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群居的時候是屬於大眾的,
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真正的屬於自己,
也才能尋回自我。
畢璞從事文藝創作一甲子,為臺灣五、六○代最重要女作家之一。文筆清新簡潔,寫之有物,不論小說或散文,均感人至深,尤其散文作品對於當代社會現象的關懷,平淡中蘊含哲理,影響了當時文藝青年。因此將選出畢璞一生中最好的作品重新編校出版,讓讀者重新回味閱讀帶來的感動。
收錄
午後的冥想/靈光閃動的生活情趣隨筆。
克街舊事/過往戰時舊事及年少歲月的綿長追憶。
香江新印象/遊歷香港和美國的行旅筆記。
共分為三輯的小品散文選集,字裡行間充滿詩意,文筆細膩,本書是誠懇面對自我的生命觀照,清新淡雅的生活書寫,歷久彌新的散文經典。
作者簡介:
畢璞
本名周素珊,原籍廣東中山,嶺南大學中文系肄業。
民國卅八年來台後,歷任《大華晚報》、《徵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家庭版主編、《公論報》副刊主編、《徵信新聞》家庭版主編、《婦友月刊》總編輯等職,現已退休專心從事創作。
從事文藝創作一甲子,作品橫跨散文、小說、兒童故事、雜文、評論、傳記等,也翻譯過英美的文學作品。
已出版的著作有《故國夢重歸》、《風雨故人來》、《寂寞黃昏後》、《心燈集》、《秋夜宴》、《綠萍姊妹》、《無言歌》、《清音》、《春花與春樹》、《明日又天涯》、《畢璞自選集》、《老樹春深更著花》、《有情世界》等三十九種。作品亦曾選入國中國文課本中。
章節試閱
午後的冥想
也許因為自己從小到現在都一直在過著熱熱鬧鬧的家庭生活之故;因此,我雖然也怕寂寞,卻也渴望著能夠嘗試到偶然孤獨的滋味,同時也更欣賞獨處的情趣。我總覺得:一個人在群居的時候是屬於大眾的,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真正的屬於自己,也才能尋回自我。
正由於家裡太熱鬧,我很少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於是,遇到全家人都外出,只剩下我獨自看家的時候,我就要好好地「享受」一番,當然,聽音樂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節目。因為,沒有人打擾我,我才能夠好好地欣賞;而沒有人在家,我把音量開大一些,也不至妨礙到別人。
有一個午後,全家人都外出了,只有我一個人獨守著空蕩蕩的公寓。這一天,天氣好得不能再好,亮麗的陽光灑滿了陽台,所有的花木都像鍍了一層金箔,閃閃生輝。藍天上閒閒地飄蕩著幾朵白雲,微風輕輕吹拂著,暖而不熱,使人感到有點懶洋洋。鄰居們大概還午睡未醒,四周還是靜悄悄的,我捧了一本書,坐在落地窗前,隨便翻閱著,一顆心卻似乎無法專注。嗯,是的,是缺少了甚麼?這樣清靜而寂寥的午後,豈可無音樂?
恐怕我真的是太過擇善固執了吧?兒子們出國以後,留下了上千張的唱片給我,而我卻依然只喜歡聽巴哈、莫札特、布拉姆斯、蕭邦、柴可夫斯基、拉哈曼尼諾夫等人的作品,任由大部分的唱片冷藏在架上。在音樂的園地裡故步自封,多年來毫無進步,實在太不長進了。今天,由於四周太靜,我不敢選擇那些太吵人的音樂,覺得應該聽一些比較柔和的,就挑了拉哈曼尼諾夫的E小調第二號交響樂。這首交響樂的第三樂章特別吸引我,那淒美得令人落淚的旋律不但百聽不厭,而每次也都聽得蕩氣迴腸。
說到拉哈曼尼諾夫的音樂,我不禁想起了一部多年前看過、名叫《我永遠愛你》的電影。那還是剛來臺灣不久,在中山北路三段一家小小的電影院(名字忘記了)裡看的。好像是英國片,說的是一個少女暗暗戀上她的鋼琴老師──一位名鋼琴家的故事。兩名主角都是名不見經傳,但是飾演鋼琴家的卻是一位氣質非常高貴的中年紳士。他名滿天下,追求他的都是名媛淑女;在他的眼中,那名女學生只是一個黃毛丫頭,他怎會放在心上?少女明白自己的處境,也始終不敢向老師表達愛意,只有用琴音來傾訴思慕之情。我永遠忘不了她含淚彈奏拉哈曼尼諾夫那首柔情萬種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時的鏡頭。她哀怨欲絕的眼神以及如泣如訴、如怨如慕的琴音,至今還活鮮鮮地在我的記憶中。那是多麼含蓄而聖潔的愛!求之今日,豈可復得?
