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第一次見到林雪懷,是在上海大中華影片公司的攝影場。當時她應邀在一部名字叫《戰功》的電影裡扮演一個賣水果的女孩。這是胡蝶第一次「觸電」,也是她第一次光臨攝影場。
這是一九二五年的春天,年僅十七歲的少女胡蝶毫無經驗地經歷了好多的「第一次」——包括她的初戀。這時的她沒有想到,在她人生的歷程上,在她情感的世界裡——林雪懷——這個在電影界裡沒有多大發展前途的男人會走進她的生活。她更加想不到的是,這個林雪懷後來會讓她陷入一場痛苦的情感糾葛之中。
這天一大早,對未來充滿好奇、情緒亢奮的胡蝶提前來到了大中華影片公司的攝影場。
第一次來到拍電影的地方,她禁不住好奇地在整個攝影場院轉了一圈。她看見在攝影場院裡有的地方搭了好幾處實景,也有的地方的實物是畫在畫布上的。胡蝶在攝影場的一面牆上看到了上面貼著的電影劇本。因為當時的電影是默片時代,演員們不用背什麼臺詞,所以劇本也就很簡單(不像現在的電影劇本那樣因為有臺詞,所以寫得十分詳細)。
當時,在開機前,導演把要出場的演員叫到一起,向他們交待這場戲的主要情節,每個人該如何表演自己的角色;演員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導演再做一些示範就可以讓演員進場開機了。
說起來,那個時候的電影就像現在的默劇一樣,演員們可以根據劇情臨場發揮,隨口說些什麼就可以,只要嘴唇在動、表示你在開口說話就行。至於講話的內容則會用字幕打在銀幕上。
胡蝶的老師陳壽蔭來了,他把胡蝶帶進攝影場,對正在指揮佈景的徐導演打招呼說:「徐先生,這是那位賣水果的女孩。」說完,他用手指了指跟在他後面的胡蝶。
這天,胡蝶上身穿了件純白色的裙襖,下身穿了件藏青色的裙子,整個人顯得清新而又文靜,初顯一個大家閨秀的風範,莊重淡雅中透出幾分婀娜多姿。
徐導演把胡蝶打量了一陣,滿意地點了點頭道:「陳先生找來的人才真是與眾不同,先讓她去化化妝,等一會張小姐來了再試鏡頭吧。」
在化妝室裡,胡蝶的一張臉被化妝師塗沫得「面目全非」——胡蝶在鏡子裡看到一個陌生的面孔,她感到自己好像戴了面具一樣的不舒服。她看見自己的臉上塗上了厚厚的一層白粉底,那張臉蒼白得像一張紙一樣,彷彿不是自己的臉似的。
胡蝶正在心裡納悶為何要把臉塗得像抹牆泥時,只見化妝師又遞給她一瓶白粉底膏:「小姐,你用這些膏子把自己全身上下所有可能露出來的地方都塗一遍,記住可要塗得均勻一點,避免弄得花一塊白一塊的。」
胡蝶不解地問道:「怎麼這些地方也都要抹麼?」
化妝師笑了笑說:「小姐,你是第一次來拍電影的吧?也難怪你不知道了,要是不把你的身上抹得白一些,等到電影放出來時,像你這麼好看的姑娘也要變成非洲黑人了。」
聽化妝師這麼一說,胡蝶才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原來,那個時候的電影膠片感光度很低,拍出來的東西大都很黑,所以演員的臉要塗得白一些,這樣拍出來的效果才好看一些。
化完妝,胡蝶走出化妝室,她覺得十分彆扭,看見人都躲躲閃閃的。後來見根本沒有人注意到她,這才想起在攝影場裡人們是早已見慣這種化妝的。
女主角張織雲遲遲沒有來,導演徐欣夫不停地在那裡發脾氣:「真是世風日下,開始沒出名時,整天纏著我們要上戲;現在出名了,架子也一下大了起來,弄得我們像侍候老爺似的……」
正說著,一輛小汽車開進了攝影場,只見衣著華麗的張織雲從車上儀態萬方地走了下來。她的後面還跟著兩個人,一個是導演兼攝影師卜萬蒼,一個是演員林雪懷。
林雪懷面容清秀,他的目光中透著幾分沉靜的氣質,這使得他更像個女孩子一樣。說實在的,當時胡蝶幾乎沒有注意這個「花樣美男」,而是盯著她心目中的偶像——電影皇后張織雲。
這就是那個人稱「悲劇聖手」的張織雲?胡蝶跟在陳壽蔭的後面,目不轉睛地打量著張織雲,好像她身上有什麼奇特之處。胡蝶看到站在張織雲後面的林雪懷時,覺得像是在哪裡見過。很快,她記起來了,她是在一部電影裡見過林雪懷,但那是什麼電影,卻想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