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梁的反攻
魏主元恪即位時,改元景明。魏主元恪年僅十六歲,無法親自裁決朝政,於是晉封皇叔彭城王元勰為司徒,錄尚書事。元勰一心只想歸隱,上任不久,就辭官回家了。太尉咸陽王元禧被晉升為太保、司空,北海王元詳被晉升為大將軍,二王都是魏主元恪的叔父,因而深得魏主的倚重,都得以執掌朝政。魏主尊生母高貴人為太后,並封舅舅高肇為平原公。高肇因此也得以專政。此外太尉于烈兼任領軍,于烈的弟弟于勁的女兒被冊立為皇后,因此于烈、于勁兩兄弟也一同干預朝政。幾家貴戚共佐朝政,已是禍亂的徵兆,再加上寵臣茹皓、王仲興、趙修、趙邕、寇猛等人胡亂干政,北魏朝廷更是雜亂不堪。
咸陽王元禧因權勢被分,便想廢黜新帝,自立為帝。隨後陰謀洩露,魏主將他處斬,將他的兒子除去王籍,並將他的家產分給高肇、趙修兩家以及內外百官。
北海王元詳因揭發元禧,被晉封為太傅,兼任司徒。高肇隨即官居尚書令,茹皓為冠軍將軍。茹皓曾娶高肇的堂妹為妻,妻子的姐姐是安定王元燮的妃子。元燮是元詳的叔父,元詳常出入叔父家,見叔父的妃子容貌妖冶,很是垂涎。元燮的妃子高氏見元詳風姿秀美,遠在夫君之上,兩人眉去眼來,也不顧嬸侄名分,竟做了苟且的事情。不久,高氏又與茹皓攪和在一起。茹皓雖然知道元詳的姦情,但見元詳的權勢正隆,也樂得依附他。直閤將軍劉冑、殿中將軍常季賢和陳掃靜等人都是元詳、茹皓二人的黨羽,一群人招權納賄,無所不為。
高肇是高麗人,向來被元詳、茹皓所輕視,可是魏主卻尊高肇是自己的舅舅,對他格外優待,凡事都要與他商量。高肇便想與元詳、茹皓爭權奪勢。高肇有個侄女貌美色嬌,被選入宮中封為貴嬪,此時很是得寵,高肇便囑咐她向魏主吹枕邊風。魏主元恪竟相信高肇的讒言,誤以為元詳、茹皓二人有異心。正始元年四月,魏主指使中尉崔亮彈劾元詳、茹皓、劉冑、常季賢、陳掃靜五人。不久魏主賜死茹皓等人,將元詳貶黜為平民,囚禁在太府寺。元詳的母親高太妃,妻子劉氏仍居住在舊宅,只能五天探視元詳一次。
不久,元詳暴斃,魏主又起任彭城王元勰為太師。元勰被逼無奈,只得就職。此時高肇已經掌控朝政大權,並勸魏主派衛隊監守各王爺的宅第。元勰再三勸諫,魏主始終不聽。從此,外戚手握重權,宗室反而無權了。
魏主聽說梁軍大舉入侵,已出洛口,便任命中山王元英為征南將軍,令他督管揚州、徐州諸軍事,率十萬兵馬抵禦梁軍;又令鎮西將軍邢巒督管東討各軍事,並調發定、冀、瀛、相、幷、肆六州約十多萬人馬,接濟元英。魏兵還沒到齊,梁軍已先出擊。江州刺史王茂侵入北魏荊州,誘降北魏邊境的遊民以及蠻民,設立一個宛州,並派宛州刺史雷豹狼襲取河南城。太子右衛率張惠紹入侵北魏徐州,攻入宿預城,擒住守將馬成龍。北徐州刺史昌義之,也拿下北魏梁城。
豫州刺史韋叡派長史王超攻打小峴,過了許久,也不見捷報傳來。韋叡便親自去軍前巡閱圍柵,他見城內也派出數百名魏兵,在門外列好陣勢,當下就想發起進攻。部將忙上前勸諫說:「我們跟著大人來這兒巡閱前,並沒有想到會作戰,所以沒有帶齊裝備。還請你先回去,等我們準備好後,立即進軍。」韋叡朗聲說:「我猜現在城中只有兩千多人,這個數目剛好足夠守城,他們卻無緣無故出城列陣,肯定是自恃驍勇,藐視我軍。如果我軍先挫敗他們的囂張氣焰,讓他們心生畏懼,個個寒心,這樣一來,此城必定不攻自破!」眾將面面相覷,各有難色。韋叡看看他們,當即握起手中的節杖說:「朝廷給我這個,並不是讓它做我的裝飾品。你們跟著我這麼多年了,難道還不知道我的軍法嗎?」眾人見他動怒,當下齊心協力衝上前去,猛攻魏兵。魏兵自恃驍悍,齊來爭鋒,但哪禁得起韋叡軍的拼死相搏?韋叡軍以一當十,以十當百,竟擊退魏兵,又趁勢攻城。果然城中大潰,沒過多久,便被拿下。合肥城也應手而下。
