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收入選擇理財方式
很多人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專利,對於工薪階層來說,每個月的收入只要能保障自己的生活,能達到收支平衡就可以了。這種想法是偏頗的。事實上,只要我們在賺錢、在使用錢,那麼我們就有財可理。不同的只是收入高的人與收入較低的人,在理財方法、理財側重點上存在差異。
如今,市場上的理財產品種類繁多,理財方式有儲蓄、購買債券或基金、購買保險、投資股票、購買黃金或白銀、投資收藏品等。不同的理財方式、理財產品有不同的針對人群,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參加工作時間較短、月收入在三萬元以下的年輕人,收入較低,承擔風險的能力較差,理財重點應該是平衡收支,抑制消費。我們可以將每個月的收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用來支付每月的基本生活費,比如房租、水電費、日常用品開支等,這部分費用大概能占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第二部分用來儲蓄,目的是預防未知變故;我們收入不高,所以儲蓄的金額也無需太高,每月儲蓄收入的 10% 到 20% 就可以了。第三部分就可以靈活使用了,我們可以購買 CD,買自己喜歡的品牌衣服,假期的時候安排一次旅遊,或者辦一次朋友聚會;不過最好的理財方式是,把這部分費用用來投資而不是消費,比如我們可以每月拿出二千或三千元,投資一份穩定的基金,讓錢生錢。
工作幾年以後,我們的月收入或許能漲到三萬到五萬元。這時的收入算是中等收入了,這時,我們就可以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適合投資的理財產品了。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不是賺錢,而是保障。我們確定自己的每月開支,留出足夠的生活費用後,最好先為自己或家人購買一分儲蓄型保險,保險種類以健康醫療險優先。保險金額無需太高,每月三千到五千元的金額是最合適的。有些銀行推出了一些小額理財產品,提供一卡多戶、整存整取等多種理財服務,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需要,選擇適合的存款組合方案,提高存款收益。
每月五萬元以上的收入,算得上是較高收入了。如果我們月收入達到五萬元以上,就可以考慮將收入的 50% 到 60%,用來投資理財產品了。我們可以選擇投資股票或者基金。投資要謹慎,如果我們沒有投資經驗,一開始最好拿出少量資金做試探投資,投資獲益、經驗增加後,再追加投資數額。我們可以投資風險較低的貨幣基金,這類基金雖然收益較低,但是安全性較高。有些銀行推出了一些理財產品,專門針對閒置資金較多,又沒有太多時間理財的人。我們只需去銀行開一個理財帳戶,就可以隨時往裡面存錢。銀行會等帳戶金額達到一定數額後,用這筆基金投資合適的貨幣基金。這種理財產品每月分紅一次,我們幾乎不用自己做任何操作。
有一些理財方式是通用的,無論我們月收入三萬元以下、三萬到五萬元,還是五萬元以上都可以使用,比如每月強制存款。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收支情況,每月把收入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存入銀行,強制自己不准提取。理財還有一些小技巧,比如購物或消費時,我們可以把找零放進另一個口袋,回家後放入盒子收好,等盒子中的錢存足一千元時,就換成整鈔存入銀行。節省支出也是理財方式之一,比如,我們可以多在家中做飯,把在外吃飯的花費省下來用作投資。
2.把賺的錢分成幾分打理
理財沒有範本,但有通用理念,比如把賺的錢分成幾分打理。這種理財方法非常簡單,但效果非常好。方法是,把每個月的收入分成不同的類別,用作不同的用途。分類時,我們必須要控制好類別的數量:類別過多,不易打理,會變成理財的負擔;同樣,分類過少對理財也不利。一般認為,將收入分為四個類別是最恰當、最合理的。
收入的一部分應當用來保障個人與家庭的生活;一部分應當留作備用金,以使資金時刻保持充足的流動性;一部分應當用來投資較穩健的理財產品,使財產得以穩定增長;另一部分則應該投資風險較大的理財產品,獲取更高收益。
