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一:寫出文章的真精神
朗聲尋找最準確的字句
年少時,看古裝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對劇中學生集體搖頭晃腦朗誦古文的鏡頭深感興趣。教書及寫作以後,才知道朗讀的重要。
好的文學作品,跟美好的音樂一樣,大多具備流暢、靈動的特質。而我們之所以在閱讀文章時感覺良好,往往是因為它的音樂性強,有節奏感,旋律動人。前些日子,在台大醫院陪病,輕聲在病房內朗讀楊牧先生《奇萊後書》,感覺仿若優雅閒適的慢板,舒徐、溫暖,鬱卒的心境竟因之漸次開展,對文學居然具備如此神奇的療效深感驚詫。
寫作《包法利夫人》的福樓拜,狂熱而頑強地追求藝術的完美,他堅持一句名言:用詞準確。福樓拜經常走到他曾居住的克魯瓦塞別墅附近的一條椴樹林蔭道上,高聲朗誦自己的作品。這條路被稱為「狂吼的林蔭道」,他在那裡大聲朗讀自己寫出的文字,讓耳朵告訴他是否已經找到最準確的字句。而近日曾經來台掀起旋風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裡,也提到他常藉由朗讀方式,領略不同的文體之美。甫獲國家文藝獎的王文興教授,自承寫作時總將每個字當音符看待。前些日子,他親自示範把小說當樂譜的「王氏慢讀法」,朗誦《家變》裡的文字,據報載:聲調和速度搭配的美感,風靡全場。
台北故事館曾和台積電、《聯合報》合辦「繆思的星期五」文學沙龍活動,在每月第三個星期五晚間,邀請作家們分享其作品與創作背後的故事,聽說小小故事館常被喜愛文學的市民擠爆!堪稱台北最美麗的景觀。除了應邀去朗讀,我也曾領著寫作指導班的十多名學生前去親炙作家丰采,事後,學生紛紛表示:真是難忘的經驗!這種在歐洲各國咖啡館等文人薈萃之地經常舉辦的朗讀活動,以文會友、扎根文化,如今因花博工程進行而中輟,讓人無限惋惜!
小說家黃春明先生提倡朗讀活動已有多年,今年,幾位作家應邀前往宜蘭共襄盛舉,深為其用心所感動。文章透過聲音呈現出來,果然別有興味。張曉風老師仿效木皮散客說鼓詞,雄豪、快捷的聲調,是作學生的我在她的課堂上從未聽過的,令人大為驚豔;透過作者簡媜自己的聲音,不但讓讀者聽到秋天裡白楊樹豐美的饗宴,而其中擲地有聲的:「一世總要堅定地守住一個承諾,一生總要勇敢地唾棄一個江湖。」的文學宣言,更讓舉座肅然。傳統觀念裡,朗讀彷彿是字正腔圓者的專利,其實不然,黃春明先生台味十足的誠懇聲音,更贏得滿堂喝采。朗讀的魅力,由此可見。
既然名家咸認朗讀有益找尋適當字句,且對文化傳播深具力道,則學生閱讀或寫作必然可以從中獲益,我以為學校可以在早自習時大力推廣,讓文學的節奏在校園的早晨迴盪出動人的旋律。搶救語文教學,首先,讓我們帶孩子來朗讀。不只讀作家的作品,也朗讀學生自己寫出的作文,讓聲音幫助他們找到最準確的字句。
——原載二○○九年十一月二日《聯合報‧4版‧名人堂》
走進學測考場前
習寫作文的一個重大功能是在培養創意,如果題目本身就古板陳舊,其實很難達到學習的目的。早年的作文題目,國中生慣寫「下雨天真好」;高中生必談「傳統與創新」;大學生提高關心層級,多寫「反共必勝論!」高考、普考一逕是「一顆螺絲釘」、「個人好,社會就一定好」。這種千篇一律的命題,因為出題老師有預設想法,所以,心存取悅閱卷者的考生不用深思,腦袋立刻會浮現一套制式的說辭。於是,清道夫、公務人員一定會被大量請出作例子,「小兵立大功」、「天生我才必有用」、「妄自菲薄」的句子滿天飛,寫的時候儘管下筆如有神,卻絲毫不見心意。閱卷老師看了一千篇文章,感覺彷彿只看了一篇。這種老式的作文,不鼓勵學生創新,只要在主題上規規矩矩複製《公民與道德》課程上宣導的那一套,結構上謹守起承轉合的模式,再加上文清字順的起碼修辭,四平八穩的,就可以得高分。
