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獲一籮筐,就能稱得上魚達人了嗎?
魚達人李嘉亮告訴你,他釣的不是幾條魚,
是魚的行為、生態與釣魚人的活學問!
愈常去釣魚,愈覺得釣魚實在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值得讓人一生浸淫其中,參悟不盡。魚達人李嘉亮從國小開始釣魚至今數十年,有系統地研究各種釣技,造訪無數知名釣點,累積的釣魚經驗和見過的釣魚怪事也不算少……,這次他將全盤托出其畢生鑽研的釣魚絕技,以及出人意料的釣魚癡事!!!
魚達人釣魚秘技,嘆為觀止!
★養魚沒幾年後,釣技漸有增長,發現在水質清澈的溪流,半伏著身子垂釣,把釣棚調淺一些,可以觀察到溪魚吃餌的行為和動作,和水族箱所觀察到的結果相互比對,這些反覆求證的功夫,後來證明筆者所創造的垂釣口訣──深魚淺釣,果然讓自己的釣技在極短的時間內突飛猛進。
★釣一些魚回家養,給餌觀察其吃餌的行為,到了後來,每當浮標有魚訊的時候,腦子已經在想魚是怎樣的姿勢、動作接近釣餌,甚麼才是真正可以揚竿的魚訊,魚兒的動作又是如何……
★「在浮標下沉的瞬間,真正的釣魚才算開始。」這一句充滿文學味道的開場白裡,讓很多釣友嗅到幾許浮標下沈之前,漫長等待裡的無奈。但不懂釣魚的編劇、作家最喜歡寫的一句話、也就是對於釣魚活動最「標準錯誤」的描述,就是:「釣魚就是要有耐性。」
★為何「神仙難釣午時魚」?前人經過長久的垂釣驗證,將相關的經驗法則,編撰成為釣魚諺語,確實能忠實反映實際的釣況;時至今天科學昌明,釣魚同好應該回過來找尋相關學理,驗證為什麼了。
★不管什麼竿都會斷,就是電線桿也一樣,但是你的竿子斷了,責任一定在釣竿製造廠,絕對不是你這個釣魚高手的錯,對不對?但真的是這樣嗎?知道為什麼竿子會斷嗎?應該怎麼操竿才是對的?
魚達人癡魚怪談,博古通今!
★姜子牙到底用什麼方式在釣魚?古代的中國人又是怎樣地釣魚?人類最早發明的釣魚鈎就是彎曲的鈎子,但是中國人竟然是用直針在釣魚,為什麼?
★以前常聽朋友把一句口頭禪掛在嘴邊:「他媽的!今天吃憋!」意思就是吃了悶虧。剛開始一直不了解這句話的涵義,總在心裡想著,吃鱉有甚麼不好?鱉不是佷補嗎?要清燉、要紅燒都很不錯,幹嘛還要抱怨?後來才知道,原來此憋非彼鱉也。
★吃鱉,其實樂趣無窮。吞嚥著鱉肉鼻孔中吐出中藥濃香,不禁感嘆:想不到王八牠表弟,居然出淤泥而不染,端的是好滋味!
★在海邊釣魚,什麼魚都有可能釣到,哪些可能潛在扎傷釣人,讓你痛到不行,甚至掛點,你認識牠嗎?萬一……怎麼急救呢?
釣魚難不難?──魚達人李嘉亮親身傳授下竿絕學,釣魚一點都不難!
釣魚有沒有趣?──魚達人告訴你如何與魚鬥智,絕對讓你樂趣無窮!
作者簡介:
李嘉亮縱橫台灣山林數十年,上山下海,寓研究於玩樂之中,對於台灣山野、生態瞭若指掌,堪稱台灣山野達人。對台灣魚類生態及釣魚、吃魚如數家珍,為頂尖的釣魚高手,曾任「釣魚人雜誌」總編輯。玩刀、做刀、賞刀數十年,是台灣稀有、罕見的「刀達人」。著作:《完全圖解登山聖經:第一本真正適合台灣登山的入門百科》、《達人開講‧圖說刀事典》、《不是胡說八道的山野怪談》(遠足文化)。
章節試閱
等待的過程其實很忙碌
在等待魚訊漫長的過程中,如果您感到無奈與乏昧,那證明您還是一個釣魚的門外漢!想要成為高手,豈可不更加積極主動來開創新局?至於訣竅何在?不妨仔細觀來……
「在浮標下沉的瞬間,真正的釣魚才算開始。」在這一句充滿文學味道的開場白裡,讓很多
釣友嗅到幾許浮標下沈之前,漫長等待裡的無奈。所以不懂釣魚的編劇、作家最喜歡寫的一句話、也就是對於釣魚活動最「標準錯誤」的描述,就是:「釣魚就是要有耐性。」為那些熱愛垂釣,卻永遠弄不清楚垂釣真諦的門外漢,所做無助的等待過程,寫下最真實的一幕!
