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3 項符合

課程史研究

的圖書
課程史研究 課程史研究

作者:楊智穎 
出版社:學富文化
出版日期:2015-11-02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92頁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課程史研究

內容簡介

  西方課程領域從二十世紀初開始萌芽發展,至今已近一百年的時間,但直至1980年代左右才逐漸蓬勃發展,然而隨著由於許多學者投入該領域的研究工作,目前所累積的課程史研究成果已經是相當多元且豐富。相對於西方課程史研究的發展情形,國內課程史研究無論在質和量方面,都尚有一段努力的空間。為促進國內課程史研究的成熟發展,除了應借鑑西方課程史研究成果,同時還要透過在地的歷史視角,對國內重要的課程史議題進行探究。

  本書兼顧課程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作者針對近十餘年來所發表與課程史有關的文章加以修改,並增加方法論方面的內容,最後依性質分成基本概念與歷史回顧、理論觀點及分析取徑、議題研究與分析,以及現況省思與前瞻四個部分。本書的出版有助於對課程史有興趣的研究者,及大學或研究所開設課程史科目的大學教師,進行研究與教學之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智穎


  現職: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經歷:曾任小學教師、屏東教育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研究領域:課程設計、課程史、師資培育、本土教育
 

目錄

黃序  iii
歐序  v
作者序  vii
第一篇  基本概念與歷史回顧  1
第一章  課程史研究的基本概念  3

壹、課程史研究的意義  3
貳、課程史研究的目的  5
參、課程史研究的範疇  8
肆、課程史、教育史與社會史的分合關係  12
第二章  西方課程史研究的歷史回顧  17
壹、萌芽期的課程史研究  18
貳、奠基時期的課程史研究  22
參、多元開展期的課程史研究  30
肆、不同時期課程史研究的綜合評析  36
第三章  課程史研究的重要方法論議題分析  41
壹、課程史觀的內涵  41
貳、課程史研究方法的選擇與設計  46
參、重要課程史議題的價值立場  52
第二篇  理論觀點及分析取徑  57
第四章  Kliebard課程史研究的理論觀點及分析取徑探析  59

壹、思想淵源與學術發展  59
貳、課程史研究的理論觀點  63
參、課程史研究的分析取徑  74
肆、綜合評析  81
第五章  Goodson課程史研究的理論觀點及分析取徑探析  87
壹、思想淵源與學術發展  87
貳、課程史研究的理論觀點  91
參、課程史研究的分析取徑  99
肆、綜合評析  108
第六章  Popkewitz文化歷史觀點的課程史研究探析  111
壹、前言  111
貳、文化課程歷史研究的重要概念分析  114
參、文化歷史觀點的課程研究途徑  119
肆、文化歷史視角下的臺灣課程改革分析  121
伍、結語  125
第三篇  議題研究與探析  127
第七章  美國實驗學校課程編製的歷史意涵分析:1890~ 1920  129
壹、前言  129
貳、實驗學校發展的歷史脈絡  131
參、實驗學校課程編製的理念與作法  133
肆、實驗學校課程編製的影響與後續發展  136
伍、實驗學校課程編製之重要議題歷史省思  138
陸、結論與建議  141
第八章  重新理解美國課程史中的社會效率論  143
壹、前言  143
貳、分析觀點與研究方法  145
參、以社會控制和職業主義為中心的社會效率論述  146
肆、社會效率論的其他論述  149
伍、啟示—代結論  155
第九章  國小社會課程的科目史研究:1945~1995  157
壹、研究背景  157
貳、時間範圍與歷史分期  159
參、國小社會科目演變的歷史脈絡及發展軌跡分析  162
肆、國小社會科目內涵演變的動因分析  171
伍、國小社會科目演變的歷史意涵解析  177
第十章  臺灣教科書政策與制度的回顧與前瞻:教育思潮的歷史考察  183
壹、研究背景與目的  183
貳、研究方法與設計  185
參、威權統治時期的教育思潮(1945~1967)  187
肆、威權計畫時期(1968年~1988年)  189
伍、改革開放時期的教育思潮(1989~2000年)  192
陸、反思與重建時期的教育思潮(2001~2011年)  198
柒、綜合分析與討論  202
捌、結論與啟示  207
第十一章  1994年之後師資培育課程歷史變遷之研究  209
壹、前言  209
貳、師資培育課程變遷的研究觀點與取徑  212
參、研究方法與設計  217
肆、「師資培育法」通過後師資培育課程的變遷  219
伍、對國內師資培育學系課程變遷的省思  227
陸、結論與啟示  230
第四篇  現況省思與前瞻  233
第十二章  臺灣課程史的發展與研究現況省思  235

