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理其實越簡單越好
簡單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老子說:「大道至簡。」他認為簡單是一切事物的不二法門,最深刻的道理都是最簡單的,這四個字道出了管理的精義。在他看來,「治大國若烹小鮮」。治國如此,思維如此,管理也是如此。
很多世界知名企業,都是透過簡單化管理躋身於強者之列。
一個男孩問迪士尼創始人華德先生:「卡通上的米老鼠都是你畫的嗎?」
「不,不是我畫的。」華德說。
「那麼是你負責想所有的笑話和點子嗎?」男孩繼續問。
「也不是,我不做這些。」
男孩很困惑,接著追問:「那麼,迪士尼先生,你到底都做些什麼啊?」
華德笑了笑說:「有時我把自己當做一隻小蜜蜂,從片廠一角飛到另一角,搜集『花粉』,替每個人打打氣,我想這就是我的工作。」
IBM也是靠著簡單明確的原則和信念,把員工凝聚在一起。這些原則和信念,就構成了IBM特有的企業文化。
IBM的行為準則包括:必須尊重個人;必須盡可能給予顧客最好的服務;必須追求優異的工作表現。這三條老沃森所制定的簡單原則,一直是IBM的行事方向。
在IBM,任何決策和行為都是這些準則的體現。IBM的企業文化就是這種簡單思維指導下的文化。這種簡單的原則對企業所作出的貢獻,比技術革新、市場銷售等的貢獻還要大。
一個簡單的問題,不能被人為地複雜化;一個複雜的問題,更要將之簡單化。任何大企業的理念和管理手段不管多麼先進,都會由上至下逐漸減弱。也因此,越複雜的原則或理念,也就越難以落實到基層;而簡單通俗的原則,卻可以貫徹到最基層,快速解決流程和執行問題。很多企業的內部規章制度動輒幾十、幾百頁,這樣複雜的制度,有幾個人願意花時間去瞭解呢?既然很少有人願意瞭解,又怎麼可能被落實呢?所以,管理源於簡單。
簡單不是一種技巧,而是一種境界,管理者需要經過三個步驟,才能修煉成功:
第一層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初學管理的人,常常把簡單等同於淺薄,僅從表面上認識「簡單」。
第二層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大部分管理者目前都處於這層境界,他們很迷茫,看到的世界非常複雜。在他們眼裡,所有的事情都是複雜的,都需要用複雜的方法去解決。
第三層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管理者經過不斷地摸索和思考,終於明白了簡單其實不簡單。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只是你已經可以一眼看出山有多高、水有多深。
所以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只有不斷地運用及修煉簡單思維,才能使管理藝術達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大道至簡,用最簡單的方法就可以解決最複雜的問題,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具備這樣的思維特質。管理者只有不斷地領悟簡單思維,並廣泛實踐和運用,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探索出一條簡單的管理之路。
最簡單的往往最有效
企業想要做成百年老店,說難很難,說不難也不太難,只要管理者能掌握「簡單」原則。
身為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的寶橋企業之所以成為百年老店,關鍵就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寶橋的企業文化注重「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出員工的積極和創新精神。同時強調品牌策略,將企業文化與市場開拓完美結合起來,並在跨國經營中,實現不同文化的深層融合,為自己帶來巨大的成功。因此寶橋企業的文化,就是寶橋成為百年老店的堅實基礎。
寶橋企業的制度具有人員精簡、結構單純的特點,並且與公司雷厲風行的行政風格相吻。寶橋企業的標語是「一頁備忘錄」。前總經理理查‧德普雷強烈地厭惡任何超過一頁的備忘錄。他通常會在退回一份冗長的報告時,加上一條命令:「把它簡化成我所需要的東西!」如果該備忘錄過於複雜,他還會加上一句:「我不理解複雜的問題,我只理解簡單明瞭的。我工作的一部分就是教會他人如何把複雜的問題簡化為一系列簡單的問題,這樣我們才方便進行接下來的工作。」
某次,一位經理遞交了一本厚厚的報告給他,這份報告上詳細講解了問題的處理及意見。沒想到,理查‧德普雷連看都沒看,就在上面加了一條批語:「把它簡化成一頁紙!」
曾任該公司總裁的哈尼斯在談到這個傳統時說:「從多方意見中精選出一頁報告,正是寶橋做決策的基礎。」
一頁備忘錄解決了很大的問題。首先,一頁備忘錄使人們的頭腦明朗化。再者,建議條目按序展開,使得整篇報告簡潔易懂。
一位金融分析家評論寶橋公司說:「他們處理問題很精細,甚至追求完美。」旁觀者質疑,如果說報告只有一頁長,他們如何才能處理得如此透徹、如此精湛的呢?
