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敵對的雙方之間,卻發生了真摯的友誼
一位中國小女孩飄洋過海,她踏上的每一片土地都成為遠方
戰火與憤恨燃燒的年代,陌生的人們接納她、眷顧她、也改變她這是一段改編自真人實事的故事。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七歲的陳銀娜從上海飄洋過海來到德國,寄養在馮.史坦尼茨太太家。陳家與馮.史坦尼茨家的友誼可追溯至一九○○年的義和團事變。因著當年的友誼,銀娜得以到德國小城布蘭登堡躲避日禍。但抵達不久,戰爭再度威脅到銀娜的生活,希特勒揮軍波蘭,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銀娜密切關注著戰局,卻意外發現:侵略她祖國的日本,如今成為第二家鄉德國的同盟;而她遭到納粹迫害的猶太朋友,則選擇逃往中國。逐漸長大的銀娜終於明白,在個人生活中的「朋友」、「敵人」和「家鄉」,有時竟和大環境所定義的如此不同。戰爭結束一段時間後,銀娜從歐洲來到台灣,一個她感覺很熟悉但又很陌生的國度。接下來,她又將展開什麼樣的人生呢?
本書特色
本書改編自前台大外文系教授蕭亞麟老師傳奇般的人生經歷。在不平靜的時代,身為一個中國小孩,銀娜前往德國度過少女時代;當她再度從歐洲遷往台灣,卻發現此地依然給她陌生之感。究竟何處才是她歸屬的地方?
當戰雲密布、人心惶惶之時,人們在故事裡依然表現出純樸與善良的天性。正是因為他們對銀娜的接納,她才能夠帶著這樣的祝福,在每一個落腳的地方尋找、打造自己的家園。這是一本善意之書,讓我們相信在殘酷的時代中,依然有著愛與信任的存在。
作者簡介:
洪素珊(Susanne Hornfeck)
德國慕尼黑大學文學博士,漢學家,現居德國南部慕尼黑市近郊。從事專業著述及書籍翻譯,曾譯介(多數與汪珏合作)張愛玲、沈從文、林海音、白先勇、楊牧、哈金、張大春等多位名家作品至德語世界,是中德文學交流的重要推手。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四年受德國學術交流總署(DAAD)派任,於台灣大學外文系擔任客座講師。在台任教期間,結識本書主人翁陳銀娜(化名),得知銀娜的人生故事,於是起了念頭,開始撰寫這個中國小女孩在二戰期間的奇妙經歷。以十年工夫寫就的「認同三部曲」,地理上跨越了歐亞大陸,時間上從二十世紀上半葉來到二十一世紀初,主題涵蓋戰爭、流亡、離散、融合,透過三位女主人翁銀娜、英格和木蘭的人生故事,作者想說的是:友善的接納對外來者而言意義重大。
封面繪圖
賀艮得(Günter Hornfeck)
德國畫家及版畫家。
譯者簡介:
馬佑真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德文組碩士,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教育系研究。曾任職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漢學系專任講師,現為淡江大學德文系兼任講師,並為自由譯者。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舊版於2010年獲「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
名人推薦:
周惠民(政大歷史系教授),將於7/12在誠品台大店演講「二戰前的中德交往:銀娜為何獨自前往納粹德國?」
得獎紀錄:舊版於2010年獲「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名人推薦:周惠民(政大歷史系教授),將於7/12在誠品台大店演講「二戰前的中德交往:銀娜為何獨自前往納粹德國?」
章節試閱
女郎側身擠過群集的攤販,好奇的環視著騎樓下熙來攘往的街景,沒有人回頭多看她一眼。這氣味、這喧鬧、這說話的口音,彷彿都來自隱約遙遠的夢境。女郎站定在一個攤子前,那是一輛載貨的三輪車,兩口大鍋爐,架在載貨台上,鍋內有許多乒乓球般大的白色丸子,正在滾水中上下跳躍,載浮載沉。小販不時吆喝著:「熱湯圓,好吃的熱湯圓!」
「湯圓!」──從無法辨識的叫賣聲中,兩個音節突然「脫穎而出」!一瞬間,女郎彷彿又回到當年那個讓劉媽牽著小手的女孩,正享受著那一口咬進白色香軟糯米皮,甜膩熱呼的芝麻餡一下子湧入舌間的幸福感覺。腦海中浮現的畫面,饞得她幾乎流下口水,她自然而然的衝口而出。
「請給我五個。」女郎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著湯圓。
小販客氣、簡短的問了句話,然後看著她,等她回答。
女郎聽不懂。她不知所措的站在原地,眼光在兩鍋湯圓和小販的眼眸之間來回搜尋。
又是一連串難解的字句。湯圓小販用手指指這鍋,又指指另一鍋。
女郎無奈的聳聳肩,但突然間,她明白了老闆的意思:有兩種不同的餡兒!