如今,時代不同了!集體思考被獨特創見所取代,命題與寫作都面臨新挑戰。不只考生緊張,出題老師面對指指點點的輿論,恐怕壓力更甚。仔細研究近年來的學測命題,倒看出了有趣的趨勢——老人時代來臨的危機感,被充分反應在作文題目上。一連好幾年大學學測考題都繞著老人打轉,先是要學生揣摩一位修士生命中最後一晚的思想、祈願;接著的題目是〈失去〉,有了年歲的考官驚嘆年華老去,就以為十七、八歲的年輕人會警覺歲月如梭!再來是〈走過〉,才沒幾歲,就被迫開始回顧過往!後來乾脆羅列老人日記,要學生揣摩老人心情、敘寫老人生活;最後是〈如果當時……〉,呀呀呀!這不正是老人說話時慣用的發端語詞嗎!這些題目在不經意間都透露出命題「老」師唯恐不被理解的焦慮!卻難為了後生小子,齜牙咧嘴,再怎麼歪著腦袋苦思,寫下來也盡是年少輕狂。顯見要激盪腦力去突破窠臼,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學測在即,考生的緊張可想而知,此刻,有幾句話進奉:走進考場前,請先摒棄「一試定終身」的荒謬緊箍咒!就算這次意外失足跌跤,誰敢說下回就不能奮起再創新局!許多前輩的先例可為佐證,不需在此贅言。當心情放輕鬆後,腦袋的死結一經鬆綁,反倒容易萌生活潑的想法,逆轉勝的機會也必然跟著大增。
其次,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體驗與故事,學測作文既然志在檢驗學生的思想深度、文字順暢及謀篇裁章能力,如果意見上只是人云亦云,題材上只是複製別人的經驗,手法上流於老套,在創意上便少了幾分。尤其過度揣摩閱卷者的心意,往往「順了姑情逆嫂意」,徒勞無功。我深切期待考生能誠懇的寫出由衷之言,在重要的時刻,不躁動輕忽,仔細將題幹看清後,再從容構思、執筆,勇敢寫出胸中的塊壘,在作文猶如說謊競技場的現代,也許講實話、做自己,將翻為新鮮,我相信在一片虛假的厭套裡,誠懇最容易被看見。
——原載二○一○年一月二十八日《聯合報‧4版‧名人堂》
有人寫出幽默,有人讀出趣味
一般人總錯覺中華文化比較缺乏幽默感,從小到大的教育裡,一向強調「君子不重則不威」,所以,父母師長都教我們要「莊重」、「正經」,偶爾開點無傷大雅的玩笑,便被斥為「嬉皮笑臉」或「玩世不恭」,這種過度謹小慎微的拘束,反應在學生的作文裡,就成了戴上虛假面具且語言乏味的制式文字:學生總是識趣地挑選看似最安全的論述走,於是千人一面,缺少活潑的新意。大部分的人都被侷限在固定且陳舊的思維裡打轉,怎麼也繞不出死胡同。
其實,早在先秦時代的《莊子》、《孟子》、《韓非子》裡,就有許多充滿趣味的寓言,無論是「揠苗助長」、「齊人有一妻一妾」或「買櫝還珠」都是耳熟能詳的幽默小小說。古人在遊說君王時,發現講道理不如說故事來得有效,幽默機智的言語絕對比政治正確的理論占上風。很可惜這樣的領會很快被奉儒家思想為圭臬的八股舉士制度所淹沒。幽默的文字終究被封建體制下不許違背經注、不能自由發揮、只能隨聲附和的八股文給打敗了,真是好不可惜!只是說來奇怪,如今封建制度早就成為歷史,戒嚴也已解除多年,學校課本選文卻仍在拚命的自我戒嚴!
