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開一朵人文的浪花──醫學與文學的匯流
青年是建立人生理想、信念、心理、人格、價值觀、道德倫理觀與世界觀的重要階段,且主要經由教育系統來雕塑定型,而人文課程則是醫學教育的關鍵前提。
醫學人文教育的國際趨勢
學校的角色,應導正學子們的發展路向,促其開展廣泛而全面的視野,得到至為基礎,也至為重要的人文態度。
雖然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世界的價值趨勢,但開放、寬闊的人文思維,必然可以引領人們創造,並改善人生。無論是文化背景的衝突、世代觀念的攻訐、或者政治倫理的矛盾,所有欠缺單一答案的問題,都能在經過歷史淬鍊而保存下來的文學名著中,找到最接近完美的。藉由文學家敏銳描述人性的心理過程、社會歷史發展、人生哲理的含義,可以啟發年輕學子走出象牙塔,體驗廣闊的世界,由單元思考走向多元判斷。
目前醫學教育的世界趨勢,是對二十世紀以來的知識傳統──過於側重生物科學,而忽略人文思維──進行全面的反省與批判。美國有許多重要的醫學院,早已開始培訓文學與醫學的專任教授;而哈佛醫學院裡,也有一組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的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ST) program,這是專攻最尖端醫學工程與科學的班級,網羅全世界最優秀的學子,他們的醫學倫理課程亦以歷史與文學名著為教材。這樣的教育方針,除了更能為學生增廣見聞,同時也培養了一位醫者最重要的同理心(Empathetic Understanding)與感受能力。
「人何以為人」:文學課程的重要與必要
醫學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富有人道精神的醫者、關心病人和所有人類的慈善者,以及勇於負責,具有憐憫心、同情心,且具備犧牲奉獻之高尚人格的社會楷模;而語言,是我們實踐教育理想的主要媒介。文學是人學,也是世界學,它展現了人類豐富複雜的心靈世界,且全由語言構成。文學之所以能夠引起讀者共鳴,因為它拓寬了我們的文化視野與想像空間,且促使我們去正視自身的感受;它是人類以精神進行交往的創造過程,生生不息,且綿延不絕──只要人類存續,文學便永無寫完的一天。
文學中的歷史成分,使我們鑑往知來,從過去的經驗與他者的命運,來分析現在,判斷未來。文學中的心理描繪,則加深我們對「人何以為人」這個永恆母題的感受與理解。文學中的哲思,啟發我們對現實的省思與生命的奧義。而文學中的疾病敘述或精神困擾,則更提供醫學生的感知能力與知識範圍。
醫學觀點的真實與謊言
哈佛醫學院的相關選修課一開始就挑戰學生:「How dreadful knowledge of the truth can be, when there is no help in truth.(當真理無法帶來幫助時,與真理相關的知識是多麼可畏哪!)」疾病會攻擊孩童、成人及老年人;可能摧殘他們的身體、心靈與精神;它可能是急性或慢性病;在程度上也許是溫和的、劇烈的,甚至可能致命。既然對於疾病有如此不同的形容敘述,有的可能是單一疾病,有的則是加上其他症狀成為併發症,那麼,醫師究竟應如何告知病患病情?應該告知實情,在敘述時真假並存?或是直接撒一個謊?是偶爾說、經常說或絕對不說?醫生是否能夠憑藉著個人的智識及熱情,亦即考量病患個別特殊狀況後,在最能維護病人的利益的前提下告知或不告知病情?
清教徒說:「不論真相多麼苦澀而令人痛苦,它仍是世上最珍貴、美麗的人性;不論錯誤與謊言具備多麼完善的意圖、是多麼詭計多端,它必為世上最低賤、醜陋的人性」。而赫力堪納斯則說:「向國王獻媚的人,其實是在侮辱他……正直的規諫才是君王們所應該聽受的,因為他們同屬凡人,不能沒有錯誤。」( Williams Shakespeare. Pericles.)