韋叡體質羸弱,不能騎馬,但每次出戰他都乘坐白板車,親臨沙場,激勵將士。平時他又與士卒同甘共苦,因而深得士兵的敬畏,只要是他的命令,人人爭相效命,所以韋叡軍戰無不勝。前去援救合肥的魏將楊靈胤,聽說韋叡軍追擊合肥城的敗兵,慌忙帶著五萬大軍撤退。韋叡率將士徑直將敗兵趕到東陵,這才從容返回合肥,並將豫州官府遷入合肥城,將合肥城作為豫州的治所。廬江太守裴邃也十分能幹,連拔北魏的羊石、霍丘二城。青、冀二州刺史桓和,又攻克北魏的朐山及固城。
梁廷屢次收到捷書,盈廷相慶。哪知勝負無常,得失無定。王茂在河南城被北魏平南將軍楊大眼一舉殺敗,王茂棄甲而逃,雷豹狼也棄城逃走,河南城又為北魏所有。張惠紹從宿預城出發,北攻彭城,卻被魏武衛將軍奚康生逼回宿預城。魏中山王元英以及將軍邢巒陸續進軍,連打勝仗。同時,魏平南將軍安樂王元詮也督率後軍趕到淮南。梁軍望風生畏,節節退還。桓和保不住固城,張惠紹保不住宿預,梁軍都盡棄前功,倉促逃回南方。
那時,臨川王蕭宏還逗留在洛口,擁兵不進。他聽說魏軍進逼梁城,十分畏懼,急忙召集各將領商議,想班師回朝。呂僧珍首先開口說:「知難而退,也是行軍要訣。」蕭宏立即應聲說:「我也這樣想。」柳惔朗聲接口道:「自我軍出兵以來,接連攻克名城,又沒有遭遇敗仗,怎麼能稱為『難』?何必撤退!」裴邃也表示認同,說:「這次出師,原本就是奔著殺敵而來,明知進取不容易,為什麼要畏難呢?」馬仙琕激昂地說:「王爺怎麼能滅自己的威風,甘願兵敗呢?陛下將全國的將士都交到王爺手中,對你寄予了多大的厚望。我們只能為效死而前進一尺,絕對不能因為偷生而後退一寸!」昌義之更是怒氣衝衝,鬍鬚根根直豎,朝呂僧珍唾了一口說:「呂僧珍,你可真丟人!擁有百萬大軍,連敵人的影子都沒有見到,卻要望風撤退。像你這樣的庸奴,還有什麼臉回去見陛下?」當下,朱僧勇、胡辛生拔劍挺身出來,朗聲道:「要撤退的你們自己撤退,我們二人決定衝鋒向前,效死沙場!」各將也含怒欲出,呂僧珍忙對各將領說:「王爺昨天夜裏受了點風寒,他並不是畏懼敵軍,而是怕自己的病讓大家擔心,以致軍心頹靡,所以想要立即撤軍。」裴邃還有疑問,但見呂僧珍以目示意,他便忍著沒說。等眾將都已退出去,蕭宏也入帳,裴邃問呂僧珍說:「大人是梁建國的元勳,今天怎麼這樣懦弱?」呂僧珍當即在他耳邊悄悄說:「不是我懦弱,而是王爺不但沒有一點謀略,而且十分膽怯。我每次與他商議軍事,都不見他有什麼主見,照這樣的情勢,我軍怎麼能取勝呢?所以不如見機退兵,這樣還能保全眾人。」裴邃歎息而出。
蕭宏見眾將神情沮喪,不願意撤退,便暫時不再提班師的事情,卻也不敢派兵迎戰。魏軍知他沒能耐,送給他一條巾幗,蕭宏雖十分羞慚,但始終畏縮不前。當時,北魏還編了一首歌謠:「不畏蕭娘與呂姥,但畏合肥有韋虎!」韋虎指的是韋叡,蕭娘指的是蕭宏,呂姥指的是呂僧珍。呂僧珍聽到這首歌謠,也羞愧萬分,於是他懇請讓裴邃兵分數路攻取壽陽,蕭宏仍是不肯聽從。
魏將奚康生派楊大眼向元英請命攻打梁軍。元英回答說:「蕭宏雖然庸懦,但他的部下卻有韋叡、裴邃這些良將,不容我們輕視。你們暫時靜觀形勢,不得與他們交鋒!」
沒過多久,已是深秋,洛口先是暴風大作,然後又突降暴雨,梁軍不禁驚嘩。臨川王蕭宏竟帶著幾名親信,想在半夜溜走,將士求他留下,他卻不理會,揚鞭徑直離去。頓時軍隊潰散,棄甲拋戈,填滿水陸。蕭宏則乘坐小船渡江,逃到白石壘。當時天還沒亮,他就拍打城門,請求入城。長沙王蕭懿的三兒子臨汝侯蕭淵猷據守壘城,登城詢問是什麼人。蕭宏如實以答。蕭淵猷朗聲說道:「百萬雄師,一朝鳥散,國家的前途真是危急啊!如果有奸人趁機謀變,我怎麼支撐得住呢?這座城是戰略重地,不方便晚上開城,你等天亮了再來吧!」蕭宏見不能進城,忙向蕭淵猷乞求食物。蕭淵猷只好用籃子把食物送到城下,一直到天亮才放他進城。