我們都不能保證,個人或家庭成員不會生病、不會遭遇意外、不會遇到財務風險。意外或風險出現時,正是用作保障的資產發揮作用時。我們可以將用作保障的資產拿出來,購買實物黃金或者儲蓄型保險。黃金可抵抗通貨膨脹,儲蓄型保險可為我們免去健康、養老等後顧之憂。年齡不超過三十歲、月收入不超過三萬元的年輕白領,除了繳交國家規定的保險,還可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購買合適的健康險,比如有分紅功能並帶有附加重大疾病險的終身壽險。這種保險不僅對死亡和重大疾病提供一定的保額保障,每年還有現金分紅。我們的建議是,沒有特殊情況不要把分紅提取出來,分紅不斷累積,利息不斷累積,時間久了又是不小的一筆財富。
投資要保本,這是有經驗投資者的共識。事實上,不僅投資,個人與家庭理財的關鍵也是保本。備用金的作用正在這裡:讓資金保持充足流動性的同時,保留一部分的本金。如果個人與家庭成員收入穩定、身體健康、日常生活無憂的話,預留三到六個月的生活費做備用金就足夠了。通常,備用金中常被動用的部分只占 30%,所以可以把 30% 放入銀行存活期,剩下的 70% 則用於投資其他金融工具,增加收益。超短債基金、貨幣市場基金、保本基金、銀行開放式現金理財產品、銀行定存、國債等,都是值得投資的金融工具。
投資較穩健的理財產品,我們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獲得相對較高且穩定的收益。如果可拿出的資金較多,我們可以考慮投資信託產品;如果可用資金較少,我們則可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理財。相對信託產品,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較低,但更適合小額資金投資者。市場上的理財產品種類繁多,每種產品都有獨特的保障機制。應該投資哪類理財產品,我們最好綜合考量,量入而定,視條件而行。
之所以要拿出一部分資金投資風險較大的理財產品,是因為這類理財產品能幫我們獲取更高的收益。風險較大的理財產品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股票了。然而在股市中,多數投資股票的個人,都難以戰勝股票投資機構,因為個人的專業知識、資訊來源、操作技巧和投資心態,都難以與股票機構抗衡,投資時易受環境影響,見漲就追,見跌就殺。所以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這部分資產投資股票不如投資基金債券。至於該投資什麼樣的基金債券、是不是該拿出一部分投資股票、有沒有更好的投資方式,這一類問題我們或許應該諮詢一下理財專家,聽一聽他們的建議,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決定。
在理財過程中,我們要想既得到牢靠的保障,又獲得更多的收益,把自己的財產分成幾分打理,無疑是最高效的方法之一。不同人有不同的投資理財觀念,有人激進有人保守,所以在分配自己的財產時,有人會拿較多資金配置風險型資產,有人會為保本型資產耗費較多錢財心力。無論理財觀念如何,財產分配總離不開這四大類別,而各項資產的比例該怎樣分配,哪種類型的資產多一些、哪種類型的資產少一些,這就因個人條件、個人觀念而異了。
3.做好收支預算
做收支預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對於工薪階層來說,每個月的收入是一定的,要想積累財富,只能通過做好預算、控制支出解決。
我們每個月的支出中,有一部分是固定不變的,比如房租;一部分是不固定的,比如交通費用、日常生活費用、社交往來費用等。我們做收支預算,就是為了合理籌畫支出中不固定的部分,制定合理的消費計畫,實現月有餘財。
每個人的消費習慣不同,所以預算的具體內容會有差異,但預算的大體步驟應該是相似的。通常說來,預算步驟分三步。首先,我們要確定合理的預算期。預算期應當與收入週期等同,常以月、季、半年或年為單位。工薪族多數按月拿工資,因而以月為預算週期較適宜;非工薪者收入週期常為季、半年或者年,預算週期也應隨之調整。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我們每年都有購置大件物品,為家庭做適當裝修或外出旅遊的可能性,這些計畫外消費會花掉一筆較大金額,所以年預算通常大於十二乘以月預算。
