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古往今來,財神降臨是人們生活中的嚮往,所以財神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較高,人們認為倘若得到財神的保佑眷顧,便可財源廣進,日進斗金。
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財神信仰和財神年畫,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財神的泛神現象。中國有眾多的財神,這只是問題的一個面;換一個角度來看,則令人驚奇地發現,幾乎所有大大小小的神都具有財神的功能,並可兼職擔任財神的職責。
透過財神現象,可以看到古人信仰的功利性和世俗性。因為財神可以帶來金錢、物質等財富,所以古人把所有的神都當成了財神。這就導致了古代民間財神信仰的一大特點:財神並非只是一個神,而是一群神。從個體看,他們是一個個象徵符號,這些象徵符號匯聚成了一個圈子,一個團體,或一個群體,形成一個來源不同之各種神的集合體。
作為群體化的財神,在共性中也有其個性,古代民間信仰將每一位財神都賦予了某種道德精神,或想像成某種能力的化身。如關公代表了忠義,范蠡代表了智慧,而趙公明和比干則代表了公正。
財神文化影響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財神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一個生財聚財的神仙。人們為了實現發財的夢想,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靠勤勞致富,用智慧和血汗創造財富;二是求神保佑致富。
所以,財神信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財神伴隨著剩餘產品的出現而生,因為剩餘產品導致了私有制,私有制的產生激發了人們追求財富和占有財富的慾望。人們將這種慾望典型化、形象化,最後神化而形成財神。
財神的發明者深諳中國文化的性格,從財神發明之日起,就在人性上定了一個文化基準。這人性就是:人的慾望是永遠沒有滿足的。從人性積極的一面來看,是人人都有上進心,追求財富;但從人性陰暗的一面來看,則是人人都對占有財富貪得無厭。
財神的產生也是人們心理發展的產物。古人心理上認為,官場競爭要有文財神做後盾,商場競爭要以武財神做靠山,誰更虔誠,誰就能得到財神的福佑,誰家裡不貼財神年畫,誰就要受窮,這種心理正是財神信仰兩千多年來歷久不衰的原因。
生活中沒有平等,但財神卻帶來了另一種意義上的平等,就是家家戶戶貼的財神年畫都是一樣的。貼了財神年畫,就意味著能過上好日子,意味著金錢越來越多,意味著可以成為大富翁。
財神真的能給人們帶來財富嗎?有趣的是,古代民間藝人的生活是很艱苦的,畫財神的人都是窮人。這又是從另一個角度來對財神崇拜者給予反諷:瞧,給人間創造財神的人都沒有富裕起來,顯然財神不靈。正如算命先生能給別人算出大富大貴,自己卻流落街頭擺地攤。民俗的悖論往 往成為民俗存在的理由。
自古人們希望發財致富的願望,形成了財神文化。財神文化通過兩個方面表現出來,一方面是民俗表現,每年春節期間,財神民俗大行其道,放鞭炮接財神的習俗沿襲千年,構成了一幅幅人們祈求「一年好運」、「招財進寶」、「大福大順」的財神文化畫面。民俗的趣味在於差異,春節期間請財神,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說法,不同的日子有不同的儀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無論財神靈不靈,財神在民俗文化中是最可愛的神之一。
另一方面是財神年畫和各種民間藝術的形象表現。人們將財神供在廟裡,或將財神年畫請入家中,至今做生意的人,對財神爺仍是崇敬有加,在很多店舖,包括賓館酒樓,都供有「財神爺」塑像或畫像,以明燈蠟燭照耀著精緻的神龕,祈求財神的保佑。
通過財神年畫上的文字,可以看出財神承載著人們招財進寶、日進斗金的美好祈盼,寄託著人們合家富貴、人財兩旺的心願。
本書對各位財神的介紹篇幅有所選擇和取捨,並非以財神的重要性和流行度為側重標準。本書中篇幅較多的是文財神范蠡、偏財神沈萬三和五路財神等,這是考慮本叢書的整體性、互補性和連貫性而作的取捨。
在本叢書中單獨成書的財神人物,如關公、趙公明是多重身份,他們是財神,同時他們還是門神等,關於他們的內容較多,筆者在其他專著中有專門描述,為了避免重複,本書不作重點介紹。讀者如需要瞭解關公、趙公明等財神的更多信息和年畫,可參考筆者其他的專書。
沈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