壹、臺灣課程史領域的發展概況  235
貳、臺灣課程史研究的趨勢及問題評析  238
第十三章  為臺灣課程領域的歷史研究另闢蹊徑:課程研究史與分析取徑  243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243
貳、研究立場與分析策略  244
參、如何回顧:借鑒西方課程研究史  245
肆、西方課程研究史的重要分析觀點探析  250
伍、臺灣地區已建構之課程學術史圖像分析  253
陸、結論與啟示:兼論未來可能的分析途徑  254
第十四章  前瞻臺灣課程史領域的發展與研究  257
壹、在課程史領域發展方面  257
貳、在課程史領域的研究方面  259
附錄  261
參考文獻  263
索引  289
 

推薦序一

黃序


  回顧西方課程史研究的發展,自Mary L. Seguel於1966年出版《課程領域:它形成的年代》(The Curriculum Field:Its Formative Years)一書,及Arno A. Bellack(1969)在《教育研究的評論》(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期刊中發表《課程思想與實際的歷史》(The history of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ractice)一文後,該領域逐漸受到重視。之後,在Hollis L. Caswell的建議,Laurel N. Tanner的連繫,Lawrence Cremin的贊同,數位著名課程學者於1977年4月4日在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舉行非正式討論,並於1978年3月27日在Toronto召開首次會議,成立了「課程史研究學會」(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History),Tanner擔任首任會長。該學會重要任務在回應學界對於課程研究及改革,漠視過去歷史或經驗的批判。自此,課程史的研究更加蓬勃發展。目前西方課程史領域已展現多彩多姿的學術樣貌。

  臺灣的課程史研究相當程度受到西方的影響,因此近年已有許多學者開始進行該領域的研究與教學,除一些大學校院開設課程史的課程,籌組讀書會進行課程史經典的研讀,也有許多課程史研究論文的發表,包括專書、期刊和學位論文等,然和課程其他次領域相較,數量仍不夠多,同時在理論和方法論方面,也是未來要再加強的地方。

  屏東大學楊智穎教授自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後,即任教於當時的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由於對課程史有濃厚興趣,近幾年一直深耕該領域的學術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蔡清田教授曾連續三年獲得教育部顧問室補助課程史經典研讀計畫,楊教授遠從屏東前來嘉義,積極參與該計畫的相關活動。近年更透過文章的發表,探討課程史研究的理念與議題。為了自身的學術研究有機會結合實際的教學活動,同時培育對該領域有興趣的學術研究者,他還在服務學校的碩士班開設「課程史」課程。對於楊教授投入該學術領域的用心,至感欽佩。

  學術專書的出版通常具有推廣與持續深化學術領域內涵的功能,楊教授將多年來發表的課程史文章加以整理,完成《課程史研究》一書,內容包括學理探究及議題探討,此書的出版對國內課程史研究領域而言,相信必能提供相當程度的貢獻。   

  我與楊教授相識多年,每次見面,他都會與我分享他課程史研究的心得,我從中獲益甚多。歷史是未完成的過去,歷史論證沒有終結,必須持續進行。楊教授的課程史研究,尚未完成,必須經受同好的評論和自我批判,不斷論證,必將更為完善。

  楊教授的大作付梓在即,我十分樂意為多年的好友寫序。

黃光雄
中正大學榮譽教授
2015年10月

推薦序二

歐序


  美國著名的課程史學者D. Tanner和L. Tanner(1995)曾指出:「課程有很長的過去,但卻只有很短的歷史」。這個警語顯示,長久以來,課程學術界一直忽視了課程史的研究。但在1960至1970年間,由於許多學者的投入,課程史研究開始萌芽,並在1980年代之後逐漸蓬勃發展。尤其是Goodson, Kliebard, Pinar, Popkewitz等致力於建構課程史研究理論和研究方法論,更確立了課程史研究的學術造型,讓課程史取得了學術的公民權,成為合法化的研究領域。

  近幾年來,臺灣課程學界已漸漸重視課程史的研究。個人於2006年在國立中正大學主持課程史經典研讀的計畫,邀請一些學術同好來研讀課程史的重要文獻;也在中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等校開設「課程史專題研究」的課程,探討課程史的理論、方法論和相關議題。這期間我一直感覺到,台灣的課程史研究是亟待開發的領域,有待更多研究者積極的投入。

