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給家中有女兒的母親。
自從您所期盼的女兒來到您身邊後,我想您為了要將她教育成善良的孩子,一定每天都很拼命且忙碌吧。每過一段時間,您就能感受到她的顯著成長。和女兒一起度過的每一天,是不是都很特別呢?
另一方面,有些父母也許不知道,在這種快速惡化的M型競爭社會中,該把女孩教育成什麼樣的人才好呢!?
如果是男孩的話,為了設法讓孩子贏得勝利,或是至少不要成為人生的輸家,所以許多父母應該會想要採取既嚴格又確實的教育方法吧!?
但是,像要求男孩一樣地向女孩要求這些,好嗎?她會不會被說個性差勁呢?就算不會,在不婚和晚婚現象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她會不會變成與婚姻無緣的女性呢?……您會那麼擔心也是理所當然的。
其實,我也有兩個女兒。我沒有兒子。為了兼顧精神科醫生、教育評論家、電影導演等職務,我本身忙碌不已。說真的,若要論起「我是否有好好參與教育孩子這件事」的話,我可能沒立場說些了不起的話。但若要說唯一讓我引以為傲的事,那就是我對孩子的教育方針幾乎沒有動搖過。
我的方針就是「能自力更生」。說得白話一點,就是要她們成為「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的人」。
或許,「不隨波逐流,實行獨特的方針」並不是簡單的事。我知道我的女兒也因為「一邊讀大學附屬小學,一邊去上國中入學測驗補習班」而遇到類似「遭人排擠或遭人暗地裡說壞話」的情況。即使如此,我還是認為「為了讓女兒靠自己生存下去,所以必須讓她靠自己的努力來選擇道路」,並會全力支持我的女兒!
現在,我能夠自信地說我並沒有做錯。我想,這大概和我在美國的留學經驗有很大的關係。雖然那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但美國那時的M型社會現象比國內還嚴重,所有貧窮家庭的主婦要是不工作的話,就沒飯吃(那時的狀態可說是,除了美國大都會地區外,其它多數地區中產階級以下的家庭都很貧窮)。而且,多數的工作都類似體力勞動。無論多麼拼命工作,別說是提供小孩上大學的學費,就連籌得生病時要用的醫藥費都很困難。
但是,另一方面,那時的女性菁英卻相當活躍,幾乎不會受到差別待遇,所有女性菁英看起來都非常地生氣蓬勃。由於這些女性能夠從事喜歡的工作,所以她們的精神大多很穩定,而且也能夠順利地教育孩童。
在美國,被視為菁英的男性全都會和被視為菁英的女性結婚。
貧窮階級的人即使心地再善良,也沒什麼機會認識這類男性(電影『麻雀變鳳凰』是應召女郎的灰姑娘故事,但那應該是童話故事吧。請參照第二十五頁)。無論多會做家事也沒用,因為菁英男性只要雇用女傭就足夠了。所以說,女性如果想和菁英結婚的話,女性自己也必須變成菁英才行。只要看看美國最近的第一夫人,應該就能理解這個明確的趨勢吧。
我絕不是喜歡美國型社會,但在那之後的二十年裡,美國的M型社會現象變得更嚴重,而且國內也追隨在後。
一想到這裡,身為育有女兒的父親,我認為,還是沒辦法採取慢慢來的態度。因為我希望她們能獲得幸福的人生,所以我自始至終都持續告訴女兒「要成為能自力更生的人」。
本書所寫的都是我的真心話。各位母親如果對女兒的教育感到困惑的話,請試著這樣做吧。當您在教育女兒時,我相信這些資訊一定會派上用場的。
和田秀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