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它取材甚廣,既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其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在格式上,三字一句琅琅上口,順口易記。在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能使人瞭解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關於《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下一,大多數後代學者傾向的觀點意見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即王應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而編寫了三字歌訣。時人覺得本書內容很好,紛紛翻印,因此廣為流傳,歷久不衰,成為歷朝歷代最重要的童蒙養正教材之一。王應麟是南宋人,《三字經》原本衹到宋朝為止。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進行補充,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
《三字經》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了生活中的名物常識,方方面面,一應俱全;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分列舉的書籍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諸子的著作;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了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衹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人手,即先識字,然後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後,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三字經》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三字經》除了是我國最重要的蒙學教材之外,從明朝開始,還流傳至許多國家。一五七九年,歷史上第一位研究漢學的歐洲人羅明堅,到澳門學習中文,他從一五八一年就開始著手翻譯《三字經》,並將譯文寄回義大利。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也對《三字經》非常重視。現在,《三字經》已經被聯合國教科組織向世界各地兒童推介學習,成為了一本世界著名的啟蒙讀物。
這本書香傳家系列的《三字經》參校廣為流傳的權威版本,務求權威、準確。除此之外,本藏品由版刻專家和著名設計師聯袂打造,原文字體採用清乾隆武英殿版刻書體,版式設計復古精仿手工刻版,承接古代坊刻精華;遴選數幅版畫珍品插圖配於文中,審美獨特;全部宣紙印裝,承襲千年歷史工藝,具有歷時彌珍的保值、增值特性。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經典,近道堂書香傳家系列莊重典雅,雅致精美,集歷代之精華,致力於編輯當代經典的珍稀善本,傳之於後世。
乙未孟夏記於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