醫療關懷與人本道德的發展
就像醫學要面對赤裸裸的生、赤裸裸的死,而文學則是要把這種赤裸裸的「精神」發揚光大。但醫學與文學的最終目的都應該是充滿人道主義的。從工作中,看病人、看同事、看主管,體會到生命的無常。而文學可貴的地方也在於此,但最重要的是,將光明帶入黑暗。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在其巨著《政治學》(Politics)中說道:「青年人本該接受一些有益事物的指引,永遠地追尋與探索,而不要成為一顆飄蕩而疲憊的靈魂。」「書本是對人性的回顧」,年輕人在書中照見了自己的影子,從學生的書評也看出我們學生的成熟、正義與人道關懷的愛心。在他們感情激盪的文字之中,更看到他們尊重生命、對他人各種不同人生路徑的包容、關懷、尊重與珍惜。也因為如此,他們能不斷自我提升生命的層次,生命的意義也才在其中逐漸彰顯與實現。
回到最初所言,我們經由科學的記錄與分析、包括「學生歷程管理系統」看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情況,但在教學的最終目標,還是在於對醫療關懷與人本道德發展的重視。醫學的教育最終目的在於培養出優秀的醫師,因此,教師應當對於學生豎立模範的榜樣,而非墨守成規、自我封閉。做為醫者與教育者,應當結合知識與道德,貢獻回饋於社會,是醫者永恆的使命。
我們期待大家繼續自己的探險,並心懷醫者與老師的大愛精神,協助我們的下一代繼續追求著那些人類生命中永恆存在的問題,正如蘇格拉底曾簡潔而率直所言道:「唯有經過檢試的生命,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文化的激流.精神的浪花
如果把文化比作社會群體和人類個體形成的一條精神之流、意識之流,那麼政治、經濟等外緣因素,就如同能夠激起波瀾的岩石;而那些絢麗的浪花,與水流的無邊趨力,則是心理、精神,與意志。
文學家們往往具有異常敏銳的人性洞察力,這是出於對人類心理的深刻捕捉。許多世界經典文學,往往能超越時空與文化岐異,以清晰、流暢、優美,甚至特異的文學描述,呈現出不同歷史、不同社會、不同文化淵源下的共通人性,以及抽象卻明確的普世價值。文學的精神世界是那麼遼闊、浩博、豐富,又多采多姿,可以說,人文歷史中最偉大的心靈幾乎都在裡面。命運,有很大一部分是取決於個人的意志與選擇──自由或奴役、光明或黑暗、沉淪或超脫。透過文學作品,我們讓學生循著這些偉大的心靈,一步一步追求真理,探討人生的真義,並且以清澈誠實的目光,直視現實與人生的各種層面,以使這些青年菁英,得以體會書本以外的公理與正義──這才是真正的倫理教育。
本人開設的「精神醫學與西洋文學」課程,便是依循這樣的思考脈絡出發:以西洋經典文學為工具,探索人類的精神與心靈,並從西方的歷史、社會及文化等角度,淺介精神醫學的發展、人類生物與社會環境的交錯影響,及其對思想的塑造。同時,也從精神醫學的觀點,解讀西洋文學經典中的心理活動,探討社會變動之際,道德、公眾與人性的三方角力;社會對人的精神壓迫與影響;以及人在各種情境下的行為模式;藉此窺探人類思想與心靈的奧祕。
這門課程除了讓同學淺嚐西洋文學、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的滋味,更啟發了莘莘學子對人生意義的思索、生涯規劃的方式,以及日常倫理的權衡。我們以精神醫學與心理學為利器,去理解文學作品中的心理情境與社會環境,深入探索人性的無底深淵。 因此,從文學中觀察各類生活事件、人生經歷,或有違倫常的情境,都可以使學生培養敏銳的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技巧,以及內省和自我啟發的能力──這些能力將在日後的生活,乃至醫學臨床工作中派上用場。
醫者的初心.明日的領袖
這樣的文學教育,為的就是啟發一個青年去真誠探求:「何謂良知?」醫學院校的學生傑出、優秀、聰明過人,眾所皆知,但若自恃聰明,欠缺基本的人文素養,恐非人們所樂見,亦非社稷之福。從文學裡,我們更加深刻地體認到:若一味以技術掛帥,而不正視人文意涵,無異於掩耳盜鈴。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是要創造一個更好、更屬人的世界,還是要退回到獸化、物化、人慾橫流的方向?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學子,在往後的人生旅途中,一旦面對物質、官能的誘惑時,是否能夠維持初心,時時懷抱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以提升生命的質感──這端視年輕時期的教育是否根植於心。
在日新月異的資訊時代,我們的學生在往後的人生旅途中,將會遭逢更複雜的問題,以及更難兩全的道德困境。但是若能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以無比的勇氣、智慧與冷靜,則能在日趨繁複的情境下,做出最清醒的判斷──這才是新世代醫者所應具備的特質。
醫學人文教育的相關議題,是當前重要的國際趨勢。今天的醫科學生,就是我們明日的醫師,甚至是各界的領袖:他們的思想、態度、信念與能力,將塑造明天的世界。教育者,就是道德與精神的雕塑家;塑造學生的態度與心智,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但願本書連結精神醫學與西洋文學的嘗試,能夠在醫學人文教育的路途上,略盡棉薄之力。
作者簡介:
范佩貞博士 Angela Pei-Chen Fan, Ph.D.
