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雖然他們有著良好的學習環境,
寄託著父母的希望,但是卻存在
一個讓父母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孩子普遍缺乏讀書的興趣,
不願好好的吸收學習課本的知識,
甚至還討厭學習,孩子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寄託著父母的希望,但是卻存在
一個讓父母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孩子普遍缺乏讀書的興趣,
不願好好的吸收學習課本的知識,
甚至還討厭學習,孩子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想成功一定要學習。你可能聽過這麼一句話:窮人不學,窮無止境,富人不學,富不長久。學習很重要,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哪怕是為了起碼的生存。人能夠成為萬物之靈,靠的是學習。國外有句名言,叫做「不學習就滅亡」。一九七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發表著名的研究報告,題為《學會生存》,就把學習與生存直接聯繫在一起,可見學習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而孩子的學習途徑,最直接的莫過於到學校讀書。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讀書,取得學習上的優異成績,或是怕孩子做家務太累,父母就承擔家裏的所有事務,什麼都不讓孩子做;為了能夠使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課業上,父母會用各種辦法限制孩子參加他喜歡的活動,或是要求孩子只有達到一定的成績後,才能參加這些活動。當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時,父母就會把問題歸咎在孩子的興趣、嗜好上,認為因為在興趣、嗜好上花費了過多的時間,才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望子成龍」是每位父母的心願,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有所成就。為了給孩子努力的方向,他們不僅要孩子在校有好成績,更不惜花錢讓孩子上各式各樣的補習班,讓孩子的成長階段除了吃飯、睡覺外,就只剩下讀書學習了,並希望藉此找到孩子的成才之路。
在一所國際學校裏,教師給各國學生出了一道題:「有誰思考過世界上其他國家糧食緊缺的問題?」學生們都說「不知道」。非洲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糧食」:歐洲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緊缺」;美國學生不知道什麼叫「其他國家」;中國學生不知道什麼叫「思考」。
怎麼會這樣呢?審視我們的教育,學生為了應付升學考試,經常埋頭「題海」,老師更希望學生「按正確答案」回答問題,不鼓勵學生「別出心裁」;一切學習以取得高分為最終取向,並沒有為孩子學會思考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
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更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成績好,父母就興高采烈;成績差,父母就橫眉冷對。這也讓孩子覺得父母關心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成績。有些孩子會因此把成績當作向父母講條件,甚至是提無理要求的法寶;有些孩子則會在成績不好時想辦法對父母隱瞞,甚至說謊、竄改成績單等。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自主學習,使學習的目的不明確或沒有自己的努力目標,有時還會在父母這種潛意識的影響下變得功利、自私、不誠實。難道這就是父母每天期望孩子學習好的結果嗎?
學習的意義已被扭曲成了「分數」的導向了,這是非常容易造成孩子討厭讀書的一個重要關鍵。書本是孩子認識、瞭解世界的又一個重要的視窗,家長在引導孩子通過這個視窗認識世界時,應選擇符合孩子興趣愛好的書,以培養孩子對書本的興趣。
父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讓成績左右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肯定和一如既往的關懷,需要父母穩定情緒和關愛的態度做為最堅實的後盾。如果父母見到孩子的好成績就給予適當的鼓勵,見到孩子有失誤時幫助他分析原因、給予安慰,會使孩子的心態和情緒總是處於平靜、穩定的狀態,以輕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更容易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並在課業上取得好的成績。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嗜好,並真正瞭解、甚至參與孩子的興趣和嗜好中,對孩子在這些方面的成績給予肯定和鼓勵。在父母的支持、鼓勵下,孩子的創造力、積極性會有更好的發揮,自信心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