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什麼是夢
夢的定義與特徵
夢既司空見慣,又神祕莫測;既虛無縹緲,又真實可見。古往今來,千變萬化的夢境既給人們帶來了歡樂和希望,也給人們帶來了迷惘和惆悵。每個人都有做夢的經歷,夢伴隨人的一生。只要人的大腦還有思維能力,夢就會長久不衰。
在生產力比較低下,科技不夠發達的年代,人們對夢的認識十分有限,因而大多把夢與鬼神、靈魂聯繫起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夢的認識也逐漸科學化、理性化。
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人們給「夢」下了如下定義:
《墨子》中說:「夢,臥而以為然也。」也就是說夢是一個人在睡眠中認為自己看見了什麼,以為發生了某些事情,是睡眠過程中的一種現象。
《說文解字》中說:「夢,寐而有覺者也。」即認為夢是睡眠中的一種感覺。
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一書中說:「夢是一種受壓抑的願望經過變形的滿足。」
湯普森在《生理心理學》中說:「夢是正常的神經病,做夢是允許我們每一個人在我們生活的每個夜晚能安靜地和安全地發瘋。」
《現代漢語詞典》將「夢」解釋為「睡眠時局部大腦物質還沒有完全停止活動而引起的腦中的表象活動」。
《現代科學技術詞典》解釋說:「夢是睡眠或類似睡眠狀態下在意識中發生的一系列不隨意視覺、聽覺和動覺表象,以及情緒和思維活動。」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對「夢」的解釋如下:「夢是入睡後腦中出現的表象活動。對夢的本質認識各異,或認為夢是現實的反映,預見的來源,祛病的靈性感受,或認為夢也是一種覺醒狀態,或把夢視為一種潛意識活動……」
雖然古今中外致力於夢的研究者對夢的定義都有不少高見,但依然很難給「夢」下一個簡單、科學、令人滿意的定義。
我們只能盡量用科學嚴謹的態度來對「夢」的特徵進行分析:
一、夢是一種主體體驗,是人在睡眠中產生的心理現象,包含影像、聲音、思考、感覺等多種形式,通常都是非自願的。
二、夢是一種意象語言。人在夢中出現的意象包括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和超現實的事物,前者如生活中的具體場景、器具以及真實存在的個人及其他生物等,後者如人們在頭腦中臆想出來的鬼神、妖怪、外星人以及尚未被發現的事物等。
三、夢境常常是荒誕離奇、雜亂無章而無規則非邏輯的,這是由於做夢的時候人們不像清醒狀態那樣按通常的邏輯程式思維。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說:「夢具有許多獨特性和荒謬性。」
四、夢能夠影響人們的現實生活。夢境能夠激發藝術創作上的靈感,如中國眾多古典文學作品都與夢境有關;而一些噩夢卻會使人產生不悅的感覺,甚至會令人因長期噁心、恐懼、絕望而痛苦不堪。
我們認為,夢是人在睡眠時,由於局部的大腦組織尚未完全停止興奮活動,而引起的一種頭腦中的表象活動,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也是客觀事物在人頭腦中的反映。不過由於人在睡夢中與平時清醒狀態下有所不同,一些客觀印象也會變得混亂不清,所以夢的內容一般總是呈現著混亂和虛幻的狀態,以想像或虛幻的形式表現出來。
古人的占夢之旅
關於古人做夢的文字記載很多,不論是在史書典籍中,還是在文學作品裡,都有很多關於夢的描述:
《尚書‧太誓》中記載著武王伐紂時的明誓之言:「朕夢協朕卜,襲於休樣、戍商必克。」這段文字並未表明武王到底做了一個什麼夢,但在戰爭之際尚能言其夢境,可見武王對夢的重視。《晉書》記載,有一次曹操生病了,晚上做夢忽然夢到三馬同槽而食,醒來後他問謀士賈詡:「孤向日曾夢三馬同槽,疑是馬騰父子為禍;今騰已死,昨宵複夢三馬同槽。主何吉凶?」其實,這個夢屬於兆夢。三馬同槽吃草料,就是三馬啃槽,而「槽」與「曹」同音,這個夢預示著司馬氏將篡奪曹氏權柄,曹操為此深感擔憂。後來,司馬炎篡魏自立,改國號為「晉」。曹操之夢,果然應驗。
《三國志‧魏書》記載: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劉莊在夢境中見到一位金色天神,身披金光在金鑾殿中飛行,漢明帝欲上前施禮,而天神卻一語不發,駕雲西去。明帝不知這個夢境有何寓意,於是在第二天向大臣們求解,太史傅毅回答說:「西方有一位天神,全身金色,人稱為佛,陛下夢到的也許就是他。」明帝聽後心生羨慕,於是召見蔡愔、秦景等人,命他們去西域求取佛法。三年之後,使者以白馬馱回佛教經書,佛教自此傳入中土。