駐守梁城的昌義之聽說洛口的梁軍潰散,便與張惠紹率兵撤退。這次梁廷傾盡國力大舉興兵,器械都十分精利,甲仗也十分齊整,出軍半年,卻只招降了一個反覆無常而且對梁廷沒什麼用處的陳伯之。沒過多久,陳伯之也病死了。
魏主元恪令各軍趁勝蕩平蕭梁。中山王元英攻陷馬頭城,把城中的糧草全部奪走。梁主聽說蕭宏的大軍潰散了,急忙在鍾離設防。有人說魏兵將糧草帶回北方,應該不會南下。梁主蕭衍卻說:「這是胡虜的障眼法,我怎麼能不防呢?」隨即派昌義之駐守鍾離城。果然不到幾天,魏兵的前隊撲到鍾離城下。幸虧昌義之已預先防備,所以臨危不亂,兩軍一攻一守,相持多日。
魏主又令邢巒率兵助攻鍾離。邢巒不同意,他一再勸阻魏主,說鍾離城宜守不易攻,又一再勸魏主先養精蓄銳,再大舉入侵蕭梁。魏主不聽,並將他調回京城,另派鎮東將軍蕭寶夤助攻鍾離。果然北魏中山王元英與平東將軍楊大眼的十萬大軍,圍攻鍾離幾個月後,不但沒有動搖鍾離城分毫,反而被城中的三千名守兵打得傷亡慘重。
鍾離守將昌義之怕北魏增派援軍,忙向朝廷求援。梁主當即令右衛將軍曹景宗督率二十萬大軍去援救鍾離,並讓他暫時駐守道人洲,等各軍到齊,再一起進發。魏主因魏軍出師已久,讓元英班師。元英不肯退兵,懇請再寬限幾天。魏主又派步兵校尉范紹去視察軍情。范紹去鍾離城視察一圈,也勸元英回朝,元英仍舊不依。
那時,梁統帥曹景宗已經起程。豫州刺史韋叡也受命會師,受曹景宗調度。韋叡自合肥出發,抄近路趕赴鍾離。部眾有人怕魏兵勢盛,懇請韋叡緩行。韋叡毅然說道:「鍾離的兵民困窘已久,我正恨不能插上翅膀去援救他們,又怎麼能迂回行軍呢?魏軍已是我的囊中之物,你們不要擔心!」於是星夜前進,才幾天就到了鍾離城北的邵陽洲。曹景宗也剛趕到。兩下相見,很是歡洽。曹景宗本性爭強好勝,容易與人發生衝突,但韋叡德高望重,頗為曹景宗所敬仰,所以二人相處融洽,同心協力處理軍務。梁主蕭衍也擔心曹景宗觸怒韋叡,預先給他發去一封密函說:「韋叡老成持重,全國的希望都寄託在你們身上,希望你好好待他!」等到聽說二人相處得極為融洽,梁主欣然說道:「二將和睦相處,勝利就在眼前了!」
韋叡率部眾連夜進逼魏營,在邵陽洲開闢溝壑、修築堡壘,通宵趕築。魏中山王元英還以為韋叡軍不會那麼迅速,所以夜間不加防備。天亮以後,元英出帳一望,見營寨前面一百多步的地方,一座梁營竟拔地而起。元英驚愕不已,不禁用節杖擊打地面慨歎道:「什麼人竟如此神速?」魏將見梁營連接,橫亙洲旁,旗幟器械煥然一新,也相顧心驚。
楊大眼是楊難當的孫子,以勇猛著稱,他率一萬多騎兵徑直殺向韋叡軍,不料反被韋叡的車陣殺敗。第二天早晨,元英親自督眾迎戰,結果只是殺個平手。此後又戰了數次,兩軍都不分勝負。
光陰易過,轉眼這場戰事已持續一年多了。這年暮春,鍾離城與邵陽洲之間的淮水暴漲六七尺。韋叡趁機派前鋒馮道根與廬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釗率兵,奮力進擊邵陽洲上的魏兵,挫敗魏軍的兵鋒。隨後又用小船載滿枯草,澆上膏油,縱火焚營,風烈火熾,霎時煙塵繚亂。梁軍傾巢出動,戰鼓激盪人心,仿佛川鳴谷應,海嘯山崩。魏中山王元英棄營逃走,楊大眼也毀營竄去,魏軍拋戈棄甲,爭相投入淮水。頓時水中死屍無數,幾乎阻住淮水。眼看著,魏軍被逐走,韋叡當即派人向昌義之報捷。昌義之又悲又喜,不知如何答覆,只是說:「得救了!得救了!」當下率領殘軍,出城追殺魏兵。曹景宗與韋叡令各軍合力追擊,一直殺到濊水上,獲得無數俘虜、牲畜和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