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稱孔子為「聖人」,稱莊子為「神人」。如果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莊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莊子(約前三六九年到前二八六年),名周,字子休。生活在戰國時期,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比孟軻的年齡略小,曾做過蒙邑的漆園小吏,生活極其窮困,但下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請,一生淡泊名利。
莊子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他是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稱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漢書,藝文誌》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們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複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後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章專家學者們就認為肯定下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蹠》、《說劍》等。
《莊子》一書中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關於「道法自然」的觀點,把「道」作為世界的本源,認為「道」是自足的和永恆的,事物之間的差別只是相對的。與這種宇宙觀相適應,莊子提倡「自然無為」的人生觀,主張保持個人身心自由,追求一種無拘無束、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也就是是物我兩忘的精神。因此,莊子有著通達的生死觀。莊子認為是道給予我們形貌,天給予我們形體,我們要做的是不要因為奸惡而損害自己的本性。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像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像世界,劉熙載《藝概‧文概》說:「意出塵外,怪生筆端。」
在精神上,莊子主張逍遙自在,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境界;莊子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人融入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護養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莊子要求重視內在德性的修養,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力量。
《莊子》作為中華文化的源典,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裡去。書香傳家系列的《莊子》選用學界公認的最權威版本清人郭慶藩《莊子集釋》為底本,務求權威、準確,並配以詳盡的譯文。除此之外,本藏品由版刻專家和著名設計師聯袂打造,原文字體採用清乾隆武英殿版刻書體,版式設計復古精仿手工刻版,承接古代坊刻精華;遴選數幅版畫珍品插圖,審美獨特;紙張全部選用安徽涇縣宋代工藝的純手工宣紙,承襲千年歷史工藝,具有歷時彌珍的保值、增值特性。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經典,近道堂書香傳家系列莊重典雅,雅緻精美,集歷代之精華,致力於編輯當代經典的珍稀善本,傳之於後世。
近道堂
乙未年春記於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