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明理論》
【嚴序】
餘嘗思歷代明醫。回骸起死。祛邪愈疾。非曰生而知之,必也祖述前聖之經。才高識妙。探微索隱。研究義理。得其旨趣,故無施而不可。且百病之急。無急於傷寒。或死或愈。止於六七日之間。十日以上。
故漢張長沙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撰為《傷寒論》數卷。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為醫門之規繩。
治病之宗本。然自漢逮今。千有餘年。唯王叔和得其旨趣。後人皆不得其門而入。是以其間少於注釋。闕於講義。
自宋以來。名醫間有著述者,如龐安常作卒病論。朱肱作活人書。韓祗和作微旨。王實作証治。雖皆互有闡明之義。然而未能盡張長沙之深意。
聊攝成公。家世儒醫性識明敏。記問該博。撰述傷寒義,皆前人未經道者,指在定體分形析証。若同而異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辯之。釋戰栗有內外之診。論煩躁有陰陽之別。譫語鄭聲。令虛實之灼知。四逆與厥。使淺深之類明。始於發熱。終於勞複。凡五十篇。
目之曰:《明理論》。所謂真得長沙公之旨趣也。使習醫之流。讀其論而知其理。識其証而別其病。胸次了然而無惑。顧不博哉。
餘家醫業五十載。究旨窮經。自幼迄老。凡古今醫書。無不涉獵。觀此書義理燦然。不能默默。因序其略。
歲在壬戌八月望日錦山嚴器之序。
黃家騁文字整理《傷寒明理論》
黃序
《傷寒明理論》四卷,是一部中國醫學著作。金•成無己撰。約刊於1156年。是《傷寒論》的註解之作。有部份抄本題為嚴器之作,經考證應該是傳抄造成的錯誤。
卷一至三,扼要地辨析了傷寒50種證候的病象和病理,「使習醫之流,讀其論而知其理,識其證而別其病,胸中了然而無惑」(本書嚴器之序)。
卷四專論方藥,選《傷寒論》常用方20首,強調配伍制使的關系,並以經典醫著結合個人體會加以分析。
對於《傷寒論》的50個證作了分析此較。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20首的方義。
《傷寒明理論》作者對傷寒論研究很深,縱橫無際,得心應手,故能深明其理,撰成此書。
本書為學習《傷寒論》的補充讀物。現存宋、明、清十多種刻本、及《古今醫統正脈》、《中國醫學大成》本。
它以《傷寒論》為底本,依證症作為分類,整理傷寒論的條文與方劑,再加上自己的心得而寫作而成。其中多引《內經》為根據,會通《內經》與《傷寒論》,為後世註解《傷寒論》的先驅。
近代刊本,由錢超塵、黃作陣兩位先生親自做考證,點校過程中,以北京國家圖書館所藏宋景定辛酉建安慶有堂新刊本為底本,以明《古今醫統正脈全書》(該書刻印于明萬曆二十九年即1601年,簡稱《醫統本》)為校本進行點校。
本次點校意在將此珍稀之本公諸於世,以供同好學習研究之用。
本書以保存本書原貌為目的,故凡通假字(如佗通「他」、「陀」等)、古今字(如府同「腑」、藏同「髒」、畜同「蓄」、差同「瘥」等)一仍其舊,注中擇其要者簡要說明;異體字為便於讀者易明,一般徑改為正字;明顯屬於形近而誤者(如成與戍、暍與喝等)改為正字,並出校注;書中凡「丸」均作「圓」,乃避宋諱改字,今為保持本書原貌,不作改動,更好地為後來學者展示了原書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