我們的課本真是太嚴肅了!過度注重空洞的品德教條和單調的知識積累,莫說學生看了提不起興趣,一書在手,我保證連大人也難逃周公的召喚。一本幽默有趣的課本何其重要!就是因為缺乏優雅有趣文章的閱讀經驗,學生的玩笑往往流於惡趣,格調不高;就是因為國語課本到現在還在大玩「四十四隻石獅子」的老梗,課本的思想沒先解放,學生的作文自然嚴重缺乏實驗性。如何將淺質的玩笑引導入較為深刻的趣味中,可能是教科書商可以加把勁,老師、父母可以著力的地方,也是出題的考官可以再斟酌的所在。美國人往往可以不在意別人對他頑固、奸詐、無賴的指責,但卻無法忍受「沒有幽默感」的批評。麥克阿瑟將軍在為兒子所寫的祈禱文中,除了求神賜給他兒子堅強、勇敢、誠實、謙遜的美德外,特別拈出「充分的幽默感」,由此可見西方社會對幽默的重視。西潮東漸,雖說中西民情不同,但對生活情趣的追求應該已無二致。
佛洛依德說得好:「最幽默的人,是最能適應的人。」面對尖銳問題或尷尬場面時,以幽默的方式應對,往往能化解緊張對立的氣氛。它是機敏的臨場應對,蘊含高雅、雋永的情趣。雖然,一般以為這種能力得之自然者多,得之學問者淺,未必人人都具備,但是,我相信絕對可以藉由耳濡目染、觸類旁通來培養。課本裡,出現幽默的文章;作文課上,老師多提醒學生對人性作深刻的觀察,雙管齊下,讓學生慢慢琢磨,逐漸摸索,必定有人可以跟著寫出幽默,有人能夠隨之讀出趣味,久而久之,這樣的訓練自然會內化到生命裡,成為終身受用的財富。
——原載二○一○年五月二十九日《聯合報•A4版•名人堂》
得高分的作文祕笈?
考季又到了,國高中生都相當緊張,頻頻在聽演講的最後提問裡,要求我用簡單、速成的方法傳授得高分的作文密笈。說實在的,在華語文教育成為最火議題的現代,我若真有這樣的本事,怕不早就成為教育部三顧茅廬的超級紅人了!通常,遇到這樣的場合,我多半聲東擊西,駭笑著虛與委蛇。因為深知作文要拿高分,絕沒有捷徑,只能靠平日點滴的積累。
然而,日前,李家同教授對大學常見的「親善大使」表達了負面意見,倒在我的腦袋中引出一線靈光。李教授批評女學生穿長旗袍、踩高跟鞋,男學生穿西裝打領帶,兩手都戴白手套,比出全國一模一樣的手勢,加上如出一轍的「皮笑肉不笑」表情,就像機器人一樣。於是,引發網路上許多的討論。有人生氣地反問:旗袍曾風光一時,現在穿有什麼不對!難道現代人就不能穿旗袍了嗎?它不是我們的國粹嗎?
這個問題有意思!可以讓大夥兒動動腦想一想。於是,我在演講過後的提問裡,讓當天聽講的學生發表看法,試著讓他們自己找答案。學生普遍的意見是穿長旗袍、西裝、戴白手套、掛上制式的笑容、比出僵硬的手勢之所以引起詬病,一來可能是因為穿著打扮不符學生的年齡、身分,因之顯得造作、不自然;二來長旗袍也不符合時代風尚,學生爭著發言,說現在流行改良式旗袍,穿長旗袍是他們阿嬤年代的穿著。
於是,我讓他們進而思考穿長旗袍的這一番討論,對他們的寫作有什麼樣的啟發沒有?有人說:「自然最重要!不必穿長旗袍,只要適合場合,能呈現青春氣息,裝扮不需要太依循傳統,寫作也不要太倚賴前人,食古不化。」有人搶答:「所以,成語用太多不一定就好,適度使用可以增色,過度則頗討人嫌。」嗯!不錯!現學現賣,這是先前我演講時提醒的。有人補充:「最好能有屬於時代的創新語言,跟改良式旗袍一樣,常能搶攻國際市場,得到意想不到的高利潤。」哇!這一定是夏姿派來埋伏的推銷員。有人從皮笑肉不笑的笑容檢討起:「心意最重要,這樣的笑容,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怎麼能拉近距離或感動人,所以,寫作的內容要誠懇,光是用華麗的文字堆砌也沒用。」「不必亂編驚悚劇,去驚嚇閱卷老師;也不要編造可憐身世乞憐,閱卷老師早就被過多的謊言訓練成鐵石心腸了。」這位同學剛剛有專心聽講呦!有人檢討一模一樣的手勢像千人一面的作文,給人滑稽的感受,「個性化的商品大行其道,同樣的,具創意的文章最吸睛,獨樹一幟很重要。」
