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敬天敬地,謝天謝地】
賴嘉綾|作家、繪本評論
登山者進入山區要先敬山神,向山神報告「我來了,請保護我平安回家。」,自從有一次在山上的土地公廟裡見到有人在拜山神,一直念念不忘。一來因為感受自己的渺小:我們只不過是佔用/暫用土地的鄉民。二來敬畏前人的智慧,其實拜山神的敬意,由來已久。我們走進山裡,最明白看見的、最多的、最大的,就是樹。每棵樹都有自己的樣子,不管是獨立、共生、宿主、還是寄生;樹齡老的、小的;即使樹種相同,樹相都不同。它們各自獨立在森林裡,彼此相關共組這個體系。其實樹們就是森林的居民,如果我們見到樹有如看到人或神,我們應該都會自然而然的尊敬它們。
打開這本書,在蝴蝶頁上看到像花又像樹的圖案飄滿畫面,有點像一朵一朵彩色小野菊,也彷彿墜落的星星,又像整個宇宙充滿一個個多腳動物,正在浮游飛行,各自探索。思緒越飄越遠,但進入文字頁時,馬上被法蘭西太太的聲音拉回到現實,她叮嚀著先生出門要記得買麵包回來。為什麼人說話的聲音讓這個畫面的空間變小了?於是我決定要重新看這本書,我不要看字。
重來一次,先不要看文字,我們只看圖。那就從頭到尾都不會聽到法蘭西太太的聲音,也不用記得要買麵包。只會專心想如何與環境相處、怎樣仔細觀察環境的變化、並且能夠安靜的聽心底的聲音。這時的我們可以仔細看樹,領略當法蘭西先生墜落在森林裡,獨坐在樹下流淚時,到底在想些什麼?如果世界只剩下我自己的話,我要怎麼辦?用這樣的方式比較容易開啟人與自己的對話、人與樹的對話、人與森林的對話。接著進入另一種關係:樹自己的呢喃,當安全的時候,樹可以茁壯到讓人感到渺小,但受到威脅的時候,樹又從很大變成很無辜、很不安全。這同時也是我們人生的寫照:今天我們在安全的環境裡,我們可以極盡潛力的成長發展,若一旦受到威脅和環境變遷時,我們獨自對抗的能力的確非常有限。
如果沒有文字,這位老先生想必是法國豪華版的亨利・梭羅。他正從森林小屋出發,在森林裡漫步;他的森林小屋有兩層樓,有煙囪、有窗台、還有雨遮。他可以在樹上、或是樹下寫生;他決定要騎腳踏車、還是走路、或是搭熱氣球。他漫走在森林裡,好像整個森林都是他的,上上下下對他都沒有阻礙。但是當環境開始變遷時,混暗黑煙漫佈的森林,糾葛在焦黑的樹叢裡,他在樹下流淚,我們的心跟著沈重。原來住在森林裡的他,與樹近、與土親,所有呼吸都是好空氣。一旦森林經過濫墾、燒毀,之後的污染與破壞只能再等待環境體的修復。
這些樹,尤其大樹,經過繪者的處理,都有隱隱鮮明的色彩在線條下方,除了畫風營造的立體感,還塑造了樹的個性。每一棵樹,有個性而不張揚,造就彼此在森林裡的協調感。所以我們不覺得這是令人害怕的森林,我們只會感受森林的巨大規模和人的渺小。事實上,回到影響這本書創作的影片時,我們更震撼那些巨大的樹。我絕對相信樹有樹靈,而且可能還有很多小精靈也住在樹上,他們自成一個生態系統。這寧靜和諧的生態系統被開伐森林的行為所破壞,當人類發明機械,誤以為自己是強大的時候,就是一切災難的開始。動物們紛紛奔走,用牠們的語言相告危險,一個生態體系的崩壞,只是世界崩壞的預告。
當這些訊息如此強烈的時候,那些人類的語言就不算什麼了,雖然回到現實,法蘭西太太還是會叮嚀先生記得買麵包回家;我想法蘭西太太應該要走出房子,覺察這個世界的改變。如果這是作者的用意,那是很巧妙深刻的手法;如果他是不小心的,那表示他的潛意識中正在抗拒被語言困惑。所有的畫面中,只有那條「花園街」標示在圖面上,因為,不論如何,法蘭西先生是回到家了。但有一種規律的力量,拉著我們經常只是往一邊走(麵包只是象徵),這個力量在書裡用語言來代表;如果暫時放開這些表面我們經常擔心或是需要處理的事,我們一定會記得另一邊還有大環境的問題需要處理。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本書故事靈感源自法國奧斯卡金像獎導演呂克 ‧ 賈奎(Luc Jacquet)執導的墨爾本環境影展(EFFM)最大獎影片――《Il était une Forêt》。作者斐德利克 ‧ 芒索(Frédérick Mansot)以素雅古樸卻帶了點奇幻色彩的繪畫筆觸,交織出如夢似幻的故事內容,是一本文字富有寓意、深具省思的純淨治癒繪本。
繪本中靈魂人物「法蘭西先生」的角色原型,其實就是在真實世界中,近乎一生不斷走訪各處森林的法國植物學家、影片編劇――法蘭西斯 ‧艾雷(Francis Hallé)。作者斐德利克在導演呂克的邀請之下,於《Il était une Forêt》拍攝期間,貼身跟隨著植物學家法蘭西斯,深入探索一座原始森林祕境深處。在這為數不長的十幾天裡,斐德利克領略了許多大自然最絢麗多彩的動人景象,並嘗試著將這分美好經歷,透過畫筆記錄下來,讓更多人記得大自然的瑰麗。
在地球的漫長歷史中,地表面貌、氣候環境本會隨著時間的演進而有所變化。但是近年來,這些原本為地球脈動的變遷及消亡,卻因為變化速度過快、變異性過大而令各界學者憂心。坊間有關生態環保、自然環境……等環境保育繪本,大多以人文關懷為出發,提醒、引發孩子保護環境和尊重生命的意識。本繪本轉以大自然為主體,不疾不徐的細細述說自然生態的自癒過程;眾多恰似無聲的樹木,在人類無情、恣意妄為的破壞下,靠著獨自的力量聳立而生,點出除了喚起人文關懷的素養態度之外,更應該直視大自然的生存權利,讓孩子了解森林的珍貴和其偉大生命力及創造性。
深深感謝這些默默孕育了人類文明和智慧的靜謐樹木。希望所有大、小讀者在閱讀的過程能夠靜下心來,在都市塵囂裡找到一片美好森林;闔起書本後,也能在散步中偶爾停下腳步,聆聽街角樹木的喃喃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