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銅鏡是中國古代用於梳妝整容的生活用品。中國銅鏡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的銅鏡見於金石並用時期的齊家文化,距今約四千年,後歷經商周、春秋戰國、漢、唐,直到明清,才被玻璃鏡取代而退出了歷史舞臺。
中國銅鏡伴隨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長期流行,隨著社會的發展,被賦予了文化藝術及宗教內涵,成為深受人們喜愛、收藏、研究的珍品,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一朵奇葩。
中國的銅鏡有圓形、方形、花瓣形、鼎爐形、帶柄形等多種形制,正面磨光發亮用以妝飾整容,背面大多鑄有花紋和鏡鈕,鈕上有孔,可以穿繫懸掛。鏡背紋飾精美華麗,圖文豐富多彩,既有龍、鳳、龜、虎、牛、馬、鹿、魚等動物紋樣及花卉、樹木、草葉等植物紋樣,也有線條組成的幾何紋樣以及人物故事等圖案。銅鏡銘文內容豐富,既有祝福、祈福的吉祥語,也有工匠名氏、造鏡局坊及鑄鏡年代。
銅鏡個體雖小,但其方寸之間,卻變化無窮,凝聚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銅鏡上的紋飾和銘文,折射出古人的審美意識,體現著古人豐富的想像力和卓越的創造力,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特徵和社會風尚,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
透過對銅鏡形制、花紋及銘文的研究,可以瞭解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的鑄造技術、工藝美術、工官制度、思想意識等。銅鏡上的紀年銘是判斷出土器物年代的重要借鑒和依據,在考古學上具有重要意義。
早在北宋時期,中國就有了對銅鏡的收藏和研究方面的記載,如北宋王黼編纂的金石學著作《宣和博古圖錄》,著錄了113面銅鏡;沈括《夢溪筆談》
用光學原理來解釋古鏡。至清代,有梁詩正等所編的《西清古鑒》和《西清續鑒》等,共著錄清宮所藏古鏡鑒293面。
近代,專門研究輯錄古鏡的圖錄書籍不斷問世,如梁上椿的《岩窟藏鏡》、梅原末治的《漢以前的古鏡的研究》、羅振玉的《古鏡圖錄》等。其中,梁上椿編著的《岩窟藏鏡》是當時國內水準最高的一部銅鏡專著,該書共收錄歷代銅鏡624面,較為清晰和準確地排列了古代銅鏡的先後發展次序。
近幾十年來,隨著中國考古事業的蓬勃發展,各類銅鏡大量出土,著錄古鏡的圖錄和書籍不斷增多,使中國銅鏡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本書作者在前代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文博工作的經驗與體會,從收藏入門的角度,介紹了中國古代銅鏡的基本知識及銅鏡仿古作偽等鑒別方面的基本常識;並對中國古代銅鏡的時代特徵予以闡釋,以期對讀者收藏和鑒賞銅鏡有所幫助。由於才疏學淺,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編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