那時,我對古典音樂還是個門外漢,只覺得片中的音樂淒婉動人,跟那纏綿悱惻的情節非常相配,並不知是誰的作品。後來,對古典音樂涉獵漸多,才知道它的出處。這二三十年來,我喜愛過很多音樂家的作品,有很多樂曲我聽厭了便不想再聽,而對拉哈曼尼諾夫這一首鋼琴協奏曲的喜愛卻始終不渝,所以連帶對那部片子也念念不忘。後來,又認識了他的第二號交響曲。這首交響曲從開頭便相當悅耳動聽,不像有些交響曲只有一兩個旋律是好聽的。而第三樂章更是跟他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風格一樣,幽怨而悲愴,扣人心弦。從此以後,拉哈曼尼諾夫的第二號交響樂,便跟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五號交響樂、布拉姆斯的第一號交響樂、西比流士的第一號交響樂等等一同列為我心愛的交響樂。
現在,拉哈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樂的第三樂章正在我的電唱機上演奏著,抒情的、如歌的、華麗的而又憂鬱的旋律,一串又一串地飄浮在寧靜的午後。透過落地大窗,溫煦的陽光把陽台上的花木照耀得像是透明似的,使得花兒紅得更艷,黃得更鮮,葉子也綠得更翠。我聽著,看著,心裡也覺得醺然欲醉。
手中的書不知何時已經闔上。是的,在寂靜無人的午後,有美妙的音樂可聽,有美麗的盆花可賞,此情此景,一本書豈不是多餘的?忽然間,我覺得自己很幸福,在生活節奏緊張的工業社會中,竟然能夠過著如此優遊的歲月,怪不得許多朋友都羨慕我的閒情逸致。
正在躊躇滿志、洋洋自得之際,我忽然又惕然而驚:我還沒有老,還不到在家裡安享清福的時候,假使人人像我這樣以這種悠閒生活而自滿,豈不是太浪費人力(我不敢自稱人才)了嗎?雖然,我從社會回到家庭的兩年半裡,也是從來不敢懈怠過,始終沒有放鬆自己,一直沒有停過筆。我寫作、讀書、練字、學畫,每天都把日子填得滿滿的。不過,比起那些還在社會上服務的朋友,我也依然是個閒人。
跟現在的「閒」相比,我也曾有過一份整整五年都不能離開崗位一刻的可怕工作。那份工作並不忙,但是辦公時間很長,別人下班了,我還得守在辦公室裡,別人放假了,我還得上班。在那五年裡,我無法參加任何在上班時間內舉行的社交活動,就像個站崗的衛兵一樣,每天在一定的時間內都得守在辦公室裡生根。那時,我才真是羨慕那些不必上班,可以在家裡納福的朋友。
我是個性格很矛盾的人,我的求知慾很強,有野心,也希望往上爬;然而,我又不屑鑽營,從來不肯為求名利而付出任何代價。我不喜歡擔任負有重任的工作,最理想的工作是做一名上班下班的中級職員,(這樣怎算有野心?又怎能往上爬?)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平平穩穩、輕輕鬆鬆地過日子,我覺得這樣的人生就很愜意,雖然也許有人認為那太沒出息。
現在的公務員就正是我羨慕和嚮往的對象。他們的工作有保障,有考核制度,有升等考試,待遇也合理。固然靠著那份薪水不能過豪華的生活,起碼豐衣足食卻不成問題。住有宿舍;上下班有交通車;食米和好些配給品送到家裡;子女就學有教育補助;生病了有公保可以就醫;日用品有福利中心廉價供應;育樂方面一年有兩次自強活動可以免費旅遊;退休了,一筆退休金足夠頤養天年。平日,公務員每天上班八小時班,固然相當辛勞;可是他們有休假制度,每年可以休假半個月,要是不休假,平日有事便可在休假的日數中「支取」,行動方便,不必受上班時間的約束。政府對公務人員照顧得如此周到,真是羨煞我們這些一輩子不曾當過公務員的人。在私人機構中工作,不但沒有制度,也沒有保障。就算在同一機構中做上十年二十年也不會有一天慰勞假,想起來真是好不令人傷心。