部分答案是,他們不遺餘力地努力將其濃縮為一頁。另一部分答案是,他們做了大量的支持性分析。
一頁備忘錄還有另一個令人信服的特徵,便是盡量減少用紙!這就是寶橋的風格。在寶橋裡隨處都可以見到「一頁備忘錄」這條標語。他們堅持只用一頁便箋進行書面交流。寶橋的管理者要求員工將報告濃縮到一頁紙上,言下之意就是要大家把問題搞清楚,把事情弄透徹一點,再提出報告。一頁備忘錄是他們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時也成了寶橋企業文化的特點,在公司內部形成一種風尚。
大道至簡,複雜的東西永遠都不具備普遍性和公理性,所以,複雜不是「大道」,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都會回歸簡單。
第二章 複雜的後果很嚴重
複雜的後果很嚴重
日本《電視冠軍》節目中,有一位「水果達人」,為了讓果樹結出最碩大、最甜美的果實,他會在果樹開花後摘掉大部分的花朵,只留下兩三個花苞。水果達人的解釋是:「我要讓全部的養分都灌注在這幾個花苞上,這樣自然就能夠結出最大、最甜的果實。」
水果達人的秘訣非常值得參考。有的樹很大,狀似枝繁葉茂,側邊橫生出許多細小枝幹,花朵又多又漂亮,也沐浴了足夠的陽光,吸收了足夠的養分,然而結出的果實卻又小又澀。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每一個細小的枝幹都在與果實爭搶養分。
對企業而言,這些細小的枝幹就是企業管理當中「複雜」的組成,是利潤的侵蝕者。例如:冗長的會議、表面工夫的人際交往、無效的溝通、各種對企業無關緊要的瑣事等等。如果管理者將那些搶奪「利潤養分」的小枝節大刀闊斧地砍掉,把所有的養分都集中給「果實」去吸收,那麼結出的「果實」一定會又大又甜。
管理學大師邁克‧波特指出:「經理人總是喜歡複雜──複雜化可以讓工作看起來更重要,可以用來證明金錢、時間和其他資源投入的合理性,可以為辦事拖延找到藉口,可以為逃避責任提供理由。」殊不知,這樣的「複雜」,也往往會成為斷送企業命運與前途的禍根。
情緒上,組織成員因為事情太複雜,而產生了消極、厭倦的情緒,工作效率就會降低。
成本上,時間、金錢和資源因為複雜而遭到浪費,導致成本飆升,就會被競爭對手超越。
機會上,因為複雜,使得企業無法專注於核心優勢,導致在研發、產品創新、升級進步上落後於人。
營收上,一切盈利的前提都被複雜所破壞,利潤又該從何而來?
