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周易》是東方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文化百家學說的思想寶庫。可以說,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其最初源頭正是古老而博大精深的《周易》。提到《周易》,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道家的《陰陽八卦圖》,以及與此相關的風水堪輿術、求神問卜等,這其實是對《周易》的片面理解,客觀來講,《周易》是自周朝至今,流傳三千載的一種哲學思想和處世態度。
《周易》相傳為周文王被拘於羑里時所著,共有六十四卦,它的起源的確是古代的祭祖占卜活動,而它的內容也與問卜吉凶有關,以卦的方式對未來的情勢進行預言,但蘊含在這些預言裏的是一種哲學思想和道德規範。
《周易》通篇都在闡述「陰陽為道,陰陽相生相剋」的思想,這是古人對天地萬物的看法,也是在人類社會中生存的一種行事方式。「《易》生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在《周易》中反覆出現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世間萬物都是由陰陽太極而生,太極衍化而出四象,而從四象中又變化出八卦,即指萬事萬物都有統一的道理──在矛盾鬥爭中產生、發展。而孔子在晚年喜讀《周易》,並根據《周易》中的這個理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論,這正是中國士人一直奉行的處事態度,在兩千年之後,已然滲入中國人的意識深處。
由於《周易》本身是一部占筮之書,並且寫作於周代,其語言玄奧難懂,自古至今很多人對它進行了解讀,更加完備、豐富了《周易》的哲學觀點和處事理論,因此,《周易》作為儒家經典,逐漸成為古人思想行為的指導全書,被稱為「群經之首」。對《周易》的注疏,在古代十分繁盛,而解讀最為精到、準確的時期是魏晉南北朝和宋代,在這兩個時期,中國的思想文化極為繁榮,很多大家都以注釋《周易》為終身大業。
在這些學界泰斗之中,解讀「易經」最為後人稱道的就是王弼、李鼎祚、程頤和朱熹。這些大家對《周易》的解讀,不僅有對其中字句透徹、準確的解釋,還有對《周易》本身奧義和思想的精準理解,當然,這其中也蘊含有作者本人的哲學、道德思想,絕不僅僅是單薄地解說,讀之能對我國各時代哲學理論、道德規範產生深刻清晰的認識。
書香傳家系列之《周易》採用權威版本的譯文和解說,全面解讀詰屈聱牙的古人智慧。另採歷代易家學者解讀,批於文上,這些批註大多出自孔穎達、王弼、李鼎祚、王船山等人,務求權威、準確。除此之外,本藏品由版刻專家和著名設計師聯袂打造,原文字體採用清乾隆武英殿版刻書體,版式設計復古精仿手工刻版,承接古代坊刻精華;遴選數幅版畫珍品插圖,審美獨特;紙張全部選用安徽涇縣宋代工藝的純手工宣紙,承襲千年歷史工藝,具有歷時彌珍的保值、增值特性。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經典,近道堂書香傳家系列莊重典雅,雅緻精美,集歷代之精華,致力於編輯當代經典的珍稀善本,傳之於後世。
近道堂
丙申仲秋記於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