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托‧迪‧邦多納
(Giotto di Bondone)
歐洲近代繪畫之父
簡 介
喬托‧迪‧邦多納(Giotto di Bondone,1267年~1337年),義大利人,一位畫家、建築家,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者,被後人譽為「歐洲近代繪畫之父」。一般後人稱呼其名字的前兩個字 喬托。
喬托出生在佛羅倫斯的維斯皮亞若村,父母是當地的農民,家庭背景十分清貧。喬托從小就要幫忙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放羊、處理雜物等。
童年時代,就拜畫家契馬布埃為師,在其畫坊裡做學徒,同時也做一些雜務。青年時代,居住在羅馬,並師從羅馬畫派領袖彼得‧卡瓦里尼。36歲時,移居帕多瓦,創作了著名的阿雷納教堂的壁畫《耶穌故事》,這期間和流落此地的但丁關係密切。在人生最後的20年,他又回到了佛羅倫斯,並在67歲時,受市政廳的委託,建築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遺憾的是,鐘樓只建起底層,喬托就病故了,最後是後人根據他設計的圖紙所完成,如今這座鐘樓仍然是佛羅倫斯最有名氣的古蹟,與聖瑪利亞大教堂齊名。
喬托的繪畫打破了原來的繪畫技巧,讓自己的壁畫充滿生動的人物氣息,人物的表情動作、畫面的表現內容等都接近現實生活,有選擇性地拋棄了宗教神話場景。喬托在藝術上開創了人文主義思想和寫實主義的表現手法,為繪畫技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的繪畫理念和技巧影響了義大利的繪畫藝術長達一個世紀之久。
成長中的藝術天才
喬托從小家庭就很窮,所以不得不幫忙家裡工作,但是他又從小喜歡畫畫。於是,在他幫助家裡放羊的時候,百無聊賴的他,就用石頭或樹枝在沙地上畫各種自然景物,或是畫自己的羊群、遠山,或是樹木、花草。
有一天,當他正聚精會神的作畫時,恰好畫家契馬布埃路過,看到了10歲的喬托正在畫畫,覺得喬托很有繪畫天賦,便去說服喬托的父母,讓喬托跟其回佛羅倫斯學畫。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很多藝術家或是其他手工業者們在自己的作坊裡都有收學徒的情形。學徒並不是簡單的只是學手藝,還要負責作坊內的一些其他雜務。從繪畫學徒這方面來講,一般情況下,學徒要做滿12年的幫工,從為畫家配置顏料和打底色等一類最基本的手藝上手,這期間由老師提供食宿,做滿12年後,才由老師繼續傳授技藝,在傳授技藝時,還要看這個學徒有沒有繪畫的天賦。因此,找一個好的、有繪畫天賦的學徒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喬托這兩點可算是都具備了。
契馬布埃不僅僅是一位壁畫家,同時他還是一個建築師。他的壁畫風格多取材於宗教故事,從他的作品風格上看,具有文藝復興早期的風格。喬托就是在這樣的老師和環境下長大的。
喬托跟隨契馬布埃時,主要是學習宗教畫,但是,喬托並不喜歡這一時期的拜占庭繪畫風格,他認為繪畫所選擇的聖母和耶穌,都應該是有血有肉的人,因此,他改變原有的繪畫方式和技巧,轉而特別注重畫中人物的肌理和光影,同時,也將過去宗教畫傳統的金色和藍色背景,創造出一種新式的技法 透視畫法,這一突破,得到了宗教界的普遍認同,使他大受歡迎。
偉大的友誼
喬托青年時曾經到羅馬遊歷,並在羅馬跟隨羅馬畫派領袖彼得‧卡瓦里尼學藝。很快,喬托就「藝成下山」,並在繪畫技藝上超過了老師。
喬托的一生主要還是以繪製壁畫為主。他所繪製的教堂壁畫,都是充滿生活氣息的宗教題材。在1303年~1305年之間,他曾在帕多瓦城受斯克羅威尼家族所委託,在史格羅威尼禮拜堂的牆壁和屋頂上,畫了100多個取材於聖經故事的壁畫。其中,在這個禮拜堂的左、中、右三面牆上,他一口氣畫了38幅連環的宗教故事畫,主要描繪的是聖母和耶穌基督的生平事蹟,其中最有名的是《金門之會》、《最後審判》、《猶大之吻》和《哀悼基督》。這些壁畫被後人譽為「14世紀義大利藝術的重要里程碑」,也因此,喬托在義大利藝術史上,甚至是在世界藝術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據說,喬托在這一時期,恰好遇到了受宗教迫害被放逐到帕多瓦的但丁,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和一個偉大的藝術家相逢,不禁感慨萬千。在但丁最艱困的時候,喬托透過自己的努力,給予了最大極限的幫助,因此,兩人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兩人在往後各自的作品中,都對對方有所提及。比如,喬托在他的作品《樂園》的壁畫中,就把但丁的肖像畫了進去;而在但丁的傑作《神曲》中,曾提到過喬托和他的藝術成就。但丁對喬托的藝術給予由衷的讚美之詞,極力讚美他的繪畫風格。
