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提升品格層面的最佳讀物
【交友的意義】從文獻中引經據典的指出交友的意義。
【交友的故事】列舉12篇中國歷代的歷史人物為榜樣,潛移默化人生的價值觀。
【聽劉老師說】延伸故事,探討真理,剖析人性,更能引導讀者進入。
本書的旨趣,在企圖以歷史人物的事蹟故事,來啟迪當今我們為人處世的道德與智慧。
管仲與鮑叔牙兩人相知相惜,後人遂以「管鮑之交」來比喻朋友之間友誼的真摯深厚。
蘇東坡曾經對弟弟蘇轍說:「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因此,即使老友章惇,把他貶謫海南島。但當章惇失勢時,蘇東坡卻設法加以安慰鼓勵,這樣坦誠對待昔日陷害過自己的老友,終於換回了朋友的真心。
曾國藩與陳源袞之間的交誼,互相幫助,彼此坦誠相見,直言對方的缺點,相勸以善,是誠孔子所謂「忠告善道」與「三益友」的典範。
作者簡介:
劉昭仁
學歷:國立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
經歷:國民小學、高級中學教師,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
現職:實踐大學兼任教授
著作:《戴東原思想研究》、《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陸宣公學記》、《戴學小記》、《呂東萊之文學與史學》、《細說弟子規》、《應用家庭倫理學》、《螢雪齋文輯》、《臺灣仁醫的身影》、《螢雪齋文續輯》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臺北市立新民國民中學校長】柯淑惠
【臺北市立至善國民中學校長】葉瑞煜
【新北市立貢寮國民中學校長】陳君武
【新竹縣立寶山國民中學前校長】程惠民
【桃園市立內壢國民中學教師】楊秀嬌
【臺中市立順天國民中學校長】蔡仁政
【臺中市立崇德國民中學校長】謝龍卿
【臺中市四張犁國民中學校長】徐榮燦
真‧情‧推‧薦
【臺北市立新民國民中學校長】柯淑惠:《向歷史人物學品格》這套書,列舉大家所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故事,並從每一故事中告訴我們如何在他們身上發現做人做事的道理,進而啟發我們奮發向上,在在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反思,是一個
有系統有可讀性的好書。
【臺中市立崇德國民中學校長】謝龍卿:《向歷史人物學品格》這套書,以故事的方式代替說理,貫串古今人物,讓讀者
知善並能揚善,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臺中市四張犁國民中學校長】徐榮燦:不論時代如何進步、改變,有些核心價值是永遠不變的,德行即是。透過向歷史
典範人物學習,更容易達到內化的效果。
【新北市新埔國中學生】古孟靈:《向歷史人物學品格》這套書,讓我學到了很多現在已被大家遺忘的價值觀。
名人推薦:【臺北市立新民國民中學校長】柯淑惠
【臺北市立至善國民中學校長】葉瑞煜
【新北市立貢寮國民中學校長】陳君武
【新竹縣立寶山國民中學前校長】程惠民
【桃園市立內壢國民中學教師】楊秀嬌
【臺中市立順天國民中學校長】蔡仁政
【臺中市立崇德國民中學校長】謝龍卿
【臺中市四張犁國民中學校長】徐榮燦
真‧情‧推‧薦
【臺北市立新民國民中學校長】柯淑惠:《向歷史人物學品格》這套書,列舉大家所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故事,並從每一故事中告訴我們如何在他們身上發現做人做事的道理,進而啟發我們奮發向上,在在都值得我...
