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在當今社會上,修道學佛的人多如牛毛,而明心見性的人卻少如牛角。吉林三清宮監院劉圓慧,就是一個得道的道長。
吉林三清宮坐落於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依山傍水,風景幽雅,是吉林市目前唯一的道教道場,也是東北目前很有影響的道教道場之一。三清宮始建於一九九四年,是全真教之龍門派的道觀。全真派的始祖是王重陽祖師,龍門派的始祖是王重陽的弟子丘處機。
《全真七子》這部小說最初的發心,緣起於劉圓慧監院。早在一九九九年,劉道長偶然之間看到一部電視連續劇,對劇中所描寫的道士形象頗感不平。該劇極盡醜化污蔑之能事,將劇中道士的形象刻畫成見錢眼開,見利忘義,見色性迷的妖道。從那以後,劉道長注意到,絕大多數影視和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道士形象如出一轍。
作為一個真正清靜修行道場的住持,目睹中國道教目前滿目瘡痍,日漸式微的現狀,看到影視作品對道教人士的隨意歪曲和刻意醜化,劉圓慧痛心疾首,五內俱焚,一種弘揚中華本土宗教的使命感、喚醒人們內心良知的慈悲心、以及還歷史以本來面目的道義和責任油然而生。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一個大膽新奇而又切實可行的想法在劉道長的心中孕育而成。那就是: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重新還原並再現那段歷史史實。
這件事想想簡單,真正操作起來卻並不容易,因為手頭僅有的資料是幾百年前的豎排孤本《七真傳》和《金蓮仙史》。單薄的人物形象,粗放的故事線條,簡陋的情節構架……這些,對重新創作雖然構成了一定困難,但尚無大礙。
最令人遺憾的是,當我們翻開厚重的歷史書籍,查詢那一段激蕩人心的歷史時,竟然意外地發現:當蒙古鐵騎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橫掃華夏大地之際,全真派的傑出代表丘處機審時度勢,順應天時,先後拒絕了金國和南宋的聘請。不顧年邁體衰,不懼關山迢遞,應成吉思汗之邀奔赴萬里之遙,以垂老之軀遠赴雪山之域。
面對睥睨天下、四海無敵的一代霸主,丘處機以退為進,以柔克剛,對成吉思汗曉之修心養性之理,動之戒殺護生之情。「及問治國安邦之道,則對以敬天愛民為本;問長生久視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欲為要。」成吉思汗對丘處機禮遇有加,言聽計從,奉為神仙。
丘處機西行歸來之後,被人們稱之為「天下之教父,帝者之師尊」,並受命掌管天下教門。從此,全真教進入了中國道教有史以來的鼎盛時期。
當蒙古鐵騎橫掃神州大地的時候,成吉思汗賜與丘處機的虎符及璽書,令神勇彪悍的蒙古將帥如見大汗,退避三舍;讓勇武驕橫的蒙古士兵視為神靈,望而卻步。遍佈中原大地的全真教宮觀,成為兵燹火焚之外一個個安全的孤島;成為槍林箭雨之外一處處避難的租界;成為拯救中華民族數千萬黎民百姓生命的福祉。
就是這樣一段真實並且驚心動魄的歷史,在中國正統的史書中,竟會被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在《中國道教發展史略》中闡述:「他們生當衰亂之世,華夏丘墟,以民間講學傳道的姿態,盡力保持國家民族文化的元氣與精神,可謂用心良苦,功德無量!而古今學者,依樣畫葫蘆,一律指為異端。管窺漏見,卑不足道,實在是辜負聖賢!」
「當國家有難,受到異族的統治之下,一個新興的道教宗派,做了許多許多保存民族命脈的工作,追懷千古,實在應當稽首無量!」
「丘處機有先見之明。他不辭艱苦地奔波到雪山以南,是為得預先佈置,保持民族國家的文化傳統,這是多麼可歌可泣,而且含有無限悲憤的歷史往事!因為他是一位道教的道士,便被自命儒家的歷史學者們輕輕地一筆抹煞,無奈不可乎!」
「當成吉思汗崛起蒙古,以素無文化基礎的民族,除了依賴武力征服以外,根本不懂文化和政治的建設。如非丘長春師徒教化其間,他禍害之烈,恐怕又不止如元朝八十餘年的情況了。這筆寫到全真道的事蹟,又不勝有觀今鑒古之歎!」
我不惜大段摘錄南懷瑾先生著作的原文,實在是因為南懷瑾先生的評述直逼歷史事實,切中肯綮。
《全真七子》以尊重歷史事實為原則。在保持原著原始風格的基礎上,著重刻畫了王重陽祖師以及他的七個弟子驚世駭俗的修道過程,平凡偉大的人生經歷,悲天憫人的濟世情懷,終成正果的圓滿結局。詳細描述了七位真人由凡到聖,由人到神,由俗到仙,尤其是這個過程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就是儒釋道三教所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明心見性的非凡歷程。
全真七子所處的時代,正逢宋末元初,遼金共處的戰亂時期。本書著重描寫了全真教祖師王重陽嚴格要求訓練自己的徒弟,使他們每一個人在自我發現、自我磨練的過程中克服了巨大的困難,成為名重一時的一代宗師的故事;詳細地介紹了王重陽以及他的七位弟子修身、養性、得道的過程。書中既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又有道教修煉的法門。可以說是一部全面、翔實地反映中國道教文化的正統讀本。
王重陽為了成道犧牲了財富和家庭裝瘋出走;馬鈺慷慨地奉獻了自己的家產建立了一個道場;孫不二自我毀棄了一個女人最為寶貴的容貌;譚長真離開了受人供養的舒適生活設計出走;王玉陽平靜地離開了優越的環境孤身修煉;郝太古不辭辛苦地鑿出了一個個岩洞卻讓給了他人;劉長生以毒攻毒,以過人的毅力在煙花巷中磨練色性。
本書在保證情節結構完整、人物個性鮮明的前提下,盡可能融入了一些健全的生命、和諧的身心、寬厚的性格、高尚的道德,捨己為人的無私情懷,慈悲善良的宗教義理。讓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人們在悠悠的回味中,慢慢品咂中國原創宗教的獨特魅力。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在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中,道教以鮮明的民族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對中國的社會歷史、政治經濟、哲學科學、倫理道德、文化藝術、民俗民風、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質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為了弘揚中國的本土宗教,本書以「尊道貴德」為核心,特別強調自然之間的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像濟世利人的社會責任感,和光同塵的處世方式,順應自然的行為原則,崇儉抑奢的生活信條,情景恬淡的精神境界,性命雙修的養生思想,天人和諧的生態智慧。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一個忘記或者漠視英雄的民族更是不可原諒的。本書試圖向讀者說明:中國的原創宗教——道教,目前的確是衰落了。但我們不應該因為今日的衰落就抹煞了昔日的榮光,又焉知今天的衰落不是明天輝煌的起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