當然,其他的人,也對喬托開創性的畫風給予了讚美。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家薄伽丘就在《十日談》中表達了他對喬托的讚賞:「他生而具有傑出的想像力,面對自然界萬物,都能夠用他的畫筆描繪的唯妙唯肖,讓欣賞畫作的人懷疑是實物出現在眼前。」
1334年,喬托67歲時,受到佛羅倫斯市政廳的委託,為當地的大教堂設計一座鐘樓,並為此樓設計了部分浮雕。也是在這一年,佛羅倫斯共和國政府授予他「藝術大師」的稱號。遺憾的是,這個工程並沒有完成,喬托就病故了。
「只會畫圈的傻瓜」
喬托是以第一的身分開始了劃時代意義的畫家,在他之前,沒有人打破傳統的繪畫方式,在他之後,大家開始遵循著他探索的路在走。在喬托之前,傳統的繪畫技法是拜占庭風格:高度的程式化、色彩豔俗、人物僵硬、表現的宗教人物都是高度「神化」的、毫無個性。喬托打破了這種畫風,開始採用寫實主義,表現普通人的真實生活,讚頌人性的美好,讓畫面充滿人性,真實、豐富。
喬托的開創是完全憑藉自己的能力和想像而來,因為在他之前並沒有可以借鑑的藍本。他不崇拜權威,也不妄自菲薄。完全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勤奮,以及天才的想像力前進。
曾經有個關於喬托的故事,這樣描述他:
當喬托非常有名之後,羅馬教皇想要見見他,請他為自己畫幅畫,見識一下大師的作品。於是,教皇就派了一位使者去見喬托,使者找到喬托後,對他說明了來意,並隱晦的表示,教皇想要喬托為其服務。而在這個教皇高於一切的社會背景下,面對如此的大好機會,不知道有多少人求而不得,可是,喬托聽完使者的話後,只是在牆上隨手勾勒出一個大紅圈,讓使者回去跟教皇說,這就是他的作品。使者無奈,只好回去跟教皇回覆說:喬托是一個「只會畫圈的傻瓜」。教皇聽後,只好作罷。
喬托生性爽直,面對權貴既不畏懼,也不逢迎。曾有一個關於他的逸聞趣事:
喬托曾在那不勒斯王宮工作過,那時正值夏天,酷熱難當。當喬托揮汗如雨的作畫,正巧那不勒斯國王走到他面前,看到他這個形象,就對他說:「我如果是你,在這樣熱的天氣裡,就不工作了。」喬托聽後,笑著說:「我如果是國王,這麼熱的天氣,我也不工作了。」
歐洲近代繪畫之父
崇尚自然,表現真實生活景象,是喬托繪畫的鮮明特色。雖然,喬托的繪畫題材來源還是宗教故事。但是,這些畫面上的人物及所謂的神,都表現出了世俗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他們充滿七情六欲,擺脫了傳統畫作中神靈般的肅穆和僵硬,讓人物充滿了生動、逼真的現實主義感覺,讓藝術充滿生命力。同時,喬托的畫作中開始出現了背景技法。
這並不單單是技法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觀念的改變。喬托的這種全新的藝術觀念,為後人提供了一種研究和表達自然藝術的實驗方式。
在喬托的畫作中,宗教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他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憂愁、困惑,也有自己的喜悅和傷感。在藝術處理上,喬托力求在畫面上再現立體空間,形成層次感,讓形象更具有深度感、體積感和量感。同時,在人物的畫面安排上,也善於突出主體形象,用顏色、明亮度等技法吸引視覺,給予衝擊力,這種藝術處理方法,也成為日後歐洲繪畫的典範。
喬托的現實主義繪畫風格,讓他成為開創寫實主義畫風的鼻祖,對後世繪畫藝術產生了巨大的作用,也被後人稱之為「歐洲近代繪畫之父」,是現代繪畫的奠基者。
流芳百世的作品
喬托從跟隨老師契馬布埃時,就已經開始創作了,但是,那時候的喬托其作品保留的並不多,絕大多數都已無從考證。真正能夠展現出喬托創作成就的,是他在1305年~1309年創作的阿雷納禮拜堂壁畫。其中就有後來最著名的《猶大之吻》和《哀悼基督》這兩幅畫作。
《猶大之吻》來源於《聖經》,講述的是:希律王下決心要殺掉神的兒子耶穌,於是,就下重金懸賞捉拿耶穌。在耶穌的12個弟子中,有個叫猶大的弟子,因經受不住希律王給的13塊銀幣的誘惑,就出賣了耶穌。但是,希律王派出捉拿耶穌的法利賽人並不認識耶穌,於是,猶大就獻計說,當他走近一個人並親吻他時,那個人就是耶穌。也因此,猶大的這個吻就成了出賣耶穌的信號。
