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今日,線上機譯系統Google Translate已可支援七十二種語言之翻譯,全球亦有為數不少的人都有使用此一便捷工具處理線上資訊多語翻譯的經驗,唯令人遺憾的是,其品質(文法正確性及可讀性)目前仍未臻理想,筆者一再思考,如何於享受機譯系統便捷性之餘仍可兼顧其譯文品質。吾等皆知,機譯品質往往會因來源語與目標語語言特性差異而有所不同;其次,機譯品質亦會受機譯系統語料庫大小、翻譯文件類型和內容的影響,筆者多次嘗試、實驗、驗證後發現:只要來源語文本符合機譯系統運作邏輯,則機器譯文品質明顯大幅提升,此意謂只要控制來源語文本,將自然語言表述打碎成最基本核心的碎片─語言表述的最原始形式,就如語言學大師Noam Chomsky(1969)所說的語言深層結構,而後再藉由機譯系統選擇合宜對應的碎片重新拼圖,以符合其運作邏輯,則譯文品質必能達到一定之水平,這種如拼圖般的書寫方式,即是筆者為提升機譯品質配合機譯系統量身訂做的控制型語言,也稱之為網路e語言。
或許有人認為e語言是一種機械式、非自然的語言,無法與通用的語言相提並論,因而對之嗤之以鼻。的確,拼圖式的控制性語言書寫時會使用一些不自然的記號或符號,如:用以區隔不同語言單位的逗號及一些以英文書寫的專有名詞,但此拼圖式書寫方式主要是為了方便機器翻譯系統運作,進而提高其譯文品質。閱讀這種拼圖式書寫或機器譯文時,不用太在意這些不自然的記號或符號,此就有如我們觀賞一張拼圖,欣賞的重點應是拼圖的完整圖像和意象,而非去計較每張小拼圖間的接縫;不可諱言,一張拼圖當然不及一幅寫實油畫或水彩畫來得逼真寫實,但我們仍可透過拼圖了解圖畫所欲傳達的訊息。換句話說,當我們閱讀機器譯文時,雖然其表述不如人工譯文來得自然、生動,但我們仍可領略其欲傳達之文化資訊,此即是機譯系統輔助跨文化溝通之功能,網頁書寫新方式即是為了配合機器翻譯而量身訂作。
回想當年白話文運動初展開時,許多文人、學者無不大力抨擊,咸認為白話文是一種不淪不類的語言變種。語言是一種有機體,會隨著環境需求而有所演變,語言使用、學習也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巧,隨著時光飛逝,曾幾何時,我們日常所見、所用大多已轉為白話文體,文言文反而鮮少再見。網路語言只不過是一種載體和工具,主要用來流通資訊和文化交流,而不是為了美學欣賞,因此我們大可不必精雕細琢,只要達成清楚傳達訊息之目的即可。若我們突破現狀,使用控制性漢語書寫網頁文本,以簡單淺白的文體配合線上機器翻譯系統處理,其多國語言的譯文品質必能隨著語體改變而大幅改進,如此,藉由控制性漢語書寫網頁文本與線上機譯系統攜手合作,我們當可藉此把「自我」(本地文化)推銷給「他者」(其他國家人民),幫助「他者」了解「自我」,消弭「他者」與「自我」間社會、文化的鴻溝,促使跨國溝通和跨界交流更為快速有效。
最後,要強調的是,筆者倡導控制性漢語書寫網頁,並非要大家因此而放棄自然語言書寫,就以我們日常見到的一般印刷物與出版品為例,因其功能、目的與讀者群方面皆與網路有所差異,故仍可使用自然語言書寫或進行人工翻譯,兩者各有各自的對象與目的,彼此並不衝突,就有如繁體中文與簡體中文可同時並存一樣,控制性漢語與自然漢語亦可同時並存,不需相互排斥。
本書撰寫過程受到各方協助,首先要感謝國科會歷年來的贊助,及研究生兼任助理羅賓豪、呂宜樺、黃月狄、王于珊等人,協助筆者搜集相關資料及改寫控制性語言,同時,亦感謝大學生梁亦平的排版打字,本人先生楊雨亮為本書校稿,更要感謝白象文化的張輝潭總監願意出版本書,於此致上萬分謝意。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應用英語系暨口筆譯碩士班
史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