其實,在漫長的等待過程,釣友應該一直都是很忙碌的,持續積極主動施展垂釣技巧,讓魚發現釣餌的存在、激發魚類吃餌的意願、發現魚類出沒的位置。而此三項作為,還要配合海流與及浪濤的狀況,做出適當的動作和晃餌技巧,這就是本文所要講述的重點。
一般釣友對於魚訊發生前漫長的等待,已經「合理化」到什麼程度呢?你看:枯立乾望著浮標無所事事,然後先假設潮水不對,等到潮水動了,自己的浮標持續沒有反應,再繼續相信堅忍的座右銘,等待黃昏薄幕的到來,這是魚比較會咬餌的時間,等到這段黃金時間過去了,浮標還是沒有反應,就把希望寄託在明天天剛亮的薄暝時刻;如果再不咬,就把原因歸咎於水溫、鹽度等等。
而釣魚的朋友常常因為氣溫變化的錯覺,以為海水溫度也受氣溫的影響,殊不知水域溫度若有少許變化,多發生在池沼,水塘等小面積的水域,其實海洋水溫的變化極為輕微,而且主要的因素來自於洋流,受到氣溫的影響極小。此外海水鹽分的變化,除了潮間帶和河口受到漲退潮、豪雨、洪水略有變化以外,其他沿岸水域、外洋水域,除了海水表面鹽分有極些微的變化之外,其他水層鹽分幾乎沒有變化。所以經過漫長的等待,魚兒始終沒咬餌,可能是魚群根本沒靠岸。如果附近有釣友中魚,或許能說標點的好壞不同,是你沒佔到好位置。如果大家的浮標並排垂釣,就是你的浮標「始終滿載著希望,終究沒有被魚拖下沉」,那就有很多地方值得檢討了。
許多釣友碰到這種情況,開始怪罪子線太粗,浮標不敏感,鉤子發出金色的光芒嚇跑了魚、咬鉛位置不對、丹錐乘流性太差、甚至釣竿的品牌和自己的八字犯沖;有的回家去和妻女大吵一架,因為他的釣竿被女人家跨過去,沾了晦氣所以槓龜……,「遷拖」一堆理由。
其實有一件事,大部分的釣友始終都沒有堅持到底,那就是勤換新釣餌!常有人哀嘆說:「一隻南極蝦餌,泡海水兩個鐘頭,還是完整掛在鉤子上。」這就是很值得檢討的垂釣行為。大凡魚不咬餌的時候,就是練習掛餌的最佳時機;不然剩下那麼多南極蝦,要帶回家炒高麗菜嗎?單蝦露腹掛法、單蝦露背掛法,頭分別朝上、朝下,就有四種變化,改鉤蝦肉小餌掛法、蝦肉多塊掛法將鉤子包滿,又是兩種掛餌法,鴛鴦雙蝦掛法、多蝦亂掛法等等,至少有十種掛餌法,一一試著看看,絕對比一餌泡兩個小時,完全沒味道,失去鮮度要好很多。很少有釣友這麼勤快,而這是脫離消極等待、怨天尤人,以積極的態度垂釣、跨出最基礎的一步,如果這一步沒做好,做不到,以下的文章就跳過不必看了,就算看了也沒用。
其實很多釣友拋一竿將釣組送下水後,就站在岸上呆呆的等待魚兒上鉤,這種人會被宜蘭資深的釣友說成:「釣笨蛋魚兒!」意思是說用很懶惰、消極的態度在釣魚,不容易有好的成績。朋友如果比較不熟,我怕傷人家的自尊心,通常很含蓄地對他說:「丹錐停在那裡晃啊!晃地!看久了好像要暈船一樣,讓丹錐漂來漂去,看久了頭比較不會暈。」其實這是在暗示枯等不會有結果。因為餌太死了,沒有晃動不活潑,一直停留在一個地方,這樣「守株待兔」等魚兒送上門,成效很有限。配合潮水的流動,放鬆母線讓丹錐帶著釣餌漂出去一點,停一下子,再漂出去一些,停一下子,收回來一點,停一下子,再收回來一點,停一下子,最後收回釣組換新鮮的餌,或許換個方式掛餌再拋出去。至於為什麼要每漂出一次去停一下、每收回來一點也停一下?其實這是模仿水中小魚、大型浮游生物的活動方式,以吸引魚類注意,增加垂釣對象魚咬餌的機會,而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步。
海洋中會有許多雜草屑、塑膠垃圾、不能食用的海藻,都在隨海流而漂晃,也有許多大型浮游生物跟著這些垃圾草屑漂流晃動,一條垂釣對象魚,每天用眼睛盯著這成千上百的小東西在漂晃,牠總不能每一小塊東西都靠近嗅一嗅、輕輕咬一口看有沒有味道,再決定是不是能吞食。如果碰到的是活餌的蝦皮類〈磷蝦類、醬蝦類〉,牠用觸角感覺有掠食者靠近,老早就逃之夭夭了,那掠食者豈不隨時都錯過這些食物?
