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細數五穀雜糧
穀類
白米
促進消化、補脾清肺、調養氣血、調和五臟
白米是東方人的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維他命B群等,被譽為「五穀之首」。中醫認為,白米性平,味甘,《本草綱目》記載其可健壯筋骨、益腸胃、通血脈、調和五臟。
經典搭配
白米+豆類:豆類中的離胺酸、色氨酸可彌補穀類中氨基酸的不足,提高蛋白質營養價值。
白米+山藥:山藥含黏液蛋白可健脾益胃,與白米搭配可和五臟、助消化。
人群宜忌
一般均可食用,尤其適合體虛者、產婦、老人、嬰幼兒等消化力較弱者。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這樣煮最營養
白米煮粥時不宜放鹼,否則會破壞所含的維他命B群。
營養含量表
(每100克可食用部分)
熱量 1,435千焦
蛋白質 7.7克
脂肪 0.6克
碳水化合物 77.4克
維他命B1 0.16毫克
維他命B2 0.08毫克
維他命E 1.01毫克
鈣 11毫克
鉀 97毫克
磷 121毫克
鈉 2.4毫克
鎂 34毫克
鐵 1.1毫克
鋅 1.45毫克
小米
滋陰補血、和胃安眠、健脾養胃、補充體力
小米是經典五穀之一,富含維他命B1、維他命B2、維他命E、蛋白質、煙酸、磷、鉀等。中醫認為,小米性涼,味甘、鹹,歸腎、脾、胃經。
經典搭配
小米+牛奶:小米含有豐富的色氨酸,有安眠功效,與同樣可安眠的牛奶搭配能鎮靜催眠。
小米+黃豆:黃豆所含的必需氨基酸較為均衡,而小米中的必需氨基酸不平衡,二者搭配可以互相彌補。
人群宜忌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適合產婦、老年人及失眠、身體虛弱者。
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這樣煮最營養
小米煮粥時不宜放杏仁,否則容易引起嘔吐和腹瀉。
營養含量表
(每100克可食用部分)
熱量 1,498千焦
蛋白質 9.0克
脂肪 3.1克
碳水化合物 75.1克
維他命B1 0.33毫克
維他命B2 0.1毫克
維他命E 3.63毫克
鈣 41毫克
鉀 284毫克
磷 229毫克
鈉 4.3毫克
鎂 107毫克
鐵 5.1毫克
鋅 1.87毫克
糯米
健脾開胃、消炎消腫、滋補禦寒、緩解氣虛
糯米是糯稻脫殼的米,即中國北方常說的江米。糯米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維他命B群、鈣、鐵、磷等。中醫認為,糯米性溫,味甘,歸脾、胃、肺經。
經典搭配
糯米+山藥:山藥有收澀作用,與糯米搭配食用,對防治脾虛、腹瀉有好處。
糯米+紅棗:糯米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可以溫暖脾胃,祛寒、健脾胃。
人群宜忌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適合體虛多汗、脾胃虛弱、神經衰弱的人。
胃炎、十二指腸炎、消化道炎患者不宜食用。
這樣煮最營養
在煮糯米前最好先浸泡2小時,這樣煮出來的糯米營養更易被人體吸收。
糯米營養含量表
(每100克可食用部分)
熱量 1,456千焦
蛋白質 7.3克
脂肪 1.0克
碳水化合物 78.3克
維他命B1 0.11毫克
維他命B2 0.04毫克
維他命E 1.29毫克
鈣 26毫克
鉀 137毫克
磷 123毫克
鈉 1.5毫克
鎂 49毫克
鐵 1.4毫克