效率低、成本高,產品沒有特色、沒有競爭優勢,利潤被侵蝕……以上提到的每一種後果,都跟複雜有關,而每一種後果,都足以讓企業「死亡」。
簡單是一種化繁為簡的智慧,並不難掌握。但為什麼仍有如此多的企業和管理者在複雜的漩渦中苦苦掙扎呢?這是因為企業在管理時被各種莫須有的堅持荼毒所致:
一、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本身沒有錯,但如果超越了企業自身的能力範圍,盲目追求完美,眼裡容不下半點瑕疵,就會讓管理者抓不住重點,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二、目標不明
在出發之前沒有做好規劃,領導者自己都不知道要往哪裡走,這樣不走冤枉路才怪。
三、無效溝通
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如果溝通不暢,相互之間的理解存在偏差,就很難避免節外生枝。
四、不夠整潔
管理者的辦公桌總是亂糟糟,事情的處理總是沒有次序,想找的東西永遠不能立刻找到,那麼重工也是難免的。
五、任務含糊
管理者下達的命令下屬卻一知半解,又不敢詳細詢問主管,只好按照自己想像的去做。
六、不知變通
連一個小指令都需要寫好幾頁報告送往層層關卡,一個小決策都需要開好幾次會,這樣的體制必然會導致複雜化。
貪婪會讓事情複雜化
有一則故事說明了貪婪最終的結果,就是使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思維若是遭到禁錮,連最簡單的解脫方法也會被忽略掉,導致事態更加嚴重。
一群聰明的猴子喜歡偷吃農民的稻米。為此,人們用盡一切辦法想制服牠們:用裝著鎮靜劑的槍射擊、用陷阱捕捉……都無濟於事,因為牠們反應太快,動作太敏捷。
後來,一個動物學家找到了捕捉猴子的方法,他將一隻窄口的透明玻璃瓶固定在樹幹上,裡面放入稻米。到了晚間猴子來到樹下,伸手去抓米,等猴子抓起米後,因為拳頭緊抓著,手就抽不出來了。
貪婪的猴子始終不願放下已到手的米。直到第二天,人們抓住牠時,拳頭依然握得緊緊的……
為了一把米,猴子失去了自由,這恐怕是聰明的猴子怎麼也想不明白的道理。牠將手伸進瓶子時,滿腦子只想著怎麼將米放進嘴裡,是米迷惑了猴子的思維,以致危險來了牠依然不願放手,非要將這把致命的米送進嘴才安心。
人固然比猴子聰明,但在面對利益誘惑時,也很容易失去理智。明明知道是圈套,卻又經不住誘惑,總以為既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又能進退自如。殊不知在伸手的瞬間,貪婪的欲望就註定了要落入他人設好的圈套,註定被牽著鼻子走。從此身不由己,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做著違背自己意願的事。輕則弄得自己狼狽不堪,重則身敗名裂。
人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笑看雲卷雲舒。摒棄不該有的欲望,心靈就能一片光亮,照得見自己也照得見他人。人活著,僅有聰明是不夠的,還需要善於理性思考,用理智駕馭自己的欲望,明辨是非,認清潛在的危險,不貪非分之利,否則最簡單的問題也會變得複雜。
有一個案例說明了貪婪會使企業由盛轉衰甚至失敗。
凱馬特是美國顯赫一時的超級零售商,曾經位居美國零售業榜首,當年的凱馬特甚至引進了在當今每個超市都會用的收款系統。
隨著規模越來越大,凱馬特管理者開始積極擴張。他們認為在全球的零售業當中,沒有人堪為凱馬特的對手。因此從一九八五年起,凱馬特將大量的資金用於收購書店、體育用品、家庭用品及辦公用品,試圖透過向八個不同領域的擴展,使自己更加強大,成為零售領域的「全能冠軍」。
不過凱馬特沒有料想到的是,市場的反應並沒有他們預料的那麼積極。事實上,耗費大量資金和精力辛辛苦苦收購來的企業,不僅沒有為凱馬特帶來一分錢的利潤,反而年年虧損。凱馬特雖然是零售業的巨人,但也經不起這樣的虧損,只得將這些企業轉賣。
當凱馬特四處擴張的時候,沃爾瑪早已悄悄後來居上,並取代凱馬特成為美國零售業的霸主。儘管試圖扳回霸主地位,但凱馬特這時已經雄風不再。最後因為盈利大受影響,到期的欠款無法支付,凱馬特只能申請破產保護。
在企業經營中,為了企業的生存和員工的發展,利潤是雇主不得不追求的重點,這沒有什麼可恥的。自由市場的原則就是競爭,利潤是正當營業應得的報酬。無論是員工還是管理人員,都必須經過努力才能獲得利益。然而,如果因此被利益蒙蔽了雙眼,完全屈服於「利」,就是貪婪。
所有利潤都應是血汗換來的,再有計劃地投入在品質改良上,以滿足客戶的要求,這才是正確的。這樣才能夠保持企業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