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戒備心,同事不是敵人
唐朝的時候,有位大夫叫做柳秕,他的為人正直,朝野聞名。在赴任瀘州的途中,經過渝州時,一個官員的兒子慕名前來拜見。這個年輕人隨身帶來了自己的作品,畢恭畢敬地請柳大人指教。柳大人認真讀過以後,連聲叫好,並希望該青年再接再厲,不時將作品拿來共勉之,該青年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柳大夫的兒子恰好也在旁邊,他悄悄問父親:「那孩子寫的東西簡直是狗屁不通,你怎麼還表揚他呢?」
柳大夫說:「這幾年巴蜀一帶多變故,土豪崛起,官不像官,民不像民。這個青年出身貴族,卻專心寫作,有心向善,實在不容易。只要循循誘之,讓他堅持下去,那麼這個世界上不是就會多一個正經人,少一個草賊嗎?」
柳大夫這麼一說,還真讓人有些擔心,萬一這位青年碰上一個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人,說不定就會開始自暴自棄,漸而改變原本的人生道路。所以說,與人為善少樹敵,助人助己。
這世界上,確實有那麼一些人,喜歡猛烈攻擊別人的不是,透過別人的不是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和正確。在職場中,也有這麼些人,因為對某些事物的不滿,而選擇了較為激進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他把別人逼到對立面也在所不惜。這樣的人,比無所事事的人更可怕。所以說,可以選擇獨善,但一定要先學會與人為善。
人的一生中,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和同事在一起的,能不能從工作中獲得快樂與滿足,是需要用正確的、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工作、對待同事的。假如你無法選擇工作、無法選擇同事,但至少你可以選擇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工作,以什麼樣的心情去看待職場。
一個以敵視的眼光看世界的人,對周圍所有人都戒備森嚴,心胸窄小,處處提防,他不可能有真正的夥伴和朋友,只會使自己陷入孤獨和無助中;而寬宏大量,與人為善,寬容待人,能主動為他人著想,肯關心和幫助別人的人,則討人喜歡,易於被人接納,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更有機會去體驗成功的喜悅。
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把同事當成朋友,是很多職場人的信條,而不要把同事當做敵人的真理,卻是被大多數的職場人所忽視。
半年前,經過努力,曉婷得以進入一家文化單位工作。對於新人來說,初入職場的第一要務便是儘快熟悉業務,搞好同事關係,以便能快速站穩腳跟。而曉婷卻是個例外。因為,她一直死抱著「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哲學:如果有同事主動和她說話,她反而會加倍防範,認為對方不安好心有意圖。
有一次,曉婷看到和她同時間一起入職的同事,與其他老同事的名字一起出現在某件作品上時,她就跑過去說:「你好厲害喔,某某都被你搞定了。」話一傳開,大家都不願意招惹她,而曉婷在辦公室裡變成了一個邊緣人,有什麼集體活動都沒人告訴她,遇到麻煩更是沒人幫她,而她的業績也近乎都是倒數的。最後曉婷得到的是被辭退的結果。
像曉婷這樣的人在職場中屢見不鮮。這種人的表現態度有很多種,比如給同事扯後腿、挑撥離間、惡意競爭之類。曉婷的失敗很大的因素是不良的同事關係。而不良的同事關係是由她的敵對心理所引起的,而她的敵對心理又是由她對人的不信任引起的,是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導致的。因此曉婷必須從建立起對人的基本信任感和自身的安全感入手,與別人建立良好關係,從促進溝通開始。
所以,心理學專家告誡職場中人:與人為善,少樹敵,才能讓自己得到發展。與人為善,少樹敵,首先,就是要主動放下防範之心,主動與同事交流溝通。同事不是你的敵人,寬容別人,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同事的優點,在團體中你會感覺更好,更輕鬆。其次,及時洩洪。當內心積壓了許多負面情緒,感覺很壓抑時,要提醒自己停下來。否則,就會感到煩躁不安,甚至會有一種攻擊和毀滅的衝動。對它們進行清理時,可以採取寫日記、傾訴、在空曠處大聲喊叫、唱歌、運動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