預算週期確定後,我們要設計一個可用的預算收支表。收支表應簡潔實用、一目瞭然,方便查找分析。表格可由收入與支出兩部分組成,兩部分之下可細分出不同的子分類,子分類內容應根據個人或家庭的收支情況決定。很多人設計表格時,為求精準,將子分類分得過細,將收支明細列得過於完善,這其實是沒有必要的。表格畢竟只是收支預算表,而不是實際收支帳簿。為方便與實際收支帳簿對照,我們可以將《家庭收支表》改名為《家庭預算收支表》,直接使用。
設計好預算週期表之後,我們就要開始制定預算指標了。預算指標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既不能過鬆也不能過緊。預算定得過緊會難以實現,定得過鬆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歷年來的家庭收支、之前幾個月的消費情況,都是預算指標的制定依據。做預算之前,我們最好認真研究一下之前幾個月的帳目,大致瞭解一下自己的消費情況,以使制定出的預算指標盡可能合理。
具體制定各項預算指標時,我們應綜合考慮自己的經濟狀況、消費情況,以及將來經濟狀況可能發生的變化等各項因素。只有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經過分析研究做出來的預算,才是切實可行的預算。舉個例子,如果當年有旅遊計畫,那麼旅遊費用該定在五萬還是十萬,在自己的經濟狀況、當年的消費情況之外,我們必須要將第二年的收入狀況,以及可能的花費納入考慮範圍,這樣做出來的預算,才會使次年生活不致過於拮据。
有年輕人苦惱說,自己的確做過預算,但半月不到,就發現花費遠超預算,所以預算根本不可行,起不到控制支出的作用。分析過他的預算和實際支出情況後,我們發現他的問題出在餐飲支出上。預算中,他的餐飲支出占總支出的 40%,但這個月不斷有朋友來找他玩,他不停地陪朋友吃飯,不知不覺就超支了。
朋友前來是不能預料的特殊情況,如果可能發生的特殊情況沒有進預算,說明預算還是不夠完善。沒有人從一開始就能做出完善合理的預算,要想做出真正有效實用的預算,必須經過一段相當長的預算調整期。調整期過後,我們對自己的收支狀況、消費習慣,以及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都有了大致的把握,這時做出來的預算,才可能充分考慮到各項因素,才可能做到真正的完善、張弛有度。
仍以這個年輕人為例。在他的預算中,應當預留出一部分做待客應酬的專項款,這筆款項不應以月為單位預算,而應以季、半年或年為單位,因為類似的突發狀況不可避免,它不會經常發生,然而一旦發生就將是不小的一筆支出。只有預先考慮到支出的可能性,將可能性列入預算,才不會出現突發狀況到來時手忙腳亂的情況,預算也才可能被嚴格有效地執行。
4.記好帳
理財分兩部分,開源和節流。要想節流,先要明白自己的消費結構是怎樣的;而要弄清楚自己的消費結構,我們最好先學會記帳。記帳方式有三,傳統手工記帳,通過理財記帳軟體記帳,以及通過記帳網站記帳。
手工記帳是使用最廣泛、歷史最久遠的一種記帳方式。這種記帳方式十分便捷,我們只需找出一個小筆記簿,把當天的花費一項項記錄下來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記帳時最好分門別類,不要記流水帳。在帳簿中,我們可以將不同的花費類別記在同一處,比如將買衣服、吃飯、購買生活用品的費用記在一處,統稱為日常生活支出;將看電影、去健身、購買書報的費用記在一處,統稱為娛樂支出;將請客吃飯、與朋友聚會的費用記在一處,統稱為交際支出。為使帳簿更精確,每個月的收入情況、借款情況以及用於投資的款項,我們最好也都一一記錄下來。
傳統手工記帳法的好處是,手寫帳本不會漏記款項,購物回來立刻記帳,記帳習慣容易養成;缺陷是使用較麻煩,每月匯總計算帳簿中的款項,不得不借助計算機,工作內容繁瑣龐雜。為方便帳簿打理,網路出現後,人們發明了理財記帳軟體。
理財記帳軟體可以通過搜尋引擎搜索,免費下載到個人電腦中使用。網路上的理財記帳軟體種類繁多、功能各異,但有三項主要功能是一致的,收支記帳、收支預算、功能提醒。收支記帳功能,可以幫助我們隨時瞭解自己的收支狀況;收支預算功能,可以讓我們瞭解自己的收支情況,幫助我們找出不必要的、需要留心控制的支出;事務提醒功能的作用,則是提醒我們信用卡還款日、水電費繳納日等理財事務中需留意的日期。