鋅 1.54毫克
糙米
補氣養陰、清熱涼血、保護血管、防癌排毒
糙米被視為綠色食物,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B1、維他命B2、維他命E、蛋白質、鈣、磷等。《本草綱目》中稱糙米具有「和五臟、好顏色」的妙用;《名醫別錄》中稱糙米能「益氣止渴止洩」。
經典搭配
糙米+紅薯:紅薯是一種鹼性食品,能調節人體的酸鹼平衡,二者結合可達到益氣養顏、調節酸鹼平衡的功效。
糙米+排骨:排骨富含鈣質,糙米可健脾開胃,搭配食用能夠補鈣開胃。
人群宜忌
一般均適宜食用,尤其適合肥胖者。
胃潰瘍及胃出血者不宜食用。
這樣煮最營養
糙米質地緊密,不容易煮爛,所以在煮之前先將其淘洗乾淨,再用冷水浸泡10~12個小時。
糙米營養含量表
(每100克可食用部分)
熱量 1,387千焦
蛋白質 7.2克
脂肪 2.4克
碳水化合物 76.5克
維他命B1 0.11毫克
維他命B2 0.05毫克
維他命E 0.46毫克
鈣 11毫克
鉀 163毫克
磷 310毫克
鈉 5.0毫克
鎂 119毫克
鐵 1.2毫克
鋅 2.10毫克
薏仁
降血脂、消腫祛濕、降糖防癌、去斑美膚
薏仁又名薏苡仁、苡仁、苡米,富含氨基酸、薏苡素、薏苡酯、鎂、鈣、維他命B群、維他命E等,《本草綱目》記載,薏仁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經典搭配
薏仁+紅豆:薏仁能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和水分新陳代謝,與可以利尿的紅豆搭配能夠有效祛濕。
薏仁+桂圓:薏仁中含有維他命E,可以使皮膚光澤細膩,與桂圓搭配能改善皮膚乾燥和粗糙。
人群宜忌
尤其適合體弱的人。
懷孕早期的婦女,汗少、尿多、便祕者不宜多食。
這樣煮最營養
煮粥時最好不要放入維他命C含量豐富的菠菜,否則會降低營養價值。
薏仁營養含量表
(每100克可食用部分)
熱量 1,494千焦
蛋白質 12.8克
脂肪 3.3克
碳水化合物 71.1克
維他命B1 0.22毫克
維他命B2 0.15毫克
維他命E 2.08毫克
鈣 42毫克
鉀 238毫克
磷 217毫克
鈉 3.6毫克
鎂 88毫克
鐵 3.6毫克
鋅 1.68毫克
燕麥
潤腸通便、減肥降脂、排毒美容、降低血糖
燕麥又稱為雀麥、野麥,富含蛋白質、澱粉、維他命B群、維他命E及鈣、磷、鐵、鉀、硒、膳食纖維等,《本草綱目》記載,燕麥可充飢滑腸,煮成汁飲用,主治女人難產。
經典搭配
燕麥+牛奶:燕麥富含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胃腸蠕動,與牛奶搭配可以清熱通便。
燕麥+百合:燕麥含有維他命E可以保護肺部不受外界汙染,與百合搭配可以潤肺止咳。
人群宜忌
一般均可食用,尤其適合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硬化、水腫、習慣性便祕者。
皮膚過敏者不宜食用。
這樣煮最營養
市場上有多種燕麥產品,其中燕麥片是最常見的一種。而多種燕麥片中又以純燕麥片最為理想,因為它是由100%的燕麥為原料製作加工而成。
此外,煮燕麥片也是有講究的。生燕麥片需要煮20~30分鐘,熟燕麥片則需要5分鐘。若是熟燕麥片與牛奶同煮,那麼只需要煮3分鐘即可,但中間最好攪拌一次。
燕麥營養含量表
(每100克可食用部分)
熱量 1,531千焦
蛋白質 12.2克
脂肪 7.2克
碳水化合物 67.8克
維他命B1 0.39毫克
維他命B2 0.04毫克
維他命E 7.96毫克
鈣 27毫克
鉀 319毫克
磷 35毫克
