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序
幼兒園美感教育
學術研討會之緣起與特色
壹、楔子
本書是由筆者主持的「幼兒園美感教育學術研討會計畫」全部發表的論文之彙編,該計畫係教育部102年度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學術研討會計畫之一。此一計畫經費大部分由教育部補助,少部分屬本校(樹德科技大學)預算,於此謹向教育部與校方致上敬謝之意。
本計畫經一番邀稿與公開徵文,獲得許多學者、專家、園長、教師、研究生的參與和支持,再歷經論文質量評估程序,揀擇出十一篇佳構,並按原訂計畫於2013年10月25日(週五)假本校圖資大樓LB103國際會議廳隆重舉行。此外,為了強化學術研討之意義與成效,本計畫特別安排學者專家分別擔任議程各場次之主持人及評論人,同時規劃多向溝通之時間,讓與會者充分交換意見,進行思想交流。
報名參加研討會活動者有60人之多,有來自南部各大學幼教系所、教育系所及師資培育中心之教授;有來自南部各縣市立小學、公私立幼兒園之校長、園長、教師;有本校兒童與家庭研究所研究生以及修習幼稚園教師教育學程之師資生等,構成一幅學者、學校主管、教師、研究生、師培生共聚一堂互相研討幼兒園美感教育議題之精彩畫面。
貳、緣起
衡諸中外教育史,可知美感教育向來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美感經驗攸關生命品質之提昇,而生命品質又是教育關切的焦點,顯見美感陶冶應在教育過程中享有舉足輕重之地位與價值。
民國76年1月23日政府修正公布的「幼稚園課程標準」,以及民國101年8月30日生效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莫不將美術與勞作(合為「工作」)及音樂等美感教育領域課程列為主要內容。「幼稚園課程標準」分列「音樂」與「工作」,佔六大領域(其餘為健康、遊戲、語文、常識)的二大項,美感教育佔全部幼稚教育課程內涵的三分之一。「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雖將過去的「音樂」與「工作」併為「美感」一領域,是六大課程領域(其餘為身體動作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之一,但在幼兒園教育「總目標」明訂第六項「拓展幼兒美感經驗」,此為「幼稚園課程標準」所無。可以說,新的幼兒園課程暫行大綱對美感教育的重視相較於過去並未減弱。
「美感」指的是由個體內心深處主動建構的一種感知美好事物的體驗。這種「感知美」的能力,一般是透過個人敏銳的感官經驗對外在訊息的解讀,以及經由豐富的想像力,所引發出內在心靈的感動和歡欣愉悅的感受。誠如「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所指出的,這種能主動感知事物的美及豐富愉悅的美感經驗,將會激發幼兒以正向的情意回應其向外的探索,並且產生與生活周遭環境相連結的情感,進而形成對生活環境的關懷及社會文化的認同。美感教育的功能確實鉅大,值得從事幼教研究與教學工作者賦予必要的研究發展。
在教育部、地方教育局(處)、大學幼教師資培育單位、幼兒教育機構等之通力配合與合作之下,我國幼兒園美感教育成效日益提高,值得欣慰。但不可否認的,幼兒園美感教育尚有待檢討和改進的空間。諸如,幼兒園美感教育的本質何在?其教育目標與課程和教學如何有機連結?美感能力的激發,在幼兒園教育中究竟如何有效的促成?欲達致美感教育的理想,幼兒園的設施、設備、教材與教具等宜如何規畫、設計、配備?第一線教師之教學活動設計與教學方法應作何種因應和調整?至於教學評量又怎樣實施為佳?等等課題,都需要大家進一步思考和改善。
職是之故,本計畫辦理以幼兒園教師為主(教育實習輔導教師優先)、幼教師資生為輔的幼兒園美感教育學術研討會,邀請這方面之學者發表研究論文,以及公開徵稿,同時安排幼兒園美感教育典範教師經驗分享,以加強幼兒園現職教師及幼教師資生在幼兒園美感教育工作之專業知能,增進其當前及未來之美感教育成效。本書即此一計畫之成果展現。
參、結語
近年來有關教育領域之學術研究,緣於教育行政部門之經費支持與政策引導,教育學術單位之熱烈投入,教育研究人員之積極參與等,呈現蓬勃發展之趨勢。但針對幼兒園美感教育之學術研究,則仍相當罕見。本書盼能起到拋磚引玉之效,期以激發更廣化、深化的探討和對話。當然,本書的論文內容,不可能十全十美,諒必存在商榷之處,尚待各篇作者進一步修正、補強,歡迎大家不吝指教。
黃文樹
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