使用理財記帳軟體記帳,不需借助計算機就可以將各項收支整理得明白清晰、一目瞭然,省掉了統計分析的麻煩。科技在發展,理財記帳軟體的種類越來越多樣、功能越來越豐富,該使用哪一種理財記帳軟體記帳,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
如果想在記帳的同時結交帳友,與帳友交流理財經驗,彼此學習理財技巧,共同進步,我們還可以利用線上記帳網站,通過網路線上記帳。線上記帳網站不僅可以記帳,還是一個理財交流平臺,這是它與理財記帳軟體間的最大區別,也是它的最大優勢。網路上提供線上記帳服務的網站有很多,大家不妨方平估選擇。
雖然有這麼多便捷的記帳方法可用,但很多人仍然無法養成記帳的習慣,原因之一是,他們記帳時過於追求完美、完善,有時記不清當天的花費,或者記錄下來的開支狀況與口袋中的餘款對不上,卻又連一分錢的開支都不想漏掉,於是只好絞盡腦汁苦思冥想,最終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事實上,我們記帳的目的是瞭解自己大概的消費狀況,知道自己每個月的收入都花到了哪裡,所以只需保證內容的基本正確;至於想不起來的小額花費,只要單列出一欄「其他」,將這部分花費放在裡面就好了。
記帳需長期堅持,能做到每天一記當然好,但假如遇到事務繁忙或者帳簿不在身邊的情況,幾天一記也是正常的。如果遇到上述情況,可以在隨身攜帶的備忘錄上簡單記錄一下,等有時間再做詳細整理,不要因此而中斷記帳。
5.買東西要理性
很多人都有衝動購物的經歷。現在網路上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購物方式,叫做「秒殺」。網路賣家會在網上推出一些價格超低的商品,消費者看到價格,認為超值,立即下單拿下。網路購物快速便捷,很多時候商品從上架到賣出只需一秒鐘時間。「秒殺」購物無疑是衝動購物的典型。「秒殺」者的理論是,這麼超值的商品不買不是太吃虧了嗎?但是我們反過來想,再超值的商品,買回來沒有用,不也相當於金錢的浪費嗎?假設一種商品本身價值五百元,「秒殺」價一百元。在「秒殺」者眼裡,不買就相當於虧損了四百元。可事實是,我們買這件東西並不是白賺了四百元,而是花掉了一百元。
除了受價格引誘衝動購物,我們或許還會因為店員巧舌如簧,一時動搖而購物;發了年終獎金而「大出血」消費一場;為了與人攀比、向人炫耀,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購買不必要的東西。這些消費行為於理財無益,全都是不可取的。控制支出是理財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購物又是支出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想控制支出,每月有更多的結餘資金,我們必須學會理性購物。
生活中處處需要花費,有些花費是必需的,有些花費則是可有可無的。在新組建的小家庭中,孩子出生前,年輕夫婦往往滿懷期待,為迎接孩子的降監,他們會一時衝動買下很多小衣服、小鞋帽、小玩具等嬰兒用品。孩子出生後他們才發現,嬰兒玩具買多了,孩子根本玩不過來;孩子長得太快了,很多衣服鞋帽還沒來得及穿,就已經穿不下去了。年輕父母衝動之下的支出,無疑成了浪費。如果要為寶寶購物,購物前,父母可以先擬一張購物清單,列清楚必需品與非必需品,購物時只買必需的部分。
外出旅遊的時候,我們太容易衝動購物了。旅遊景點常會出售一些紀念品或土特產,有些人喜歡旅遊時為親朋好友帶一些禮物,有些人喜歡為自己的旅遊留一些紀念,於是他們花大錢買了很多景點紀念品和當地土特產。所有旅遊景點的紀念品都是大同小異的,如果我們沒有收藏旅遊紀念品的愛好,紀念品可以不買。如果想買土特產送給親朋好友,我們可以在景點選好要購的特產後,到外面的商店中買。
沒有人能永遠理性、時刻理性,我們肯定有一時衝動要花錢的時候。如果想花錢買某種東西,但自己清楚這種東西沒有購買必要,我們不必克制,只需把消費方向扭轉一下。比如,當我們想花幾萬元購買一件幾乎不會穿的禮服時,可以研究一下可購買的基金、債券或股票,用這筆錢購買一檔基金或債券。錢花掉了,我們的消費慾望疏解了,不會再衝動消費了,這筆錢還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