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龍門 旅行從黃河開始】
千里黃河,陡然緊束,前邊就是龍門嗎?——賈平凹《遊了一回龍門》
大卡車一陣陣不耐煩的鳴笛催促,我們終於從山間鐵橋上慢慢開下來,經過岸邊幾座黃土堆,再經過一片稀爛濕地,緊停在黃河岸邊。風很大,水很急,河水是無法形容的油性的混濁。我們拿出玻璃瓶打了點兒水,棕黃色,看起來像一瓶濃濃的星巴克咖啡。放在岸邊慢慢沉澱一段時間以後,瓶子下半段堆積著厚厚的黃土,上半段是水——暗灰色、半透明。 這就是我們心愛的黃河嗎?這就是「銅汁般黏稠」的龍門水?作家筆下如此獨特的水流,可以「大智到了大愚之狀,看不到浪花,也看不到波濤,深沉的只是漠漠下移」?(賈平凹《遊了一回龍門》) 我們坐在龍門岸邊,找不到任何合適的詞語來形容此時沉默的氣氛與寬闊的感覺。風吹來,誰都懶得說話。 龍門岸邊停著兩條船,遠遠可以看到「坐氣墊船遊黃河」的大字招牌,只是附近沒有任何商業化的熱鬧,也沒有人在招攬生意。我們不知道如何是好,便和當地人一起坐在岸邊呆望。河邊有一個照相小攤,攤主是中年婦女,懶洋洋地向我們問一句:「要照大橋嗎?」 順著她的手勢,我們看到山間的大鐵橋,無數重型卡車滿載著貨物正從橋上緩緩通過,鐵橋上沾著油泥一般的黑土,顯示著沉甸甸的貨真價實的運輸壓力。橋西是陝西的韓城龍門鎮,橋東是山西的河津禹門口,秦晉兩端的這兩座小鎮,現在全都布滿了工廠,空氣中翻滾著嗆人的濃煙。 當地旅遊書形容這是「懸掛在半空中的現代化的彩虹」,不過絕沒有「虹」的閒情逸致,一輛又一輛忙碌的大卡車,帶來的是川流不停的緊張的現實。這裡自古便是秦晉之間的交通要道,據說當年李自成就是從龍門渡過黃河,最終打進北京城的。 我們坐在水邊眺望山體,灰色的石峰,高聳、陡峭、堅硬。黃河在山間安全地流淌,遠處是看不盡的層巒疊嶂。 傳說這裡的山原來是連在一起的,黃河經過時受到了強大的阻擋,只好四處氾濫成災。後來大禹將山劈開,使得山體像大門一樣彬彬有禮的敞開,河水才得以順利通過。還有更誇張一些的說法,不只是龍門,甚至從壺口到龍門之間的漫長河道,全都是大禹一手劈山引水開鑿出來的,所以這條路線上會有很多大禹傳說,在黃河的壺口瀑布旁也有專門的禹王峰。 壺口與龍門,都是九曲黃河中最為精采的部分。也許在古人的心中,對於這些鬼斧神工的段落始終充滿了由衷的敬畏,甚至不願意相信天然就會如此巧妙,於是將這些戲劇性的山水結構,歸功於偉大的神力與人力。壺口在山西臨汾,河水穿過平坦的河套平原,即將流入高山峽谷之間,數百公尺寬的河水立刻收成一束,從三十公尺落差的河床跌下,就像是從壺嘴中急促傾倒出來,可想而知那氣勢的壯觀。 而龍門則被稱為黃河的咽喉,千里黃河,到此突然收緊,那種緊縮之後的巨大壓力感,古人形容為「禹門三尺浪,平地一聲雷」。龍門內的河道非常狹窄,水流湍急;出了龍門後水道逐漸變寬,河水終於可以放慢速度。 鯉魚跳龍門的傳說便是發生在這裡。如果能從水流平緩的下游努力衝進湍急的龍門,就像是通過了魚類生命中至關重要的考試,從此可以產生質的飛躍:被天火一下子燒斷代表著卑微身分的魚尾巴,變成威風凜凜的天之驕子——小龍。 古書上說每年都會有大量魚群來這裡參加考試,但真正能夠實現雄心壯志的「不過七十二」。龍門的迷人誘惑與高不可攀,當然會讓人立刻聯想到人間類似的競爭,同時也會想起超市中常見的陶瓷大湯碗,碗底畫著一條剛剛跳過龍門的紅鯉魚,在水花四濺中享受著成功的極樂瞬間。 我們在龍門的岸邊走來走去,即使沒有什麼可做的,也還是捨不得馬上離開。一路上四處打量,這裡的山水氣勢宏大沉著,完全可以擔得起大禹的赫赫聲名,但是,山還是太高了,水也太深了,不要說根本還沒有鐵器的夏代,就算依靠今天的工程能力,鑿開這些大山似乎也不太可能。傳說中的大禹鑿龍門,當然是古人一廂情願的英雄主義的附會。 徐旭生先生曾經寫過一段「關於鑿龍門傳說發生的猜測」,裡面提到:「以一群無金屬工具或具粗陋金屬工具的人民想興這樣宏偉的工程,不唯無可能性,並且也不可能有這樣的企圖。但是這一傳說來源頗遠。」 為什麼會有古老的龍門傳說呢?這個傳說到底是怎麼開始的呢?根據徐先生的推測,大禹鑿山的傳說也許最早並不是指這裡,而是指河南洛陽附近的伊闕,那裡有一座規模遠小於龍門的小山,也叫龍門,就是著名的龍門石窟所在地。