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婚姻,是一種修行
很有趣,在報紙的地方版上看到這樣的新聞標題。
老夫老妻情人裝
鱔魚意麵好搭檔
仔細看下去,發現這一對老夫妻的故事相當吸引人;
六十三歲的李先生,是農會推廣組長退休的,太太在幾年前病逝了,女兒出嫁後,他一個人簡單過著生活,一日三餐,都是馬馬虎虎在外面解決的。
有一次,李先生在溪畔橋頭附近一處麵攤吃了鱔魚意麵,驚為人間美味,以後,便常常去光顧。一盤炒的意麵或米粉,配上土豆豬腳湯,真是絕配,吃得津津有味,懷念不已。
麵攤的老闆娘,大家都稱呼她阿桂,快六十歲了,多年來都是一個人過日子,雖然年輕時長得不錯,可惜,嫁了一個很爛的丈夫,好吃懶作,還喜歡打人、罵人,所以,結婚不到三年,兩人就離了婚,幸好,阿桂把兒子交給母親照顧後,跟一位廚師學會鱔魚意麵、鱔魚米粉的料理方法,滷的也好,炒的也好,都作得很好吃,便在人來人往的橋頭租一塊地,搭了簡單的棚子做起生意來。雖然賺錢不多,可是,母子二人得以存活下來。三年前兒子退伍後不喜歡去工廠當作業員,便在城裡頭租間店面,也賣鱔魚意麵和米粉,生意馬馬虎虎過得去。
李先生打第一次看見阿桂就喜歡她了,常常去光顧她的攤子,進而幫她做一些事情,兩人慢慢培養出感情,譜起黃昏之戀的樂章。正好,阿桂攤子旁一棟中古屋要出售,李先生徵得阿桂的同意,花三百萬把它買下來,略加粉刷後,二樓、三樓住人,一樓前面掛起招牌,「阿桂鱔魚意麵」。兩個人在兒女的見證下結婚、宴客,成了親密的一家人。
阿桂年輕時候經歷過家庭暴力,對第二次的婚姻十分珍惜,她挑選相同顏色相同款式的上衣和李先生一起穿,老夫老妻情人裝天天看在眼裡,可以提醒兩人,珍惜晚年的生活,日子要過得精彩有趣。
看完新聞報導,我騎摩托車到幾公里外的鄉下地方找到「阿桂鱔魚意麵」的店舖。
店面不大,後面是廚房,前面擺五張桌子。牆上有價目表,一碗鱔魚意麵六十元,如果用炒的,要七十元。
穿著橘黃色上衣的李先生過來打招呼,我跟他說,要吃一碗鱔魚意麵。
廚房裡的阿桂立刻動手煮起來,她也穿同樣款式的橘黃色上衣,一邊煮東西,一邊跟身旁的李先生說,晚上要早一點收工,好去廟裡聽師父講經。
鱔魚意麵真的好吃。忍不住,我又叫一碗。
李先生把第二碗端給我時,好心提醒,兩碗可能吃不完呢。
我說,東西好吃,吃一碗不過癮,再叫第二碗就吃一半吧。阿桂微笑著告訴我,下次再來,就說要一碗一百塊的鱔魚意麵,不必叫兩碗,可以省二十元,又吃得過癮。
以後,再去,我真的就直接叫一百元的鱔魚意麵,享受的程度恰恰好。
我仔細觀察李先生和阿桂,發現兩人的個性都是溫和、親切、善解人意的。我因此確信,這一對老夫妻可以白頭偕老幸福過日子。因為,我一直認為婚姻是一種必須努力修行的大事,冷漠、缺少同理心的人常常會把婚姻搞砸,只有像李先生和阿桂這種人格特質的人才容易維持住婚姻。
有一個女的親戚問我,男女之間的愛情大概可以維持多久?
「大概三年左右」,我回答。
那,婚姻怎麼能維持下去呢?女親戚驚慌再問。
我分析給她聽;
人性是非常複雜的,見異思遷、喜新厭舊是難以避免的。再出色的對象再美好的戀情,三年五年後便褪色了,痲痺了,所以,維持婚姻依靠的不是互相取悅的愛情,而是一種道義。
有道義的想法,在婚姻生活中便能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會惹出麻煩來使配偶受辱、難堪、痛苦、沮喪。
如果有 生養子女,那婚姻便又多一層保障。因為,在複雜的社會中,大家都知道,破碎家庭出來的缺少父母保護、關心的孩子很容變壞,或,至少,比較不容易成功而出人頭地。因此,很多人為了維護子女願意在枯燥乏味或痛苦、難堪的婚姻中忍耐著過日子。
目前的台灣,每天離婚的夫妻大約有一百二十對,這是很可怕的數字,證明台灣人心性浮動,焦燥不安。所以,政治人物亂七八糟巧取豪奪,新聞媒體興風作浪唯恐天下不亂,邪惡商人賣黑心產品大賺黑心錢,卑微老百姓不相信司法厭惡權貴,常常聚眾包圍政府機構,抗議這個臭罵那個……。
民法「親屬篇」有許多離婚條款,但是,我年紀越大越相信因果報應的命運安排,所以,我一直勸合不勸離。
二十多年前,一個國中女老師向我抱怨她丈夫因為貪污官司被起訴,使她在同事和親友面前羞愧抬不起頭來。她很堅持,要離婚。
我極力勸止。