以我這種一身傲骨的舊式讀書人性格,既不求聞達,又不喜逢迎,卻是奉公守法、忠於職守的人,本來是最適宜作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務員的;可惜我沒有這種命,白白在私人機構中工作了二三十年而沒有取得任何資格。同時,也由於自己的臭硬脾氣,不願意運用手段去追求名利,以至活了大半輩子尚一事無成,而且提早做了閒人,也才有今日的「清福」。塞翁失馬,到底是福是禍,我自己也說不上來。思維像一匹脫了韁的野馬,海闊天空,一縱千里。唱片不知甚麼時候已經自動停了,拉哈曼尼諾夫淒美的音符早已在空氣中消逝得無影無蹤(不過還縈迴在我的耳畔和腦海裡)。陽台上原來白花花的陽光已漸變暗淡,像是褪了色的K金飾物,不再亮麗炫人。一個寧靜的下午將逝去,我獨處的辰光也快要結束。不久之後,我的家人又將陸續歸來,家中又是一片熱鬧;於是,音樂、往事、閒情、理想、胸中的一些塊壘……都將通通消失,自我也將隱去。我又是一個快樂家庭中忙碌的主婦,馬上得繫起圍裙,到廚房中跟刀、杓、鍋、鏟為伍去了。
成千張的唱片依然密密麻麻地豎立在架子上;晴天裡我每日可以看到陽台上亮麗的日影;盆中的花木也是日日向我含笑;但是,我卻必須等到另外一次獨處的機會,才能夠再作一次野馬式的冥想。這種機緣,這種感受,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中央副刊)
午後的冥想
也許因為自己從小到現在都一直在過著熱熱鬧鬧的家庭生活之故;因此,我雖然也怕寂寞,卻也渴望著能夠嘗試到偶然孤獨的滋味,同時也更欣賞獨處的情趣。我總覺得:一個人在群居的時候是屬於大眾的,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真正的屬於自己,也才能尋回自我。
正由於家裡太熱鬧,我很少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於是,遇到全家人都外出,只剩下我獨自看家的時候,我就要好好地「享受」一番,當然,聽音樂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節目。因為,沒有人打擾我,我才能夠好好地欣賞;而沒有人在家,我把音量開大一些,也不至妨礙到別人。
有一個...
作者序
長溝流月去無聲──七十年筆墨生涯回顧/畢璞
「文書來生」這句話語意含糊,我始終不太明瞭它的真義。不過這卻是七十多年前一個相命師送給我的一句話。那次是母親找了一位相命師到家裡為全家人算命。我從小就反對迷信,痛恨怪力亂神,怎會相信相士的胡言呢?當時也許我年輕不懂,但他說我「文書來生」卻是貼切極了。果然,不久之後,我就開始走上爬格子之路,與書本筆墨結了不解緣,迄今七十年,此志不渝,也還不想放棄。
從童年開始我就是個小書迷。我的愛書,首先要感謝父親,他經常買書給我,從童話、兒童讀物到舊詩詞、新文藝等,讓我很早就從文字中認識這個花花世界。父親除了買書給我,還教我讀詩詞、對對聯、猜字謎等,可說是我在文學方面的啟蒙人。小學五年級時年輕的國文老師選了很多五四時代作家的作品給我們閱讀,欣賞多了,我對文學的愛好之心頓生,我的作文成績日進,得以經常「貼堂」(按:「貼堂」為粵語,即是把學生優良的作文、圖畫、勞作等掛在教室的牆壁上供同學們觀摩,以示鼓勵)。六年級時的國文老師是一位老學究,選了很多古文做教材,使我有機會汲取到不少古人的智慧與辭藻;這兩年的薰陶,我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文學的死忠信徒。
上了初中,可以自己去逛書店了,當然大多數時間是看白書,有時也利用僅有的一點點零用錢去買書,以滿足自己的書癮。我看新文藝的散文、小說、翻譯小說、章回小說……簡直是博覽群書,卻生吞活剝,一知半解。初一下學期,學校舉行全校各年級作文比賽,小書迷的我得到了初一組的冠軍,獎品是一本書。同學們也送給我一個新綽號「大文豪」。上面提到高小時作文「貼堂」以及初一作文比賽第一名的事,無非是證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更彰顯自己的不才。
高三時我曾經醞釀要寫一篇長篇小說,是關於浪子回頭的故事,可惜只開了個頭,後來便因戰亂而中斷,這是我除了繳交作文作業外,首次自己創作。
第一次正式對外投稿是民國三十二年在桂林。我把我們一家從澳門輾轉逃到粵西都城的艱辛歷程寫成一文,投寄《旅行雜誌》前身的《旅行便覽》,獲得刊出,信心大增,從此奠定了我一輩子的筆耕生涯。