同樣的例子還很多,小魚游泳時會模仿草屑漂流的樣子;烏賊類的幼小軟絲仔亦然,讓掠食者感到迷惑而忽視牠們的存在,增加逃命的機會。但是這些小生物不可能只是隨潮流漂晃而沒有其他動作,牠們總要覓食和逃避敵害,像軟絲、小魚可能就會逆著潮流,或者順著潮流快速移動捕食蝦皮,蝦皮受到驚嚇而反彈……,這時候牠們都因為游動的關係,和其他雜物漂晃的方式有極為明顯的不間,黑毛或黑鯛,甚至其他鰺科魚類,就據此來發現這些活餌的存在,而且很快做出捕食的動作。
當丹錐發揮乘流性的時候,釣餌漂流的韻律和湖水的律動是完全同步的,再香、再新鮮的南極蝦,也被潮流裡的一大堆雜物所淹沒,除非釣餌很被動地因隨著潮水漂流和魚正好撞在一起,否則釣到魚的機會不大,魚不上鉤真正的原因都和釣組、釣具沒太大關係,只因為魚沒有發現釣餌如此而已!因此不論釣組在順流漂、或者逆流拖,總要很不自然地暫停一下,就是要讓釣餌漂動的方式完全跳脫潮流漂晃雜物的律動,讓魚發現釣餌的存在,而這就是所謂晃餌的真正意義。
等待的過程其實很忙碌
在等待魚訊漫長的過程中,如果您感到無奈與乏昧,那證明您還是一個釣魚的門外漢!想要成為高手,豈可不更加積極主動來開創新局?至於訣竅何在?不妨仔細觀來……
「在浮標下沉的瞬間,真正的釣魚才算開始。」在這一句充滿文學味道的開場白裡,讓很多
釣友嗅到幾許浮標下沈之前,漫長等待裡的無奈。所以不懂釣魚的編劇、作家最喜歡寫的一句話、也就是對於釣魚活動最「標準錯誤」的描述,就是:「釣魚就是要有耐性。」為那些熱愛垂釣,卻永遠弄不清楚垂釣真諦的門外漢,所做無助的等待過程,寫下最真實的一幕!
...
作者序
四度空間的釣魚學問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話說是:「處處留心皆學問」。通常這一句話都不是講正經八百的學校教育,或者學術研究。俗話講的是日常生活的細節,乃至於登山、攝影甚至是釣魚娛樂等等,若是時時刻刻留心觀察思考,總是屢屢應驗古聖人所謂的「雖小道亦有可觀之處」。時代的巨輪一步一步碾碎正統教育學術研究,以及玩樂小道兩大類學問的藩籬。證諸歐美各國,登山有登山的學校,釣魚有專門研究教授釣魚技巧學問的學校,甚至進一步的學術研究,例如:漁撈(垂釣)魚類行為學,魚類攝餌學等等,娛樂垂釣累積的經驗,經過學術研究蛻變成為一門科學,而且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已經蔚為潮流。幾年前與大專院校休閒相關系所老師一同參訪活動三天兩夜,很驚訝的發現老師的專長都是田徑、球類等的體育專家,竟然見不到一個專精登山、溯溪、釣魚的專家,學校系所美其名休閒管理,實則還是如假包換的體育系。辦教育卻跟不上時代潮流,難怪大專院校迫切需要建立退場機制。
如果當作釣魚是一門學問,學問要怎樣抽象的量化?古人說是:「兩腳書櫥」、「才高八斗」,或者「博大精深」,都是抽象量化學問的名句。今天的人們用學問的深度與廣度衡量學問,但是這樣夠嗎?近年來社會賢達又在學問深度與廣度的概念加上高度,形成一個三度空間的量體。若以釣魚活動的學問為例,高度指哪些概念?這些年來本人寫的釣魚文章,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為讀者加入許多高度:比方說釣魚要保護生態,釣獲小型魚放生,這一部分釣魚活動的大國日本,比台灣晚了將近二十年,建構一個新社會的道德教育體系,卻花不到政府半毛錢。還有,不要為了滿足西方特有的釣魚活動項目,例如:路亞釣,而放流適合垂釣的外來種魚類等等。品格、道德、社會倫理與遠見應該算是學問的高度。
