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
德國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A.D.1770-1827)的〈月光〉(Moonlight Sonata, Mon dscheinsonata﹝德﹞)Op.27 No.2,創作於A.D.1801年,它是升c小調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又名〈園亭奏鳴曲〉(Laube Sonata)。 這名稱是由雷爾士塔(Heinrich Rellstab,A.D.1799-1860)所寫的評論而來,該文的第一樂章是幻想性慢板,被比喻作像一隻船在月下浮泛於流森胡(Lake Lucerne)之上。本曲主要為呈獻給朱麗葉塔.桂查蒂(Josephvon Sonnenfels) 。根據貝多芬在1802年所寫的遺書,提及:「這六年來我一直為不治的耳疾所困擾……」陳述了他二十六至二十七歲時,已患有耳疾的毛病。
關於〈月光〉,古往今來,中國人常以它作為吟詠的對象。如三國魏曹操(A.D.155-220)〈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處可依?」將「月」比喻為賢士像南飛的烏鵲,繞樹徘徊,還沒選定最後的歸宿,烏鵲就要擇良木而棲了,這時人才應當選擇賢主依附才是。北宋蘇軾(A.D.1037-1101)的〈水調歌頭〉,題作「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其詞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裡是以「明月」起「興」,言說自己對家人的思念與對人生的感慨之情。
盛唐詩人李白(A.D.701-762)的〈把酒問月〉(原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開頭二句,語序顛倒。「原注」是作者自己加的,再來的第一句詩歌,表示時間短暫。青天指整個天,意指什麼時候開始有月亮,我今夜把酒對天問之,加此註解釋是因為他人要求李白寫詩,言說出作者的創作動機。後一段則呈現,現在的人無法見到過去的月亮,今日的明月卻曾映照古人,表現出天地是永恆的,人是天地間的有限之物,故追求永恆是不可能的。古人和今人,如同歷史長流一般,未曾間斷;今日的流水和昨日的流水不同,雖同是觀賞月亮,但每天都是不同的人,日日更新,代代更替。人應把握人生美好之時,唱出歡樂的心聲,每晚都是美好的。最末二句,提出了人生有明、有暗的感慨,月光還能映照在金樽裡,意指應當把握當下,即時行樂,不再追求那無謂的事情。
當今的流行音樂歌手王心凌(A.D.1982-)〈月光〉曲,歌詞:「彎彎月光下,我輕輕在歌唱。從今以後,不會再悲傷。閉上雙眼,感覺你在身旁。你是溫暖月光,你是幸福月光。」一段,這裡的「你」是指歌詞裡飄泊的「蒲公英」,「蒲公英」在月光的映照下,有著明確的指引和方向,正如飄泊的遊子,堅定而自信地尋找出自己所走的道路一般,既深刻又真切,至此營造出溫暖與幸福的氛圍來,樂曲旋律聽來甜美而溫馨。再者,歌手許靜美(A.D.1974-)〈城裡的月光〉曲,歌詞為:「世間萬千的變幻,愛把有情的人分兩端。心若知道靈犀的方向,哪怕不能夠朝夕相伴。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請溫暖他心房。看透了人間聚散,能不能多點快樂片段。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請守護它身旁,若有一天能重逢,讓幸福撒滿整個夜晚。」這是以「月光」起「興」的作品,言及有情人分隔兩地,月光守護彼此,人們當看盡了人間的聚散分合之後,希望能藉此散布歡樂與散播愛,讓幸福的氛圍能處處充滿喜悅和溫暖,全首樂曲聽來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A.D.1770-1827)的〈月光〉(Moonlight Sonata, Mon dscheinsonata﹝德﹞)Opus.27 Nr.2,這首樂曲以三連音和多變的和聲貫穿全曲,除了完全八度音程的和聲外,還包含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個四分音符的八度和聲,抑或屬七和弦的運用,使得左右手的旋律和伴奏,彼此相互應和。依據作者譜上的說明,這首應當以優美的旋律演奏,必要時還得加入踏板,進而營造出月光映照下的夜晚,是多麼地祥和、空靈與寂靜啊!夜裡,懷抱中的嬰兒煞是凝視著自己的母親,盼望被擁抱,盼望被母親的慈愛所薰染。襁褓中的她們,喝完奶,滿足地、靜靜地抿著雙唇,緊閉雙眼,好似與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月光〉(Moonlight Sonata, Mon dscheinsonata﹝德﹞)有所呼應一般,再伴隨著滴滴答答的時鐘聲響,沉沉地入睡,直到天明,方才甦醒。
法國作曲家德布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 A.D.1862-1918)也有〈月光〉(Clair de lune)曲,收錄在《貝加馬斯克組曲》(Suite bergamasque)中。 此作品全曲9/8拍,樂曲的開頭,先以pp的聲量演奏單音與和弦,音色呈現出空靈、寂靜的樣貌。再來的左右手和弦,都以優美的旋律歌唱著,尤其左手的圓滑奏,好似將分解和弦以琶音的方式來詮釋一般,好讓樂曲便於汩汩推進。爾後,左右手再逐步往高音的音域彈奏,如歌一般地悠揚。在歷經了Andante trѐs expressif、Tempo rubato、Un poco mosso、En animant、Calmato、Tempo I之後,樂曲最後以pp和ppp的音響,低調地終結全曲。
此外,還有法國作曲家佛瑞(Gabriel Fauré, A.D.1845-1924)的〈月光〉Op.46 No.2,本是根據十九世紀法國象徵派詩人魏崙(Paul Verlaine, A.D.1844-1896)的詩所譜寫而成。 關於魏崙(Paul Verlaine, A.D.1844-1896)的〈Moonlight〉 :「Your soul is like a painter’s landscape where. Charming masks in shepherd mummeries. Are playing lutes and dancing with an air.Of being sad in their fantastic guise. Even while they sing, all in a minor key, Of love triumphant and life’s careless boon, They seem in doubt of their felicity. Their song melts in the calm light of the moon, The lovely melancholy light that sets, The little birds to dreaming in the tree. And among the statues makes the jets, Of slender fountains sob with ecstasy.」佛瑞(Gabriel Fauré, A.D.1845-1924)便依據前述的詩歌,於A.D.1887年創作了同名曲,樂曲聽來別具陰影與朦朧的效果。
以上即是古往今來、國外國內,對於「月光」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