章節試閱
交友的故事──管鮑之交:管仲與鮑叔牙
春秋時代,齊國的管仲年輕時就和鮑叔牙很要好。
管仲曾經這樣說:「我貧困時,曾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分錢時自己分得多,但是鮑叔牙不認為我貪婪,因為他知道我貧窮。我曾經為鮑叔牙辦事,結果愈辦愈窘迫,鮑叔牙不認為我愚昧,因為他知道時機有利與不利。我曾經數度當官,但是都被國君斥逐,鮑叔牙不認為我不肖,因為他知道我遭遇不利的時運。我曾經參與戰爭,結果三戰三逃,鮑叔牙不認為我膽怯,因為他知道我家有老母。公子糾失敗之後,召忽自殺,我則幽囚受辱,鮑叔牙不認為我無恥,因為他知道我不羞小節,而以功名不能顯揚於天下為恥辱。生我者是父母,而知我者則是鮑子。」
原來,齊襄公醉殺魯桓公,私通其夫人。他的弟弟們唯恐災禍臨身,紛紛逃亡。公子糾出奔魯國,由管仲、召忽輔佐;而公子小白則出奔到莒,由鮑叔牙輔佐。齊襄公死後,齊襄公的堂兄弟無知繼位,但不久即被殺。齊國權臣派人到莒去招請小白。而魯國也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另外又派管仲帶兵去阻攔小白,結果雙方遭遇,管仲射中公子小白的帶鈎,公子小白裝死。公子糾的隊伍,行動就遲緩下來,而小白已早一步回國,當上了國君,是為齊桓公。
齊桓公登基之後,就殺了公子糾,又發兵攻魯,想殺管仲,而鮑叔牙出面說情,只把管仲囚禁起來。齊桓公要請鮑叔牙當丞相,幫助他治理國家。
鮑叔牙卻說:「大王想治理齊國,那麼只要高傒與叔牙就夠了;如果想稱霸於天下,則非管仲不可。」
齊桓公不同意,說:「當初管仲射我一箭,差點把我射死,我不殺他就算不錯了,怎麼還讓他當丞相呢?」
鮑叔牙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是不記仇的,更何況當時管仲是為公子糾效命。一個人能忠心為主人辦事,也一定能忠心為君主效力。大王如果想稱霸天下,沒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
最後,齊桓公接受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當丞相,並尊他為仲父,給予最高的恩惠。後來經過多年的努力,在管仲卓越的輔佐下,齊桓公大會諸侯,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而管仲也被後人公認為「春秋第一相」,連孔子也稱讚他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聽劉老師說】
鮑叔牙與管仲交往,很知道管仲的賢能,始終善待管仲,不曾有怨言。後來又推薦管仲請桓公任他為丞相,而自己卻屈居下位。
後來管仲雖然使齊桓公稱霸天下,但天下之人並未稱譽管仲賢能,卻誇美鮑叔牙有知人之明。其實,鮑叔牙不但有知人之明,而且有救人之智、讓賢之量。
當鮑叔牙推薦管仲為相時,對齊桓公說:「以我與管仲相比,我有五點不如他:寬厚仁慈,能安撫百姓,這我不如他;治理國家,能抓住根本,我不如他;忠信可結於諸侯,我不如他;能給國家制定規範和禮儀,我不如他;能站在軍門前指揮練武,使將士勇氣倍增,我更不如他。管仲有了這五個強項,所以要是他當宰相的話,定可以使齊國很快強盛起來。」桓公同意了他的話。
管仲與鮑叔牙兩人相知相惜,後人遂以「管鮑之交」來比喻朋友之間友誼的真摯深厚。
而齊桓公聽從善言,任用仇敵,「外舉不避仇,內爭不避親」,足見胸襟寬弘,故能稱霸天下。
交友的故事──管鮑之交:管仲與鮑叔牙
春秋時代,齊國的管仲年輕時就和鮑叔牙很要好。
管仲曾經這樣說:「我貧困時,曾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分錢時自己分得多,但是鮑叔牙不認為我貪婪,因為他知道我貧窮。我曾經為鮑叔牙辦事,結果愈辦愈窘迫,鮑叔牙不認為我愚昧,因為他知道時機有利與不利。我曾經數度當官,但是都被國君斥逐,鮑叔牙不認為我不肖,因為他知道我遭遇不利的時運。我曾經參與戰爭,結果三戰三逃,鮑叔牙不認為我膽怯,因為他知道我家有老母。公子糾失敗之後,召忽自殺,我則幽囚受辱,鮑叔牙不認為我無恥,因為他知道我...