「這,三個,那,三個!」伊娜邊指邊回答。
小販微笑著,分別從兩口鍋中撈出三粒湯圓,盛入大碗,加滿熱水,再灑上一撮混著細碎乾燥花瓣的糖粉,一股熟悉的香味撲鼻而來。是桂花!天啊,已經有多久沒有聞到桂花香了!女郎腦海中馬上浮現了一幅景象:花朵盛開的灌木叢,夾道簇擁著後院的曲折小徑,細緻的小白花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小販充滿期待的眼神,將女郎拉回了現實,她還沒付錢呢!
女郎遞給老闆一枚銅板。小販在找錢的時候,對她說個不停,她唯一聽得懂的字眼就是「為什麼」。
是啊,為什麼?想吃甜食的興致消了。女郎以為早知道,什麼感覺叫做「陌生」;她以為,如今重回同胞的身邊,一切都會成為過去。不料,年紀輕輕的她,竟然又再次經歷「有口難言」的窘境,這一次,甚至連聲調都掌握不了,因為每個中文音節,都有四種不同的聲調,四種不同的意思。當年,她七歲就獨自到德國,丹鳳眼、黑頭髮,明明白白對眾人宣告:我是外國人,我來自另一個國度。這兒對我來說全然陌生。所有人看在眼裡,顧念她的處境,跟她說話的時候,總是特別慢、特別清楚。再加上她當時還小,適應力強且接受度高,很快就克服了語言障礙;但現在在這兒,她看起來和別人沒有兩樣,一樣的眼睛,相同的髮色,沒有人會顧慮到她溝通上的困難。
「身在家鄉為異客」要比「身在異鄉為異客」難受多了。自從幾星期前踏上了台灣這座小島,這感受就一日比一日深刻。曾如此熟悉的語言,現在竟成了全然陌生的外語。而總是想著當年的上海老家,也只是徒增煩惱,毫無意義,因為那裡已經回不去。
女郎想:在我的生命當中,總是有什麼地方不對勁。沒有歸屬,哪裡是家?到底還有沒有一個地方對我來說,叫做「家鄉」?
為什麼?為什麼?這問句不停在她腦海中盤旋。戰爭,都是戰爭的緣故。但故事其實是從一個書包,一個小學生背在背上的書包,就已經開始了。那時在上海,當世界還是一切如常,當伊娜(Ina)還是銀娜──那個眾人眼中閃閃發光的小姑娘時,故事就開始了……。
女郎側身擠過群集的攤販,好奇的環視著騎樓下熙來攘往的街景,沒有人回頭多看她一眼。這氣味、這喧鬧、這說話的口音,彷彿都來自隱約遙遠的夢境。女郎站定在一個攤子前,那是一輛載貨的三輪車,兩口大鍋爐,架在載貨台上,鍋內有許多乒乓球般大的白色丸子,正在滾水中上下跳躍,載浮載沉。小販不時吆喝著:「熱湯圓,好吃的熱湯圓!」
「湯圓!」──從無法辨識的叫賣聲中,兩個音節突然「脫穎而出」!一瞬間,女郎彷彿又回到當年那個讓劉媽牽著小手的女孩,正享受著那一口咬進白色香軟糯米皮,甜膩熱呼的芝麻餡一下子湧入舌間的幸福感覺...
目錄
篇名
第一篇 台灣,台北/一九五五年/回憶
第二篇 上海/一九三七年五月/老家
第三篇 青島/一九三七年夏天/在育幼院
第四篇 一九三七年九月/公海上的中秋節
第五篇 一九三七年十月/抵達德國
第六篇 布蘭登堡/一九三七年十月/新家
第七篇 布蘭登堡/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日/學校
第八篇 一九三八年夏天/星期天帶來的「為什麼?」
第九篇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碎碎」不平安
第十篇 布蘭登堡/一九三九年/新的戰爭
第十一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年/活人的鈔票,死人的紙錢
第十二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一年/又要打包行李
第十三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二年/可怕的夢
第十四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三年/轟炸柏林
第十五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四年/我們拿伊娜怎麼辦
第十六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五年/別離
第十七篇 一九四五年四月/未知的旅程
第十八篇 台灣,台北/一九五五/當伊娜回想過去
作者的話
與銀娜的邂逅/洪素珊
譯者的話
大時代的「小」故事/馬佑真
附錄
大事年表
篇名
第一篇 台灣,台北/一九五五年/回憶
第二篇 上海/一九三七年五月/老家
第三篇 青島/一九三七年夏天/在育幼院
第四篇 一九三七年九月/公海上的中秋節
第五篇 一九三七年十月/抵達德國
第六篇 布蘭登堡/一九三七年十月/新家
第七篇 布蘭登堡/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日/學校
第八篇 一九三八年夏天/星期天帶來的「為什麼?」
第九篇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碎碎」不平安
第十篇 布蘭登堡/一九三九年/新的戰爭
第十一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年/活人的鈔票,死人的紙錢
第十二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