  因此,楊智穎教授「課程史研究」這本書的出版,對台灣的課程史研究將有重要的意義。智穎是我多年來的研究夥伴,在就讀博士班時對課程史研究即展現濃厚的興趣,積極投入該領域的研究,近年來更對理論和方法論深入鑽研,並經常在學術刊物、或國內外的研討會上提出精闢的見解,展現其課程史研究上豐碩的成果,令人佩服。

  本書主要分四部分,包含「基本概念與歷史回顧」、「理論觀點及分析取徑」、「議題研究與探析」及「現況省思與前瞻」等,內容豐富,思路清晰,而且顯現了幾個特色。第一,對課程史的理論和方法論著墨甚多,可以彌補當前國內課程史文獻缺乏方法論與學理探討的限制。第二,以Kliebard, Goodson的研究和文化歷史觀為例,探討課程史的理論觀點和分析取徑,豐富了課程史研究的內涵。第三,不僅探討美國的課程史議題,更對台灣的課程史的重要議題有深入的分析,有助於我們對台灣課程議題的脈絡及內涵的理解。第四,深入檢討台灣課程史研究的現狀和問題,企圖為台灣課程領域的歷史研究另闢蹊徑,指引了台灣課程史研究的方向。

  本書的問世可說揭開台灣課程史上嶄新的一頁,希望能引起大家對課程史的關心,並積極地投入這個領域的研究,共同來開發這個豐富的園地。故樂為之序,並極力推薦。

歐用生
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2015年10月

作者序

  「課程」從二十世紀初被視為是一門重要學術研究領域之後,學界對其身份內涵的探究便未曾停止過,同時基於詮釋角度的不同,目前也已發展出相當多元觀點與探究途徑。然而透過「歷史」觀點與取徑所進行的研究,卻是遲至1980年代左右才開始受到重視,分析其原因,主要和當時的社會氛圍與主流學術思潮有關,包括課程運作的制度取向與科層體制化,相關研究普遍採取科學與心理學取向,課程被視為是預先規劃好的處方(prescriptions)(Goodson, 1994; Kliebard, 1992a),以及大部分課程學者關注的研究焦點主要在於如何實施課程,或如何訓練學科教師,或如何發展教學(pedagogy)內容知識(Goodson & Marsh, 1996),許多的課程改革取向也多抱持追求光明「未來」的信念,「過去」則常被視為是一種黑暗的時期(Reid, 1986)。難怪美國著名的課程史學者Tanner和Tanner(1995)在描述課程史研究的發展時,會指出「課程有很長的過去,但卻有很短的歷史」。

  然而,此現象受到相關學者在1960至1970年代間相繼對課程領域提出「非歷史」(ahistorical)的指控(Miel, 1964; Goodlad, 1966; Kliebard, 1968)的影響,加上經由各種學術社群以成立學術組織、出版專書和發表期刊論文等方式,對該研究領域進行各種努力,包括嘗試去發展各種理論觀點與解釋架構,才使得課程研究領域逐漸脫離技術操作,或成品生產的探究形式,進而呈現相當豐富的歷史樣貌。截至目前為止,西方課程史研究受到不同學術思潮的影響,無論在研究主題、理論依據或研究方法等方面,皆已呈現高度的多元性與豐富性。同時,將課程視為是一種社會建構,也是一種歷史運作下的產物,已成為從事課程研究重要的理論基礎。套用Goodson(1989: 138)所說的一段話:「現在是把歷史研究視為課程事業之重要任務的時候了。」

  至於在國內的課程史研究方面,近年受到西方課程史研究逐漸蓬勃發展的影響,也開始有學者針對西方重要的課程歷史議題進行探究,主要的運作方式包括相關的學術論壇的成立,如歐用生與蔡清田於2006年和2007年所主持之「課程史經典閱讀」,即分別針對課程史研究的方法論,及重要的課程研究先驅,包括Bobbitt, Charters和Spencer①等的課程論著進行閱讀②。此外,在學術論著的發表方面,亦有專書的出版,及以「課程史」為主題之期刊論文發表③。

  ﹝①就Kridel和Newman(2003)的觀點,Bobbit、Charters和Spencer等學者的課程論著,由於是書寫作者所處的時空脈絡,因此只能定位為是一種課程史檔案,而不屬是課程史研究。研究者針對這些課程論著進行歷史評述,才能算是一種課程史研究。
  ②此兩個課程史經典研讀活動,皆由「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綱計畫」中的「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強化創新計畫」所補助,時間各為期一年。
  ③目前以課程史為主題所出版的專書,主要為白亦方(2008)所著的《課程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在期刊論文方面,《課程與教學季刊》在2005年8 卷4期,及《教育研究月刊》在2014年238期,都曾以「課程史」作為當期的主題。﹞