以上都是有史料可考的古人之夢,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出現於古代文人筆端的夢境。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莊周夢蝶」。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這段文字出自《莊子‧齊物論》,莊子在夢中夢到自己變成了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醒來後不禁思索:究竟是莊周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莊周呢?另外,在《牡丹亭》、《枕中記》、《南柯太守傳》、《紅樓夢》等文學作品中都有大量關於夢境的描述,而與夢有關的古典詩詞就更多了。比如: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蘇軾《江城子》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李煜《望江南》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從以上古人對夢的諸多記述中,可以得知古人很早就開始了對夢的探索。做夢是人類最普遍的精神現象之一,它不受民族、性別、年齡、貧富、社會等級等諸多外因的限制,人人都會做夢。那些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夢境伴隨著人們的生活,其神祕與瑰麗既令人困惑,又引人嚮往。在中國,古人對夢的研究與探索有著漫長的歷史,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原始社會時期,古人把夢與靈魂聯繫在一起。原始社會生產力水準低下,人們依靠簡單的思維與強健的身體生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當他們在洞穴中睡覺時,也許會夢到自己正和同伴一起在叢林中追捕獵物。這樣的夢令他們感到恐懼,因為此時他們的身體仍在洞穴中。所以,原始人逐漸形成這樣一種觀念:在他們的身體之外,存在一種可以在睡眠時脫離身體的東西,這種東西可以不依附於肉體,甚至在人死之後也會存在。他們用這種觀點來解釋為何他們睡覺時還會到野外打獵,為何能夠在睡眠中見到死去的族人。
原始人透過對夢境的思考,逐漸形成了「靈魂」的觀念,繼而又反過來用這種觀念對夢境進行解釋,也就出現了早期的占夢活動。
第二階段:
夏、商至秦朝,占夢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環節。商周時期,古人對夢境越來越重視,占夢活動逐漸頻繁。在現今出土的殷墟甲骨中,有大量關於殷王占夢的記載;周人滅殷之後,周王對占夢的態度更加嚴謹,凡國家大事都要問卜後才定,不過當時還未出現專門的占夢官。
春秋時期,人們對夢境的兆示作用更加深信不疑。《左傳‧昭公七年》記載:衛卿孔成子和史朝先後夢見衛國的先祖康叔對他們說一定要立元為國君,所以,在衛襄公死後,孔成子果真立元為國君,即衛靈公。他們之所以以夢為根據,是因為他們相信這樣的夢境其實是祖先在向自己傳達旨意。
戰國時期,社會變革日深,各種思想空前活躍、百家爭鳴,儒、法、道、墨等流派紛紛著書講學,占夢在統治階級中的影響日漸萎縮,但由於夢本身的神祕性尚未被揭開,所以占夢活動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視。
第三階段:
秦漢之後,占夢逐漸從官方神學轉為世俗迷信。秦漢之後,占夢已經不再像殷周時期那樣作為國家制度而存在,逐漸喪失了作為官方神學的權威地位。但是,占夢仍然保持著自身的特點,並與逐漸發展起來的其他宗教,如佛教、道教等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成了民間迷信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卜卦、算命、風水、面相等民間方術中的一種,占夢的形式更加複雜、細緻,並且帶有一定的圓滑色彩,先秦時期占夢的莊重與嚴肅性已大為減弱。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生產力的發展,至唐宋之後人們對占夢之術不再輕信。城鄉集鎮、廟會等場所相面、算卦的人隨處可見,掛牌占夢的卻比較鮮見,即便如此,占夢之說仍然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占夢、祭祀與政治