現任: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內科精神學科副教授
學歷: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博士
美國哈佛大學碩士
美國馬里蘭州大學學士
美國俄勒崗州波特蘭市高中畢業
經歷: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研究所研究教授
約翰霍浦金斯大學保羅理高學術獎得主
台北榮民總醫院 特約副研究員
國立陽明大學副國際長 (Deputy Dean)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教師發展中心主任
獎勵與論文: 國科會科教處傑出研究獎候選人
國立陽明大學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優良教師琉璃終身獎
榮獲 美國國家衛生院獎學金、國際精神醫學聯盟獎等
時代雜誌(Time)刊登范佩貞博士對嬰兒頭腦發育的評論
The Lancet 刊登范佩貞博士醫學教育論文 (SCI, IF=39.06)
哈佛醫學院及麻省理工學院(HST program) Teaching Fellow
社區服務:中華民國哈佛人雜誌總編輯
中華民國哈佛大學校友會獎學金基金會董事
柯如軒醫師 Russell Oliver Kosik, M.D.
現任:美國聖塔克拉谷醫療中心放射線科醫師
學歷: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醫學博士
國立陽明大學國際衛生學程碩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文學學士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一】
探索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榮總精神部主任、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精神學科主任 蘇東平
精神(Psyche)一詞源於希臘,意為呼吸、生命、人格化之靈魂,以與肉體相對稱,而精神醫學在希臘文中就有精神痊癒之意;同時擁有文學與醫學素養,才能治癒肉體與精神的疾病,進而擁有完美靈魂。而在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掌管了文學與醫學,他的豎琴對疾病有神奇療效;據此可知,早在古希臘文明發展中,就出現了結合文學、藝術及醫學的意識。因此,精神醫學跳脫了傳統學科歸納的框限,試圖以一種衍生的方式,在僵化的治療形式中,探索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醫學的研討與應用領域,從傳統的生物醫學開始,發展到現代,成為全人關照的全身心醫療照顧模式,此乃自生物到心理,再從心理到社會的轉變;無論哪一科的醫師,都必須具備這一宏觀的醫療視野。而兼具生理層面與心理層面的精神醫學,則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醫學領域之一,這也是醫學專業中最珍奇、最特殊的一個學門。它所探討的範圍,不只包含某個器官或某些組織,而是橫跨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領域,研究方法包含了基礎、臨床、生理、藥物,也整合流病、社會、心理、哲學等範疇。當一個社會由基本的生命需求,發展到一定的經濟水準以後,精神醫學這種「高檔」、「精緻」 的學科,更成為一個十分引人入勝的教學工具,具有培訓認知功能、建構學理基礎,以及啟發良善倫理等等功能。
范教授提出計畫,在本校醫學院開設了醫學人文課程,並發展成「精神醫學與西洋文學」叢書系列。這樣的主題,除了能讓同學淺嚐西洋文學、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的滋味,也帶出了人生意義、生涯規劃、道德的兩難……等等議題;內容豐富,深入淺出,獲得教育部獎勵。
本書以西洋文學為工具,探討人性的精神層面相關議題,並從西方的歷史、社會及文化等角度,淺介精神醫學的發展,以及人類生物與社會環境交錯影響對思想的塑造。同時也從精神醫學的觀點、解讀西洋文學經典中主人翁的心理活動,探討社會變動之際道德、價值觀與人性的衝突,社會對人的精神影響、壓迫、與人面臨各種事件的反射,以窺探人類思想與心靈的奧祕。書中內容挑選了著重心理描寫的西方文學經典,主題涵蓋了不同的年齡與性別,如俄國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法國斯湯達爾的《紅與黑》、法國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德國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英國勃朗特的《簡愛》等作品,議題包括幼兒、青少年、中年、老年和兩性,並從中帶出各種精神疾病,如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分裂、妄想症、人格異常、自虐自殺傾向,以及老人、小孩的精神問題等等。