  其實分析國內各項課程議題所進行的歷史研究,自1990年之後逐漸增多,特別是隨著近年各種課程改革方案的蓬勃發展,如九年一貫課程、學校本位課程、統整課程和教科書制度等的改革,在推動一段時日之後,許多研究者認為已有必要從歷史的角度探討與這些課程改革有關的議題,只不過相對於目前課程研究的盛況,課程史研究和其他課程研究的次領域相較,數量仍是相對有限,更何況研究數量的增加不一定就代表研究品質的提升,關於課程史研究中相關概念的釐清,以及其學理基礎的建構,與西方課程史研究相較,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為促成國內課程史領域在研究方法和學術內涵上有更進一步的突破創新,本書認為仍無法自外於國際的學術研究成果,及揚棄西方已經奠定的學術基礎;相反的,要更認真且深入地學習與理解其既有的理論與方法,作為建構、發展本土課程理論的墊腳石(甄曉蘭,2004),特別是課程史領域中重要人物的論點或主張,因為他們的思想或價值觀常具參考價值,也唯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參考過去前輩或先驅所遺留下來的成果與貢獻,才能在既有的基礎上,持續豐富該領域的研究內涵。

  本書共計十四章,包括「基本概念與歷史回顧」、「理論觀點及分析取徑」、「議題研究與分析」及「現況省思與前瞻」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概念與歷史回顧」,主要針對課程史研究的基本概念、西方課程史研究的歷史回顧,及課程史研究的重要方法論議題進行探討。第二部分是「理論觀點及分析取徑」,主要選擇具重要性的理論觀點進行探究。其中,本書特別以Kliebard和Goodson兩位學者做為探究對象,主要考量兩位學者皆在1970年代之後進行長期的課程史研究,在課程史領域方面都有系統性的研究論著與主張。此外,本部分也同時針對Popkewitz文化歷史觀點的課程史研究進行探析。第三部分「議題研究與分析」是個人近十年從歷史視角,對重要課程議題進行探究所發表之相關文章的重新整理,並再加入新的文獻資料與省思。第四部分「現況省思與前瞻」,除了針對臺灣課程史研究的現況進行反省,並在當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尋未來臺灣進行課程史研究應該加強與努力的地方。

  綜觀課程史領域的演進,相對其他學術領域,從萌芽、蓬勃發展至今,年齡尚淺,特別是國內課程史較少,仍有借助其他學門的學術養分,使領域更成長茁壯,加上任何歷史現象的形成都是複雜且多元,很難只用單一的理論模型解釋。誠如Goodson(1995)所指,任何一種理論都只能解釋某一種課程歷史現象,本書的完成僅是開始,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的理論專研與議題探究。

楊智穎 謹誌
國立屏東大學
教育學系
2015年10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713232
  • 規格:平裝 / 29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往事一幕一幕
66折: $ 18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速刷任務,把部屬的速度催出來 :盯哪才做哪,能不做就先擺著,如此機靈的人才怎麼變身積極?盯任務,別盯他。
作者:橫山信弘
出版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26
66折: $ 25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我的孩子是憂鬱,還是不開心?:變懶、易怒、冷漠、抗壓性低?這是少年的必經過程,還是情緒生病了?二者都需要辨識與處理
作者:楊意
出版社:任性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29
66折: $ 25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文言文很好用:妙筆生花要形容詞,驚人不休全憑數詞、量詞:引經據典,言之有物、談吐得宜,提升素養的最快方法。
作者:段張取藝
出版社:任性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3-29
66折: $ 25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月之圓缺與獸相戀(全)
作者:野白ぐり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7-15
$ 119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閃亮的金句:尋找滄海遺珠
作者:盧勝彥
出版社:財團法人真佛般若藏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2024-11-07
$ 205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夢想成為魔法少女 09
作者:小野中彰大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04
$ 126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四季姊妹 無修正
作者:あきのそら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30
$ 253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轉職補師的反派千金 (2)
作者:片村ナムラ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1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2025【根據108課綱編寫】機件原理完全攻略(升科大四技二專)
作者:黃蓉
出版社:千華數位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15
$ 53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和狗狗一起玩嗅聞!:善用狗狗的神奇嗅覺,打開人犬相處的全新宇宙!
作者:安娜莉.克梵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24-11-14
$ 340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