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準備國考是法律系學生的「宿命」,尤其在律師大幅增額下,想當個法務人員,有沒有律師考試及格證書身價也會有顯著差異(再過幾年可能沒律師資格的連機會都沒有)。國考之路需要付出龐大的時間、勞力、費用,希望這本書可以讓讀者早日超脫輪迴,脫離痛苦的考試之路,朝自己真正的夢想前進。
當筆者還是貓空大學(自以為東方哈佛,蓋了水岸通天塔被監察院調查那間)的廢柴大學生,上社會法課程時,聽到老師1 說,律師考試要加選考科目時,筆者心頭一驚:當我畢業「升等」為考生(當時根本沒想到有今天)時,會不會真的要唸那該死的勞社法或完全沒碰過的智財法或財稅法2 ?結果筆者下考場時,律師選考根本還沒定案(同時海商法的逆襲正揭開序幕),也有幸順利通過,不用搭上選考頭班車。後來在陰錯陽差下,在保成課堂上大學長華安老師的行政法時被台大法研財稅法組招生說明會「亂入」,聽了一下覺得對當時正在準備公法組考試的我似乎是個機會,有人幫忙準備又可以閃掉最頭痛的刑法,何樂而不為?結果這一個亂入真的徹底改變筆者的人生,居然就給他考上惹~於是最終也有了這本書。
從上面這段心路歷程可以知道,筆者大學時根本沒修過稅法,還是過了1 不要問,很恐怖(提示:在貓大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上過自由時報的)!2 當時貓大法律系正處於陳敏老師榮退,其他老師尚未接手的稅法空窗期。
稅法考試,所以各位讀者毋須擔心:沒有學過稅法會不會難以應付稅法考試?
這裡就有個活生生的例子!在筆者準備稅法考試時,除了直接嗑葛克昌老師的三本大作與黃茂榮老師( 對考生而言) 難以下嚥的稅法各論外,就只有學長姐的讀書會講義,雖然這些講義也是學長姐的知識、心血結晶,但總是覺得有那一點點不足:相較於其他組的考生,多數考科都有參考書可以輔助,但財稅法完全沒有!市面上已經存有不少看似可用稅務法規參考書,但多重枝微末節的法律條文操作,與法律研究所得稅法考試差很大。在這個背景之下,筆者一直想做些什麼……然而雖有台大光環加持,每年考稅法組的考生穩定維持在50人左右,完全沒有市場。後來在葛克昌老師力推下,財稅法終於站上了國考舞台,這本書的出現也成為可能。
稅法在行政訴訟案件中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但在法官與律師多缺乏稅務知識下,不僅判決常令老師們覺得荒謬,律師想接案件前也會思考再三,讓這塊大餅多流向會計師,不過會計師提出法律上有意義的答辯能力當然不會比被法律「荼毒」多年的律師強,種種因素下使得稅務案件納稅義務人的勝訴率極低。葛克昌老師力主將稅法納入律師選考科目,一大考量就是這一點,希望能讓國內的稅務爭訟導入正軌,而不是讓納稅人受稅務機關擺布,同時發展稅法學。後來在筆者帶讀書會時,出現預料外的爆滿現象,最後104 年的台大法研所入學考試,稅法組報考人數衝到近80 人,錄取率巴掉傳統強權民法組與商法組,成為僅次於刑法組的第二低。
筆者決定接下本書的寫作任務前,抱持滿腔熱血,但後來就發現自己仍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司法官。為了突破這個錄取率超低的考試(不考個全國前50 名就別想談了),這本書的寫作被我暫時擱置。還好這個選擇反映出來的代價對筆者來說是甜美的,但也拖延了本書的完稿日。不過我也藉由這次準備國考的經驗來改善本書的擬答寫作方法,用我在考試拿到高分的思考邏輯來寫擬答,回饋給各位讀者,同時在考量讀者大多沒有財稅法基礎下,適度在擬答、內文中說明基礎概念。為了不讓這本書的出版時間衝擊第一年面對選考的律師考生,筆者在司法官放榜、完成學期期末報告後,躲在研究室加緊趕工,印了一大堆文章,最後在年前把檔案交給G哥(當然最後有補上今年台大稅法總論的稅法考題)。寫書和準備國考換來的代價是肩膀肌肉拉傷,完稿後只能去復健科定期報到。在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讓我重新回顧眾多老師們的原典,除了發現個人在稅法學知識上的不足,還有稅法學在我國發展上的深度、廣度真的還是與其他法科有落差,對實務的影響力更是微弱,這就有待各位讀者考上律師或台大法研稅法組後,一起努力改變這個現象。
這本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葛克昌老師、黃茂榮老師給我在稅法研究上的啟發與經驗分享;稅法組的學長姐、同學在學術上「知識的交換」3;父母給予國考與研究所之路上的大量經濟支援;讀享團隊把混亂的word檔變成這本精美的解題書。最後感謝女友允夢在筆者痛苦的國考之路上,給予大量的支持與鼓勵,也期待妳能順利完成美國留學之路,我會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陪伴妳。
夏敬
2015/3/20
於台大霖澤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