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4 項符合

如何獨處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5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個人當初是抱著興奮期待的熱忱翻...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2/01/17
個人當初是抱著興奮期待的熱忱翻開本書,可約莫看了十餘頁內容後就馬上冷下來了。且儘管只是開頭的幾頁內容,可那過程相較於突然被人澆了桶冷水,反而更像是獨自待在浴缸內慢慢待水溫流失到令人冷顫的程度。 本書原文初出版於2002年,而各篇寫成的時間則不一,大多落在90年代中後,是本在...
如何獨處:偉大的美國小說家 強納森‧法蘭岑的社會凝視 如何獨處:偉大的美國小說家 強納森‧法蘭岑的社會凝視

作者:強納森.法蘭岑 / 譯者:洪世民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15-01-07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Readmoo
圖書名稱:如何獨處

收錄法蘭岑驚豔美國文壇之作〈自尋煩惱?〉
吳明益教授  專文解析

二十世紀以來,24小時發聲的大眾媒體、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逐漸無縫滲透所有人的思考路徑、影響大家的生活選擇,讓大家自動變成「一樣」,社會在失去活力,個人在失去獨立思考的膽識與力量。

這14篇文章,是法蘭岑打擊流俗、展現「異議」的聲音,是他揮別憤怒與恐懼的紀錄,
更是他對人生境遇、對社會謬象擲地有聲的反思與見解。

被《時代》雜誌譽為「偉大的美國小說家」的強納森‧法蘭岑,
再一次展現文學家凝視社會的睿智眼光。

「對我來說,任何單一事件的重要性,都比不上全書文章共同關注的潛在議題:
在喧鬧嘈雜、五光十色的大眾文化中,如何維持獨特性和多樣性——如何獨處的問題。」(法蘭岑)

1996年,法蘭岑在收納許多美國進步人士洞見的《哈潑》(Harper's)雜誌上,發表一篇題為〈偶然作夢——在影像世紀還寫小說的一個原因〉的文章,引起各方矚目。在這篇長文中,法蘭岑談及「影像」(電視畫面、網路)全面攻佔人們接收世界訊息、與社會互動,甚至了解自己的管道,如何令他困惑、憂心。他自己也一度憂鬱地變成癱在電視前的馬鈴薯,第三本小說《修正》因而難產。在那段時間裡,他提不起勁寫作、打不起精神閱讀,注意力被視覺畫面綁架,純文字閱讀不再能引起他的動力(從小到大,他一直透過閱讀瞭解世界與人生透過閱讀找回自己)。

但失去文字的生活讓人失去與自己對話的能力。沙發上的馬鈴薯不斷接收著過眼雲煙式的資訊,心靈卻益發感覺空虛。在失去讀者身份的痛苦與失去作者身份的痛苦交熾下,他恐懼、憤怒,充滿困惑,同時卻知道暢銷書作家哀嘆文化已死只是自掘墳墓。最後,他從眾多矛盾掙扎中看到自己的路,也打開讀者思維的迷霧。

寫作和閱讀,都要透過「獨處」來完成。在獨處中我們得到安慰、看到幽默、體會自身情感的悲喜流動,想像文字建構出的畫面,思考那些「無用之用、實為大用」的事,沉澱了關於安頓自我、連結群己,甚至看待人生的種種。這些都需要專注,需要獨處。

收在這本書中的文章,還包括:提到「隱私」都高呼捍衛的多數人,真分得清何者為侵犯、何者是假捍衛之名而進行的侵犯嗎?「郵政系統」失靈意味著人我情感連結的失靈,新科技如何不能取代。在「香菸」這個集個人健康與國家健康於一體的議題裡,國家健康似乎比個人健康更瀕臨危殆。「聯邦監獄」,究竟是對罪犯的囚禁,還是政治魔爪的延伸?為推廣文化商品而做的宣傳,我們可曾看到它實際上悖離文化的一面?至少有三篇文章從不同面向談他做為一個小說寫作者和讀者,對文學小說的觀點與思辨。以及,法蘭岑與父親、失智父親與其大腦之間,想靠近卻不能靠近,想割離又不能割離的複雜心情。

本書正式出版於《修正》之後,但書中文章多半寫成於《修正》之前,再過七年,《自由》問世。我們得見一位社會小說家、一個知識份子不輕易隨俗、不斷自我詰問,歷經掙扎與成長,揮別憂鬱恐懼,臻至溫暖的過程。

