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佛與生命終極價值的追求、超越
人來世間一匝,短短數十寒暑,到底為什麼而活?追求什麼理想?宗教家、哲學家給我們不同的答案,其中,中國佛教禪宗第六代祖師爺惠能法師(638-713),也留下《六祖法寶壇經》,讓我們品味!這是作者重新翻譯、註解這本經的苦心!
滾滾紅塵,芸芸眾生鮮少不為五斗米折腰者。然而在溫飽之際,人還可追求、實踐什麼,才使人超越自已,享受無上的心、靈樂趣。
被道教弟子奉為祖師爺的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只需有簡單的物質條件,就應向地、天、道、自然學習,體悟自然界中的「自然律」,當作安身立命的準則。無論當官、或作小老百姓,了解、實踐自然法則,離道就不遠了。
而處中華文化的核心,主流價值的儒教,孔子鼓勵弟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一位「品學兼優」的「君子」,而非「有學問、沒品行」的「小人」。孔子雖然同意道家「人法地、人法天」的概念,但却修正了它的內涵,賦予天、地的道德律,認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人應向天學習堅持到底的修己品格,向地學習利益眾生的利他品德,養成「立己又利他」的品性,人才能成為「君子」。
至於目前為全球第一大宗教的基督教,奉耶和華為天父,由祂的兒子耶穌來到世界傳教,整本《聖經》在闡揚「榮神益人」的生命觀。希望基督徒在世間辦學校、醫院、養老院、孤兒院及蓋教堂等作為,皆有益世人。如能成功,需謙卑待人、對神,一切榮耀歸於上帝。此與修道者「功成不居,為而不有」,具異曲同工的之效。
如果儒教談「仁愛」、耶教說「博愛」,而佛教呢?應屬「慈悲」兩字!
對修佛的人來說,要實踐慈悲,利益眾生,就得懂「施比受有福」的道理。這句話說來容易,作來困難。台灣地區各大佛門宗派辦理法會,擔任「檀越」─大功德主的人比比皆是,他們大多有求佛祖庇佑而來;反之,無所求,只是在作腦海中的「佈施」者,就屬少數了。修佛者不談佛祖庇佑,談「施捨」,才是接近慈悲的「智慧」者。
而修慈悲、智慧的「不二法門」何在?應屬「禪」!它是修佛者的「燈塔」,它能照亮您的佛性,指引您的佛行,讓您在人生的過程中「超越過去的生命」。而修禪的書籍甚多,《六祖法寶壇經》應屬歷久彌新的佳釀,在六祖成佛1300年後的今天,讀這本具人生哲理的經典,別有一番滋味!
坊間已有諸多《六祖法寶壇經》的譯本,現在,我的大哥─明道兄用自己修佛的體會與實踐,書寫出他生命中熱愛的「禪」。在他的新書出版之際,我「內舉不避親」,樂於為他推薦,尚有四個理由:
1.他用淺顯易懂的白話語句,讓讀者能夠進到禪的世界,引用《六祖法寶壇經》導入頓悟︱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2.他不以營利為目的出版,推廣禪,與有情者結法緣;是一位大力推展佛教真理的居士。
3.他是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的常務理事,為本會、台灣人民作出諸多貢獻。
4.他的熱情,挑燈苦讀、體悟禪,數十年如一日,應數修佛者的「典範」。
希望大哥這本書,能夠普及台灣、大陸、全球的華人世界,無論男女老少皆有機會從書中認識六祖、深入《壇經》,進而體悟「禪」,在現代紛擾的社會,及繁忙的生活中尋得一份寧靜、開啟智慧、超越生命!
張家麟
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教授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榮譽理事長 張家麟 寫於台北2015/10/8
心是佛.佛是心
幾年前有一個機緣,讀了《六祖法寶壇經》之後,並且深入去了解其義理,真的受惠良多,因此我用了幾年的時間去淺譯這部經給有緣的人。這一部經典所詮釋的義理,是自己心的大事,就是心的問題。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煩惱,這樣就能徹底解決自心的不安與雜亂,而得到心平自在樂無憂。也可以說:修心很容易,可是做起來非常的困難,不過只要有堅定的誓願心去實踐、奉行,一定能見性成佛。
我學佛時所感受到的法喜,使自己身心愉悅,那是前所未有的感動、充實與快樂。這種法喜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有學佛的人絕對無法體會。修心是點滴的功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習慣、知識和背景,這些都成形已久,根深蒂固的習性要馬上改變是很難的,唯有經由修心,從經論去研究,積極去修,就能夠滴水穿石,從污穢淤泥當中,生出美麗的蓮花。可見修行持貴在信心與恆心,勇猛精進、次第升進,就不難成聖道。
現在的人誦經、拜佛、念佛的人非常的多,如果能夠再加上多看幾本經典會更好,可是要了解經典所詮釋義理才能受用。依我的經驗,一部經典看、聽千百遍也不算多。現在人的時間都不夠用,我建議可以選擇最喜歡的經典去研讀,做為今生專修的佛經。今生有機緣聽聞佛法,也是宿世積德修來的,因此要更加努力地去研讀,才不枉費今生來做人。
我很幸運地在我人生中年以後,有機緣遇到佛法。然而深入佛法之後,才了解生命如果沒有遇到佛法,生命就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生死一直重覆,要離開六道輪迴就是修正道。只要了悟心是佛、佛是心的道理,不再執著於生命、自我,就能從輪迴中脫離出來。見性之人,死亡並不可怕,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死後的狀況︱既不是永遠消失,而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好像又回到了故鄉。
《六祖法寶壇經》是一部義理最簡單的經典,因為它所詮釋的義理最適合東方人,所以我們稱為六祖惠能大師是東方如來,只要我們有心認真的去研讀,就會了解其義理,而一步一腳印的去做,有一天一定有希望見自本性而成佛。也因此我淺譯這部《六祖法寶壇經》來分享給有緣的人。
人間有生無不死,永恆生命求淨土
陳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