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學者研究明清轉接期的遺民現象成果頗豐,他們視遺民逃禪是棄舉子業後的謀生方式。因此,大多數學者僅探討「有所托而逃者」,對真心向佛,遯入空門者,則不予討論,故明清之際,遯入佛門真心參禪悟道之士大夫,甚少被學者研究。遺民衲隱於叢林寺院或山野小庵,即所謂出家焚修,不理世事;真心向佛者,又多不與人通訊息,或只論禪學佛法,故遯入空門者向不被史家所注意及書寫。而被儒者、文士所關注者反而是偽僧,即所謂「有所托而逃」之士人,儒者不斷地書寫,彷彿是在澄清一件事,偽僧是真儒,那些真僧反而消失在歷史洪流中,不為後人所知。
熊開元(1599-1676,字魚山,湖廣嘉魚人)前半生為官,後半生入佛門為僧。熊開元一生之經歷,有諸多事蹟被世人誤解:如與復社之關係、舉發首輔周延儒不法而享有盛名,但其動機卻被誤解;南明隆武朝時,熊開元力持「資格用人」又遭諸生抨擊;出家後,拜三峰派繼起弘儲為師,為調解其師與木陳道忞之紛爭而涉入清初天童派諍。本書查考熊開元被世人誤解、抨擊之因,並就其一生之經歷,置於大時代變動之下,探究熊開元由儒歸佛之心路歷程,以明明末清初真心向佛之士大夫,入宗門後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此為史書傳記所不載,本書的研究正可彌補史書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