好評推薦

‧與書名《如何獨處》相反的是,讀者完全不會感到孤獨……這本文集凸顯了法蘭岑的優雅、敏銳,以及身為散文家的膽識,他富有才智又迷人的自我覺察力,就跟唐‧德里羅一樣傑出。——《紐約時報》

‧為什麼要獨處?為了體會閱讀的愉悅,就像讀這本書一樣。——《娛樂週刊》

‧法蘭岑以不下於他在小說裡展現的熱情批評了後現代美國的疏離效應……鞭辟入裡,針針見血……這些文章給了我們絕佳的理由關掉電視、夜裡獨坐、沉浸思緒之中。──《Time out》雜誌紐約版

‧本書重新展現小說家參與社會評論的權力。而讓法蘭岑揮灑出兼具冷靜與激昂論述的,不是犯罪學、神經醫學、郵政科學等知識,是小說家對內在混亂結構的廣泛關注。——《紐約時報書評版》

作者簡介

強納森‧法蘭岑(Johnathan Franzen)

1959年生,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紐約客》撰稿人。1996年,37歲、已經出版過兩本小說的法蘭岑在《哈潑》(Harper'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題為〈偶然作夢——在影像世紀還寫小說的一個原因〉的隨筆,表達其對文學現況的惋惜,引起眾多矚目。他的第三部小說《修正》(2001)出版後好評如潮,法蘭岑憑此書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及2002年美國普利茲獎提名。2010年8月底出版第四本小說《自由》,登上《時代》(Time)雜誌封面,被譽為「偉大的美國小說家」。

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母親是美國人,父親是瑞典人。在聖路易度過童年,1981年從斯沃思莫學院(Swarthmore College)畢業,主修德文。1979-1980年,通過韋恩州立大學設立的「去慕尼克讀大三」合作項目,曾到德國留學。1981-1982年,獲歐布萊特獎學金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因此會說一口流利的德語。創作第一部小說期間,曾在哈佛大學地震實驗室打工。

得獎紀錄
・2010《時代》雜誌百大人物、John Gardoner小說獎,入圍國家書評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
・2002 普立茲獎決選名單入圍(Pulitzer Prize finalist)
・2002 國際筆會/福克納獎決選名單入圍(PEN/Faulkner Award finalist)
・2001 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National Book Award)
・2001《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書籍(New York Times Best Books of the Year)
・1988 懷丁作家獎(Whiting Writer's Award)
・1996 入選Granta雜誌最佳美國青年小說家(Granta's Best Of Young American Novelists)

譯者簡介

洪世民

六年級生,外文系畢,現為專職翻譯,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告別施捨》、《獨居時代》等非文學書籍,以及《應該相信誰》、《浮生》、《靈魂的代價》等小說。

圖書評論 -   評分:
 個人當初是抱著興奮期待的熱忱翻...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2/01/17
個人當初是抱著興奮期待的熱忱翻開本書,可約莫看了十餘頁內容後就馬上冷下來了。且儘管只是開頭的幾頁內容,可那過程相較於突然被人澆了桶冷水,反而更像是獨自待在浴缸內慢慢待水溫流失到令人冷顫的程度。

本書原文初出版於2002年,而各篇寫成的時間則不一,大多落在90年代中後,是本在論述上頗有時代感的作品。而就這點在當今政治冷感、閱讀式微的人類社會,個人認為屬於本作某種不致致命但重大的缺陷。
因我無法確定是否該推薦他人去看過期報紙上社論版的諷刺漫畫,既使畫家構圖犀利、背後寓意發人省思。(且對多數中文讀者而言,這社論內容還是歸屬國際新聞的範疇。)
而那些作者在書中論述裡的開放性與疑問,當今大多不是塵埃落定,就是早已經死了。而對於那些仍舊不確定的,在可預見的未來中,除非外星人入侵地球,否則也大概永遠不會有讓人滿意的對應解答。
此外,書裡也有收入相當文學本位的作品,不過其中所夾帶嚴肅文學的拘謹與學問式的論調或許能嚇跑更多讀者。因此,如“困難先生”一篇,個人認為儘管整體相當有趣,但閱讀過程中所產生的無聊乏味也是等程度相應的。

事實上,Franzen的論述雖從物象角度是相當有限,甚至有時略顯枝微末節。不過其在精神層面卻異常深切,從至少是整個世代發展的格局,到生而為人的原始信念。
若就人類思想進程的宏觀而言,本作在當代具有一席之地可能足以使人欣慰。但就現下來看,本書的熱賣程度或許是這世界與社會扭曲變態下的某種不幸證明。
面對這扭曲變態,幸虧多數人並未查覺到其存在。而對於那些有意識的少數,若不願成為犬儒主義的信徒,最容易的大概就是閉上眼,假裝沒看見吧。