在這樣豐富的課堂上,范教授塑造了熱烈的討論風氣,使得教學不再只限於教師個人的靈感與創意,也連結了學生的理性與感性、夢想與志向,促其面對人性、價值觀,與對醫學的反思、批判與展望。教師拋磚引玉,學生則以當代青年人的價值觀予以回應。這不只是教學而已,更是追求真理的過程,及教學相長的最佳示範。范教授也連續三年得到陽明大學醫學院優良教師獎,並得到同仁終身僅能獲頒一次的難得榮譽「琉璃獎」,可見其踏實的教學態度與卓越的教學成果,早已為眾人肯定。
范教授並以其嚴謹的治學風範和夙夜匪懈的努力,根據這門課程,發展出了兩篇卓越的國際學術論文,刊登在The Psychiatrist及世界醫學教育排名第一的期刊Medical Education。論文內我們發表對這堂課程所做的相關研究,倡導精神醫學在醫學教育課程內的重要性,我本人認為,將精神醫學的相關課程,排進醫學系學生大一、大二的必修課裡,確實是一個值得推動的方向。
醫學與教育,兩者是與時俱進的。不論個人或機構,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學習。 就實際層面而言,學校的任務在於為社會培養好公民;而從醫學教育而言,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學生的專業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協助學生,在茫然迷霧裡尋出方向,實踐全人化的教育,而非關在象牙塔中自我封閉。學校課程應是提供學生主動思考、盡情探索的綠洲,使學生充分發揮潛能,培養責任感與領導力。
尤其在當今的資訊時代,人與物、人與社會、乃至人與人之間,往往伴隨著如影隨形的疏離感。一個人倘若沒有健全的精神狀態,那麼他的生理健康勢必受到影響,進而波及到日常生活和長遠的人生;一個人尚且如此,何況是未來即將濟人濟世的醫學院學生?
如今,這門醫學人文課程,即將付梓成冊,造福更多學子,這是再好不過的結果。我願向所有讀者推薦此書,並勉勵范教授在教學與研究的路途上,繼續大步前進。此書的出版,是我們精神醫學教育邁向全人理想的見證,弘揚了醫學人文的最高精神。
【推薦序二】
既淵博、又基礎的醫學人文洗禮
國立陽明大學副校長及教務長、微生物與免疫學研究所教授 許萬枝
陽明大學是國內第一所以醫學為主的綜合大學,包括醫學技術暨工程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生命科學院、護理學院、牙醫學院,以及通識教育中心,各個教學單位都有令人矚目的多元成就。我們首重人道關懷的精神,並充實師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醫學專業與人文意涵的整合,一直是本校著力甚深的發展方向。我們相信,一位術德兼備的醫護人員,首先必然能夠體察人文,尊重每一個體;換句話說,沒有體察人文的能力,沒有尊重他者的時時內省,則無法掌握醫學的深刻精髓。
斯賓諾莎曾說:教育的目的,應是教人如何思考,而非思考什麼;應增進吾人的心智,使吾人能自行思考,而不是使別人思考的所得,成為我們記憶的負擔。 麥恩也說:「為人師者,若不能先啟發學生的向學興趣,而後教之,那麼等於以鎚擊冷鐵。」青年,是建立人生理想、信念、心理、人格、價值觀、倫理觀、與世界觀的重要階段,若忽視人文領域的培養,即使獲得再多知識也枉然。雖然沒有人能完全預知未來的趨勢,但廣泛無邊的人文知識,卻是人生的永恆議題。
從學校的角度而言,由范教授申請、執行的教學發展計畫,在整體教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以自身精神醫學、心理學的專業背景,帶領學生閱讀西洋文學經典,詮釋文學人物的心理活動;並從西方的歷史、社會及文化等角度,淺介精神醫學的發展,及人類和社會的交互影響。這門課程本身,其實就是絕佳的全人教育,使選修的學生體會多元的人生意義,促其思索複雜的道德難題,同時有助於學生的生涯規劃,並拓展國際視野。
