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繼拙著《英國教育史近代篇(1780-1944)》「師資培育」後,接續探討英格蘭二次大戰後至工黨布萊爾政府(1945-2010)下台前,師資培育政策與制度的發展與變革,並分析其影響因素。全書分緒論、「二次大戰後到1979年中的變化:從擴張到緊縮」、「1979-1997年保守黨主政時期:巨變開始」及「1997-2010年工黨執政時期:競爭路線的延續與擴大」及「綜合分析與結論」五章。
在這六十多年中,主要的改變有以下十二點:
一、中央政府對師資培育關注的焦點,由教師數量的供給轉向素質的確保。
二、教師職前培育日趨合流並納入普通高等教育體系,之後培育管道重心再由高教機構本位轉向中小學本位。
三、教師職前培育過程中,高教機構與中小學的關係改變,中小學角色日重。
四、教師職前訓練專業教育的課程內容重點,由注重基礎理論轉偏向教學實務。
五、師資培育重心由職前訓練,延伸到導入期輔導及在職訓練與教師專業發展。
六、國家開始干預教師職前訓練課程的制訂,師資培育機構漸漸喪失課程規劃自主權。
七、中央政府一直努力提高學生進入教師職前訓練課程的學術門檻。
八、中央政府授予「合格教師身分」的要求條件日趨嚴格,教師需具大學學歷。
九、中小學數學及科學等學科教師一直不足,且存在教師學術專長與任教科目不符。
十、中央政府建立師資培育品質管制機制,控制日緊。
十一、中央政府政策呈現重塑教師專業或貶抑專業的矛盾。
十二、老師的老師之理想圖像一再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