鈉 2.2毫克
鎂 146毫克
鐵 13.6毫克
鋅 2.21毫克
玉米
降膽固醇、健腦抗衰、護眼明目、防癌抗癌
玉米被譽為「食物中的黃金」,因為它含有多種「抗衰劑」,如鈣、穀胱甘肽、鎂、硒、維他命E等。中醫認為,玉米性平、味甘,入胃、大腸經。中醫典籍《本草綱目》中記載,玉米可調中開胃,其根可治小便淋漓。
經典搭配
玉米+優酪乳:玉米可以促進腸胃蠕動、調中開胃,與助消化的優酪乳搭配可增強胃腸動力。
玉米+燕麥:玉米富含膳食纖維,可降低膽固醇,與同樣富含膳食纖維的燕麥搭配可以加強功效。
人群宜忌
大多數人都可以食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容易腹脹的人不宜食用。
這樣煮最營養
1.煮玉米的時候,加入少許的鹼,可以促進煙酸的吸收。
2.煮粥時可直接用鮮玉米粒,也可用玉米。玉米就是乾玉米加工後所得的。
玉米營養含量表
(每100克可食用部分)
熱量 1,402千焦
蛋白質 8.7克
脂肪 3.8克
碳水化合物 73克
維他命B1 0.21毫克
維他命B2 0.13毫克
維他命E 3.89毫克
鈣 14毫克
鉀 300毫克
磷 218毫克
鈉 3.3毫克
鎂 0.48毫克
鐵 2.4毫克
鋅 1.7毫克
高粱米
和胃消積、減輕痛經、補充鈣質、緩解脾虛
高粱俗稱蜀黍,是中國人的傳統主食。高粱有紅、白之分,紅高粱多用於釀酒,白高粱主要用於食用。中醫認為,高粱米性溫,味甘、澀,歸脾、胃經。
經典搭配
高粱米+紅棗:紅棗和高粱米都有補脾和胃的功效,搭配食用特別適合脾胃功能不佳的人食用。
高粱米+小米:具有和胃、消積、溫中、澀腸胃的功能,與小米搭配可以輔助治療脾胃失和引起的失眠。
人群宜忌
適宜小兒消化不良時服食;適宜脾胃氣虛、大便溏薄之人食用。
大便燥結者應少食或不食;糖尿病患者應少食。
這樣煮最營養
高粱米煮粥時,用大火不易煮爛,最好在用大火燒開後轉小火再熬煮一會兒。
高粱米營養含量表
(每100克可食用部分)
熱量 1469千焦
蛋白質 10.4克
脂肪 3.1克
碳水化合物 74.7克
維他命B1 0.29毫克
維他命B2 0.10毫克
維他命E 1.88毫克
鈣 22毫克
鉀 281毫克
磷 329毫克
鈉 6.3毫克
鎂 129毫克
鐵 6.3毫克
鋅 1.64毫克
蕎麥米
抗菌消炎、降膽固醇、降糖降脂、抑制癌症
蕎麥又稱為烏麥,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他命E、煙酸以及鉀、鈣、鎂、鐵等多種礦物質,《本草綱目》記載,蕎麥可益氣力、續精神、利耳目、降氣寬腸、磨積滯。
經典搭配
蕎麥+白米:白米可以彌補蕎麥中離胺酸含量不足的劣勢,而且白米還可以緩解蕎麥的粗糙口感。
蕎麥+薏仁:蕎麥富含膳食纖維,可改善葡萄糖耐量,薏仁中的薏仁多糖能調節血糖濃度。二者搭配可以抑制飯後血糖升高。
人群宜忌
適宜食慾不振、飲食不香、腸胃積滯、慢性泄瀉者食用。
脾胃虛寒、消化功能不佳、體質敏感者不宜食用。
這樣煮最營養
煮蕎麥粥時一次不宜煮太多,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蕎麥米營養含量表
(每100克可食用部分)
熱量 1,356千焦
蛋白質 9.3克
脂肪 2.3克
碳水化合物 73克
維他命B1 0.28毫克
維他命B2 0.16毫克
維他命E 4.40毫克
鈣 47毫克
鉀 401毫克
磷 297毫克
鈉 4.7毫克
鎂 258毫克
鐵 6.2毫克
鋅 3.62毫克
紫米
滋陰補虛、保護血管、防止早衰、健脾和胃
