼,是每個人心坎的版圖。但都值得珍惜同回味。就沏一壺龍井吧,在清香甘飴中緩緩品嘗……。
每當打開這些檔案,我心裡就充滿喜悅。企望大家也以喜悅去感受我的童年那份真切。
2010年10月22日庚寅年中秋修定
翻閱童年
每個人腦海都有一本書,留在記憶的窗口。用思想去翻閱。用心靈去咀嚼。
翻開那本書,流逝的過往,童年最是令人動容。透過無聲的歲月,回首,盡是一幅幅線條突顯的風景圖。叫人懷念,也叫人憧憬。
日子,像從高空崩瀉的瀑布,轉眼即從眸中消失。就稍稍地一揮手,我竟翻閱了六十八個春秋寒暑。
由於出生不同,環境迥異,書裡呈現的記憶也各成風景。有人居城,有人近鄉,從窗口望出去,自成畫面。
我的風景,出自村野,卻是一片綠色旅程。
半生農耕,膠林、可可、棕櫚,那一種不是高舉綠旗、搖曳生姿、千媚百態,使人見之而怦...
目錄
推薦序 回甘―序冰谷散文集《歲月如歌》
/陳大為
自序 翻閱童年
輯一 辜卡兵的禮物
城鄉紀事
山豬臘味
森林裡的陷阱
薯條和粟米粥
童夢裡的煙葉味
米荒年代
辜卡兵的禮物
父親的醫療術
相片的祕密
舀水摸魚
警報響起的夜晚
飯香蛋香
打泥戰的日子
寄居石窟的歲月
沙河嶺上隆隆的列車
虎跡傳奇
禾花雀
晒穀‧舂米
輯二 回到擺渡的年代
頭燈,又再亮起
我肩膀上的膠絲袋
遇見山棗樹
在十三碑的日子
恐怖的槍殺事件
米牌制度下的折騰
山腳下那口井
野生植物
割一桶膠給媽媽
賣樹膠那天
時光回轉的那條河
哈芝伯的果樹
回到擺渡的年代
大街門牌7號廣榮豐
街頭賣藝人
母親打造的家園
來自城市的家庭
最怕的差使
輯三 哭泣的飛石子
求學的快樂時光
路上
哭泣的飛石子
隱沒在暮色中的身影
追腳踏車的日子
雨天去拾荒
燎原的夜火
動蕩的歲月
鐵刺籬內
柵門前的人潮
一分為二的家
夜半敲門聲
趴地看電影
鐵蒺藜外的藍天
後記 寫作童年系列的迂迴路程
推薦序 回甘―序冰谷散文集《歲月如歌》
/陳大為
自序 翻閱童年
輯一 辜卡兵的禮物
城鄉紀事
山豬臘味
森林裡的陷阱
薯條和粟米粥
童夢裡的煙葉味
米荒年代
辜卡兵的禮物
父親的醫療術
相片的祕密
舀水摸魚
警報響起的夜晚
飯香蛋香
打泥戰的日子
寄居石窟的歲月
沙河嶺上隆隆的列車
虎跡傳奇
禾花雀
晒穀‧舂米
輯二 回到擺渡的年代
頭燈,又再亮起
我肩膀上的膠絲袋
遇見山棗樹
在十三碑的日子
恐怖的槍殺事件
米牌制度下的折騰
山腳下那口井
野生植物
割一桶膠給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