最後,我請學生從討論裡拈出三組關鍵字,結果「動機自然」「心意誠懇」和「手法創新」以高票中選。我問:「現在你們知道怎樣的文章才能得高分了嗎?」同學異口同聲回說:「知道了。」我鬆了一口氣,露出滿意的笑容。
「可是,……怎樣才能寫出那樣的文章呢?」一位貌似忠厚的同學支支吾吾地提出這次演講的最後一個問題。
——原載二○一○年六月三十日《聯合報•4版•名人堂》
寫出文章的真精神
兒子上國中時,學校規定每天回家必寫一篇一百八十個字左右的日記。這原本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作文練習構想,也是師生互動的良好策略。但在執行過程中,我卻發現了嚴重的問題。
那本日記本裡,充斥著和兒子靈魂背道而馳的偽善言詞,譬如:分明驕傲地炫耀自己天縱英明,日記上卻寫著:「今天歷史成績發表,我得了全班最高分,我不能驕傲,要繼續努力,不要辜負父母的期待」;明明埋怨老師出題太刁鑽,卻謙抑地反省勉勵:「今天國文成績發表,成績不太理想,要好好努力,不要辜負老師的期望」;恨聲埋怨同學陷害,卻佯裝榮幸:「今天承蒙同學青睞,獲選為衛生股長,我要好好服務,不要辜負同學的期望」;氣憤在大太陽下聽了一場毫無章法的演講、浪費生命,卻說「今天有一位校外專家來演講,講題是:『認識我們的身體』真是獲益匪淺!希望校長以後能多多舉辦類似的活動。」……這種種既無心意、也了無新意的八股文章,竟然篇篇得到A+的成績。一回,已然夜深,又實在找不到題材,我建議他將黃昏時所說的期待入文:「希望繳到訓導處蓋章的學生證能趕快發回來,我們可以憑證免費看外野棒球賽……」,好不容易說了實話,竟然破天荒得了B–,老師還在其後加註:「要循規蹈矩!」
這件事讓我一直耿耿於懷,這種類似謊言競技場式的引導,正逐步摧毀孩子的想像力與真誠的心意,而我束手無策,只能乾著急,因為老師正用分數餵養順民,只要複製書上的道德教條,就能得高分!就因為這樣不當的引導,難怪學生既不必用大腦想問題,也不敢放心直陳內心真正的想法,他們總是不停揣摩上意,於是,無形中失去了珍貴的的童心與思考能力。
上了高中後,他故技重施,這回,老師的評語不同了:「心裡真是這樣想的嗎?真的才寫。」「寫點兒真話吧!」「再寫這樣缺乏心意的東西,我就撕了呦!」於是,在老師「說真話」的道德勸說下,他的週記逐漸有了不同的面貌,他開始啟動腦子思考、敢於批判:同儕之間的人際處理,旁觀之餘,他寫下另類體會,導師批語:「有見地」;有位老師上課時熱心教導香功,以致正式課程的進度嚴重落後,他援筆反應,導師寫上:「會婉轉轉告」;接著,熱火燒到導師的眉睫,「我們都很感謝老師的認真教導,但是,常常在第四節下課的午飯時分沒能準時下課,有以下缺失:一是外頭歡聲雷動,學生無心向學,學習成效不彰;二是蒸過的便當,抬回來時都涼了;三是沒帶便當的人,到福利社都買不到東西吃了……」洋洋灑灑羅列五大點,老師不但沒生氣,還虛心寫上:「受教了!會設法改進」。
導師直接、間接鼓勵他們說出想法,建構個人的思想體系,到這時,我一顆懸著的心,總算才放了下來。這位老師的教學策略履踐了幾句古話:「只有真心對待,不以諂笑柔色應酬,人間才有華彩;唯有著誠去偽,不以溢言蔓辭入章句,文章才有真精神。」
成也老師,敗也老師,當老師的,豈可不深自惕勵!
——原載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聯合報•A4版•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