據說,中國歷史上最早開始占夢的人物是黃帝。按照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的記載:「黃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驅羊萬群。」
帝寤而歎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後者哉?夫千鈞之弩,異力者也;驅羊萬群,能牧民為善者也。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根據這個夢境,黃帝果然得到了風後和力牧兩位名臣。
當然,這只是一則神話傳說,真偽無法考證,但卻說明遠在上古時期古人便已開始占夢。
殷商時期,夢與占夢有了可靠的文字記載,甲骨文中的史料都能證明占夢自出現之始就與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夢本來只是一種心理現象,卻為何會被拉入政治舞臺,甚至在商周時期成為一種政治制度呢?在此,不妨以更加客觀、理性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占夢活動對古代政治的影響。
一、夢境與君權神授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坡,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史記‧高祖本紀》
光武帝召馮異曰:「我夢乘龍上天,覺悟(醒來),心中動悸。」異再拜,賀曰:「此天命發於精神。心中動悸,大王慎重之性也。」
──《東觀漢記》
誠如上面兩段史料,倘若劉媼果真有「夢與神遇」的離奇際遇,那麼漢高祖劉邦當是蛟龍之子,也就是所謂的「天子」、「龍種」了;假如光武帝「乘龍上天」的夢境屬實,那麼非嫡子嫡孫的光武帝繼承大統也算是受命於天了。
不論這些夢境是否屬實,它們都是帝王乃「天命所歸」的有力證據。
古代帝王都自居「天子」,為了昭示自己統治天下的地位的合法性,他們常常利用夢的形式,以使百姓認為自己得到了上天神靈的任命,是真命天子,進而換取宗法的認可,虜獲百姓的擁戴。
二、夢境與天賜良臣
古人的夢境往往有一些固定可循的模式,君王夢得賢臣是其中一種。與前文中提到的黃帝夢得風後、力牧一樣,史料中還有關於殷高宗武丁根據夢中人物形象得賢臣傅說、周文王姬昌夢飛熊得姜尚的記載。
這些流傳甚廣的夢境一方面讚美了君主求賢若渴的德行,另一方面則昭示君王之德得到上天的認可,故而托夢相助。
除此之外,這些占夢說辭對賢臣能士也大有裨益。因為這些人雖然有過人的才華,卻大多是平民出身,在重視出身的古代社會,君王的夢境無疑能使這些賢臣的出身顯得更加高貴。
三、夢境與政治鬥爭
前面已經提到過,周武王伐紂之前曾經言明自己在夢中接受了神的旨意。這類故事並不少見,比如《南史‧陳本紀》載:「後主又夢黃衣人圍城,乃盡去繞城橘樹。又見大蛇中分,首尾各走。」後人在解釋這個夢時常常認為黃衣人自然指身著黃袍的隋朝帝王,而「大蛇中分」也是亡國的徵兆。
其實,這類夢境多源於後世的統治者,既然已有神旨,且亡國已是必然,那麼武王滅紂、隋來滅陳也就都算是上天的安排了。
四、夢境與愚民政策
以上諸多說夢占夢的言論,無論是為了論證帝王是「天子貴胄」,還是為不同政治勢力的權力鬥爭尋找合理的外衣,都是為了得到普通百姓的信服。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古代統治階級對占夢之說的重視正是為了愚弄、安撫百姓,以得到百姓的認可和擁護。
古代科學水準比較低,百姓所受的教育又非常有限,所以,他們對那些自己無法解釋的夢境感到困惑,而統治者又常常用多種解夢方法故弄玄虛,這使大多數人會選擇相信統治者相對權威的解釋,而放棄自己思考。
其實,夢本身並沒有什麼政治意義,即使夢的內容與政治有關,大多也不過是人的心靈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將夢與政治掛鉤,只是統治者為鞏固自己的政權所採取的一種有意識的手段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