這絕非一本好看且更稱不上療癒的書,不過有時確實是親切到令人不舒服,而這不舒服是相當有利於思考的。而對於是否值得因此忍受那20餘年的時空落差與閱讀乏味,我想只能留待讀者自行評斷了。
 「愛的方式並非靠近,而是保持距...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07/16
「愛的方式並非靠近,而是保持距離。」──如何獨處

這句話全數點燃了本書「alone」的重點,失敗的婚姻、父母親不睦、身為小說作家事業創作上等,不論身心靈各方面所歷經的必然孤獨,讓作者思考了關於如何獨處的課題。這不是心理學上的探討,卻絕對是來自文學精神上的研究,也簡單涵蓋了當下整體美國社會的縮影,更點出了在這個越來越喧囂的世界裡,願意或者能夠,找到一處讓自己獨處的「凹槽」有多不容易。此外,關於美國的嚴肅文學也逐漸凋零,不說什麼文學,當今閱讀的人口都逐漸下降,像法蘭岑這類的大論述散文文學,看的人更是廖廖可數。不過得感謝台灣還有書版社願意出這樣的書,因為內容真的頗深沈,閱讀前還需對美國社會內部稍微有點了解,才能融入作者的心境,雖如此,卻也開拓了讀者的眼界,從個人如何獨處的微觀,延伸綜觀了全人類。
 強納森‧法蘭岑的大名時有耳聞,...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6/07/07
強納森‧法蘭岑的大名時有耳聞,這次從《如何獨處》來測量他的思想的深度,果真名不虛傳!

〈父親的腦〉談的是關於罹患帕金森氏症的父親的一些回憶;〈天下第一市〉思索著如何在「擁擠而多元,被陌生圍繞」的紐約市安身立命;〈撿破爛〉意欲突顯抗拒科技消費主義的困境以及尋找「過時」、破爛的物品的一種自得與救贖;〈困難先生〉則是坦誠並評介自己閱讀一半而不得不放棄的一本小說......

本書收錄的這些文章藉由作者的獨白重重批判了當前的網路科技、人際關係與各種社會文化現象,同時也不斷批判自己,充滿著自省的能量。
其中最為有名的一篇文章是 1996 年在《哈潑》雜誌上發表的〈偶然作夢——在影像世紀還寫小說的一個原因〉(Perchance to Dream: In the Age of Images, a Reason to Write Novels),後來則是更名為〈自尋煩惱?〉(Why Bother?)。

事實上,強納森‧法蘭岑在二十年前的憂心,至今看來似乎沒有任何緩解的現象,網路科技更加盛行、人際關係更加疏離、各種社會文化現象也更趨向紛亂......;
關於文學、關於閱讀的焦慮也始終存在,我想任何一位讀者 (孤獨的讀者?),對這篇文章應該更有所感觸吧!
 此書不是教你如何獨處,而是告訴...
轉載自TAAZE 讀冊生活  無評分  2015/12/21
此書不是教你如何獨處,而是告訴獨處之於人生的必要,作者以自己人生違例書寫,真誠分享中年後必然的獨處課題。
 嚴肅小說讀者可以被培養,但更多...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5/11/14
嚴肅小說讀者可以被培養,但更多時後那是生而為人的基本欲求。當你終於遇到跌得很慘的時刻、心碎掉暫時找不回每個零件的迷失、在岔路咬緊牙關走向雜草蔓生的孤獨、有形的死亡、無形的消逝這些莫可奈何的事情會讓你知道人生無法用簡單易懂的規則去解釋。所以我們需要嚴肅小說,我們需要扎實的故事陪我們鍛鍊面對人生原始的矛盾和困境。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上冊 一九三一──一九六四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9
$ 27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成了鬼家人的他備受寵愛(1)
作者:五梅えるこ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1
$ 111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抄寫英語的奇蹟:1天10分鐘,英語和人生都起飛
作者:林熙 Brett Lindsay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24-03-01
$ 30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我的英雄學院 41 (首刷限定版)
$ 19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全知讀者視角(2)漫畫
作者:Sleepy-C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9
$ 30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莉莉亞有喜之時即為世界末日(1)
作者:茶果山しん太
出版社: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26
$ 103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告別娑婆(3):愛不曾遺忘任何人
作者:葛瑞.雷納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11
$ 315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