我告訴她,她的兩個女兒正是國中階段的叛逆時期,父母一旦離婚,打擊太大,很容易出現偏差行為。再說,丈夫一時貪婪犯錯,要原諒他、包容他,跟他共同度過這段艱難歲月。痛苦、難堪的時候,可以想著是上輩子欠他的,曾經有負於他,所以,這輩子必須盡心盡力償還債務,免得下輩子惡緣又糾纏不休。如此修行,就可以心平氣和把日子過下去。
二十多年後,這國中女老師罹癌退休,兩個女兒分別在香港、上海的銀行工作,沒辦法照顧她,是曾經坐牢三年後來自己開店做生意的丈夫,常常用輪椅推著她度過晚年歲月呢。
2.晚年,真愛
曾文溪,一年到頭水源不斷逶迤流過我們麻豆地區,流向大海,我退休以後常常騎摩托車經過大橋到對岸去走一走,看一看風景、人物。
在曾文溪畔,有一間寺廟很有趣,除了一般民間常見的神明外,還供奉鯉魚大神。相傳,有一年曾文溪水泛濫,附近村莊遭淹沒,村民慌亂逃離家園,幸好,在一條大鯉魚引導下得以游上高地,保住性命。村民感激之餘,便出錢出力蓋了廟,膜拜鯉魚大神。
廟前庭園遼闊,樹木翠綠,是閒閒無事的老人聊天、下棋的好地方,我便常常去湊湊熱鬧,消磨時光。
有一個坐電動輪椅的老人,將近九十歲了,看起來身體還不錯,愛找人聊天,聽說我是麻豆人,高興的說,他嘉義農林學校畢業後就進麻豆糖廠當技工,從課長一直升到副理才退休下來。可惜,現在行動不方便,已經很久沒有回去麻豆糖廠走一走了。
我告訴他,麻豆糖廠早已收工不製糖了,剛剛慶祝建廠一百週年,許多日式的紅磚建築物都整理得很好,改成藝文活動中心以後,週六、週日都有許多藝文團體公開表演,吸引很多外地人前往參觀。
老人微笑點點頭,顯然對他工作了一輩子的麻豆糖廠有這樣美好的轉變感到很欣慰。
以後我和他常聚在一起聊聊,才知道他小時候很窮苦,父親在一家碾米店當工人, 表現忠直,甚得主人器重,每一次父親帶他到碾米店去玩,主人都給他糖果吃,還要自己的獨生女跟他一起玩耍。
他唸小學時,成績很好,是第一名畢業的,日本老師惜才,特別到他家訪問,勸父親讓他升學唸書。父親為此愁眉苦臉,不知如何是好。碾米店主人知道這件事,很慷慨的表示要資助他去投考嘉義農林學校,考上了,替他出所有的學費和寄宿生活費。
懷著感恩、報答的心理,他在麻豆糖廠升上課長後,託人向碾米店主人的獨生女求婚,那小姐從小就喜歡他,自然高高興興跟他結為夫妻。兩人感情融洽,恩恩愛愛三十多年,在地方上傳為美談。
美中不足的是,他太太不能生育,兩人膝下空虛。為此,太太多次提醒他,應該娶個小老婆,生男育女,好為他延續香火。
他一直反對太太的主張,不納妾。他認為沒有子女是命中注定的事,不要勉強。而且,他深愛太太,不願意親近別個女人來使她傷心,使她在地方上感到丟臉。
他太太五十歲時被診斷患了肺癌,她便把名下大片農地捐出來蓋廟供奉鯉魚大神。廟蓋好不久,她就死了,他遵照她的遺言,把她埋在廟後一小塊她所有的果園裡。
他從麻豆糖廠退休後,每天,一定到太太墳墓前坐一坐,跟她說說話,回憶兩人以前甜甜蜜蜜的生活。這樣,繼續三十年了。
有一次,我幫他推輪椅,一起去廟後果園看他太太的墳墓。墳墓不大,但是上面的綠草修剪得整整齊齊,墓碑前也供奉有鮮花。很顯然,他僱有專人在照料太太的墳墓。夫妻情深,一點也不假。
冬日,溫暖的陽光灑在他臉上,使他專注看著太太墳墓的表情溫馨感人。在晚年,他心中有一個愛妻可追憶、想像,日子不會過得空虛、無聊,他實在是個很幸福的老人。
中國大陸當紅女星,漂亮、性感的范冰冰,主演根據台灣作家白先勇小說「金大班」改編的電視連續劇。我看了,感觸良多。
范冰冰化身為上海「百樂門大舞廳」的當紅舞女,金兆麗,命運坎坷的她原本是名醫的千金小姐,可是,出生時,在婦產醫院被掉包,一個貪婪、卑賤的婦人用自己剛出生的女兒偷換了她,使她生長在非常窮困要忍飢受凍的環境中,長大了,成為賣色賣藝的舞女。在一次偶然邂逅中,金兆麗愛上復旦大學外文系的一個大學生,盛月如,他是上海一家大銀行董事長的獨生子,瘋狂的迷戀著金兆麗,在父親嚴厲反對下,兩人私奔到鄉下同居,後來,被迫分離,金兆麗來到台灣,迫於生活,下海在台北「夜巴黎大舞廳」當舞女大班,當她四十歲那年想嫁給一個富翁時,盛月如輾轉從馬來西亞來找到她,她不顧一切,和一身是病的他復合相愛相守,半年後,把他埋葬在偏僻的小地方。此後三十多年,金兆麗都沒有再婚,一有空,她就到初戀情人盛月如的墳墓前看他,跟他說說話。
人到晚年,真愛依然燦爛活在心頭,才能忍受現實生活的庸俗與無奈。白先勇筆下的舞女金兆麗,一生命運看似悲慘,卻有令人羨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