紫米,俗稱「紫珍珠」,《紅樓夢》中更是將其稱為「御田胭脂米」。中醫認為,紫米性溫,味甘,歸心、脾、腎經。《本草綱目》記載:紫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等作用。
經典搭配
紫米+薏仁:紫米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能夠提高人體抵抗力,與薏仁搭配可以抗病防癌。
紫米+椰汁:紫米所含黃酮類化合物能維持血管的正常滲透壓,與椰汁搭配可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人群宜忌
暫無明顯禁忌,一般人均可食用,糖尿病患者尤其適宜。
這樣煮最營養
泡過紫米的水中含有黑色素,因此煮粥時可將泡米水一起煮,但是紫米一定要洗淨後再浸泡。
紫米營養含量表
(每100克可食用部分)
熱量 1,435千焦
蛋白質 8.3克
脂肪 1.7克
碳水化合物 75.1克
維他命B1 0.31毫克
維他命B2 0.12毫克
維他命E 1.36毫克
鈣 13毫克
鉀 219毫克
磷 183毫克
鈉 4.0毫克
鎂 16毫克
鐵 3.9毫克
鋅 2.16毫克
黑米
補血明目、保護心臟、防癌抗癌、延緩衰老、烏黑秀髮、開胃益中
黑米是米中珍品,素有「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譽,富含花青素、生物鹼等生物活性物質。中醫認為,黑米性溫,味甘,歸脾、胃經。《本草綱目》記載,黑米能健脾胃、滋腎水、止肝火、烏鬚髮。
經典搭配
黑米+黑豆:中醫認為,黑色入腎,黑米和黑豆同食可以補益腎臟。
黑米+紅棗:紅棗中維他命C 的含量很高,能夠抗衰老,與黑米搭配食用可以防癌抗衰。
人群宜忌
適於少年白髮、婦女產後虛弱、病後體虛以及貧血、腎虛等人食用。
脾胃虛弱的兒童及老人不宜多食。
這樣煮最營養
用黑米和黑豆煮粥之前,提前將黑豆浸泡一晚,這樣更有利於黑豆的營養吸收。
黑米營養含量表
(每100克可食用部分)
熱量 1,393千焦
蛋白質 9.4克
脂肪 2.5克
碳水化合物 72.2克
維他命B1 0.33毫克
維他命B2 0.13毫克
維他命E 0.22毫克
鈣 12毫克
鉀 256毫克
磷 356毫克
鈉 7.1毫克
鎂 147毫克
鐵 1.6毫克
鋅 3.8毫克
大麥
消渴除熱、健脾消食、防治慢性腸胃炎、益氣寬中
大麥是兼具食用和藥用價值的穀類,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他命B群、煙酸等。中醫認為,大麥性涼,味甘、鹹,歸脾、胃經。《唐本草》記載:「大麥麵平胃,止渴,消食,療脹。」
經典搭配
大麥+糯米:糯米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與大麥搭配食用,可健脾益氣。
大麥+牛肉:牛肉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可補虛暖胃,與大麥搭配可以益氣和胃、消積。
人群宜忌
適宜胃氣虛弱、消化不良者食用。
有回乳功效,因此懷孕期間和哺乳期的婦女忌食,否則會使乳汁分泌減少。
這樣煮最營養
煮粥前,先將大麥用水浸泡,更利於營養的吸收。
大麥營養含量表
(每100克可食用部分)
熱量 1,284千焦
蛋白質 10.2克
脂肪 1.4克
碳水化合物 73.3克
維他命B1 0.43毫克
維他命B2 0.14毫克
維他命E 1.23毫克
鈣 66毫克
鉀 49毫克
磷 381毫克
鈉 **毫克
鎂 158毫克
鐵 6.4毫克
鋅 4.36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