記得我們去龍門石窟的時候,導遊曾經特別說明一座青石小山,山體從中間斷開,一左一右很像古代的門闕,叫作伊闕,伊水從中間流過。 伊闕附近有很多與大禹相關的「闢伊闕」傳說,當然以夏朝古人的能力,開鑿伊闕也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說規模擴大了很多倍的龍門。據說龍門的山上原來有斗大的「龍門」二字,而且建有專門的大禹廟,可惜現在都找不到了。我們在龍門鐵橋上看到「大禹廟遺址」石碑,過橋後又在路邊看到一個「禹門口公園」,可惜沒有開門,售票處窗口關閉著。 三個月前,我們曾經打算從山西一端來看龍門,但是因為當地修路無法通行,只好半路停在山西稷山。在稷山青龍寺的院子裡,我們看到一塊龍門古石雕,栩栩如生刻畫了黃河的驚濤駭浪,以及岸邊大禹廟的亭臺樓閣,讓人對遠古時代的龍門,充滿了繁華興盛的想像。 在陝西韓城一端,地圖上也標有「大禹廟」字樣。我們按照當地小姑娘的指引來到吳村,發現村中那座規模宏大的寺院並不是大禹廟,而是元代的普照寺。向村裡老鄉打聽大禹廟的具體位置,原來不在吳村,在周原村,在我們來時的路上。可惜當時已經下午三點多了,實在來不及走回頭路,我們只好在地圖上匆匆標了一下,將這座大禹廟留給了想像。根據《中國文物旅遊圖冊》介紹,廟中應該有大禹坐像,另有大幅壁畫:一面牆上是孫悟空大戰紅孩兒,一面是郭子儀單騎闖回紇。 韓城是陝西東北部最重要的城市,那一帶似乎是花椒之鄉,路邊有花椒田,空氣中有花椒味兒,沿路可以看到很多老鄉曬花椒,城裡到處是「收椒子」的招牌,還有「胖嫂小袋花椒」等各種叫賣字樣。 只是到了龍門附近,詩情畫意的花椒農業不見了,完全變成了重工業陣地。發電廠與煉焦廠的煙囪噴雲吐霧,將小城籠罩在工業化的焦躁之中。 記下我們到達龍門的日子:二○○四年八月×日,下午,陰,有風。 關鍵字:黃河、山、大禹、鯉魚、大卡車、重工業、混濁、百無聊賴、力量。 對於龍門的印象其實一言難盡。剛開始因為煙霧籠罩而感覺沮喪,但是一旦坐下來,看著黃河水在眼前流過,便會逐漸接受四周的剛硬氣氛。這裡本來就不是旅遊地,只是黃河沿途獨特而真實的一段,黃河給人的感覺,本來也不是一味的風光如畫,似乎就應該有一些唉聲嘆氣的氣氛。 不知道這次龍門之行,是否會為我們帶來期望中的新生。至少我們坐在河邊的時候,看著渾黃的河水不斷向前,的確引發出一些豪邁的情感,是那種可以大喊一聲「所有的日子都來吧」的抒發。 這種讓人頭腦發熱的短暫的狂妄,當然是因為身邊有偉大的黃河壯膽。這條從古至今滔滔不絕可以灌溉也可以隨便發脾氣的大河,以長途跋涉的耐心與泥沙俱下的寬容,早就將我們完全打倒,我們甘願作它的虔誠信徒,以換取自身那日益萎縮的力氣與膽量。 過龍門,從陝西進入山西。
【附:龍門 到此一遊】
龍門,即禹門口。在山西河津縣西北和陝西韓城縣東北,黃河至此,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闕門,故名。《尚書.禹貢》:「導河積石,至於龍門。」龍門兩岸主要旅遊景點包括:
一、陝西韓城大禹廟:韓城市東北三公里周原村,始建於元,明重修,內有明代彩塑大禹像。殿內有壁畫,東牆是孫悟空收紅孩兒片斷,西壁是郭子儀單騎見回紇和宴慶朝賀場面。
二、陝西韓城普照寺:韓城市處村鎮吳村,建築面積四百二十六平方公尺,規模宏大,元代建築,保存比較完好。
三、山西稷山青龍寺:稷山縣城南四公里馬村,腰殿和北殿保存有珍貴的元代壁畫,畫面以宗教內容為主,另有楊貴妃等世俗人物穿插其中,畫風與著名的永樂宮壁畫非常相似。腰殿中的壁畫是雙層,極為罕見。青龍寺中另有一塊從民間徵集來的影壁石雕,正面是古時山西一側的龍門情景,背面是鯉魚跳龍門傳說。鯉魚變成大龍的瞬間,噴雲吐氣,非常可觀。青龍寺票價十元。
四、山西稷山馬村磚雕墓:保存完好的宋金古墓群,與青龍寺相鄰,可以在導遊帶領下進入墓室。墓中磚雕表現了主人生前的居室布局,是研究宋金古建築的寶貴資料。另有磚雕戲曲樂舞場面,是研究戲劇歷史的寶貴資料。票價十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