來台以後,一則是為了興趣,一則也是為稻粱謀,我開始了我的爬格子歲月。早期以寫小說為主。那時年輕,喜歡幻想,想像力也豐富,覺得把一些虛構的人物(其實其中也有自己和身邊的人的影子)編出一則則不同的故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這股原動力的推動下,從民國四十年左右寫到八十六年,除了不曾寫過長篇外(唉!宿願未償),我出版了兩本中篇小說、十四本短篇小說、兩本兒童故事。另外,我也寫散文、雜文、傳記,還翻譯過幾本英文小說。到民國一○一年,我總共出版過四十種單行本,其中散文只有十二本,這當然是因為散文字數少,不容易結集成書之故。至於為什麼從民國八十六年之後我就沒有再寫小說,那是自覺年齡大了,想像力漸漸缺乏,對世間一切也逐漸看讀,心如止水,失去了編故事的浪漫情懷,就洗手不幹了。至於散文,是以我筆寫我心,心有所感,形之於筆墨,抒情遣性,樂事一樁也,為什麼放棄?因而不揣譾陋,堅持至今。慚愧的是,自始至終未能寫出一篇令自己滿意的作品。為了全集的出版,我曾經花了不少時間把這批從民國四十五年到一百年間所出版的單行本四十種約略瀏覽了一遍,超過半世紀的時光,社會的變化何其的大:先看書本的外貌,從粗陋的印刷、拙劣的封面設計、錯誤百出的排字;到近年精美的包裝、新穎的編排,簡直是天淵之別。由此也可以看得出臺灣出版業的長足進步。再看書的內容:來台早期的懷鄉、對陌生土地的神奇感、言語不通的尷尬等;中期的孩子成長問題、留學潮、出國探親;到近期的移民、空巢期、第三代出生、親友相繼凋零……在在可以看得到歷史的脈絡,也等於半部臺灣現代史了。
坐在書桌前,看看案頭成堆成疊或新或舊的自己的作品,為之百感交集,真的是「長溝流月去無聲」,怎麼倏忽之間,七十年的「文書來生」歲月就像一把把細沙從我的指間偷偷溜走了呢?
本全集能夠順利出版,我首先要感謝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宋政坤先生的玉成。特別感謝前台大中文系教授吳宏一先生、《文訊》雜誌社長兼總編輯封德屏女士慨允作序。更期待著讀者們不吝批評指教。
民國一○三年十二月
長溝流月去無聲──七十年筆墨生涯回顧/畢璞
「文書來生」這句話語意含糊,我始終不太明瞭它的真義。不過這卻是七十多年前一個相命師送給我的一句話。那次是母親找了一位相命師到家裡為全家人算命。我從小就反對迷信,痛恨怪力亂神,怎會相信相士的胡言呢?當時也許我年輕不懂,但他說我「文書來生」卻是貼切極了。果然,不久之後,我就開始走上爬格子之路,與書本筆墨結了不解緣,迄今七十年,此志不渝,也還不想放棄。
從童年開始我就是個小書迷。我的愛書,首先要感謝父親,他經常買書給我,從童話、兒童讀物到舊詩詞、新文藝等,讓...
目錄
【推薦序一】老樹春深更著花/封德屏
【推薦序二】老來可喜話畢璞/吳宏一
【自序】長溝流月去無聲──七十年筆墨生涯回顧/畢璞
輯一 午後的冥想
午後的冥想
空白
看海
燕居小記
夏天裡過初冬
夜與晨
見微篇
何以解憂
玲瓏望秋月
海濱一夜
雨夜,在台北
雅與俗
移植的花朵
藝術家的生涯
我的感謝
有所思 三題
閒適的況味
美麗的秋海棠葉
夜思及其他
聽巴哈,思遊子
追月 外二帖
好詩是一見鍾情的
讀餘偶感
夏日走筆
也是機緣
冬日小品
夜歸
想飛
輯二 克街舊事
克街舊事
憶抗戰時的愛國行動
逃難雜憶
桂林瑣記
訣別故居滄桑
西門話舊
看照片懷往事
輯三 香江新印象
香江新印象
赴美簽證有感
同船過渡是前緣
紐約!紐約!
大都會掠影
賓州的長木公園
遊踪小記
美加邊境之旅
旅伴們
萍水緣
【推薦序一】老樹春深更著花/封德屏
【推薦序二】老來可喜話畢璞/吳宏一
【自序】長溝流月去無聲──七十年筆墨生涯回顧/畢璞
輯一 午後的冥想
午後的冥想
空白
看海
燕居小記
夏天裡過初冬
夜與晨
見微篇
何以解憂
玲瓏望秋月
海濱一夜
雨夜,在台北
雅與俗
移植的花朵
藝術家的生涯
我的感謝
有所思 三題
閒適的況味
美麗的秋海棠葉
夜思及其他
聽巴哈,思遊子
追月 外二帖
好詩是一見鍾情的
讀餘偶感
夏日走筆
也是機緣
冬日小品
夜歸
想飛
輯二 克街舊事
克街舊事
憶抗戰時的愛國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