將精神醫學與西洋文學做結合,是作者范佩貞教授的嘗試,透過西方經典文學,探討社會心理、精神,與文化意識。書中收錄的經典名著,皆有深刻的人性描寫,經由范教授一路剖析,帶領讀者窮究作品的精神意識;這不只是文學詮釋,更是一份精神醫學分析。作為一位精神醫學領域的教育者,范教授孜孜不倦地進行著豐富、多樣的全人教育,受惠的學生無數。這門課程除了固定在陽明大學、世新大學開設,也進入台聯大的課程系統,讓中央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等校的優秀學生也得以同步參與。除了身為傑出的老師,范教授更是一位卓有貢獻的研究者;她根據這門課程,發展出兩篇重要的學術論文,刊登在全球排名第一的學術期刊上,這樣的研究成果確實不俗。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的學生在人生旅途上,會遭遇到各式各樣的新問題,那不一定是我們所能回答的。但是,若能使學子從文學中,奠定深厚的人文基礎,使其擁有洞悉人性的智慧與冷靜,便能看穿複雜紛亂的現象,去把握不變的原則。教育者,是下一代道德與精神的建築師;我們希望藉著這樣的教學內容,啟發年輕學子,從學院的象牙塔中走出,迎向廣闊的世界——先學做人,再做醫師。
這樣一門既淵博、又基礎的醫學人文通識課程,如今能夠結集成冊,造福更多學子及大眾,是一個再好不過的結果。在此書付梓之際,但願范教授精益求精,往後在教育的崗位上,繼續作育英才;也願國內的醫學教育與醫療素質,能因此書的出現,再創高峰。
名人推薦:【推薦序一】
探索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榮總精神部主任、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精神學科主任 蘇東平
精神(Psyche)一詞源於希臘,意為呼吸、生命、人格化之靈魂,以與肉體相對稱,而精神醫學在希臘文中就有精神痊癒之意;同時擁有文學與醫學素養,才能治癒肉體與精神的疾病,進而擁有完美靈魂。而在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掌管了文學與醫學,他的豎琴對疾病有神奇療效;據此可知,早在古希臘文明發展中,就出現了結合文學、藝術及醫學的意識。因此,精神醫學跳脫了傳統學科歸納的框限,試圖以一種衍生...
目錄
【推薦序一】精神醫學之必要與首要 蘇東平
【推薦序二】既淵博、又基礎的醫學人文洗禮 許萬枝
【自 序】在經典文學的峭壁.浮雕精神醫學的繽紛
【緣 起】一、教育部審查通過
二、開課──世新大學與陽明大學
【前 言】
一、 導讀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瑰麗的人文造境.心理的繁花勝景
The Magnificence of the Humanities﹒Glorious Mental Scenery
二、 文藝思潮年表
Chronology of Literary Movements
三、社經地位攀爬與精神困擾相關表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ising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iatric Disturbances
【第 一 篇】魚躍龍門的情感政治 ——《紅與黑》
The Emotional Politics of Achievement──《The Red and the Black》
【第 二 篇】境遇即使艱難,真愛定能勝天 ──《簡愛》
Though Dreams may Seem Distant, True Love will Prevail──《Jane Eyre》
【第 三 篇】永不饜足的情慾與自戀 ──《包法利夫人》
Greed, Lust, and Narcissism──《Madame Bovary》
【第 四 篇】在犯罪與懺悔中無限折磨 ──《罪與罰》
The Infinite Torture of Crime Until Confession──《Crime and Punishment》
【第 五 篇】沉吟憂鬱的慘綠少年 ──《少年維特的煩惱》
The Depressed and Pathetic Teenager──《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謝 誌】
【推薦序一】精神醫學之必要與首要 蘇東平
【推薦序二】既淵博、又基礎的醫學人文洗禮 許萬枝
【自 序】在經典文學的峭壁.浮雕精神醫學的繽紛
【緣 起】一、教育部審查通過
二、開課──世新大學與陽明大學
【前 言】
一、 導讀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瑰麗的人文造境.心理的繁花勝景
The Magnificence of the Humanities﹒Glorious Mental Scenery
二、 文藝思潮年表
Chronology of Literary Movements
三、社經地位攀爬與精神困擾相關表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ising Socioecon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