畫面中,喬托用畫筆,把矛盾的雙方,即猶大和耶穌,置於畫面的視覺中心,其餘人物分列兩旁,猶大身披醒目的黃色斗篷,在周遭複雜的環境中,顯得更加突出。在畫面顏色的漸變中,人們把目光集中在猶大和耶穌的對立面孔上。畫中的耶穌沉穩、內斂、安詳,眼神充滿了慈悲和憐憫,同時也對猶大出賣自己表現出一種仇恨,而作為叛徒的猶大則表現出猥瑣、淺鄙、一臉的乞求狀。畫面表現出來的環境很複雜,但是在這些複雜的環境中,畫面的中心位置卻顯得平靜而莊重。整幅畫不管是在光影、用色,或者是在構圖上,都顯得十分精準、和諧,也擺脫了中世紀以來的呆板和概念化的繪畫方式,而表現出一種濃厚的生活氣息,把人物形體和內心表現得更真實,使人感到真實可信。這幅畫也被後人認為是14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中,藝術史上最輝煌的成就。
創作了這個壁畫之後,喬托的名氣驟升,各地紛紛請他作畫。甚至還有人學習他的畫風,成為一種喬托畫派,但是,學習他畫風的人,成就遠沒有他大,直到16世紀時,才出現了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等人,對他的畫風領悟透徹。也因此,有人認為喬托是奠定文藝復興新美術傳統的天才。
《哀悼基督》也是喬托的代表作之一,他在這幅壁畫中,充分展現了自己的畫風。以宗教故事「耶穌受難」為基礎,表現出畫中人物,在耶穌死時,個人在動作和表情中的悲痛。喬托利用顏色和陰影感,採用縮短法與明暗對比的藝術技巧,突出畫中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傳達人物對耶穌的悲慟。畫面具有明顯的空間層次感。
喬托的畫作還有很多,比如《逃亡埃及》,也是取材自《聖經》故事。講述瑪利亞生下耶穌,東方三賢者得知這個人類的救世主出生,就前往耶路撒冷朝拜。然而,這件事被以色列的希律王知道了,甚為恐懼,立刻下令殺死耶穌出生地伯利恆地區的所有男嬰,藉以除掉耶穌。上帝知道了希律王的陰謀,就託夢給耶穌的義父約瑟,讓他跟瑪利亞一起逃亡到鄰國埃及。畫面中,瑪利亞和小耶穌騎在驢背上,前有約瑟,上有引路天使,背後有起伏的山巒,周圍有樹木,在這個畫面中,表現的是活生生的世俗場景,拋棄了中世紀以來的公式化形象手法。畫中的人物有著健壯而結實的身體,充滿世俗的人情意味。雖然在整幅畫作中,山川樹木的關係還有不少缺陷,但是對於開創性的畫法來說,依然是種突破,也開啟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道路。
喬托晚年作畫很少,轉而從事建築設計。最後在1337年,即他71歲時,在佛羅倫斯去世。喬托的一生都與義大利的文藝復興相關聯,不管是生前還是死後,人們對他的評價始終很高。
點評
在文藝復興萌芽前,在藝術領域上佔據統治地位的一直是拜占庭藝術,它是受羅馬拜占庭帝國影響而產生的藝術風格,主要特點就是高度的程式化,雖然選用色彩上比較豔麗,但是所表現的人物卻很是呆板,而且,大部分都是宗教繪畫,即使是人物畫,也都被人為地神化了,一點藝術新穎性都沒有,給人一種僵化的感覺。而具體改變這種畫風的人物,就是喬托,他擺脫了拜占庭藝術的程式化風格,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人文藝術之路。
喬托成為藝術大師,不單單是因為他有其藝術天分,同時還因他所處的時代正處於人文主義思想萌芽的時期,人們開始從神轉而注意到人和人性,主張個性解放,反對「神性」和禁慾主義。這時人們的意識型態發生了巨大變化,開始逐漸擺脫宗教的桎梏,著眼於充滿人性的世俗生活。這也影響了喬托的藝術理念思想的形成。
隨著喬托的藝術理念的形成,他的藝術表現也在逐步改變。畫家的筆下更多地表現出世俗的人類生活,和具有人性化色彩的形象,即便是有些宗教神話題材的畫作,所表現出來的人物也具有很強的人性化色彩。而且,在表現這些藝術技巧時,喬托使用了自己嘗試性的表現手法 透視法,把人物形象表現的更生動、真實。
喬托無疑開創了一個繪畫時代的先河,在他之前沒有人如此,在他以後,藝術家們就開始循著他的道路繼續摸索。他的藝術創作,對當時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有著極大的影響。因為人文氣息的散播,喬托的藝術技法被眾多藝術家所推崇,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隨喬托,一度形成了喬托畫派。甚至後來的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等人都仍追尋喬托的藝術傳統。雖然,喬托畫派在15世紀時,就因為墨守成規,現實主義意義遠不如喬托本人的影響,但在16世紀後,義大利的藝術界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喬托奠定了文藝復興時期新的藝術傳統。
喬托開拓了一個藝術新時代,提倡一個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同時透過技法,突出了畫面的立體效果,具有視覺的衝擊力,他的這些藝術手法,都為未來藝術處理的方法,提供了靈感和思路。喬托也成為寫實主義畫風的開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