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詞的概說
第一節 概說
詞,是一種合樂的詩歌,與音樂有著密切而不可分割的關係;有所謂「詞即曲子詞,曲即詞之曲」的說法(見劉熙載《藝概》),又「詞曲本不相離」,只不過「以文寫之則為詞,以聲度之則為曲」(見宋翔鳳《樂府餘論》)。
詞,又是一種文學體裁,也是詩的一種變體,與詩、歌、賦,及散文等,同為文學中的基本格式。但詞,在一般士大夫的眼中,則是一種詩餘的遊戲文體,即是仿詩的體裁,任意增減其既成的句式,以達到宴樂與調笑之目的而已,所以又叫做「詩餘」或「長短句」;說穿了,就是被視之為民間的俗文學,無法登大雅之堂的東西。
其實,「詞」,是一種最嚴肅的文體,她不僅格律森嚴,字句一絲不苟,而且在表現手法和風格上,都是稜角崢嶸、獨樹一幟、與眾不同的文體,尤其在開闊文藝創作的環境中,她不僅能做到:
(一)能狀寫難描之景。
(二)能表達難抒之情。
(三)能敘述難言之意。
而且還能振聾啟聵、褒忠貶惡、激盪豪宕,及安撫傷痛等。君不見:岳飛〈滿江紅〉的激昂慷慨、洪邁〈南鄉子〉的快意恩仇,以及柳永〈望海潮〉的引人投志,這就是「詞」的威力。所以,「詞」的本質,是一種感人至深、動情至切的文體。
第二節 詞的文學價值
一、性格柔和
詞,比詩顯得宛轉柔和。在同樣的一種境況、一樣的心情下,若將之入詩,如「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杜甫〈羌村〉之第一首),與將之入詞,如「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在夢中」(晏殊的〈鷓鴣天〉),來相比,就感覺到詞比詩顯得格外柔和多了。在詩,固然亦屬佳句,但總覺得有種柔媚無力的感覺,這就是詩與詞的不同處。
二、格調自由
詞,自可依情節選調,自由發揮,詩則要受一定格律的限制;詞相對較能自由地依作者的思想與感情,做多樣化的形式來表達。因詞句中有長短句,作者可以按自己的情感與音調配合,創作出一些多彩多姿的語句來,並藉著音調的抑揚頓挫之旋律,而激發其情趣感;如:「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微;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翁洪詩)但晏幾道乃將之入〈臨江仙〉,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就顯得明亮與婉約得多了。若再創作成為〈江城子〉調,如:「應猶記,春殘夢碎,人獨立,燕雙飛。」這不正是一幅「情義雙切」的圖畫嗎!這就是「詞」的表達藝術與手法。
三、風格多情趣
詞,自可藉音律來表達其「喜、怒、哀、樂」的情趣。前面說過:詞,本是一種合樂的詩歌,由於音樂之本身即具有「抑揚頓挫」之旋律與節奏,詞句合樂即可歌唱,自然會引發其情緒。當音律到激昂豪宕時,詞意亦自然隨著雄心萬丈,豪氣干雲;當音律轉到纏綿悲怨時,詞意亦好似在一旁慰傷撫痛。君不見岳飛〈滿江紅〉的同仇敵愾、鞭洪邁〈南鄉子〉的快意恩仇,以及柳永〈望海潮〉的引人投志之趣,這就是「詞」的文學價值與魔力。
四、體裁多變化
詞,又是詩的一種變體。在古代一般士大夫心目中,她是一種詩餘的遊戲文體,即是仿詩的體裁,任意增減其既成句式,以達到宴樂與調笑的目的。如:王之渙〈出塞〉詩,本為七言絕句,但經清時紀曉嵐之漏字,而改成為「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的「詞」了。又如:民間常傳有一種叫做「十七字」的詩者,本文體原為一首「五言絕句」,但常為有心人士為了逗笑,而將末五句改為二字;如:「環珮響叮噹,夫人出畫堂,金蓮三寸小,橫量。」末句二字,真讓人拍案叫絕。因夫此,所以才被古時一些士大夫叫做「詩餘」或「長短句」;說穿了,在他們認為,這只能當作遊戲工具,是不可登大雅之堂的。
五、音色動人
詞,她本有感人的激情,亦有撻人的威力。她是作者的一種思想,和一種感情的結構,及時代精神的結合體,也是作者個人的個性,和藝術修養的總體表現。由於各人的個性不同,因而創造出「詞」的各種風格,而這種創作的風格,又往往直接反映出某一時代的精神與作者的個性。諸如:
(一) 由於岳飛的個性豪放,因而創作出激勵人們「慷慨激昂」之〈滿江紅〉來。
(二) 由於周邦彥的情緒沉鬱,因而創作出激發人們「感嘆身世」之〈金陵懷古〉來。
(三) 由於溫庭筠的生活柔靡,因而創作出晚唐時代「花間詞派」之歷史背景來。
(四) 由於作者的「快意恩仇」,因而創作出鞭洪邁的〈南鄉子〉,贏得了人們的共鳴。
這種種都是「詞」的藝術表現,亦唯有用「詞」,才能激發出人們內心中的各種情趣。
總之,詞,是一種多彩多姿的藝術文體,不僅在表達方式上,可以自由選擇,而且還可藉音律的情趣,來表達作者的思想與個性,真是一種獨特的文體,她不僅能狀難描之景,能表難抒之情,還能敘難言之意。這不僅開擴了文藝創作的境界,更能直接反映出時代人物的事蹟,如表忠貞、抨殘暴、鼓舞士氣、鞭撻壞人,凡屬人情之所至,詞,幾乎無所不能。由之可見,「詞」對中華文化重要之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