將近四十年來,本人寫了大量的釣魚文章,包含的垂釣活動項目既深又廣,難免有人抱著懷疑的態度,同樣垂釣經驗五十年,怎麼彼此相差這麼多?本人多數專精的垂釣項目,都是先看書學的,書讀透澈了,再加上擁有其他已經專精的垂釣項目當做基礎,等到實際操作幾分類似的新項目,總是迅速駕輕就熟,垂釣摸索期比一般玩家縮短數倍。但還不僅只於此,出門垂釣通常攜帶三種以上垂釣項目所需的釣具,第一順位目標魚種沒出現,換釣第二、第三順位的垂釣項目,反觀一般單玩一項的釣友,因為目標魚種未出現而早已打道回府,單次活動經驗值掛零,幾十年垂釣經驗下來,有大半是沒有累積有效經驗的。本人不好意思誇口話說太滿,不過這還算是小小提升釣魚學問深度與廣度的方法。
學問既要深度又要廣度,不時想方設法提升高度,特別是本人閱讀的釣魚書既有日本書,也有美國書,但美國人幾乎不玩浮標釣魚,日本人關於浮標釣魚的著作出現的早,深度廣度都很可觀,但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盡無書」,總不能讓日本人的一言堂說了算;或許古人不希望讀者被一個固定的框框給綁住,而興起盡無書之慨歎!所以該怎麼辦?本人另外蒐集很多英國(歐洲)的釣魚書,他們一大半玩浮標垂釣,知識深度廣度絕對不輸日本人,更可能在日本人之上;兼採兩家之長或有可為。耗費半輩子的心力玩釣魚,既要學問深度廣度,還不忘警醒治學的高度,廣、深、高的框框好像天坑,雖能博覽半邊天,盡無書的殷殷告誡不時浮現腦海,彷彿提醒著天際之外還有天。原來!研究學問還需要跳躍度,跳出天坑眺望遠方的另一面天!《這樣釣魚會發瘋》這本書的釣魚文章集錦,其實都是跳躍思考很厲害的文章,跳躍度越厲害,往往代表創新,創新的釣魚方式——新釣法,往往在魚越釣越精不易上鉤的時候,帶來一片垂釣成績新氣象。
四度空間的釣魚學問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話說是:「處處留心皆學問」。通常這一句話都不是講正經八百的學校教育,或者學術研究。俗話講的是日常生活的細節,乃至於登山、攝影甚至是釣魚娛樂等等,若是時時刻刻留心觀察思考,總是屢屢應驗古聖人所謂的「雖小道亦有可觀之處」。時代的巨輪一步一步碾碎正統教育學術研究,以及玩樂小道兩大類學問的藩籬。證諸歐美各國,登山有登山的學校,釣魚有專門研究教授釣魚技巧學問的學校,甚至進一步的學術研究,例如:漁撈(垂釣)魚類行為學,魚類攝餌學等等,娛樂垂釣累積的經驗,經過學術研究...
目錄
Part I 釣魚神技
魚變得更精明了
蚯蚓釣魚學問大
溪釣超大物
巨物吐餌的那瞬間,牠在想甚麼?
這樣釣魚會發瘋
等待的過程其實很忙碌
為何神仙難釣午時魚?
看見吳郭魚在吃餌
看見溪哥在吃餌
溪釣、磯釣原理不分家
東西方釣法最大的交集
丹錐浮標怪釣法
淺坪標點覓魚蹤
釣竿為什麼會折斷?
大浪之後魚怎麼了?
挽救釣魚絕症需要釣魚證
曾文水庫露營釣魚區指南
南澳北溪訪溫泉覓魚蹤
Part II 癡魚怪談
姜太公用毛鉤釣魚嗎?
閩南語關於嘴字的釣魚術語
野鯉看牙醫
吞鉤的魚還能活嗎?
漫漫護魚路,大家齊努力
酷暑溯溪沖涼去
破布子清蒸魚
軟甲龜誌異
吃鱉趣事多
刺毒魚類傷害急救經驗談
象魚、水母螫傷趣談
磯釣安全三鐵則
不要把救生衣當甲冑
濃霧鎖滄海,指北不得歸
王功海灘歷險記
Part I 釣魚神技
魚變得更精明了
蚯蚓釣魚學問大
溪釣超大物
巨物吐餌的那瞬間,牠在想甚麼?
這樣釣魚會發瘋
等待的過程其實很忙碌
為何神仙難釣午時魚?
看見吳郭魚在吃餌
看見溪哥在吃餌
溪釣、磯釣原理不分家
東西方釣法最大的交集
丹錐浮標怪釣法
淺坪標點覓魚蹤
釣竿為什麼會折斷?
大浪之後魚怎麼了?
挽救釣魚絕症需要釣魚證
曾文水庫露營釣魚區指南
南澳北溪訪溫泉覓魚蹤
Part II 癡魚怪談
姜太公用毛鉤釣魚嗎?
閩南語關於嘴字的釣魚術語
野鯉看牙醫
吞鉤的魚還能活嗎?
漫漫護魚路,大家齊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