作者序
編著者的話
歷史是過去人類活動的紀錄,是給後人為人處世參考的資料。除了空間與時間兩個要素以外,歷史的主體是生活在時空範圍中的人。
一代史學宗師錢穆先生認為:「歷史最重要的是人物,人物是歷史的主幹、中心和靈魂。」「人是歷史的中心,是歷史的創造者、主幹者、表現者和支配者。」
民國初年國學大師章太炎,論史時說:「僕以為民族主義如稼穡然,要以史籍所載人物、制度、地理、風俗之類為之灌溉,則蔚然以興矣。不然徒知主義之可貴,而不知民族之可愛,吾恐其漸就萎黃也。」
西漢大史家司馬遷認為,研究歷史可以「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也可以「補敝起廢」。
錢穆先生說:「中國人稱『史鑑』,既往之歷史,乃如當前人生一面鏡子。人不能自見其面貌,照鏡可見。亦如人不能自知其當前之生,鑑於以往之歷史,乃如攬鏡自照。由鏡照己,亦如讀以往之史而知己當前之生,其間實無大相異處。」
歷史是一面鏡子,已經是我們普遍的認知。當魏徵辭世之後,唐太宗哀痛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今徵死,吾失一人鏡矣。」
歷史與歷史人物,都具有借鑑作用,故讀史可以鑑往知來。
英國哲學家柯林伍德說:「歷史應當被視作在當前依舊存活的一個過程。」
培根說:「歷史使人聰明。」乃因歷史既是一面鏡子,它映出人類的真、善、美,也映出假、惡、醜。以史為鏡,可以啟迪我們的心智,開拓胸襟,明辨是非,以免重蹈覆轍。
歷史人物是活生生的榜樣,對後人有啟示作用,故孟子說:「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
所謂「歷史人物」,錢穆先生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在狹義上,錢穆先生僅把歷史中少數傑出和正面的、對歷史發展和進步起深邃和重大影響的人物,稱為「歷史人物」;在廣義上,錢穆先生把凡在歷史上進行活動、對歷史起過影響和作用的人,均視為「歷史人物」。
錢穆先生又認為歷史人物評判的最主要標準,都是道德而非事功。中國歷史上的所謂失敗人物,如岳飛、文天祥等,其實並未失敗,因為他們的心性道德,決定了他們的歷史地位和影響。他又認為,這種重視歷史人物道德品格的精神,正是中國歷史的精神。
錢穆先生說:「中國歷史是一部充滿道德性的歷史,中國的歷史精神,也可說是一種道德精神。中國的歷史人物,都是道德性的,也都是豪傑性的。」因此他認為,治史只有八個字最重要,即「世運興衰,人物賢奸」。
史學學者甲凱教授,在其所著《史學通論》中,論中國史學的特性時說:「中國史學最大的特性,是長於敘事而重道德,而與西方專重知識者不同。」錢、甲二氏之卓見,可謂不謀而合。
本書所稱舉的歷史人物,是錢穆先生所說具道德性的、正面性的、狹義上的,每一個人物及其故事,都具有道德的意義。是以,本書的旨趣,在企圖以「歷史人物」的事蹟故事,來啟迪當今我們為人處世的道德與智慧。但是,「歷史人物」之多,不勝枚舉,而且其為人處世的德慧,非僅一端或數端,又局限於編著者的學殖、精力與篇幅,只取孝順、忠貞、交友、寬仁、勤學、廉潔、誠信、節儉、慎獨、忍讓諸端,每端擇幾個歷史人物來敘述,掛一漏萬,殊欠周詳精確,尚請讀者見諒。
品格、道德是人類的核心價值,美好的名譽,要靠品格、道德和事功貢獻才能獲得,古今中外皆然。《左傳》以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實為立功、立言的基礎,言之輕重,功之大小,必以道德厚薄為準。「歷史不死,前賢長在」,「歷史人物」就像星辰一樣,永遠在蒼穹中閃耀。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有人說:「人皆知敬有道者,不知行之自得道也。」是的,能夠「行之自得道」,才最為殊勝。
編著者的話
歷史是過去人類活動的紀錄,是給後人為人處世參考的資料。除了空間與時間兩個要素以外,歷史的主體是生活在時空範圍中的人。
一代史學宗師錢穆先生認為:「歷史最重要的是人物,人物是歷史的主幹、中心和靈魂。」「人是歷史的中心,是歷史的創造者、主幹者、表現者和支配者。」
民國初年國學大師章太炎,論史時說:「僕以為民族主義如稼穡然,要以史籍所載人物、制度、地理、風俗之類為之灌溉,則蔚然以興矣。不然徒知主義之可貴,而不知民族之可愛,吾恐其漸就萎黃也。」
西漢大史家司馬遷認為,研究歷史可以「別嫌疑、明...
目錄
推薦序
編著者的話
交友的意義
管鮑之交:管仲與鮑叔牙
為知音絕弦的俞伯牙
患難與共的左伯桃
背信害友的龐涓
「刎頸之交」廉頗與藺相如
白馬故人范式
捨身全友的荀巨伯
揮金割蓆的管寧
厚情待舊友的蘇東坡
真誠交友的白敏中
互勵互勸的費宏
直言諫友的曾國藩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出版心語
推薦序
編著者的話
交友的意義
管鮑之交:管仲與鮑叔牙
為知音絕弦的俞伯牙
患難與共的左伯桃
背信害友的龐涓
「刎頸之交」廉頗與藺相如
白馬故人范式
捨身全友的荀巨伯
揮金割蓆的管寧
厚情待舊友的蘇東坡
真誠交友的白敏中
互勵互勸的費宏
直言諫友的曾國藩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出版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